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一章 溶液与胶体溶液.ppt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6972821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溶液与胶体溶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一章 溶液与胶体溶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一章 溶液与胶体溶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一章 溶液与胶体溶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一章 溶液与胶体溶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溶液与胶体溶液,学习目标,1.掌握溶液组成量度的常见表示方法及溶液的配制方法;掌握渗透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及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掌握溶胶的性质;掌握表面张力的概念。 2.熟悉渗透浓度的概念、胶团结构及胶粒带电情况。 3.了解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高分子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等。,引言,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各种溶液,如日常饮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人体组织间液、血液、淋巴液及各种腺体的分泌液等。食物的消化吸收、生命过程必须的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排泄,以及体内的新陈代谢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 可以说没有溶液就没有生命。因此,学习溶液相关知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节 溶液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

2、,一、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可以简称为浓度,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B(B表示溶液中的溶质)与溶液体积V之比,符号为cB。即:物质的量浓度的国际单位是molm-3,医学常用单位是molL-1或mmolL-1。,例1-1 100 mL正常人的血清中含有10.0 mg Ca2+离子,计算正常人血清中Ca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用mmolL-1表示)。解:已知V = 100 mL = 0.10 L,MCa2+=40gmol-1答:正常人血清中Ca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5 mmolL-1。,二、质量浓度质量浓度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B与溶液体积V之比,符号为B。即:质量浓度的国际单位是kgm-

3、3,医学上常用单位是gL-1或mgL-1。,例1-2 100 mL生理盐水中含有0.90 g NaCl,计算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解:已知,V = 100 mL = 0.10 L答: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为9 gL-1。,三、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质量mB与溶液质量m之比,符号为B。即:质量分数可用小数表示,也可用百分数表示。例如,市售浓硫酸的(H2SO4)=0.98或98%。,对于溶质为液体的物质来说,常用溶质的体积(VB)与溶液体积(V)之比来表示溶液的浓度,这种溶液浓度叫做体积分数,符号为B。即:体积分数也既可用小数表示,也可用百分数表示。如,市售药用酒精的乙醇=0.95或9

4、5%;医用消毒酒精的乙醇=0.75或75%;擦浴酒精的乙醇=0.300.50或30%50%。,例1-3 配制500 mL消毒酒精(B = 0.75)需无水酒精多少毫升?解:已知V = 500 mL,B = 0.75答:量取375 mL无水酒精加水稀释到500 mL即得消毒酒精。,请你说明以上四种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cB、B、B和B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节 溶液的渗透压,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由纯溶剂(或稀溶液)进入溶液(或浓溶液)的自发过程称为渗透现象。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被半透膜隔开时都有渗透现象发生。,渗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水分子却可以自由通过半透

5、膜。可见,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要有浓度差。,如果刚开始就在蔗糖水溶液的一侧施加一定压力,恰好阻止上述渗透现象发生,则把此时在溶液液面上所施加的压力称为该溶液的渗透压。,如果被半透膜隔开的是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液柱产生的静液压既不是浓溶液的渗透压,也不是稀溶液的渗透压,而是这两种溶液渗透压之差。渗透压是溶液的一个重要性质,它也存在于人体内,并且与人体的机能活动相关。比如人体内的毛细管壁具有半透膜的特征,可以让血液和体液中的小分子物质、离子、水分自由透过,但是不让血液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透过。,二、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1886年

6、范特荷甫(vant Hoff)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和温度关系为: = cBRT,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粒子数(分子数或离子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因此,对于任意溶质的非电解质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只要cB相同,渗透压就相同。 如0.3 molL-1葡萄糖溶液与0.3 mol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同。,0.3 molL-1 NaCl溶液的渗透压约为0.3 molL-1葡萄糖溶液渗透压的2倍。为什么?因此,对电解质的稀溶液,范特荷甫公式修正为: = icBRT 例如,KCl的i=2,Ca(NO3)2的i=3。非电解质的校正系数可看成

7、是1。,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一)渗透浓度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统称为渗透活性物质。医学上把渗透活性物质的总物质的量浓度称为渗透浓度,用符号cos表示,其常用单位为molL-1或mmolL-1。医学上常用渗透浓度来间接表示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例1-4 计算50.0gL-1葡萄糖溶液和9gL-1生理盐水溶液的渗透浓度。解:葡萄糖为非电解质,i=1;NaCl为强电解质,i=2,根据题意得:答:50.0gL-1葡萄糖溶液的渗透浓度为278molL-1,9gL-1生理盐水溶液的渗透浓度为308molL-1。,(二)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渗透压相等的两种溶液,称为等渗溶液;渗透压

