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 柱问题.doc

上传人:wjmd390 文档编号:6977933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 柱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 柱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 柱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 柱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 柱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柱问题03G101-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 laE 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 laE ) 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 ;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 10d ,

2、而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 LZ 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 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 LZ 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于 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是这样的吗? 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其弯折部分长度, “剩多少拐过去多少” ,显然不合适。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部分长度” ,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条规定的“最小直锚长度” 。是这

3、样的吗? 答柱问题(1):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3、-4”中得到相应答案(2003年底陆续推出) 。现在简单答复如下: 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特厚基础(2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 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d; 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 柱问题(2):我们在施工中经常遇到柱主筋大变小的问题。试问:当柱子采用电渣压力焊时候有什么限制条件,例:25mm 碰焊14mm 的钢筋的能不能

4、? 答柱问题(2): 25mm 碰焊14mm,直径相差过大受力时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如果施工规范对大小直径钢筋对焊无限制规定的话,建议直径相差不要超过两级(25与20或18与14) 。 柱问题(3):柱伸入承台梁或基础梁中,是否设置箍筋?箍筋如何设置?不需加密?此箍筋起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明确标示,就没有问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没有明确表出,则施工人员如何执行?现在的情况是各人有各的做法,例如,有的人设置两根箍筋,有的人只设置一根箍筋。 答柱问题(3):要设不少于两道箍筋,但不需要加密。箍筋的作用是保持柱纵筋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钢筋笼的定位不受扰动。 柱问题(4):柱上端

5、“非连接区”?G101图集规定,柱的下部,即在楼板梁的上方有一个“非连接区” (是个箍筋加密区) ,纵筋的接头只能在“非连接区”以上部位(也就是柱的中部)进行。然而,图集没有规定在柱的上部有没有“非连接区”?例如,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区或者在柱梁的交叉部位允许不允许纵筋连接?事实上,有的施工人员在上述的柱上部区域进行了钢筋接头。这样,他在柱中部有一个钢筋接头,在柱上部又有一个钢筋接头,违背了“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的规定。 (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不过,上述规范的用语是“不宜” ,并没有强制规定。因此,请教一下上述柱纵筋的接头问题如何解释?如何执行?其中有什么

6、理论根据? 答柱问题(4):提问者可能是指00G101,03G101-1中从下层柱的上部到上层柱的下部形成的非连接区是连续的。规范对此规定是“不宜” ,未做强制规定,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规定偏严,对保证质量有好处。如果难以做到,结构设计师可以对此规定进行变更。规范用语“不宜” ,反映了中国人的辨证思维。对于执行与否,结构设计师有抉择权利。该规定多出于概念设计考虑,未见其理论根据的文章发表。 柱问题(5):前在03G101第45页中(非抗震 KZ 箍筋构造非抗震 QZ.LZ 纵向钢筋构造)中注7:当为复合箍筋时,对于四边有梁与柱相连的同一节点,可仅在四根梁端的最高梁底至最低梁顶范围周边设置矩形封闭

7、箍筋,那么请问陈教授,1、该条能否用于第36页(抗震 KZ 纵向钢筋连接构造)中。或者说用于四级抗震的节点处。因为我注意到构造规定中非抗震与四级抗震处理基本上一样的。2、对于四边有梁与柱相连的同一节点能否用于边(端)柱与梁相交处。 答柱问题(5):1、该条不适用于(抗震 KZ 纵向钢筋连接构造) ,抗震结构要求所有复合箍筋要贯通柱梁节点,而且要按照加密间距设置。2、只有边柱有悬挑梁时才会形成四边有梁的情况,该节点构造要求适用于该情况。 柱问题(6):有的施工单位把柱子的接头只考虑底部的区域满足要求而上部却不考虑,施工单位认为是受压的,所以他们认为他们采取的闪光对焊上部接头他们就不考虑了?这样做

8、法对吗? 答柱问题(6):框架柱是偏压构件,受弯矩、轴向压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其受弯时的反弯点一般在柱中稍向上的位置,抗震时柱两端都要加密箍筋以保证实现“强剪弱弯” ,因此,连接位置不考虑避开柱上端是错误的。问:举个例子描述一下在施工中经常遇见的情况:假设下层柱子截面为500*500,一侧的主筋为420,上层截面还是500*500,一侧的主筋变为320,施工中通常的做法是将两根中部主筋中的其中一根钢筋截断,另一根沿柱边方向打弯继续往上接,并保证其在上层柱子中居中,各主筋间有均匀间距,我的疑问是这种打弯的方法是沿柱边方向打弯,并不是向图集上的那样向柱子内部打弯,请问这种做法可行吗?如果可行的话是

