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操作系统辅导汤子赢、哲风屏、汤小丹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一、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裸机上的第一层软件,它是对硬件系统功能的首次扩充,是填补人与机器之间的鸿沟。设置操作系统的目的:1、方便性:操作系统使计算机更易于使用2、有效性:操作系统允许以更有效的方式使用计算机系统资源。3、可扩展性:在操作系统中,允许有效地开发,测试和引进新的系统功能。4、开放性:实现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 ,要求具有统一的开放的环境。OS 的作用:计算机用户需要的 用户命令由 OS 实现的所有用户命令所构成的集合常被人们称为 OS 的 Interface(用户接口 ),有时也称为命令接口。命令的表示形式:字符形式:较灵活
2、但因繁琐而难记; 菜单形式:(试图在字符终端上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 )图形形式:因直观而易记但不灵活。应用软件需要的 System Call(系统调用 )由 OS 实现的所有系统调用所构成的集合被人们称为 程序接口 或 应用编程接口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管理者 。1、处理机管理:分配和控制 CPU。2、存储器管理:内存分配与回收。3、I/O 设备管理:I/O 设备的分配与操纵。4、文件管理:文件的存取、共享和保护。操作系统用作扩充机器功能,使其便于使用的机器,这种机器又称为虚拟机。二、操 作 系 统 的 发 展
3、:无操作系统时的计算机系统:1、人工操作方式一台计算机的所有资源由用户独占,降低了计算机资源利用率,人操作慢,出现了严重的人机矛盾。2、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在外围计算机的控制下,实现输入输出。主要解决了 CPU 与设备之间不匹配的矛盾单道批处理系统:1、在内存中仅存一道作业运行,运行结束或出错,才自动调另一道作业运行。2、单道批处理系统主要特征: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3、单道批处理系统主要优点:减少人工操作,解决了作业的自动接续。4、单道批处理系统主要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没有交互能力。多道批处理系统:一、多道程序的概念: 在内存中存放多道作业运行,运行结束或出错,自动调度内存中的另一道作业运行
4、。多道程序带来的好处:1、提高 CPU 的利用率。 2、提高内存和 I/O 设备利用率。3、增加系统吞吐率。二、多道批处理系统主要特征:多道性、无序性、调度性(进程调度和作业调度) 。三、多道批处理的主要优点: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吞吐能力。多道批处理的主要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没有交互能力。分时系统:五、分时系统的产生用户需要:人机交互、共享主机、便于用户上机二、分时系统实现的方法简单分时系统具有“前台”和“ 后台”的分时系统多道分时系统三、分时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及时接收:实现多个用户的信息及时接收。及时处理:及时控制作业的运行。四、分时系统的特征:多路性:多个用户分时使用一台计算机。独立性
5、:独立运行,不混淆,不破坏。及时性:系统能在很短的时间得到回答。交互性:能实现人机对话。五、影响响应时间的若干因素:Ti = NQ + To.s + Twap改善响影时间的方法采用重入码减少信息的对换量采用虚拟存储技术,减少信息对换量实时系统:所谓实时系统:是计算机及时响应外部 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设备和实时任务协调一致的运行。一、实时系统分为两类1、实时控制系统2、实时信息处理系统二、实时任务的类型1、按任务执行是否为周期性来化分2、按截止时间来化分三、实时系统的特征1、多路性:能对多个对象进行控制。2、独立性:独立运行,不混淆,不破坏。3、交互性:仅
6、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4、可靠性:高可靠性,应具有过载防护能力。5、及时性:不同的系统要求不一样,控制对象必须在截止时间内完成。三、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现代 OS 的四个基本特征:1、并发 2、共享 3、虚拟 4、异步并发:并发是最重要的特征,其它特征都以并发为前提。并发 并行性和并发性,并发执行的 过程。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任务共行从宏观上看,任务共行是指系统中有多个任务同时运行从微观上看,任务共行是指单处理机系统中的任务并发(Task Concurrency:即多个任务在单个处理机上交替运行)或多处理机系统中的
