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农业局多举措抓实大春粮食生产 一是抓良种良法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抓好良种良法推广,推广水稻良种 11 万亩,良种覆盖率在 90%以上,规范化条栽 11 万亩;推广杂交玉米良种 16 万亩,良种覆盖率在 85%以上,规模化条播 15 万亩;举办 水稻、玉米高 产样板 1 万亩。二是抓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作。农业系统已派县乡 29 个二级单位, 180 名科技人员进村入 户,开展 农业科技培训、举办样板,提高农 民科技种田水平。三是抓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在大春粮食生产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水稻、玉米高产创建、推广水稻精量栽培和水改旱种植 杂交玉米等技术。四是抓 农资供应和市 场监管。结合有关部
2、门积极组织协调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调供,做到不 误农时,同 时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五是积极推广机械化作业。抓住国家加大对农 机购置补贴力度的机遇,不断提高农机为粮食生产的服务水平,大力推广节本增效突出的机械深耕、联合收割、节水灌溉、保 护性耕作等重点农机技术,促 进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 合,加快现代 农业进程。六是加大推广农作物间套种力度和晚秋作物种植。在大春粮食生产中,推广 间套种 25 万亩,加大晚秋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大春作物复种指数,增加作物产出批次,促进粮食增 产,农民增收。 浅析劳动力流失对襄樊烟叶生产的影响田辉文市公司烟叶质检科摘要 本文在调查襄樊烟区农民工外
3、出打工基础上,从烟农分类入手,分析了襄樊烟叶生产现状及劳动力流失对烟叶生产发展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一是稳定基础烟农,培养烟草公司的职业烟农;二是发展大户烟农,利用机械化耕作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三是 试行农场经营模式, 进 而实现平原烟叶生产的崛起。关键词 襄樊;烟叶;劳动力;机械化;职业烟农 襄樊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水适中,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优质烤烟生产。襄樊种植烤烟历史悠久,始于1904 年,距今有百余年历史,所产烤烟风格独特,类型齐全,以襄阳为代表的平原岗地所产烟叶属浓香型,以保康为代表的山区所产烟叶属清香型 1 。全市1997 年以前种植规模基本
4、稳定在 20 万亩以上,年产量 45 万担,最高年份达到265 万担。全市耕地总面积 622.8 万亩,其中旱地 329.6 万亩,占 52.9,水田293.2 万亩,占 47.1%,经土壤普查,旱地中适宜种植烤烟面积达 65 万亩,主要分布在平原的襄阳区、老河口市及枣阳市,山区分布在南漳县、保康县。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在为城市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的流失,烟农是烟叶生产的主体,劳动力缺失给烟叶生产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本文通过对襄樊部分烟叶产区烟农的调查分析,探讨如何正确应对这种形势,以期进一步发展襄樊烟叶
5、生产。1 目前农村劳力现状1.1 在家务农劳动力现状目前农村在家务农劳动力呈现几个特点:一是非劳动力大量存在于农业生产上。据调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充分体现出老、弱、妇、幼的特点,大量非劳动力存在于农业生产上。在家从事劳动的非劳动力(指男年龄在 16 岁以下、60 岁以上,女年龄在 16 岁以下、55 岁以上)共占劳动力总数的近 2/5。二是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年龄结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女劳动力比重大。在家务农的女劳动力占很大比例,共占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三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量农民工的外出,导致真正务农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不识字或基本不识字的文盲、半文盲占 13%;小学毕业占 48%;
