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播音学概论播音的狭义定义:指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的活动。播音创作的特点:播音创作是一个动态系统、开放系统、弹性系统,是一个全息的系统。总的来说,播音创作的系统具有运动性、开放性和全息性、综合性。播音创作的基本要素:创作者、创作素材、受众。播音学的研究方法:系统的方法、全息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借鉴的方法、实验的方法播音的几个特征: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新闻属性和某些艺术的特征3)再造性和创造性播音言语活动的过程:心理生理物理生理心理播音创作的特征:创造和再造的双重性 创作素材的二度性创作手段的声像性 交流对象的虚拟性吐字发音的规
2、范性 感情表达的真实性创作时间的紧张性 创作范围的社会性接受方式的个体性 创作活动的日常性强烈鲜明的时代性 播音环节的作用:构建语言(副语言)传播系统传递信息、体现态度传递感情、形象生动规范美化语言1) 构建语言(或副语言)传播系统,使传播潜能变为传播现实,具有传播形成作用2) 传递信息,体现态度,揭示语义内涵,表明思想实质,具有了解和认识社会的作用3) 传达感情,形象具体生动,吸引感染受众,具有鼓舞、教育、激励的作用4) 规范美化语言,建设语言文明,具有语言表达的审美示范作用创作主体的概念特征:创作主体,是指播音创作活动中的主体。播音是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的一项创作活动
3、,创作主体也就是指播音创作者。创作主体的作用职能:1)正确把握自己的身份2)展开积极的创作思维活动(运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创造思维等多项思维方式)3)要全面掌握语言和副语言的表达规律,运用技巧,熟练表达具体备稿的六步:划分层次、提炼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分清主次、把握基调创作主体(创造者)的定位问题:一) 定位:创作主体根据自己的身份、所承担的任务、起的作用确定其在传播活动中应有的位置二) 定什么位:创作者根据自身能力、特点,根据传播的要素、节目和栏目特色、创作群体的构成、伙伴合作关系,选择自己最合适的位置。三) 怎样定位:对自身要有一个正确估价,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定位;或者发挥
4、主观能 动性,不断发挥出自己的潜质,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对节目、栏目、创作活动有一个正确分析2应当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随时调整自己的定位通过不断的调整变化,使自己的定位不断正确的体现出来。将自己定位在党的宣传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点上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创作依据的共同特征:可感性、可变性、二度性、局限性受众:1)含义:指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的总称 2)特征:由于广播电视节目的直观性、通俗性,和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受众队伍最为庞大由于广播电视节目大多是直播,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参与程度高由于广播电视节目可以伴随其他的行为收听收看,受众的接受行为具有半随性,多数处于半接受状态。广播电视受
5、众的心理运动过程是:认识情感意志,即知、情、意的过程我国受众的共同心理表现为:求新求变、求真求实、求职求教、求快求宽从以下几点来考察受众的心理及接收规律:注意线条型,把握过程性 注意自主性,给予创造性注意局限性,加强引导性注意情感性,求得共通性注意受众反馈,提高播出质量感受:形象感受:指语言表达者通过感官系统,对所表达内容中描述的事物进行具体能动的体验,并通过语气的变化表达出来逻辑感受:指语言表达者对所表达内容中事物间的逻辑关系的一种主观体验。播音的外部表达技巧:含义:在有了内心的感受和调动起情感的基础上,语言表达要运用外部技巧将内在的感受和情感表达出来包含内容:停连、重音、语气、节奏播音语言
6、表达的属性特征:创造性、音声性、规范性、情感性、时效性、社会性、身份感、对象感、语境感、分寸感播音有声语言表达的规律:思维反应律、词语感受律、对比推进律、情声和谐律、呼吸自如律、自我调检律。几种语言的表达样式:宣读式、播报式、讲述式、谈话式副语言的含义:主要是由体态系统和情态系统组成的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副语言的体现规律:利用共通性,扩大交流面;注意传承性,体现民族性运用符号性,增强表意性;利用模糊性,加强引导性利用可塑性,增强创造性;利用伴随性,加强协同性利用集成性,把握整体性;运用形象性,增强可感性把握交流时空,提高传播效率播音创作的方法:就是人们在播音创作活动中,认识和把握其矛
7、盾运动规律的基本规则和办法。概括起来,就是还原、转化、表达播音创作的原则:是人们对播音这一事物矛盾运动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基本准则。概括下来就是:坚持创造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从传播方式上划分播音创作的类别:录播(有一定准备时间,创作过程即准备表达,可以明显展开)直播(准备过程和表达过程处于共时状态,同步进行,综合体现。这要求播音员要增强广义备稿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3从语言表达样式上划分:有声语言(音质、音色的体现;不同语体形式的体现;不同语言表达技巧的体现) ,副语言(动态和静态的体现,包括主持人的动作、面部表情、着装、化妆等都可以体现)播音风格的实质是播音创作的多种形态的表现。含义
8、:播音风格,从广义上讲,包括节目所体现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阶级风格、节目和稿件的风格、播音员的风格。所以,播音风格的含义所指的,也正是播音员的风格。因此,播音风格,就是指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播音风格的体现:一、独特的感受:是在遵循播音创作感受一般规律的同时,由于播音创作者的不同的性格特征、生活经历、文化知识、思想修养的等决定了不同播音创作的审美追求,以及所造成的播音创作者所独有的体验。它包括播音创作者独特的审美认识和发现。这种独特的体验是独特的表现的内在依据。二、独特的表达:包括有声语言的表达和副语言(体态语)的表现。:有声语言的表达 表达技巧的独特运用:1,