7、任务并行(Task Parallelism:即多个任务在多个处理机上同时运行) 。共享:所谓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1、互斥共享方式:把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系统中的临界资源可以提供给多个进程使用,但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称为互斥共享方式。2、同时访问方式: 从宏观上看,资源共享是指多个任务可以同时使用系统中的软硬件资源从微观上看,资源共享是指多个任务可以 交替互斥 地使用系统中的某个资源。例如磁盘。虚拟:所谓虚拟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虚拟处理机:分时实现虚拟设备: SPOOLING 技术虚拟存
8、储器:虚拟存储管理实现异步性:异步性 是指进程以异步的方式执行,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四、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操作系统是一个大型系统软件,其结构已经历了四代的变革:第一代的 OS 是无结构的;第二代 OS 采用了模块式结构;第三代是层次式结构。第四代是把工程学引入到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从而形成了软件工程学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1软件的含义所谓软件,是指当计算机运行时,能提供所要求的功能和性能的指令和程序的集合,该程序能够正确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软件则是一种逻辑部件,它具有的特点:软件是人的思想产物,看不见,也摸不着。软件产品则不允许有误差,因此在软件的生产上,要求有很高的质量保证体
9、系。对软件的维护要比硬件的维护复杂得多。软件工程的含义软件工程是指运用系统的、规范的和可定量的方法,来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或者说,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在软件开发中所出现的编程随意、软件质量不可保证以及维护困难等问题。模块化 OS 结构 (1)模块化结构 使用分块结构的系统包含若干 module(模块) ;其中,每一块实现一组基本概念以及与其相关的基本属性。块与块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有各块的实现均可以任意引用其它各块所提供的概念及属性。(2)模块化 OS 的优缺点优点:提高了 OS 设计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增强了 0S 的可适应性。加速
10、了 OS 的开发过程。缺点:对模块的划分及对接口的规定要精确描述很困难。从功能观点来划分模块时,未能将共享资源和独占资源加以区别;分层式 OS 结构 使用分层系统结构包含若干 layer(层) ;其中,每一层实现一组基本概念以及与其相关的基本属性。层与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有各层的实现不依赖其以上各层所提供的概念及其属性,只依赖其直接下层所提供的概念及属性;每一层均对其上各层隐藏其下各层的存在。微内核 OS 结构 微核结构设计思想:尽最大努力剔除核心子系统中的多余成份,并把它们移到核外子系统中实现,核心子系统只实现一些必要的简单的概念及其属性,从而保持核心子系统简洁高效。当前比较流行的、能支持多
11、处理机运行的 OS,几乎全部都采用了微内核结构, 微内核技术 微内核的基本功能 :(1)进程管理。把进程作为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允许一个进程拥有若干个线程。把线程作为独立运行和调度的基本单位。在同一进程中的各线程可以共享进程所拥有的资源。允许这些线程并发执行。实现进程间和线程间的同步。(2)存储器管理提供了虚拟存储器管理功能,例如页式存储管理。用于为进程分配和回收运行空间。从逻辑上扩充内存的容量,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3)进程通信管理为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在微内核中采用了消息传递机构,即进程之间是以消息(Message)作为交换单位。(4)I/O 设备管理在微内核中,为每一个连接到主机上的