9、不是也要遵循1/6坡度的原则。答:对于柱侧面中部纵筋下柱为两根上柱减为一根时,下柱两根中的一根从梁下算一个搭接长度后截断(36页图3) ,另一根从梁下起按小于1:6“拐到”上柱中间位置与上柱纵筋连接。:问:、在37页左上图中,下面标注:“其余柱外侧纵筋伸至柱内边弯下”是不是说比如柱边有支钢筋,而与此相锚的梁只有支的话,那么我所要做的“长角”只要做支,别外的支不要锚入梁里面呢(假设柱梁同宽)另外的支只要做那个“下弯”的勾呢?、同页上面的和那个柱顶部第一层,还有第二层是什么意啊,为什么柱筋还有两层啊?是不是外皮包过来的算第一层,面里面的由于外皮包过来了压在下面算第二层啊?也就是说如果我下面说行不错

10、的话,那个“长角”和弯的是外侧的,算第一层。其余的靠梁一侧的算第二层啊?、另外靠梁的一侧柱纵筋能不能向梁一侧弯呢?都往柱子里弯那样筋也密了,可不可以往梁里面弯呢?这几天每天都在干活儿,所以问题也就多了些,呵呵,不要嫌烦啊!答:1、不是。 “其余”是指8根筋的不少于65%(6跟)伸到梁里去后,余下的两根。2、第二层是柱另一个正交侧面上的钢筋的弯折水平段,只能放在第二层才能伸过来。3、你提到的问题中隐含有更大的问题,我们这一次没有解决,是认为条件尚不成熟。施工界一般注意保证了梁身、柱身中的钢筋净距,而忽视了保证更为重要的节点内钢筋的净距。梁柱节点内的问题相当严重,我们拟在下次修版时解决。问:03G

11、101的37页,给出了两种柱顶纵向钢筋的构造,如果采用第一种,我把它认为柱筋锚入梁中,对应的做法就是55页的做法,此时梁筋弯到梁底,柱筋自梁底向上1.5Lae。如果,梁高800,柱宽500,柱筋20,设计要求 Lae 为36d,那么,柱筋锚入长度为1080mm,柱筋的弯锚长度只有280,刚刚过柱中心,对这种情况,我感到难以理解。对照00G101,它的要求是柱筋弯锚过柱子后,还要1.5倍的梁高度。对此,青来教授请指教。谢谢答03G101-1关于框架顶层端节点的构造,基本完全遵照新规范的规定,在实践中已经发现若干问题。现在来看,如果水平段只有280,因大于12d,所以按此构造没有问题;如果小于12

12、d,就应按 D 节点了。你所提及的关于以往框架顶层端节点的构造做法问题更多,简单说一下:以往框架顶层端节点构造设计的基本前提有两个,其一:在结构设计上必须满足“柱端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应大于梁端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 ,从而保证塑性铰可能出现在梁端而不是柱端;其二:在构造设计上必须满足“梁端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应大于柱纵向钢筋弯折延伸入梁内切断点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 ,从而保证塑性铰出现在不是紧靠节点的梁端,以免对节点造成破坏。关于以往采用的一级抗震等级框架顶层端节点的构造,是在两个基本前提下建立起来的,但是,二至四级等级以及非抗震框架顶层端节点的构造却又隐性否定了同类事

13、物的两个基本前提。例如,柱外侧纵向钢筋弯折过节点延伸入梁,而梁上部纵向钢筋弯折到节点底部但不延伸入柱,很难实现“柱端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应大于梁端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 ,从而使塑性铰可能出现在柱端而非梁端,基本否定了第一个基本前提。再如,柱外侧纵向钢筋延伸入梁内过长(1.5倍梁高) ,很难保证“梁端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应大于柱纵向钢筋弯折延伸入梁内切断点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 ,使第二个基本前提也不复存在。更明显的缺憾是,二至四级抗震等级以及非抗震的构造,在基本否定一级抗震等级构造前提的情况下,却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逻辑前提,只是承认了破坏将发生在柱端而不是梁端,因而违反了