6、初中毕业 32%;高中毕业占 8%。 1.2 外出务工劳动力现状农村外出打工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在一个地方,先是少数人外出,然后回来带走身边的亲戚朋友。外出人口占调查户人口的四分之一,外出务工多为青壮劳动力,主要集中在 1650 岁之间。文化程度虽高于在家务农者,但总体水平不高。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高中文化上,还有极少数文盲、半文盲。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多数农民劳务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已高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其它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32 烟叶生产现状及影响烟农种烟的因素2.1 生产现状一是烟叶生产规模化程度逐渐提高。近年来,全市根据国家局“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
7、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生产指导方针,进一步加大了烟叶生产布局的调整力度,以落实种植计划为突破口,致力发展种烟大乡(镇) 、种烟大村、种烟大户,使全市烟叶生产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化。出现了烟叶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二是科技种烟能力逐渐提高。在烟叶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迈进的同时,各种现代化的植烟技术也出现在烟叶生产中,如专业化育苗技术、自动化烘烤技术等。三是烟叶生产面临“稳”的压力。我市烟叶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地方行政力量的推动,如在面积落实、环节生产技术推广上等,这些在目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显得尤其显眼。一方面烟草公司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兴建基础设施等,围绕服务烟
8、农大做文章,另一方面烟农不愿种烟,烟叶面积不断滑坡的,在平原产区显得更为突出。平原烟叶目前之所以还有市场,除了长期形成的配方习惯,还有就是其独特的地理所形成的烟叶风格。但目前来看,管理粗放,生产技术到位率低,劣杂烟叶品种泛滥,分级扎把不规范等,严重影响了烟叶质量,也影响了烟叶声誉。与全国部分烟区种烟热情高涨、生产形势偏热的情况相比,我市烟叶生产却面临着“稳定规模”的压力。在国家局即将进行“烟叶市场资源化配置”改革的时候,我市这样的小产区面临的压力显得尤为突出,烟叶生产现状令人担忧。2.2 烟农分类目前各产区一般按烟农素质、种烟规模及烟地状况等对烟农进行分类,本文主要讨论烟农种烟的心态,根据调查
9、将我市目前烟农按种烟意愿进行划分,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分类效果图见图 1,图 2):2.2.1 基础烟农这类烟农常年种烟 510 亩,也有在 10 亩以上,一般不超过 20 亩。由于有常年种烟的习惯和技术,将烟叶作为一种高效经济作物,烟叶面积占农户自4留地的 80以上。这类烟农主要分布在两个山区县,占其种烟总户数的 60以上,平原产区这类烟农比例不到 30。2.2.2 应付烟农这类烟农一般种烟 25 亩,烟地多为排水灌溉不良的贫脊地。种烟的原因主要来自行政压力或关系,再有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反正面积不多,亏本也无所谓。这类烟农主要分布在平原产区,占种烟户数的 40以上,山区占到 10左右。2
10、.2.3 大户烟农种烟面积在 20 亩以上,有的甚至超过 100 亩。种烟有效益,将烟叶当作一种发家致富的产业。这类烟农一般文化程度高,年富力强,有闯劲,能充分运用现代化的耕作手段,从烟叶生产的规模效益中尝到了甜头。同时也充分认识到烟叶是一种高风险、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作物。这类烟农在平原较多,占到 30以上,山区占 10左右。在我市大户烟农中,有一种现象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少数村级干部或在当地有一定势力的人,在出面承包(转租)烟地后,主要采用雇工形式组织生产,生产方式粗放,管理落后,其主要心态是在收购中利用自己的身份(关系)或采用其它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同级别的烟叶卖得比一般烟农高得多。他们
11、不仅扰乱了烟叶收购秩序,也阻碍了烟叶生产水平的发展。2.3 影响烟农种烟的因素2.3.1 比较效益低,农民不愿种据统计,2007 年我市烟叶亩平收入 1152 元,加上补贴达到 1352 元。按户平种烟 8 亩,户平 4 人计算,种烟农户人平收入达到了 2700 元。与其它农作图 1 山 区 烟 农 分 类 效 果 图基 础 烟 农大 户 烟 农应 付 烟 农其 它图 2 平 原 烟 农 分 类 效 果 图基 础 烟 农大 户 烟 农应 付 烟 农其 它5物收成相比,种烟的收入并不低。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愿种烟,其关键原因在于烟叶的综合比较效益偏低。据调查,当前我市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