12、I/O 设备配置一个设备驱动程序,用以实现设备的I/O 处理,因此,通常在微内核中都有若干个 I/O 设备驱动程序。 客户服务器模式 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基本概念:当有一客户进程发出一个请求,当服务器完成了该客户的请求后,便给该客户回送一个响应,这种模式为客户服务器模式。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优点:(1)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2)提高了 OS 的可靠性。(3)适应性强:可用于单处理机系统中,又适用于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系统。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 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概念 所谓对象,是指在现实世界中具有相同属性。服从相同规则的一系列事物的抽象,而把其中的具体事物称为对象的实例。例如进程对象、线程
13、对象、存储器对象等。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一、相关概念1、前趋图有向无循环的图。表示程序执行的偏序关系。2、程序的顺序执行严格按照程序给定的顺序执行,仅当前一个执行结束才执行后一个。3、 程序的顺序的特征:顺序性 封闭性 可再现性4、程序的并发执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程序段在执行的时间上是重叠的,即使这种重叠只有一小部分,则称这些程序为共行执行。5、程序并发执行的特征:间断性 失去封闭性 不可再现性例 2:若程序 Pa 和 Pb 单独执行时间分别 Ta、Tb 和 Tc ,Ta=1 小时,Tb=1.5 小时,Tc=2小时,其中处理机工作时间分别为 Ta=10 分钟,Tb=15 分钟,Tc=35
14、分钟。如果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方法,让 Ta、Tb 和 Tc 并行工作,假定处理机利用率达到 60%,另加 20 分钟系统开销,请问系统效率能提高百分之几? 答: Ta、Tb 和 Tc 并行工作共用 CPU 时间:(10+15+35)/60%=100系统效率提高:(60+90+120 )-(100+20)/(60+90+120 )*100%=(270-120 )/(270*100%)=55%二、进程的基本概念1、进程的定义可并发执行的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2、进程的基本特征动态性 并发性 独立性 异步性 结构特征3、进程的基本状态及其转变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及其转换:就绪状态:执行状态、
15、阻塞状态4、进程控制块描述和控制进程运行,系统为每个进程定义的一个数据结构。5、进程控制块的组织方式三、进程控制1、进程管理进程图:表明进程的创建关系,创建的进程和被创建的进程可以并发执行。2、引起进程创建的原因用户登录:为终端用户建立进程。作业调度:选中的作业建立进程。提供服务:为用户提供的服务进程。例如:I/O 进程等。应用请求:应用程序自己创建的进程。3、原语:由若干条指令构成,用于完成一定功能的一个过程。4、原子操作(原子性):一个操作中的所有动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5、线程的基本概念(1)线程:一个被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并可独立运行的实体。(2)线程分类:
16、内核支持线程:依赖于内核进行控制和管理。 用户级线程:在用户级创建、撤消和切换。(3)在引入线程的 O.S 系统中,则把线程作为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而把进程作为资源的拥有的基本单位。(4)在同一进程中的线程切换不会引起进程切换。(5)在不同一进程中的线程切换会引起进程切换。 进程同步的基本概念1、进程的相互制约间接相互制约资源共享引起 直接相互制约相互合作引起2、临界资源: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3、临界区: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称为临界区。4、同步机制应遵循的准则: 空闲让进 充分利用资源 忙则等待 保证同步与互斥 有限等待 防止陷入“死等” 让权等待 防止陷入“忙等”信
17、号量机制(程度)1、经典信号量表示资源的物理实体。2、记录型信号量更有效的利用资源,解决忙等的问题。3、AND 型信号量机制防止系统出现不安全性。AND 型信号量机制的概念化(见 P43 )Swait 操作(SP 操作):(见 P43 )Ssignal 操作( SV 操作):(见 P43 )4、信号量应用实例互斥 前趋 同步进程通信进程通信的类型:低级通信和高级通信( 1)高级通信方式: 共享存储器系统:共享数据结构、共享存储器区通信方式 消息传递系统:直接通信方式通过收发原语间接通信方式通过信箱实现信息交换 管道通信(2)管道通信具有三方面的协调能力: 双方同时存在 同步关系 互斥使用管道第