14、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上两个基本前提对保证结构的安全“似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其适用条件因结构的不同部位应有所区别。对于框架的各层楼层部位,如果在节点部位或柱端产生塑性铰,对结构是危险的;但对于屋面部位即框架结构的顶部,无论塑性铰产生在梁端还是柱端,顶层框架都不会退变为机构,如果能够保证节点“不散” ,塑性铰即便产生在节点区域,也不会使顶层框架退变为机构。由此可见,原先假定为正确的第二个基本前提, (在构造设计上必须满足“梁端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应大于柱纵向钢筋弯折延伸入梁内切断点截面的抗力与作用效应之比” ,从而保证塑性铰出现在不是紧靠节点的梁端,以免对节点造成破坏) ,对框架顶层端节

15、点的适用性值得反思,值得商榷。02新规范关于框架顶层端节点配筋构造的新规定,是对89规范实行期间我国设计与施工界关于此类构造的否定。工程技术的突出特点,就是有很强的实践性,任何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无一例外地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否定以往关于框架顶层端节点的配筋构造的起因,正是在实践中发现了问题。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以至无穷,是科学技术人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道路。现在推出新规范的框架顶层端节点的配筋构造,必然要经受实践的检验,也必然在今后的实践中完善和提高。问:柱筋电渣压力焊的接头部位箍筋需要加密么?怎么计算加密范围?若是绑扎搭接的,加密就绑扎搭接范围内就可以了还是两头有一定的外限

16、?答:搭接长度范围箍筋加密的目的是增大混凝土对钢筋的粘接强度,焊接是一个“点” ,不是一个“长度范围” ,加密不起什么作用。问:框架柱中,如果出现“拉勾”这种形式的拉勾,要不要同时勾住箍筋和主筋答:要同时钩住箍筋。不仅柱,而且剪力墙边缘构件都应这样做。问:圆柱型柱子的箍筋是应该做成螺旋箍筋,还是做成一个个圆环呢?答:螺旋筋好.问:请问陈教授:在 G101,P43页中边柱结顶筋在采用(一)类型进行锚固时,当直锚长度已达到1.5la 时是否还要进行弯锚?如果要进行弯锚,平直长度应为多少?答:1、无论何种情况均应伸至柱顶。2、边柱外侧柱筋至少到顶部再弯钩12d。问:请问下柱为600直径的圆柱,上柱变

17、为400X400的方柱。这样上下柱的柱筋应怎样处理才行?答;下层圆柱纵筋伸至楼面标高弯钩12d,且箍筋箍至楼面标高;上层方柱全部纵筋伸入圆柱内一个搭长(按100%搭接长度) ,且在圆柱内设置不少于两道方柱箍筋。问:在03G101-1的38页,在(chb1/6)的图中,当梁高 hb=lae 时,下柱的钢筋是否只需伸至梁顶截断吗?是否还需要弯折 c+200吗?答:=0.5lae 并无上限,即使梁再高,也要伸至梁顶再弯钩 c+200。问:03G101-1中柱子收头时提到柱外侧配筋率小于1.2%的问题,请问陈老师柱外侧配筋率怎么算?答:柱外侧纵筋总面积除以柱截面面积(bh) 。问:柱子封顶时钢筋可以采

18、用两种形式,如03G101-1图集中37页 E 图属于梁锚柱,图上标注的“梁上部纵筋”是指梁的通长的纵筋还是包括该之座处的所有负筋在类呢?另外图下面的注释中的“梁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1.2%”此配筋率是不是按上部支座处的所有钢筋面积比上该处梁的有效截面积?类似的:柱外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是应该用纵向钢筋的截面积之和比上柱子的整个面积么?答:1、全部纵筋,包括你所讲的通长筋和负弯矩筋,因为都是受力要求的钢筋;2、应该是的。问:在2.2.2条第六款:“,柱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且抗震设计时,在绑扎加密区箍筋间距(应避开柱端加密区)小于5d 且不大于100。 ”在这款中的两个加密区如何区别对待,平时遇到钢