12、粮食作物价格与去年相比均有上涨,烟用物资价格涨幅较大,突出是煤炭、农(地)膜等。煤炭价格上涨 200 元/吨,农膜上涨 2500 元/吨,肥料上涨 300元/吨以上。另外,劳动力价格上涨超过 10 元/个,而棉花(籽棉)收购价按2.80 元/斤计算,亩平收入达 1400 元(5002.81400 元/亩) 。如果计算烟叶种植的用工成本(30 个工/亩40 元/个工1200 元/亩) ,种烟收支基本持平。目前的大户承包,如果全凭请工来人力耕作,减掉人工费用后盈余较少。如果生产措施不到位,烟叶质量不能保证,在收购中极易出现争级要价现象,收购矛盾突出,这也是目前平原烟叶生产难以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2
13、.3.2 打工经济冲击,农民不想种。据调查,多数打工者年收入可达 1.5 万元以上(相当于 10 亩烟叶的收入) 。由于烟叶生产周期长、环节多,费工费时,一年上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如果种植玉米等其它作物,虽收入少点,但省工省时麻烦少,种上基本不管,收时回来即可。一年大致有 6 个月的空闲时间可以就近外出打工。以每人每月打工收入 500 元计算,6 个月可创收 3000 元。而烟叶种植的费工费力,导致相当部分烟农谈烟色变。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农民也倾向于更轻松的生产方式,这是目前烟叶所不具备的。2.3.3 劳动力流失,农民不能种。劳动力的缺失,使一些有技术、效益好的烟农即使想扩大面积多种几亩,也是
14、心有余而力不足。2.3.4 灾害风险大,农民不敢种。干旱和雹灾是襄樊市最为典型的农业气候灾害,每年给全市烟叶生产造成的直接损失都在几百万以上 1 。烟叶生产不仅时常面临旱灾、涝灾和雹灾,而且要时时提防病虫害。现阶段,抗御自然灾害的手段略显不足,严重干旱难以战胜,烟叶生产时刻面临各种灾害的威胁,风险较大。尽管全省实行了灾害统一集中保险赔付的办法,但灾后查灾、理赔的时效性较差,旱灾、病灾不在保险赔付之列,并且生产保险赔付难于弥补自然灾害损失,部分农民心存顾虑,不敢种烟。63 劳动力流失对烟叶生产的影响造成劳动力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员外出打工。表 1 是 2008 年 2 月份对襄樊重点烟叶产区南漳(
15、长坪、薛坪) 、保康(欧店、两峪)29 户家庭的劳动力外出打工情况进行的随机调查统计。表 1 襄樊市 20072008 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调查表单位:人、亩乡镇 所在村组 家庭主要劳力 07 年外出劳力 08 年外出劳力 种植面积阳太坪 3 组 5 3 3 10阳太坪 3 组 5 1 0 10阳太坪 3 组 4 2 2 10阳太坪 3 组 2 0 0 10阳太坪 3 组 2 0 0 10长坪陡山村 5 组 4 2 2 8栗林坪 2 组 3 0 0 10栗林坪 2 组 4 2 2 7栗林坪 2 组 4 0 0 12栗林坪 2 组 2 0 0 10栗林坪 2 组 2 0 0 10韩家山 4 组 4
16、0 0 7韩家山 4 组 5 3 3 7韩家山 4 组 4 0 0 20韩家山 4 组 4 1 2 6薛坪韩家山 4 组 3 1 1 6横河 1 组 3 1 1 10横河 1 组 2 0 0 12横河 1 组 4 2 2 10欧店横河 1 组 3 0 0 207横河 2 组 2 0 0 10横河 2 组 3 1 1 15金桥沟 2 组 5 2 2 4金桥沟 2 组 4 2 2 5麻坪 5 组 4 2 2 20麻坪 3 组 5 3 3 15枫湘坪 3 组 0 0 0 5枫湘坪 3 组 4 2 2 8两峪枫湘坪 3 组 4 1 1 10总计 29 户 100 31 31 297调查表明,2007
17、年到 2008 年间,外出打工人员均占 31的比重,减少烟叶面积 297 亩。欧店横河 1 组 2008 年种烟面积 436 亩,外出打工减少 52 亩,占 11.9。由于烟叶生产的特殊性,目前 40 岁以下的农村青壮年劳力从事烟叶生产人数比重正在不断减少,且呈断层趋势。劳动力流失不仅直接引发烟叶种植面积的减少,更重要的是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的降低:一是劳动力的不足,导致大量非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影响了烟叶生产的耕作效率,也影响了生产水平的提高。二是文化程度降低,导致科技推广的困难。作为年青一代(1980 年以后)的农民,虽然他们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所接受的观念和年龄优势,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接
18、目前的烟叶生产方式,外出打工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而在家的老烟农无疑更相信自己的经验。三是直接导致烟叶面积无人承包耕种。4 烟叶生产的发展途径站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打工经济”带来的劳动力流失现象,我们没有力量改变,更没有必要改变。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其对烟叶生产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分析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从而保持烟叶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84.1 途径之一:稳定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初级模式基础烟农烟农是烟草产业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弱势群体。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作为烟叶生产主体的烟农,更不能忽视他们的利益需求,稳定他们就是稳定烟草行业。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传统的耕作方式加上科学的种植模式,在交通不
