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师职业道德27.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6982053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2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职业道德2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职业道德2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职业道德2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职业道德2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林巧玲 外国语学院 学科教学(英语)学号:20101200教 师 职 业 道 德 ,简 称 师 德 。教 师 职 业 道 德 不 等同 于 公 民 道 德 , 也 不 等 同 于 职 业 道 德 , 更 不 等 同 于个 体 的 道 德 , 它 是 教 师 在 从 事 教 育 教 学 活 动 中 形 成的 比 较 稳 定 的 道 德 观 念 、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 在 作 为 “人 ”的 道 德 基 础 上 向教 育 领 域 的 延 伸 , 是 根 据 教 师 职 业 特 性 制 定 的 道 德品 质 。

2、教 师 以 “育 人 ”作 为 自 己 的 终 极 目 标 , 以 培 养完 善 人 格 的 学 生 作 为 自 己 的 价 值 追 求 , 更 需 要 强 烈的 “善 ”来 促 使 教 育 的 良 性 发 展 。因 此 , 教 师 职 业 道德 不 同 于 一 般 的 职 业 道 德 , 是 职 业 道 德 的 特 殊 形 式 。(一) 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与演进“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在教师这个职业 出现的同时, 教师职业道德也随之产生,不过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 其要求、理解和侧重点皆存在差异。在古代, 教师职业道德是个体道德的内化。孔子提出“

3、 身教胜于言教,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孟子认为教师应高标准要求自己, 并提出“教育必以正” 的思想。荀子在强调道德内化的同时还要求践行“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教师就是道德的代言人, 只有德性高的人才具备做教师的资格, 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古代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虽没有正式提出, 但已见雏形, 其含义是个体道德的衍生。在近代, 教育家及哲学家也在思考教师职业道德问题, 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特殊的含义, 不能概言为个人道德的表现, 应具有职业本身的特殊性。梁启超在制定的湖南时务学堂学约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的要

4、求, “立志、养德、治身、读书、穷理、学文、乐群、摄生、经世、传 教” 。在现代, 教育作用的凸显, 教师队伍的壮大, 使得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更为丰富。教师职业道德既要体现在职业关系之中, 又要浸润在职业关系以外, 且更加强调其实践性, 在思想塑造的基础上形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二) 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危机对于教师, 从秦汉时代的祭酒、博士、学官到清代的教习、教谕、西席, 再到近代社会的教员、先生、老师, 都反映了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教书、育人。教师, 在古代社会首先是对学生的品德塑造, 而后是对知识的传授; 近代社会, 在拼命追赶西方、提高社会生产技能的同时, 却忽视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5、在现代社会中, 市场经济侵蚀着社会道德, 使得教师职业道德世风日下。在今天, 由于知识经济时代对学习的要求, 从学生家长到决策部门始终把分数定为考核的量化标准, 迫使教师的职业重点是“教书”,“育人 ”成为伴随者, 甚至忽视育人的职业要求, 这也造就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危机。有人曾把教师职业道德的病态分为四种形式: 物欲型罪恶、 权欲型罪恶、名欲型罪 恶、情欲型罪恶。 这四种形式包含了教师自身对职业道德情感的淡薄、时代特点造成的认识偏差、社会物质诱惑的影响以及工作压力的变相释放。对职业道德的蔑视势必会造成无法估计的恶果。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 师 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 并不在于

6、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 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对学生、对未来公民的态度), 能为人师表, 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的危机, 影响的不 仅是教师这个职业, 最终影响的是学生, 这才是教师职业道德真正的时代危机。(三)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教师职业道德应该存在, 而且必须存在, 这是教师职业要求的底线。教师职业道德关键是要领会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德性。“德, 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 即对道的感知及领悟。道德就是使人们在自然中和谐生存、生活, 使人的生命持续的真谛; 职业道德则是使教师这个职业规范、健康、持续前进的加油站。教师的功能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

7、传递生存的规律和对生命的关怀, 创造生活的和谐。教师职业道德是伴随着教育活动的出现而形成的, 是教师的德性品质在教育活动中的实践, 它的存在有其现实意义。历史上诸多学生轻视生命的事件, 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审思敲响了警钟, 不能再无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存在。正如狄尔泰所说的那样, 正是存在着生命的经验和意义, 历史才成为可能, 教育才有存在的价值, 教师职业道德才有审视的需求根基。因此, 从生命的意义思考, 教师职业道德必须存在。(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位新时期, 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位应站在教育这个特殊的领域思考其定位, 认清教师职业道德的性质、内容及意义, 使教师职业道德不再成为教师的负担而是其前进的

8、自觉动力。第一,教师职业道德应该是底线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对教师工作道德的最低要求,是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教师在工作中,施教的对象是学生, 是活生生的, 具备一定认知、情感、意志的个体, 其过程及结果都具有变化性及未定性, 这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情智。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体现, 是教师都应做到的道德要求, 非个人的高标准道德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做到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是必需的, 追求高标准的德性品质是应鼓励的, 但不能对每位教师都有此要求, 这样会使教师因感受自身素质的缺失无法体验自我价值的实现, 进而放弃道德的追求。第二,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不妨碍教师对于更高道德目标的追求

9、。教师职业道德是基本道德, 不是对教师道德要求的终点, 不限制教师对更高道德目标的追求。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发现者、传递者, 是道德的传道士。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做人。教师职业道德是为职业良好的发展提供的保障, 教师德性是道德自觉, 不需要硬性规范的强制, 是良心的体验。用教师职业道德限制教师更高道德目标的追求, 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初衷。第三, 教师职业道德的更新要体现教师被关怀的意念。女性伦理学思想代表诺丁斯就特别注重关怀的意义, 认为关怀和被关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人们彼此都需要其他人的关怀, 需要被理解、被给予、被接受、被尊重和被承认。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是毋庸置疑的, 是德性所倡导的, 但教师的被关怀却往往被忽视, 教师没有良好地体验被关怀, 又怎能更好地演绎关怀呢? 学生的关怀品质是道德教育在生活中践行的良好体现,关怀的社会也是和谐、美好的社会, 这样的大同理念也正是道德教育的追求。因此, 教师职业道德的更新要体现教师被关怀的意念。宁波的号码0574-880866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