收藏 分享(赏)

砼设计复习.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6983491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砼设计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砼设计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砼设计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砼设计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砼设计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梁板结构:1、梁板结构 1)种类:肋形、双重井式、无梁2)布置原则:使用用途、平面尺寸要求、荷载大小、采光、经济。3)单、双向板的区别、受力特点与判断:L 长/L 短2 单向板 单向受力;L 长/L 短2 双向板 双向受力4)弹性法、塑性法的使用范围:弹性计算法的缺点: 内力计算和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不协调,某截面达极限状态时,其它截面仍有较大安全储备,M 支 M 中 ,支座配筋拥挤,施工不便。不宜用塑性计算的情况:直接承受动力和重复荷载的结构,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二级的构件,重要部位的构件。5)主梁包络图:相应每个控制截面的最大内力有一组最不利荷,可做出此组荷载下连梁内力图。所有控制截面的

2、最不利荷载下内力绘于一图,其外包线即内力包络图。2、内力计算 1)活载不利布置:单向板; 跨中、支座折算荷载:板 ;次梁;主梁不折算;支承于墙、予制梁时不折算。2)计算跨数、截面形式:5 跨按实际,5 跨按 5 跨(等跨度,跨差10%, )等跨、跨差10%,等截面,等荷载,内力系数表;其它,弯矩分配法。3)双向板:可变荷载不利布置棋盘式布置。荷载变换可变荷载化为对称和反对称之和。下:中间支座固定下:中间支座铰支支座最大弯矩 活荷布满各跨,中间支座固定,边支座视实际而定4)双向板的梁受力与计算:均布荷载,三角形荷载,梯形荷载;5)板的计算特点:取 1m 宽板带,按单筋矩形截面;可不作抗剪承载力验

3、算;边支座铰支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板,考虑“拱作用”板截面计算弯矩折减:中跨跨中及中间支座20%,边跨及第一内支座不折减。6)分布钢筋:固定主筋、抗温差收缩、散荷、承长跨小弯矩;46, , 3003、塑性铰 1)与普通铰的区别:有一定长度 ;能承受定值弯矩 Mu;只能沿 M 方向有限转动 p, 。2)内力重分布:a.定义:M max处,第阶段,M 增加小,跨中挠度急增、截面转动大、象铰“塑性铰” 。b. 分布过程:弹性阶段-梁内弯曲刚度比值未改变,结构接近弹性体系;截面间弯曲刚度比值改变阶段-支座处混凝土开裂至第一铰形成,其截面刚度降低;但跨中截面尚未开裂;由于各截面刚度比变化,使 M 支座增长

4、小于 M 跨中;当跨中截面开裂 M 跨中增长小于 M 支座;直至第一铰至形成机构,结构计算简图改变(由连续梁变成简支梁)。塑性铰阶段-加载至支座上部受拉钢筋屈服,支座塑性铰形成;当超静定结构出现足够数量的铰,直至整体或局部形成机构才失效。3) 影响塑性铰转动能力的因素4) 保证内力重分布充分发展的条件 各塑性铰应有足够的转动能力。 塑性铰出现的顺序不会导致结构局部破坏。 结构构件必须有足够的抗剪承载力(保证出铰;铰出后 Vu) 应控制内力重分布幅度(限制 w、f )解题步骤:1、确定 n=l02/l01; =1/n2 ;=1.5-2.5,常取 =2.02、由式(11-31-32)求出 m1u,

5、m2u,m1u, m2u,配筋率 :x钢种:软钢有屈服平台混凝土等级: 4、楼梯 1)梁式与板式楼梯的区别:楼梯构件的受力、计算简图、配筋 2) 使用范围:5、雨篷 计算内容与计算简图 1)雨篷板受力:均布可变荷载 0.7kN/m2或雪荷载,集中施工检修荷 1kN;二者取一。受力特点:板在支座处断裂;梁受弯、剪、扭破坏;整体倾覆;取 1m 宽板、按悬臂板2)雨篷梁受力:梁板荷载: 时考虑, 时不考虑。墙体荷载: 时按全部; 时取高内墙体。受力特点:弯、剪、扭3)雨蓬整体倾覆验算4)计算简图 二、单层厂房排架结构1、结构组成与作用:屋盖结构,横向平面排架,纵向平面排架,围护结构2、支撑的作用和布