18、三章 调度与死锁一、调度的类型1、高级调度:作业调度2、低级调度:非抢占式、抢占式抢占式:时间片原则、优先权原则、短作业优先原则3、中级调度二、面向用户的准则1、周转时间短:平均周转时间、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2、响应时间快3、截止时间的保证 4、优先权准则三、面向系统的准则1、系统的吞吐量 2、CPU 的利用率好 3、各类资源平衡使用调度的算法1、先来先服务调度的算法2、短作业优先调度的算法3、时间片轮转调度的算法(分时)或简单轮转调度的算法4、优先权调度的算法:非抢占式、抢占式静态优先权 动态优先权5、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的算法:RP=1+等待时间 / 服务时间6、多级队列调度算法:例如,前台、
19、后台7、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P80)实时系统的调度算法在实时系统中,广泛采用抢占式调度方式死锁的基本概念1、何谓死锁? (见 P90 )2、产生死锁原因:竞争资源 推进顺序不当3、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互斥 请求和保持 不剥夺 环路等待条件 4、 处理死锁的基本方法预防死锁:设置某些限制条件,破坏四个条件。避免死锁:资源动态分配,防止进入不安全状态。检测死锁:设置检查机构,定时检查系统是否出现死锁。解除死锁:已出现死锁。第四章 存储器管理一、程序的装入1、绝对装入方式直接用物理地址编制程序。2、可重定位装入方式(静态重定位)重定位把在装入时对目标程序中的指令和数据地址的修改过程称为重定位。3、动
20、态运行时装入方式(动态重定位)作业在存储空间的位置,也是装入时确定的,但在作业运行过程中,每次存访内存之前,将程序的地址(逻辑地址)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这种变换是依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自动连续实施,这样程序在内存的地址是可变的,可申请临时空间。二、程序的链接1、 静态链接事先进行链接,以后不再拆开的链接方式,称为静态链接。2、 装入时动态链接编译后的目标模块,是在装入内存时,边装入,边链接的。3、运行时动态链接将某些目标模块的链接推迟到执行时才进行,即在执行过程中,若发现一个被调用模块尚未装入内存时,再由操作系统去找到该模块,将它装入内存,并把它链接到调用者模块上。4、静态链接需要共享目标模块
21、的拷贝,而动态链接不需要共享目标模块的拷贝。三、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1、固定式分区2、动态分区分配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动态的分配连续空间。l 拼接技术3、动态重定位分区分配采用动态重定位技术的分区分配。l 紧凑技术4、多重定位分区分配可为一个作业分多个区。四、分区管理的算法1、首次适应算法:每个空白区按地址顺序链接在一起,表头指向第一个空白区。2、循环首次适应算法:将空白区构成循环链表。表头指向当前开始查找的第一个空白区。3、最佳适应算法:空白区按尺寸大小递增顺序构成队列。表头指向第一个空白区。五、对换技术(交换技术)就是将主存中的信息以文件的形式写入到辅存,接着将指定的信息从辅存读入主存,并将
22、控制转给它,让其在系统上运行。六、分页存储器管理1、在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中,一个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分成若干个大小相等的片,称为页面。内存空间也分成与页相同大小的存储块,并将进程的每一个页面离散地存储在内存的任一物理块中,建立相应的页表,由系统实现进程的正确运行。2、快表:为了提高地址变换速度,可在地址变换机构中,增设一个具有并行查寻能力的特殊高速缓冲存储器,称为快表。七、分段存储管理在分段存储管理方式中,一个作业的地址空间分成若干个段,每一段定义了一组逻辑信息,则为每个段分配连续的分区,而进程中的各段可以离散地存储在内存中不同的分区中,建立相应的段表,由系统实现进程的正确运行。分页与分段存储管理
23、的区别?答: P121八、段页式管理(1)基本思想(见 P123)(2)地址变换机构 (见 P124) 虚拟存储管理1、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使用虚拟存储管理技术,用户将会感觉到系统的内存空间比实际内存大。系统的可用内存空间并非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物理内存,它包含物理内存及一部分磁盘空间。习惯上,人们把这种用户感觉上存在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内存称为 虚拟内存 。2、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基本思想: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中,不限定把进程的整个地址空间全部装入主存,而只要求把当前需要的一部分装入主存,由系统实现进程的正确运行,其它的页面当需要时才去调用。这样实现了主存的“扩充”。地址变换机构(见 P129)页