8、不等的两种溶液,其中渗透压高的称为高渗溶液,渗透压低的称为低渗溶液。临床上规定血浆总渗透浓度正常范围是280320 mmolL-1,规定: 280320 mmolL-1 等渗溶液 小于280 mmolL-1 低渗溶液 大于320 mmolL-1 高渗溶液,临床给病人大量补液时,用等渗溶液是一个基本原则。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形态不同!,(三)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血浆中含有低分子的晶体物质(如氯化钠、葡萄糖和碳酸氢钠等)和高分子的胶体物质(如蛋白质)。血浆渗透压是这两类物质所产生渗透压的总和,其中由低分子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叫做晶体渗透压;由高分子胶体物质产生的渗透压叫做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9、和胶体渗透压在维持体内盐-水平衡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细胞膜将细胞内液和外液隔开,并只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膜内外,而K+、Na+不易透过。如人体内缺水时,细胞外液的盐浓度升高,晶体渗透压增大,于是细胞内水分子向外渗透,造成细胞失水;如果大量饮水或输入过多的葡萄糖溶液,则使细胞外液的水分子向细胞内渗透,严重时可引起水中毒。,毛细血管壁也是体内的一种半透膜,隔着血浆和组织间液,它能让水、葡萄糖、尿素、氨基酸及各种离子自由通过,而不允许蛋白质高分子通过,如血浆中蛋白质减少时,血浆中的胶体渗透压就会降低,血浆中的水就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液,致使血容量(人体血液总量)降低,而组织间液增多,这是形成水肿

10、的原因之一。,第三节 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人们通常把具体的研究对象称为体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几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或分散质),而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则称为分散介质(或分散剂)。例如,蔗糖水就是一种分散系,其中蔗糖分子是分散相,水是分散介质。,分散系的分类情况,一、溶胶(一)胶团的结构溶胶是指直径1100nm的固体颗粒分散在分散介质里的分散体系。溶胶的分散相粒子即胶粒,是由许多小分子、原子或离子聚集而成的,具有双电子层结构。下面以AgI溶胶为例说明胶团结构。,实验表明,在AgNO3和KI反应中,若AgNO3过量,则胶核吸附n个Ag+而带

11、正电荷(a);反之,若KI过量,则胶核吸附n个I-而带负电(b)。,(a)AgNO3过量时 (b)KI过量时,体系中与胶核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的离子称为反离子。一方面,由于反离子带有与胶核表面电荷电性相反的电荷,在静电引力作用下,使之有靠近胶核的趋势;另一方面,反离子由于扩散运动,使之有远离胶核的趋势。当这两种趋势达到平衡时,使体系反离子按一定的浓度梯度分布,形成胶粒。还有部分反离子松散地分布在胶粒周围,构成扩散层。所谓双电子层就是指带有相反电荷的吸附层与扩散层。胶粒与扩散层构成胶团。,胶团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AgI正溶胶的胶团结构其中mn,nx。从上述AgI溶胶的胶团结构可知,胶粒带正电,但整个

12、胶团是电中性的。,(二)溶胶的性质1.光学性质丁达尔(Tyndall)效应,在暗室中用一束强光投射到溶胶上,从光束的垂直方向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一条光带,这是溶胶的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光的散射现象。,由于溶胶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稍小于可见光波长(400700 nm),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由于分子或离子直径远小于光的波长,光发生透射,显得清澈透明。因此,可以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胶和真溶液。,2.动力学性质布朗(Brown)运动将一束强光透过溶胶并在光的垂直方向用超显微镜观察,可以观测到溶胶中的粒子在不停地作不规则的运动,这种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称为

13、布朗运动。,3.电学性质电泳在一个U形管中,加入棕色的Fe(OH)3溶胶,然后插上电极并通直流电,阴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表示氢氧化铁胶粒向阴极移动。,这种胶粒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溶胶的电泳方向可以判断其胶粒带电情况,向阳极迁移的胶粒带负电,向阴极迁移的胶粒带正电。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金属硫化物、硅酸、金、银等溶胶,胶粒带负电;大多数金属氢氧化物溶胶,胶粒带正电。,4.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1)溶胶的稳定性 溶胶是不稳定体系,具有自发聚结的趋势,应该很容易聚结而下沉,但事实上很多溶胶相当稳定。溶胶的稳定性原因有以下几点: 溶胶分散程度高,胶粒体积小,具有强烈的布朗运动,可以克服重力作用

