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o. 1,同学们上午好!,第二章 中医药科技发展的 新政策 新趋势,一、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中医药科技发展的新政策 三、中医药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四、中医药科技重点研究领域,一、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的整体治疗作用适应当今疾病谱的变化 健康 亚健康 疾病,(一)国际背景,中 医 药,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孤独自卑,忧郁苦闷; 神情恍惚,思考肤浅;容易激动,无事自烦; 记忆减退,熟人忘名;兴趣变淡,欲望骤减, 懒于交往,情绪低落;易感乏力,眼易疲倦; 精力下降,动作迟缓;头昏脑胀,不易复原; 久站头昏, 眼花目眩;肢体酥软,力不从心; 体重减轻,体虚力弱;不
2、易入眠,多梦易醒; 晨不愿起,昼常打盹;局部麻木,手脚易冷;,掌腋多汗,舌燥口干;自感低烧,夜有盗汗; 腰酸背痛,此起彼伏;舌生白苔,口臭自生; 口舌溃疡,反复发生;味觉不灵,食欲不振; 发酸嗳气,消化不良;便稀便秘,腹部饱胀; 易患感冒,唇起疱疹;鼻塞流涕,咽喉疼痛; 憋气气急,呼吸紧迫;胸痛胸闷,心区压感; 心悸心慌,心律不整;耳鸣耳背,易晕车船。,2、医学、医疗模式、健康概念变化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治疗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概念: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作过如下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能
3、力等三个方面。,No. 8,升级,3、进入老年化社会老龄化社会逐步到来,人类对于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需求日趋提高,而药源性疾病的不断增多、新一代化学药品研究和费用的不断增长,已经成为制约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重视传统医药已经成为潮流。,4、加入WTO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对中医中药的种种限制将会放宽或被取消,以及大量的境外资金、先进的产业生产和管理经验、一流的技术水平等的准入,都为中医药的开放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必将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和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世界卫生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进公共卫生、
4、疾病医疗和有关事项的教学与训练;推动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截至2005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组织共有193个成员国。现任总干事为香港人陈冯富珍。,5、高新技术的应用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学为先导的现代生命科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基因芯片、生物信息分析及化学分析鉴别等技术的应用推广,多学科的广泛渗透、融合,都给中医药基础研究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二)国内背景 1、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几代领导人在中医药发展的某些关键时期都亲自予以关怀,对中医药发展做出重要指示。,“中国对世界有大贡献的,我看中医是一项。”“对中医加以研究,并发扬
5、光大,这将是我们祖国对全人类贡献中的伟大事业之一。”毛泽东,“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特别是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邓小平,“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互相补充,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在2001年全国政协教育、医药卫生界委员讨论会上的讲话,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医药事业也十分重视,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
6、的作用,尤其是2003年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为依法发展、依法管理中医药事业提供了法制保障。,2、中医药条例颁布并施行,这是我国卫生事业的一件大事,是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医药事业走上全面依法管理和发展的新阶段。,中医药条例章节 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 第三章 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和中医药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
7、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目前,我国中医药教育形成以院校教育为主体的多种教育形式并存的格局,保证和促进了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的改善和提高,为中医药科技的发展带来强劲的活力。,3、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队伍,中医药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已成为当代中医药科技工作者面临最严峻的考验,中医药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1、中医药具有疗效优势及治疗特色病种的范围及 确定 2、中医药病症名称规范、病证的诊断标准、临床疗效判断标准、药材质量标准等中医药标准的建立及规范化研究,3、证候的实质研究4、方药的药用物质基础研究5、疾病诊断信息获取的智能化、客观化研究6、中医药科研方法学
8、研究证候实质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用相对客观监测指标对证做出定量诊断,并以此为中介物,实现中、西两种医学本质上的交汇与融合,二、中医药科技发展的新政策,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重要的相关文件 1、2003年,国务院未来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人口与健康科技问题研究 2、科技部、国家经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 医药科学技术政策(2002-2010年),3、2002年11月,科技部等八部委正式公布了我国第 一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 (2002-2010) 4、199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 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提纲(试行)(1999-2015)中医临床研究发展纲要(试行)(199
9、9-2015),5、2007年3月,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国务院十六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刘燕华副部长代表十六个部门做了新闻发布。是政府部门全面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6、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以下简称意见)出台。这是第一份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中医药产业的扶持意见。若干意见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明确了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全面发展的发展思路。,中医药条例中第四条: 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
10、合的原则,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2003年5月颁布,新政策的核心思想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中医药创新,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意义,中药现代化的目的,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 争取国际认可,持续的过程 阶段性的目标!,“让中国人更满意,让外国人更接受”?,中药产业是植根于我国独特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及市场条件的典型民族工业。,中药现代化西药化中药国际化西方化,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意义,1、促进中医药事业跨越式发展,近十多年来,开放的中医药学在与现代科学技术渗透、交流、融合中得到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中医药证