24、面的管理: 页面调入策略请求式调页、预先调页 页面置换算法:FIFO 例如, P134 最近最久不用页面置换算法 LRU 例如,( P135)简单的 Clock 置换算法 例如,( P136)3、系统抖动?3、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1)基本思想在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中,把作业的所有分段的副本保存在辅存中,当其运行时,只要求把当前需要的一段或数段装入主存,其它的段当需要时才装入,由系统实现进程的正确运行。这样实现了主存的“扩充”。(2)地址变换机构 (见 P139) 分段保护:越界检查(段长值)存取控制检查第五章 设备管理一、I/O 系统的组成1、I/O 系统的结构 (1)设备独占设备在一段时间
25、内只允许一个用户访问的设备。共享设备在一段时间内允许多个用户访问的设备。虚拟设备将一台独占物理设备变换为若干台逻辑设备。(2)设备控制器是 CPU 与 I/O 设备之间的接口,它接收从 CPU 发来的命令,并控制 I/O 设备工作。设备控制器是可编址设备。当用于控制多台设备时,则具有多个地址。(3)通道通道控制方式的引入DMA 方式显著地减少了 CPU 的干预。当 CPU 要完成一组相关的读(或写)操作及有关控制时,只需向 I/O 通道发送一条IO 指令。通道接到该指令后,通过执行通道程序便可完成 CPU 指定的 IO 任务。可实现 CPU、通道和 IO 设备三者的并行操作,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整
26、个系统的资源利用率。而当我们需要一次去读多个数据块且将它们分别传送到不同的内存区域,或者相反时;则须由 CPU 分别发出多条 IO 指令及进行多次中断处理,才能完成。 通道分类:字节多路通道数组选择通道按数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但在一段时间内只能为一台设备占用,执行一道通道程序。数组多路通道按数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但能为多台设备占用,高速的进行数据传送。二、I/O 控制方式1、程序 I/O 方式(查询方式) (P152)2、中断驱动方式 (P152)3、DMA 方式(P152)通道是通过执行通道程序,并与设备控制器共同实现对 IO 设备的控制的。通道程序是由一系列通道指令(或称为通道命令)所构成
27、的 。 通道又称为特殊的处理机 。三、缓冲管理引入缓冲原因:(1)缓和 CPU 与 IO 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2)减少对 CPU 的中断频率,放宽对 CPU 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3)提高 CPU 和 IO 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例如:单缓冲、 双缓冲、 循环缓冲、 缓冲池缓冲技术是以空间换取时间,而且只能在设备使用不均衡时起到平滑作用。四、设备分配设备管理是通过一些数据结构来实现对其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的。1、设备控制表、通道控制表、系统设备表、控制器控制表2、设备分配中应考虑的若干因素(1)设备的固有属性:独享设备、共享设备、虚拟设备(2)设备的分配算法:FIFO、优先级高者优先(3)
28、设备分配中的安全性3、设备固有属性不同,其分配算法不同4、SPOOLING 技术可将一台物理设备虚拟为多台逻辑设备,可为多个用户所共享。SPOOLing 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在快速辅助存储设备中建立 I/O 缓冲区用于缓存从慢速输入设备流入内存的数据或缓存从内存流向慢速输出设备的数据。五、设备处理1、设备处理程序又称为设备驱动程序,它是 I/O 进程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程序。初始化 I/O 设备设备与进程之间的数据传送当数据传完之后,将产生中断信号将它换醒,进入中断处理过程。2、中断处理过程(见 P224 或 P171)3、用户请求设备使用的是逻辑设备名。由系统通过逻辑设备表实现逻辑设备到物理