6、置:屋盖支撑(上弦横向水平支撑,下弦横向、纵向水平支撑,垂直支撑) 纵向水平系杆,柱间支撑。3、 排架的计算简图 1)基本假设:柱下端固接于基础顶面,横梁铰接于柱顶。 (土质差、地面荷载大则基础转动)横梁轴压刚度无限大,轴向变形可忽略。2)计算单元;厂房中间有代表性排架。3)计算简图:柱计算轴线取上、下部柱截面的形心线。4、 排架荷载计算 注意荷载大小、作用位置、排架受力图。1) 恒载;屋盖自重,上柱自重,下柱自重,吊车梁、轨道,轨道及连接件自重。2)活荷 :屋面活荷 Q1;(均布活荷载,雪荷载,积灰荷载) 。3) 吊车荷载:竖向荷载 Dmax、D min;吊车横向水平荷载 Tmax(厂房内有

7、多台吊车时,单跨厂房最多按两台,多跨厂房最多按四台考虑) 。4) 风荷载:计算单元上的屋盖和墙面传来简化计算5)、排架内力分析-剪力分配法计算等高排架 5、排架内力组合:1)控制截面:I-I M,N 较大; II-II 牛腿面 M 较大;III-III M 较大, M,N 是基础设计的依据。 2)荷载组合: 恒+0.85(屋面活+吊车+风) ; 恒+0.85(吊车+风) ; 恒+0.85(屋面活+风) 恒+风; 恒+屋面活+吊车; 恒+吊车; 恒+屋面活3)内力组合: +M max 及相应 N、V(大偏压) M max 及相应 N、V(大偏压) N max 及相应 M、V(小偏差) N min

8、 及相应 M、V(大偏差)4)内力组合应注意的问题 永久荷载必有 单跨 Dmax 取一项,多跨 Dmax 在两不同跨各取一项。 单、多跨 Tmax 只取一项。 有 Tmax 必有 Dmax,有 Dmax 不一定有 Tmax。 左、右来风仅取一项。 组合 Nmax( Nmin) ,若 N=0 而 M0,对截面不利也组合。 吊车荷载应乘折减系数(P103 表 34)后采用。6、 施 工 ( 吊 装 ) 阶 段 的 验 算 平吊按双筋矩形,翻身起吊按 I 形;承载力满足,裂缝宽度满足。用控制 方式。承载力验算:一点起吊,荷载为自重,动力系数 1.5, 降一级。7、牛腿设计: 短牛腿变截面悬臂深梁;

9、长牛腿悬臂梁1) 牛腿的应力状态和破坏形态,牛腿顶部平行于上缘的拉杆。加载点至下部角点压杆。破坏形态防止措施_0.1剪切破坏承载力高、构造配筋_0.10.75斜压破坏限制牛腿最小截面尺寸_0.75弯压破坏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配纵筋_ 局压破坏验算垫板尺寸(调整牛腿尺寸)_破坏形态 三、 多层框架结构1、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2、多层与高层房屋的结构布置原则 :1)应满足建筑使用要求、简化设计、方便施工;2)应使房屋平面规则整齐、均匀对称,体型力求简单,减小扭转效应。3)应控制房屋的高宽比,使之具有必要的抗侧移刚度。4)房屋总长宜控制在伸缩缝的最大