19、便、没有其它高效经济作物选择的的前提下,烟叶成为他们较好的选择,这就是目前我市基础烟农的现状。要稳定他们,就要在政策引导、技术扶持、生产补贴、灾害保险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照顾和优先,使他们愿种、想种、能种、敢种,使这些农户成为烟叶生产的骨干力量,把他们培养为烟草公司的职业烟农。一是普及常规技术,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烟叶生产水平,提高烟叶质量,确保种烟效益,使烟农愿种; 二是深入细致地做好烟农服务的各项措施,技术员要当好“桥梁”作用,与烟农多沟通,帮他们解决烟叶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做好病虫害防治及灾害预防等工作,使烟农安心种烟,使烟农能种,敢种;三是理顺收购关系,加强收购管理,切实维护烟农利益,
20、使烟农想种。4.2 途径之二:发展以大户经营为主的专业化模式大户烟农襄樊烟叶生产的发展也和全国烟叶生产发展的轨迹一样,经历了从平原向山区转移的过程,这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目前,中国烟叶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这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打工经济”的影响:在土地束缚不了农民的时候,传统的烟叶生产模式必将受到挑战。因此,大胆设想一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烟叶生产也将走机械化生产作业之路,无疑平原产区有着更加便利的生产作业条件和土地优势,因此平原烟叶生产的发展之路势将不可阻挡。我市在省内具备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三个平原产区都有烟叶生产的基础。从襄樊烟叶生产的发
21、展方向来看,山区发展已呈“瓶颈” ,不可能再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发展条件。相反,平原烟叶在全机械化作业方式上,有可能造就一批新的产业工人,无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发展平原烟叶是襄樊烟叶上量上规模的机遇。平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后,责任地可以转租或无偿出让给在家务农的农民。土地的相对集中,有利于烟叶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发展大户烟农,承包户种植面积在 1030 亩,建 1 座密集烤房,以9家庭劳力为主,在移栽和采烤等农忙季节请人帮忙或换工。这种生产模式有着广泛的生命力,一是符合目前中国农村小农经济的特点,容易被接受和认同;二是风险小,三是易操作。2008 年全市出台的“
22、种烟大户奖励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引导作用。要进一步加大扶持投入力度,使大户烟农在平原“遍地开花” ,进而“生根结果” 。主要应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一种经营方式的创新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其经营效率的高低。从实践来看,烟叶生产的劳动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过大,影响着烟草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因此,必须加快生产技术创新,提高规模经营的效率。目前,我市集中化育苗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在机械耕作和自动烘烤方面还比较薄弱,特别是烘烤机械方面成本较高,烟农投资能力有限,推广的难度很大,因此,要加大耕作机械和自动化烤机的投入力度,降低设备的成本,为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同时加快烤烟标准化生产模式的研究,
23、规模化生产要求烟叶长势、成熟度、营养状况等方面均衡一致,对烟叶生产的规范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协助解决好土地流转问题。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如何在保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下,实行土地的“三权分立”:明确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家庭承包权,放活土地使用权,促进土地向大户集中,加快使用权流转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市土地流转还限于小规模,多是由烟农自己协商解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户种烟所需的土地。福建省武夷山市烟草公司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土地流转方式,归纳为:“村委会牵头、农民自愿、专业户承包、政府和烟草支持” 。从 2005 年开始运作,到 2007 年先后