29、设备的映射。当更换物理设备时,用户的程序不用改,仅修改逻辑设备表。磁盘存储器管理一、早期磁盘调度算法1、 先来先服务(见 P174)2、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见 P174)3、 扫描法(见 P175)4、循环扫描法(见 P175)第六章 文件系统一、 文件和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1、数据项记录 文件(见 P)2、文件系统模型(见 图 8-2)3、文件的操作(见 17 行 )二、文件逻辑结构1、顺序文件(见 P187)优点:可以快速实现批量存取,可存储在磁带上缺点:增删困难2、索引文件(见 P189)优点:实现直接存取、快速缺点:增加空间开销 三、外存分配方法1、连续分配将文件信息存放在连续编号的物理
30、块中。 (见 P192)优点:结构简单,存取速度快。缺点:长度事先确定,随后不允许增加长度。2、链接分配将文件信息存放在非连续编号的物理块中。(见 P194)优点:插入、删除方便,文件长度可变。缺点:查找困难。 3、索引文件(见 P196)优点:可以随机存取。缺点:增加空间的开销。四、 目录管理1、对文件目录管理要求(见 P198 15 行)2、文件控制块与文件目录(见 P198 倒台行)3、单级文件目录(见 P201)缺点:查找速度慢、不允许重名、不便于实现文件共享4、两级目录和多级目录(见 P240 或 P201)l 当前目录工作目录l 优点:检查速度快不同目录可以重名不同用户可使用不同名
31、字,来访问系统中的同一个共享文件。索引结点的引入: 在检索目录文件的过程中,只用到了文件名,仅当找到一个目录项(即其中的文件名与指定要查找的文件名相匹配)时,才需从该目录项中读出该文件的物理地址。而其它一些对该文件进行描述的信息,在检索目录时一概不用,显然,这些信息在检索目录时,不需调入内存。为此,在有的系统中,如 UNIX 系统,便采用了把文件名与文件描述信息分开的办法,亦即,使文件描述信息单独形成一个称为索引结点的数据结构,简称为 i 结点。在文件目录中的每个目录项,仅由文件名和指向该文件所对应的 i 结点的指针所构成。 五、空闲存储空间的管理方法1、空闲表法(见 P206)2、空闲链表法
32、(见 P206)3、位示图法(见 P207)4、成组链接法 (见 P207)第七章 操作系统接口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命令接口、图型接口、程序接口用户接口可以多种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一种是联机命令形式,直接提供给用户在终端上使用;一种是系统调用形式,提供给用户在编程时使用。人们通常把上述两种形式分别称为联机命令接口和程序接口。 一、命令接口命令接口由 命令解释程序对用户键入的命令进行解释,并转入相应的命令处理程序去执行。二、程序接口1、系统调用就是用户在程序中调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一些子功能。2、系统调用在本质上是应用程序请求 OS 内核完成某功能时的一种过程调用,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过程调用,它与
33、一般的过程调用有下述几方面的明显差别: (1)运行在不同的系统状态。一般的过程调用,其调用程序和被调用程序都运行在相同的状态系统态或用户态;而系统调用与一般调用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调用程序是运行在用户态,而被调用程序是运行在系统态。(2)通过软中断进入。由于一般的过程调用并不涉及到系统状态的转换,故可直接由调用过程转向被调用过程。但在运行系统调用时,由于调用和被调用过程是工作在不同的系统状态,因而不允许由调用过程直接转向被调用过程。通常都是通过软中断机制(既访管指令) ,先由用户态转换为系统态,经核心分析后,才能转向相应的系统调用处理子程序。(3)返回问题。在采用了抢占式(剥夺)调度方式的系统中
34、,在被调用过程执行完后,要对系统中所有要求运行的进程做优先权分析。当调用进程仍具有最高优先级时,才返回到调用进程继续执行;否则,将引起重新调度,以便让优先权最高的进程优先执行。此时,将把调用进程放入就绪队列。(4)嵌套调用。系统调用也可以嵌套进行,即在一个被调用过程的执行期间,还可以利用系统调用命令去调用另一个系统调用。当然,每个系统对嵌套调用的深度都有一定的限制,例如最大深度为 6。 三、图形用户接口窗口是作为用户与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接口应用程序可通过窗口向用户展示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及其需要用户输入的信息。用户可通过窗口去查看和操作应用程序或文档。2000 年操作系统入学试题一、 单选题(
35、每小题 1 分,共 7 分)1、线程是进程的实体,意味着( )线程在进程中是唯一的 线程可以使用进程中的资源线程在运行中不能中断 在同一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具有不同的地址空间2、检测死锁的算法是在( )程序中申请资源时使用 死锁出现之后使用死锁即将出现时使用 定时检查系统状态时使用3、在下列问题中,哪一个不是设备分配中应考虑的问题( )设备的固有属性 与设备无关性安全性 及时性4、在下列哪一个不是外存分配方式( )连续分配 链接分配互斥分配 索引分配5、联想存储器就是( )快表 页表 段表 内存6、磁盘为共享设备的主要原因是( )多个用户可同时访问磁盘 磁盘空间可让多个用户共享磁盘可支持 SPOO