9、内部技巧:情景再现、设身处地、触景生情、现身说法、有对象感。2, 外部技巧: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表达样式的独特运用:宣读式、报告式、评述式、交谈式、讲解式 语句组织的独特构思:语言表达时,对句语句之间有声语言的形式的处理;在主持节目时对语言的组织 声音形式的不同:副语言的表达:要有得体性、适时性、丰富性三、整体美:美在和谐中、美在环境中、美在流动中。它还有多种表现形态和范畴。只有处理好这些欢喜,才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把握播音创作的整体美,从而体现出自己的风格、1、语句之间的相互关系2、篇章结构的完整性3、感受理解与表达的统一4、形象感受与逻辑感受的统一5、具体感受与整体感受的统一6、内部技巧
10、与外部技巧的统一7、声音与形象的统一 8、语言与副语言的统一 9、配音与画面的统一 10、思想感情与艺术表现的统一 11、自身风格与原创风格的统一12、稿件的处理与节目风格的统一 13、表达手段与听觉规律的统一 14、播音员的“小我”与当的宣传员的“大我”的统一15、创作实践与生活实践的统一4正确认识播音创作过程中的模仿学习,学会借鉴和吸收。播音员的素质和修养的加强可以从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人格素养等方面进行如何提高素养: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政治水平扩大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 加强专业修养,提高业务能力:理解感受能力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生活实践的积累、姊妹艺术的借鉴事业发展概说
11、1940 年 12 月 30 日,延安,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首次播音,编码 XNCR。播音员为:徐瑞璋(麦风) 、姚雯、萧岩、孙茜。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是对她们的真实写照。1949 年 10 月 1 日,丁一岚、齐越在天安门城楼上实况直播开国大典。1949 年 12 月 5 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52 年 12 月 2 日,北京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过波工作会议。会议上讨论的重点可分四个方面:关于播音的重要性关于对播音员的要求关于播音员的要求要从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水平,联系群众、联系实际,加强业务学习的力度和扩大业务学习的范
12、围三个方面着手要求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1955 年 3 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地播处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播音业务学习会” 。梅益同志在会上谈到了播音员的工作态度、文化水平、业务能力、熟悉生活的问题,并指出不能片面的说播音工作是广播电台唯一的、最重要的。左荧同志在播音是一种语言艺术活动的讲话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播音在广播中的重要性,播音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区别,播音创作中的不良倾向等。建国后的播音员们:解放区时期:齐越50 年代:(中央台)夏青、潘捷、费寄平、林田、林如、葛兰、王欢、刘露(北京台) 、恒山(北京台) 、陈醇(上海台) 、关山(天津台)1958 年 5 月,我国首个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沈力
13、同志是我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60 年代,赵忠祥进入电视台,成为我国首位电视男播音员。播音三戒:自我表现、随心所欲、千篇一律播音理论的传统:1、广播电视播音员是党和政府的喉舌2、播音是一项创造性劳动3、播音语言不同于日常谈话4、播音创作中,要遵循播音表达规律5、人民广播播音风格是:爱憎分明、刚柔并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6、播音创作是一种个体劳动,但是只有在群体中、集中群体智慧,才可能体现个体价值,发挥出个体的聪明才智。播音传统可以概括为:一、坚定的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爱憎分明的饱满的感情和特有的新闻敏感。二、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热爱他们、关注他们、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努力融入播音创作中;经常深入生活,学习社会三、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科学文化、编播业务的水平5四、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保证播出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五、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著作及作者:朗读学 、 播音创作基础 (张颂) 播音问题业务理论 (毕证主编)播音导论 (李越) 寄语青年播音员 、 献给祖国的声音 (齐越)播音风格探 (姚喜双) 论播音艺术 (张颂、乔实) 小说播讲艺术 (汪良) 播音朗诵演播 (石雨)语言表达艺术 (姚喜双、罗奕) 语言发声基础 (王璐、白龙)语言发声原理 语言发生联系 (李钢、陈京生)播音心理学 (祁艹凡) 文艺作品演播 (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