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汉语的注音方法及其影响0 樊荣(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摘要 1 中国占代即没有音标,也没有拼音字母,只能选取汉字作注音工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譬况法” 、 “读若法” 、 “直音法” 、 “反切法” 。这些注音方法,不仅对占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现代的语音等方而的研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键词 1 注音方法;语红注音工具中图分类号:H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一 8610( 2010) 10 - 0060 - 02一、譬况法譬况法是一种以一个读音相近的字作参照,描写某字读音与此字相像的注音方法。(l)松羊传庄公一十八年 “蜷秋城者为客,伐者
2、为卞。 ”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民言之,齐人语也。见伐者为卞,读伐短言之,齐人语也。 ”(2)雌南子地形训钟说: “其地易黍,多旎犀。 ”东汉高诱注:“旎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这种方法只能对读音作简单、含糊的提示、说明,很难让人们精确的理解所注字的精确读音,加上它对发音的快慢,气的力度有要求,让人拿担不准,效果不是很理想。(l)散书高帝纪 “高祖为人,隆举而龙颇。 ,颇师占注“引服虔日:举音拙。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注引孟康日:“单音善,父音甫。 ”直音法在我国使用了很民的时间,直到现在,仍有一些辞书像僻海堆旧沿用这种方法,但是直音法本身也有局限J 哇,川二就是并不是每
3、个音竹都有同音字,这就给注音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四、反切法二、读若法和读为法读若法也叫读如法,它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提示要注音的字的读音,实际上就是打比方。 “读若法”源于“譬况法” , “读为法”也叫“读日法” 。(l)慨文解字) 殉读若宣。 ”(2)偷匕记中庸 “其治国如示诸掌乎?”郑玄注:“示,读若真之河干之真。 ”(3)“孙读为逊。 ”(ll 白书脏 )(4)“莫读日豪。 ”(ll 白书脏 )“读若”一般只起拟音作用, “读为”不但拟音,而且换字。虽然它们是注音最初的形式,但是“读若”只能取其读音相似, “读为”有时还要换字,让人们很难精确的为汉字注音,而且随着占今语音的演变,使
4、得一些字的读音相差很人,使用起来有局限性。三、直音法直音法是一种直接利用一个字为另一个同音字注音的注音方法。前而介绍的注音方法都有一定的缺点,反切法就是在上述注音方法行不通的时候出现的,它弥补了“读若”和“直音”的缺点,人们通过“反切”法来代替以前的注音方法。“反切”法是历史上应用范围最)一、使用时间最民的注音方法,对后川_产生了重人的影响,可以说它是占代注音方法的一次人变革。“反切”法是通过两个汉字拼合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的注音方法,前一个字称反切上字,后一个字称为反切下字,拼出的另一个字称为被切字,它的拼读基本规则是“上字定其声母,下字定其韵母和声调” ,也是它的最初方法。“反切”法和“譬况
5、法” 、 “读若法” 、 “直音法”相比较,确实是进步了,但是反切本身也存在着缺陷性。首先,反切是由汉字给汉字注音,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具有超时空性,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年代发音是不同的,加上地域的影响,地方方言的不同,每个地方的发音不一样,因为语音的差异,给注音造成了很人的障碍,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占代的反切按现在的读音去拼读,得到的是不正确的读音。例如“方” ,府良切。按现在的读音,根本就得不到“方”这个音,这就是语音差异造成的。其次,反切字是有两个字合拼而形成的,反切上字代表声母,反切下字代表韵母,这就造成了用字的混乱,因为可以有好多字代表同一个声母和韵母,所以造成了反切字的不统一,而且韵书的作
6、者只是收集整理,并没有把它们整齐划一,如果要是学好反切,就要把这些字全部背熟,这么惊人的数量,对人们的记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不利于记忆,学习起来非常有困难。五、古汉语注音方法的影响上述占汉语的注音方法虽然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但是它们对我国后代的语言研究产生了巨人的影响。 “譬况法、 “读若”法、 “直音”法等不仅在语音上对于后日_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而且它们在我国的训话学和文字学方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 直音对于考查同源字的作用L 逗和住。经音义六引字书: “逗,留也。 ”史记韩民孺传 “廷尉当恢逗挠,当斩。 ”索隐:“逗音豆,又音住,住谓留比也。 ”(i3文 “位,立也。 ”一韵:“住,
7、比也。 ”按, “住”的本义是停留。(汉书 子训传 “见者呼之日 :先生小住”引申为斩时停留在一个地方。楠齐书张融传 “权牵小船于岸上住。 ”最后才表示住宿或居住。2 假和格。懈文假,郑音格,至也。译文:王肃训假为至。(一) 通过读若等注音手法,反映了一些假借用字的问题。L 伴和畔。巨风氓 “淇则有岸,限则有伴。 ”(HIS 笺 “伴,读为“盼” 。2 说和脱。峪经卫风氓 “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余冠英(Ct经选肺, “说”读为“脱” 。(三) “反切法”的影响反切法是我国占代注音方法中使用时间最民,应用范围最)一的注音方法。由于反切的出现,汉字的注音变得比以前精确。反切不仅
8、有注音的作用,在后来的发展中,它还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统一读音的作用。反切的产生,必然影响着韵书的产生,可以这么说,没有反切就没有韵书,有了反切,韵书必然要产生,只是时间民短的问题。反切是用两个汉字拼音的,上字取其声母,下字取其韵和声调。我们说反切是(V一韵的精华,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在看(V一韵加寸,它的反切上下字非常的多,一共有3000 多个反切,其中反切上字用了 452 个,反切下字用了1200 多个,通过系联法,把反切下字系联起来,归纳出韵部,把反切下字系联起来,归纳出声部。这样就让我们对那时的声母系统和韵母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反切我们可以了解中占时代的声、韵、调三方而的情况。于是我们
9、可以以中占为依托,上联占音,下引今音,弥补这儿个时代的语音空自,使我们可以更好的研究汉语的历史语音。有时我们可以通过反切来了解我们不熟悉的某个时代的音韵地位,对研究某个时期的语音系统有很人的帮助。通过人批的反切资料,我们就可以看出某个时期的语含倩况,可以建立某个时期的语音系统,而且有助于整个语音系统的研究,许多占籍的定音等离不开反切。反切的出现对韵书也产生了重人的影响,反切是韵书产生的基础,不论是(V一韵还是以后的韵书,它们都是要依靠反切来记录各个时期的语音,可以说反切的影响是巨人的。总之,虽然上述注音方法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局限N,但是它们对我国的语音、词汇方而都作出了重人的贡献。能够在那样的时期创造出这些先进的注音方法,尤其是“反切”的出现,由此可见伟人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占人以他们的智慧,为我们的历史文化增添了一笔。【参考文献】1郭锡良.占代汉语M .商务印书馆,19992何九盈.中国占代语言学史M .教育出版社,2000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人学出版社, 2002f41 丁声树,李荣.占今字音对照手册 fM 1.中华书局,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