19、筋绑扎时大多发生在柱与楼板的交接处,可以说就是柱端处了。若是不需作抗震设计时又当如何处理?答:“柱端加密区”是抗震构造术语,绑扎加密区无论是否抗震都必须要。不需抗震如果在柱端绑扎,就在柱端加密,因不存在抗震要求,故不用“柱端加密区”这个抗震构造术语。问:柱子的拉筋在03G101-1中图示都是两个钩都是同一边的,施工时做成这样也易绑扎,可监理不准这样做非要求做成 S 型的。请问拉筋做成两个钩都是同一边的合法吗?是否拉筋必须做成 S 型才行?答:单肢箍与拉筋不完全相同。单肢箍要作成直形,但拉筋即可作成直形,也可作成 S 形,哪一种施工方便就做哪一种。比如基础平板上下筋网的拉筋,用S 形有时就比较好

20、安装。问: 03G101-1图集第55页提到“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 ,其中柱外侧纵筋配筋率如何计算?1、 “柱外侧纵筋”是不是包括柱的“角筋”?2、如果是所有柱纵筋的总配筋率,就是把纵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混凝土的总截面积。但现在求的是“柱外侧纵筋配筋率” ,也还是把柱外侧纵筋的截面积除以混凝土的总截面积,而不是除以“一半的”混凝土截面积吧?3、按柱外侧纵筋的截面积除以混凝土的总截面积来算得“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的话,则柱的总配筋率很可能3%, 此时柱箍筋有什么特别要求?如箍筋焊接等.答:1. 包括两根角筋。2. 是除以柱总截面积。但应注意,如果计算梁的上部或下部纵筋配筋率,则应除以梁的

21、“有效”截面积而不是总截面积,即梁“有效”截面积为梁宽乘以梁的“有效”高度(当配一排筋时为梁高减35,两排筋时为梁高减60) 。3. 新规范中已经没有对总配筋率大于3%时采用焊接箍筋的硬性规定,仅对非抗震柱总配筋大于3%时,除对箍筋直径、间距、末端弯钩角度及平直段长度有要求外,还规定:“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但抗震时无焊接箍筋的要求。箍筋的具体要求条文较多,请参阅规范 GB50010-2002、GB50011-2001、JGJ3-2002。问:教授您好,101图集中楼层中的柱筋的搭接部位要求满足Hn/3,其中 Hn的取值是楼层的净高,如果该层柱由于建筑的需要,在上一层处没有楼板也没有梁,而

22、在上面第二层才有梁板,那么此柱的净高怎么算,是按两层楼的高来算还是算一层楼的高度来算呢?另外这种柱在浇筑混凝土时是一次性将两层高的一起浇还是随着楼层走呢?钢筋的搭接需要按两层的净高来考虑么(即是否能在上一层标高处的非搭接处搭接)?答:如果该层无梁楼板是按“无梁楼盖”设计的,由于是刚性楼面,应该按一层考虑;如果该层无梁楼板采用“悬挂结构” ,由于横向刚度相对较小,则界于可考虑可不考虑两者之间,并应请具体设计者决定,因为当事人最了解结构的设计意图。问: 03G101-1 P45图“非抗震 KZ 箍筋构造”只注明绑扎纵筋搭接时的加密区范围,对于焊接或机械连接,其加密区范围有无规定?答:加密的作用是增

23、加混凝土的粘接力。机械连接与焊接总是连接到一个“点”上,该点仅与其上、下两道箍筋密切相关,因此,不需要一段加密范围,但可加密位于连接点上下的两道箍筋。问:P44页中柱柱顶钢筋构造 A-C 中节点 A、B 问题1、如果直锚长度+12dla 时,弯折尺寸按12d 计算还是按 la-直锚长度计算?2、图示标注尺寸“12d”是从纵筋的中心线计算还是按纵筋的外皮计算?3、直锚长度“0.5la”是按“梁高-纵筋保护层”的尺寸后的标注尺寸还是按“梁高-纵筋保护层厚度-0.5d”的标注尺寸?答: 1、都不是。2、按中心线。3、按后者。问:目前遇到一工程封顶的角部框架柱,该柱的截面为800*1300,框架梁高为

24、750,柱主筋直径为25,梁主筋直径为25,该锚固节点如果按照03G101-1第37页的 B 节点的话,柱筋与梁筋搭接1.5Lae,Lae 取值为35d,那么1300边的1.5Lae还不到柱中线,800边的1.5Lae 也还不到梁内,请问陈总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谢谢!答:只要柱纵筋顶部弯钩不小于12d,往梁的方向伸到哪儿算哪儿。问:P37页角柱横轴和纵轴柱顶外侧纵向钢筋是否两个方向都必须满足锚固长度为1.5Lae,还是仅主框架梁方向满足锚固长度为1.5Lae 即可。答:两个方向均需满足,因为地震可能来自任何方向。问:教授您好,请问柱筋连接,满足搭结部位和搭结率,但是仅接头没有间隔错位,某些