24、流转土地 9000 多亩,这些土地均承包给专业户种植烟叶 4。不失为一种方式。三是解决烟叶生产的风险问题。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的限制,烟叶生产仍然是一种“靠”天和“重”地的产业,我市每年因病虫害流行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都在 20左右。目前的烟叶灾害保险赔偿存在赔付范围窄、补偿金额低等问题,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深入,大户经营承担的风险要比传统的小农生产大得多,因此,要建立更完善的烤烟生产风险保障机制,如在烟叶交售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保障金,同时要制订出灾害损失的评估方案和补助标准。4.3 途径之三:探索农场经营为主的模式10农场经营模式,即自行租地,雇佣民工进行种植。采取企业化管理方式,严格按照烟
25、叶生产的工艺流程,实行统一育苗,集中移栽,平衡施肥,成熟采收和自动烘烤等标准化模式。国家局现代烟草农业提出的“四化” ,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指明了我国烟叶生产的发展方向。而农场经营无疑是一种较好的生产组织方式,省外其它产区山东、河南等省都有这方面的成功先例报道,如山东潍坊市采用市场化的手段,由当地政府牵头,烟草部门主导,通过对烟叶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把宜烟土地、机械、水利设施等向种烟大户集中,改变“小农生产、分散种植、粗放经营”的模式,发展以烟叶农场、大户为主的适度规模种植,提高生产水平。2007 年全市烟叶面积16.86 万亩,其中烟叶农场 6.91 万亩,10
26、亩以上的种烟大户有 1500 多户,大户和农场种烟面积占烟叶总面积的近 60%。全市规模化烟田配备各种机械 4000多台(套) ,烟农种烟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每亩烟田用工从 30 个左右降到了 15个 2。个人认为,目前我市平原产区要学习借鉴国外进行农场经营,虽然外部环境尚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但可以借目前现代烟草农业的“东风” ,抓住机遇投入部分人力物力进行尝试,以促进平原烟叶生产的崛起。一是农场经营承包的问题。可由以前在烟草公司工作过的职工承包,或由现有职工停薪留职进行创业。二是解决机械化作业的普及推广存在的问题。目前工厂化育苗、机械起垄等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大面积展开。集约化烘烤仍是烟叶集约化
27、生产的瓶颈环节,我市推广引进的密集式烤机,经过试验示范,烤机在集约化烘烤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烘烤容量大,每座烤机可烘烤大田烟叶 2030 亩,是传统烤房的 7-8 倍,集约化程度高,便于操作管理,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但烤机也存在成本较高问题,在大面积推广、烟农接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这方面,主要加大物资投入扶持,政策引导,加大人力投入进行攻关,从而扩大机械化作业的规模。三是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前面已经提到,目前的土地承包方式充分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但对集约化的种植模式是一种束缚。烟草公司要起主导作用和推动作用。四是烟叶的分级扎把问题。我国目前的分级标准与国外相比已是大为减化,在全部烤烟标准 42
28、个级中收购只有 30 多个级,但分级扎把仍令烟农头疼,要11花费相当大的精力来从事这项工作。对小户生产来说,这不是一个大问题,但对大户烟农或农场经营来说,就必须考虑成本因素了。美国烤烟共划分 153 个等级,但烟农分级相对简单,也不存在扎把问题 3 。据报道,湖南常德桃源九溪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 2008 年种烟 1430 亩,23 个种烟农户,户均种烟 62亩。在烟叶收购上,它们与湖南中烟公司联合建立了散烟分级室,是目前全省唯一散烟收购试点,实现了散烟的直收直交 4 。国家局正在组织这方面的试点研究,但是否实行还需要看验证效果。我们目前也只能在采摘装炕及烘烤上下功夫,提高烟叶纯度,以减少人工成本。参考文献1唐启楹,王学龙.襄樊烟区土壤施肥区划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8212赵荣龙.山 东潍坊烟叶生产力求“稳得住” J.东方烟草报, 2008,2358(1)3程占省.烟叶分 级工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368 4 湖南常德桃源县烟草专卖局综合室.六大亮点闪耀湖南九溪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EB/OL.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