11、的研究经络研究中药基础研究信息文献研究,(2)中医药临床研究 中医治则治法的研究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和骨伤科 针刺镇痛和针麻研究 急腹症是腹部急性疾患的总称。常见的急腹症包括:急性阑尾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泌尿系结石及子宫外孕破裂等。,(3)中药应用开发研究中药资源的研究利用中药饮片研究 中药生产共性技术(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的研究中药新药研究开发,重大疾病、难治病的国际间合作中药复方药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如康莱特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杏灵颗粒、威麦宁胶囊等。 注射用薏苡仁油; 丹参 三七 冰片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 银杏酮酯
12、(以干燥品计算,含总黄酮44%(其中含总黄酮醇苷24%),萜类内酯6% ),活血化瘀,(4)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日益广泛和活跃,威麦宁胶囊主要适用于不适合手术、放疗和化疗的中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配合放、化疗的肿瘤患者,有增效、减毒,有抑瘤、抗炎作用,能改善肺癌患者术前的临床症状,为手术创造条件。威麦宁胶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邪扶正。由云南高寒山区野生植物金荞麦的根茎中提取纯化而制成,其活性成分被证实为原花色素缩合性单宁类化合物,一批中医药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先后出台,促进了中医现代化进程,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要标志。经穴部位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标准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标准中医病症诊断
13、疗效标准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等,(5)中医药学术标准和规范化建设进展较快,2、促进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2008 年 1-11 月,我国中药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965.91 亿元,同比增长24.6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 1.62 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 1858.80 亿元,同比增长 25.74%,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 1.94 个百分点;产销率为 94.55%,比上年同期增加了 0.66 个百分点。其中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分别为 364.86、1601.05亿元,占行业比重分别为18.56%、81.44%。,(1) 促进对外交流A.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发展,提高
14、了对外交流合作的水平。 B.通过我国各种途径派出了大批中医药专业人员留学进修,推动了与各国、地区的友好交流。C.我国中医药学者每年出席国际上有关的学术会议,向国外全面、深入地介绍中医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促进对外交流和贸易,D.利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优势,积极为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医疗服务。E.采取多种途径加强与国外、境外有关单位在中医药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的科技合作。F.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传统医药方面进行合作,拓宽了我国与WHO各成员国的合作领域和范围,也为各国提供了我国发展传统医药的经验。,G.目前,我国已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传统医药领域开展了政府间的交往,与一些国
15、家的卫生部门签署了交流与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关系。,(2)促进中药出口贸易 我国是世界植物药资源大国,拥有天然药用植物11146种、人工栽培药用植物400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目前,中药出口遍及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正在走向世界,造福人类。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中医药科技发展要立足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三、中医药科技发展新趋势,(一)多学科综合研究中医药理论 (二)传统中药向现代中药转变 (三)标准化规范化研究中
16、医药,1.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中 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一)多学科综合研究中医药理论,2、中医药临床研究,a 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其它研究方法,建立临床疗效评价体系b 证候规范化的推广应用c 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医药治病的机理,提高临床疗效,现代中药是指基于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经验,严格按照各种标准规范 GAP、GLP、GCP、GMP等,符合并达到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标准要求,可以在国际上广泛流通。“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五方便”(便于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等特点,(二)传统中药正在向现代中药转变,1.筛选技术:
17、基因芯片、高通量筛选技术应用 于中药新药开发;2.中药制剂:现代制剂技术应用于传统中药剂型 的改进,已由过去的丸散膏丹向控释、缓释、靶向等 现代制剂发展;3.中药生产:各种先进的提取、分离技术在中药 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基因芯片、提取、分离等新的技术、方法与中药的结合。,(三)中医药的标准、规范研究成为热点,中医药存在着问题主要有:1、中医药学自身是一个复杂体系,限于目前科技水平,对其治疗效果、物质基础、作用机理,还不能完全作出科学的说明,还不能用现代语言准确表述。2、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等特点,但与现代医学注重标准
18、、标准化建设(如病名标准、诊断标准、疗效标准、新药标准等)有很大的差异。,根据目前中医药科技的发展形势,急需制定如下标准和规范: 1、中医药名词术语标准2、中医医疗技术标准3、中药及设备标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 控制、安全性评价、临床研究规范化、中药饮片质量 标准、传统中成药品种质量标准的提升等工作已成为 当前中药研究的热点。,中药质量控制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发展,中药质量标准正在由以单成分、单指标的质量控制向多成分、多指标的质量控制转变。,四、中医药科技重点研究领域,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 循证医学与中医研究 证候规范化及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危急重症的研究 中药剂型改革和中药新药开发,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在临床医学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卫生方案、决策的确定都应遵循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产生的最佳证据”,从而制订出科学的预防对策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No. 56,敬请各位指正:,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