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认知行为对于治疗心理疾病的局限性.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971947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行为对于治疗心理疾病的局限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认知行为对于治疗心理疾病的局限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心理健康从这里开始认知行为对于治疗心理疾病的局限性来源:张功和 发布者:admin 那么心病还需心药医,心理学学家应该有所作为了吧,可惜还是无能为力。比如认知行为治疗,其目的还是为了消除症状,表面上看好像是找到了病因,是对病因进行处理。改变认知,暴露疗法,系统脱敏疗法,体育锻炼疗法,音乐疗法,催眠疗法等等,他们的目的也是为了快速消除症状,消除情绪信号。原理是什么呢?认知改变就是增加一种新的想法,自然会产生新的情绪体验,可原来产生情绪的想法到哪里去了呢?自动沉入潜意识,处于暂时的无意识状态,似乎 不再起作用,这样是不是把危险藏得更深呢?用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来说明,就是在冰山上再加了一座山,把原来

2、的那座山压入水里去了,危险没有走掉,甚至增加 了新的危险。目前的积极心理学,幸福心理学,成功学,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你想想看,一个积极的概念自然会对应一个消极的概念,成功就对应失败,幸福就对应痛苦,是自动生成的概念,都会藏在潜意识中,一旦负面情绪爆发,将会更加严重,把一个简单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从这里开始治疗成了复杂的心理疾病,甚至被患者当作了疑难杂症,绝症一样对待。这在我的咨询案例中经常可见。想法本来就没有好坏对错,何来积极消极之分呢?理性平静才是心灵的最好归属,不是吗?心灵世界无污染,生物肌体才会享清福啊。其它疗法呢?音乐疗法就是宣泄情绪,身体锻炼可以转移注意力,让身体强壮,感受不到情绪反应。催眠是打着找潜意识的幌子,忽悠人的手段。症状都已经出来了,还去找什么潜意识呢?一个人心情平静,没有任何症状,使用催眠手段去找潜意识,那是可以理解。催眠是最好的放松方法,有症状的时候,一放松,症状就没了,你怎么才能找到他不自由的想法呢?而且容易导致来访者依恋上咨询师,因为你让他舒服了,但这个舒服能维持多久呢?这些是不是也该为来访者考虑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