25、相邻两三根钢筋在同一个断面,请问这样对结构有影响么?答:50%搭接百分率的产生源于交错搭接,不交错是错误的,肯定有不利影响。问:在03G101-1图集第54页中,注4的内容为:图中 h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但在本页的图中标注的 hc 为柱宽,我在使用过程中不知道 hc 的取值是以注4的定义为准还是以图中标注的为准?能否举例解释一下注4的内容?答:图中标注的 hc 即为截面高度,柱截面宽度垂直于纸面,在图上是看不到的。问:我对03G101-1第41页(下端备注)底层柱箍筋加密区的理解:在有地下室(只有一层)的情况下为:地下室所在层的柱及地下室的顶面柱(即一层柱)按1/3柱净高加密,请陈教

26、授予以解答,感谢。答:地下室顶板为柱的嵌固部位,图集所指底层柱是地下室顶板之上的那一层的柱。地下室的柱属于“基础结构”的柱,宜全高加密。问:一工业厂房的柱子为等截面现浇柱,中间有牛腿时加密箍筋高度该如何算?柱高应按柱根至柱顶还是柱根至牛腿顶面算?牛腿上下加密箍筋高度设置是否为牛腿底不用加密,牛腿顶面加密至吊车梁顶300高?答:问题没有讲清楚是排架结构还是框架结构。对于框架结构,柱端箍筋加密时层高不考虑有否牛腿;牛腿部位箍筋应按结构师的具体设计,03G101-1无此构造规定。问:在屋面悬挑阳台根部框架柱外侧柱筋是否不宜向阳台内弯锚,而应往框架内弯锚?答:对,而且必须。问:在55页的构造中有一个数

27、300X300的附加筋,我想其作用是为了防止受压的柱纵筋锚固到受拉的梁内其合力的作用点沿柱边,使柱角的混凝土在拉力的作用下破坏而设置的答:不是。由于柱纵筋弯折半径要求较严,柱顶部需要有直筋以固定箍筋。问:在03G101-1第38页和第44页的“柱变截面下柱钢筋封顶,上柱钢筋从新插筋“的构造大样图中,关于下柱钢筋封顶锚固的问题:1、如果梁高 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是否伸至柱顶,不需要弯锚部分“c+200”?2、当梁高 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才需要弯锚,下柱钢筋伸至柱顶,且还需0.5laE(la)时,才加弯锚部分“c+200”?3、是否弯锚部分是固定的“c+200”

28、 ,不需要再加长了?答:各种情况均须伸至柱顶,然后弯钩“C+200” ,这是个封顶问题,不是锚固问题。问:有的施工单位把柱子的接头只考虑底部的区域满足要求而上部却不考虑,施工单位认为是受压的,所以他们认为他们采取的闪光对焊上部接头他们就不考虑了?这样做法对吗?答:框架柱是偏压构件,受弯矩、轴向压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其受弯时的反弯点一般在柱中稍向上的位置,抗震时柱两端都要加密箍筋以保证实现“强剪弱弯” ,因此,连接位置不考虑避开柱上端是错误的。问:G101图集规定,柱的下部,即在楼板梁的上方有一个“非连接区” (是个箍筋加密区) ,纵筋的接头只能在“非连接区”以上部位(也就是柱的中部)进行。然而

29、,图集没有规定在柱的上部有没有“非连接区”?例如,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区或者在柱梁的交叉部位允许不允许纵筋连接?事实上,有的施工人员在上述的柱上部区域进行了钢筋接头。这样,他在柱中部有一个钢筋接头,在柱上部又有一个钢筋接头,违背了“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的规定。 (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不过,上述规范的用语是“不宜” ,并没有强制规定。因此,请教一下上述柱纵筋的接头问题如何解释?如何执行?其中有什么理论根据?答:提问者可能是指00G101,03G101-1中从下层柱的上部到上层柱的下部形成的非连接区是连续的。规范对此规定是“不宜” ,未做强制规定,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规定偏严,对保证质量有好处。如果难以做到,结构设计师可以对此规定进行变更。规范用语“不宜” ,反映了中国人的辨证思维。对于执行与否,结构设计师有抉择权利。该规定多出于概念设计考虑,未见其理论根据的文章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