36、LING 技术 磁盘有多个磁头7、指出以下非临界资源( )变量 数据结构队列 纯代码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6 分)1、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是:_ _ 和 _ _。2、多处理机有两种结构:_ _ 和 _ _。 3、I/O 控制方式_,_ _ _ 和 _ _。4、产生死锁的原因:_ 和 _。5、文件保护的方法有:_,_ 和 _。6、用于磁盘的主要调度算法有:_,_ 和 _。三、 判断改错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1、 ( )缓冲技术是以空间换时间,而且只能在设备使用均衡时起到平滑作用。2、 ( )动态重定位与装入时动态链接在概念上是相同的。3、 ( )在分时系统中采用虚拟存储技术
37、可以改善响应时间。4、 ( )在现代的分时系统中,逻辑处理机隐含了虚拟处理机的功能。5、 ( )独享设备与共享设备的属性不同,其共享方式也不同。6、 ( )采用 AND 型信号量机制是为了防止系统的不安全。7、 ( )如果一个站点既可以作为客户,又可以作为服务器向其它站点提供服务,称为客户/服务器模式。8、 ( )设备处理程序是 I/O 进程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程序。四、问答题(每小题 7 分,共 21 分)1、为什么在页式存储管理中实现程序共享时,必须对共享程序给出相同的页块号,而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实现程序共享时,共享段的段号是否一定要相同?如相同,为什么相同?如不相同,为什么不相同?2、
38、假定一个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采用抢占式短进程优先调度策略(单 CPU) ,系统中各进程到达的时间如下表所示。请给出各进程的调度次序,并计算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代权周转时间。注:表中的时间均为基本单位时间。进程 到达就绪队列的时间 执行时间P1 1 8P2 2 4P3 3 9 P4 4 50 10 20 30p1p2p3p418-1=176-2=427-3=241-4=72001 年操作系统入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 进程被阻塞以后,代表进程在阻塞队列的是它的( ) 文件控制块 进程控制块 作业控制块 设备控制块2. 在以下哪种状态下,作业已获得虚处理机。 ( ) 提
39、交状态 运行状态 输入状态 输出状态3. 进程调度程序的主要功能是( )在作业和作业之间切换 CPU 防止死锁 在进程和进程之间切换 CPU 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4. 衡量系统的调度性能主要是( ) 作业的周转时间 作业的输入/输出时间 作业的等待时间 作业的响应时间5. 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 无交互性 输入/输出设备利用率低 CPU 利用率低 失去了多道性6设备处理程序就是( )通道处理程序 I/O 进程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程序设备分配程序 缓冲管理程序7AND 信号量机制是为了( )信号量的集中使用 解决结果的不可再现性问题防止系统的不安全性 实现进程的相互制约8将硬盘信息存
40、到内存之前的磁盘访问需要三个延迟时间,请按从最慢到最快的次序,正确选择访问数据的延迟时间。 ( )旋转延迟时间,快表的开销时间,寻道时间快表的开销时间,旋转延迟时间,寻道时间数据读出或写入磁盘时间,旋转延迟时间,寻道时间寻道时间,旋转延迟时间,数据读出或写入磁盘时间9使用访问位的目的是:( )实现 LRU 页面置换算法 实现 NRU 页面置换算法在快表中检查页面是否进入 检查页面是否最近被写过10可能出现抖动的存储管理方法有:( )固定式分区 动态分区分配动态重定位分区分配没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9 分) 1. 某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地址结构的低 9 位表示页内位移
41、量,则页面大小最多为_字节。2. 在多级目录下,对文件的查找可以从_ _ 目录开始,也可以从_ 目录开始查找。3.文件在文件存储空间的组织方式,称为文件的_结构。 4.一个操作中的所有动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这叫做_。5.要实现程序运行中的结果的可再现性,可采用_ 进程同步_来保证。6.产生死锁的原因是: _ _ _和_ _。7.高级通信方式有:_ _ 、_ _和_ _。8.作业的控制方式有:_ 和_。9.通道的类型有:_ _、_ _ _和_ _。 4.一个操作中的所有动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这叫做_。5.要实现程序运行中的结果的可再现性,可采用_ 进程同步_ _来保证。6.产生死锁的