14、而不易下沉。在溶胶体系中,由于胶粒都带有相同的电荷,它们相互排斥阻止了彼此的靠近。胶团中的吸附层离子和扩散层离子都能发生水化作用,在其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弹性的水化膜,这层水化膜阻止了胶粒之间的直接接触,使胶粒碰撞时不致引起聚沉。,(2)溶胶的聚沉 溶胶的稳定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从溶胶的稳定性来看,只要破坏了溶胶稳定性的因素,溶胶粒子就会聚结而沉降,这个过程称为溶胶的聚沉。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 加热聚沉 溶胶的相互聚沉 例如:明矾KAl(SO4)212H2O能用于净水,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高分子化合物是指具有较大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纤维素、淀粉、动植物胶、人工合

15、成的各种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在适当的溶剂中能强烈的溶剂化,形成很厚的溶剂化膜而溶解,构成了均匀、稳定的分散系,称为高分子化合物溶液。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本质是真溶液,丁达尔现象不明显。加入少量电解质无影响,加入多时引起盐析。,在溶胶中加入适量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可以显著的增加溶胶的稳定性,这种现象叫高分子化合物的保护作用。例如,作为防腐药的蛋白银是一种胶体银制剂,其制备过程中将蛋白质高分子化合物加入到胶体银中,使之比普通银溶胶更稳定、浓度更高、银粒更细。,第四节 表面现象,体系中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部分称为相。两相接触时的交界面称为界面,若其中一相为气体,则通常称为表面。由于相界面分子与相内部

16、分子的受力情况不同,因此在相界面就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性质,人们把这种产生在相界面上的特殊物理和化学现象统称为界面现象或表面现象。,一、表面张力和表面能水内部水分子在内部移动不做功。水表面的水分子受到的引力不对称,结果导致水面具有自动缩小的趋势,这种收缩力称为表面张力()。大小与温度和界面两相物质的性质有关,单位是Nm-1。,若要扩展表面,把液体分子从内部移到液体的表面层去,就必须克服向内的引力而做功,此功转化为移到表面层的分子的位能,称为表面能(Es)。实验表明,表面能Es与表面张力和表面积A有下列关系:Es = A 降低表面能有两条途径:一是减小表面积;二是降低表面张力,这可通过表面吸附来实现

17、。,二、表面活性剂液体的表面张力会因某种溶质的进入而发生变化,有的溶质会使液体的表面张力增大,而有的则会使之减小。人们把凡是溶于水后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或表面活性剂。例如,肥皂就是一类应用最广最普遍的表面活性物质。,(一)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表面活性物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共同特点:其分子都是由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两部分组成。极性基团称为亲水基;非极性基团称疏水基或亲油基。,(二)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油和水)剧烈振荡后,一种液体以细小液珠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乳状液。由于乳状液的形成使表面积增大,表面能升高,所以乳状液是不稳定的,一旦

18、静置,小油滴和小水滴自动聚集,最终油水分层,使表面积最小。若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加入表面活性剂乳化剂。,乳状液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油”分散在水中,“油”滴被连续的水相所包围,称为“水包油”型,以“OW”表示;另一种为“水”分散在油中,“水”滴被连续的袖相包围,称为“油包水”型,以“WO”表示,三、表面现象在医学上的意义表面活性剂在医药卫生行业有广泛应用。油脂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和运输,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乳化作用。例如,食物中脂类被胆汁酸乳化成直径仅为310 m的混合微团,使脂类与水的接触界面增大,增加了消化酶与脂类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类的消化吸收;磷脂不仅是细胞膜主要成分,也是体内重要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内表面上水层表面张力,使肺保持正常呼吸功能,而不能塌陷。,在药剂制备过程中,表面活性剂是不可缺少的乳化剂和助溶剂。例如,一些不溶于水的油性药物,为了使其能被人体吸收,常制成乳状液,例如市售乳白鱼肝油是把清鱼肝油分散在水中,制成水包油型乳剂,以掩盖清鱼肝油的气味并使其易于吸收;一些挥发油脂溶性纤维素、甾体激素等许多难溶性药物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可形成透明溶液及增加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