10、间距内,否则应设伸缩缝或采取措施。5) 同一幢房屋的基础力求类型、埋深一致,且基础刚度宜大。当房屋各部分层数、荷载相差悬殊或地基土质异差很大时,宜设沉降缝分开。3、多层与高层建筑的荷载: 1)楼面活荷载 2)风荷载 3)温度作用 4、框架结构的形式和布置1)框架结构分类全现浇:梁、柱、板一次性现浇,整体性好,抗震好,工作量大,工期长,费模板。半现浇:梁、柱现浇,板预制,减少现浇混凝土量,节约模板。装配式:梁、柱、板均预制拼装,速度快;吊装机械费高,用钢量多,整体差。装配整体式:梁、柱、板均预制,但节点区及梁面、板面浇混凝土;现浇混凝土施工难。2) 框架的结构布置 承重框架沿房屋横向布置;承重框

11、架沿启屋纵向布置;承重框架沿房屋双向布置5、框架结构计算简图框架体系房屋由纵向、横向框架组成空间结构,一般为简化计算,忽略它们之间的空间联系,框架结构的计算模型、梁柱杆件用截面几何轴线表示,对变截面梁以最小截面的几何轴线表示,上、下层柱截面尺寸不同时,取顶层柱的截面几何轴线为柱轴线。底层柱嵌固于基础顶面。截面惯性矩取值 现浇、装配整体、装配柱 I=I0,梁6、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1) 、竖向荷载下内力的简化计算法分层法适用范围:节点梁柱线刚度比 ,结构与荷载沿高度比较均匀的多层框架。计算假定:(1)忽略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侧移。 (2)忽略本层荷载对其它各层内力的影响。计算步骤:(1)框架

12、分为由各层梁及其上下柱组成的开口框架。(2)底层柱刚度不修正,传递系数 C=1/2,其余各层柱刚度乘以折减系数 0.9,传递系数 C=1/3,按力矩分配法求各开口框架弯矩图。(3)迭加上述结果,得最终弯矩图。(4)不平衡力矩较大的节点,可对节点不平衡力矩进行一次弯矩分配。2)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的简化计算法反弯点法 适用范围:节点梁、柱线刚度比 ,各层结构比较均匀的多层框架。计算假定:(1)底层柱反弯点在距离柱下端 处,其它各层柱反弯点在各柱高中点处。(2)在同层各柱间分配楼层剪力时,设横梁刚度无限大,即柱端无转角。(3)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的简化计算法修正反弯点法(D 值法) 。计算步骤:(1)

13、从反弯点处切开代以剪力轴力,总框架分为 m 个单层开口小框架,层间剪力为(2)由假设(2)知层间剪力 Vj按同层各柱抗侧移刚度比例分配给各柱(3)梁端弯矩由节点平衡条件求出,并按节点左、右梁的线刚度进行分配。(4)计算各开口框架的弯矩,迭加而得总框架弯矩。3) 、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的简化计算法修正反弯点法(D 值法)(1) 柱的抗侧移刚度中框架 I=2I0 I=1.5I0 I=I0边框架 I=1.5I0 I=1.2I0 I=I0式 中 : 节 点 转 动 影 响 系 数 , 反 映 节 点 转 动 降 低 了 柱 的 抗 侧 移 能 力 ( 1) ; 与 有 关 。计算步骤:(1)计算各柱抗侧

14、移刚度 D 值:(2)同层各框架柱按其 D 值比例分配层间剪力。(3)求各柱反弯点高度 yh,y = y 0+ y1+ y2+ y3(4)根据各柱 yh 和 Vji,计算各层开口框架弯矩图。(5)迭加而得整体框架的最终弯矩。7、框架杆件的设计a) 控制截面:梁的支座、跨中;柱的上、下端。b) 最不利内力种类 梁:支座M max、V max,跨中 Mmax柱:+M max及相应 N、V, M max及相应 N、VNmax及相应 M、V, N max及相应 M、Vc) 最不利内力求法:分层分跨计算组合法最不利荷载位置法满布荷载法 q5kN/m 2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多层框架,此法精度满足工程要求。d) 荷载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