42、原因是:_ _和_ _。7.高级通信方式有:_ _、_ _和_ _。8.作业的控制方式有:_ 和_。9.通道的类型有:_ _ _、_ _ 和_ _。 三、判断题5 ( )作业调度程序本身作为一个进程在系统中执行,它是在系统初始化时被创建的。6 ( )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解决了长作业死等的问题。7 ( )必须在分时系统的情况下,进程才能并发执行。8 ( )检测死锁的算法是按照死锁定理来实现的,必须在死锁发生时调用。9 ( )在引入线程的操作系统中,则把进程作为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而把线程作为资源拥有的基本单位。10 ( )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是由主存和辅存的容量之和决定的。四、问答题(每小题
43、 7 分,共 21 分)1一个单 CPU 的终端,如果所有用户的 40%不等待使用终端,所有用户的平均等待时间是 50 个单位时间,其它用户的平均等待时间是多少?50*0.6=302在一个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采用 LRU 页面置换算法,假设一进程分配了 4 个页框,按下列页面运行:1,8,1,7,8,2,7,2,1,8,3,8,2,1,3,1,7,1,3,7请给出缺页的次数和缺率。3在一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访问一个高速的联想存储器中的页面需要 40ns,并有 80%成功访问率。而一般的页面的访问需要 100ns,CPU 访问存储器的平均有效时间是多少?2002 年 操 作 系 统 部 分一
44、、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 进程间的同步是指进程间在逻辑上的相互( )关系。 联接 制约 继续 调用2. 在操作系统中,用户使用 I/O 设备时,通常采用(2)物理设备名 逻辑设备名 虚拟设备名 设备出厂号3. POOLING 技术的实质是( ) 。以空间换取时间 将独享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 在进程和进程之间切换设备 虚拟设备4. 不是内核的基本功能( ) 中断处理 时钟管理 原语操作 命令接口5. 给定一个连续文件有 100 个存储块,由于磁盘操作需要一块插入在文件中间,现已插入该块,该块的最小编号为多少?( ) 2 52 101 1516. 资源的按序分配策略可以破坏哪
45、个条件( )互斥使用资源 占有且等待资源 非抢夺资源 循环等待资源7在各种作业调度算法中,若所有作业同时到达,则平均等待时间最短的算法是:( 4 )FCFS/FIFO 优先数 最高响应比优先 短作业优先8. 不是由内核为之创建的进程( ) 用户登录 作业调度 应用请求 提供服务9. 不能体现多处理机性能的描述( )管理科学,提高了单机的运行速度 增加了系统的吞吐量 性价比高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10. 为了变换页表的整个空间,需要确定相应的一些(3 )页面和在进程中的段号 页面与在进程中的段号相乘在物理存储器中的页帧 以上都不正确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9 分)1. 采用多道程序设计能充
46、分发挥_与_并行工作的能力。2. 信号量的物理意义是当信号量大于零时表示_,当信号量小于零时,其绝对值为:_。3. AND 机制能实现系统的_,并能防止_出现。 4. 采用_能保证程序的偏序执行。5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征有: _ 、_和_。 6系统调用有五大类,它们是:进程控制类、文件操作类、设备管理类、_ _ 和_ _。7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特征有:分布性、并行性、共享性、_ 可靠_和_伸缩_。8. 在分时系统中,改善响应时间的方法是:_和_。9. 对于请求式页式管理系统中,提取页面的策略有:_和_。三、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 )程序链接就是将程序调入内存。2 ( )线程是进程的实体,线程的控制块就是进程的控制块。3( )命令解释程序是用于对选择的命令进行解释,以便用户了解其含义,而不是执行命令。4.( )应用程序可通过终端窗口向用户展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