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企业寿命.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6971785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寿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企业寿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企业寿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企业寿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企业寿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企业寿命与成长规模的关系研究摘要:影响企业寿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的规模,本文重点来研究一下企业寿命与成长规模的关系。企业寿命取决于其生存的市场环境,即外部条件;更取决于企业自身对市场环境的主动适应。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既带来了很多益处,同时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是企业发展中应该重视的问题。关键词:企业寿命,成长规模Abstract: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lif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one important factor is the size of the business, this article f

2、ocuses corporate lif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ze and growth. Corporate life depends on their survival in the market environment, that external conditions; depend more on their own initiative to adapt to the market environ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business scale, not only

3、 brought a lot of benefit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which is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ssue.Keywords: business life, growing scale一、引言企业寿命与成长规模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企业如何能够得到持续性的增长,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美国财富杂志刊登的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大约有 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 5 年,只有 2%的企业能存活 50 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

4、7 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 40 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 10一 12 年;世界 500 强企业平均寿命 40 - 42 年, 1000 强平均寿命 30 年。日本日经实业的调查显示,企业的平均寿命为 30 年。另有资料显示,中国的集团公司平均寿命 7-8 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 2.9 年。中国每年近 100 万家企业倒闭(不包括个体企业)。 1通过这些数据表明了成长的可持续性己经成为现代企业所而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影响企业寿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的规模,本文重点来研究一下企业寿命与成长规模的关系。二、基本概念1、企业生命周期研究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起源于经济

5、学对企业生命现象的探索。有学者认为理论依据源于革命导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了“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并由此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即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个结论自然引出了企业寿命的因果推论:如果一个企业生产特定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长期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产品的“使用价值”就难以得到社会承认,价值就无法实现,价值补偿链条也就随之中断,无法进行再生产,因而最终企业寿命结束,被淘汰出局。这一重要论述可以视为对企业寿命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性分析,企业生命周期取决于产品生命周期。 2Theodo

6、re Leavitt ( 1960)将产品在一个市场上的成长过程分成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Ichak Adiz。在其代表著作企业生命周期(1989)中,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十个阶段: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壮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1 刘丽莉,影响企业寿命的因素分析,经济纵横,2010 年 9 月。2 “中国企业寿命测算方法及实证研究”课题组,企业寿命测度的理论和实践,统计研究,2008 年 4 月。2、企业寿命理论研究Arie de Geus 是“学习型组织”概念的重要创始人之一。颇具影响力的论著有计划即学习(1988) , 公司是什么(

7、1995) , 长寿公司等。他是基于企业间巨大的寿命差异进行研究的。一方面,商业公司存在着高消亡率:在欧洲和日本,公司的平均生命周期为 12. 5 年;到 1983 年,1970 年由 Fortune评出的 500 家大公司中有 1/3 被兼并或分裂成不同的小企业。另一方面,长寿企业同样存在:在欧洲、北美和日本,寿命在 100 年以上的公司有 30 家,包括杜邦、葛兰素、柯达、三井、住友和西门子已知历史最长久的瑞典斯托拉(Stores)公司等,这些公司在其所处行业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3Gibrat 于 1931年在非均衡经济学中认为同一行业中的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同一时期内其规模变动(成长)

8、的概率是相同的,即企业的成长率是独立于其规模的变量。这就是 Gibrat 法则(GibratpsLaw),也称为比例效应法则。 4Porter 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或赢利能力是企业参与产业的吸引力和企业在该产业中相对位势的函数,即取决于产业效应和位势效应。产业效应和位势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行业内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商、购买者 5 种竞争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产业结构。在同一个行业中各个企业的产业效应相差不大,但位势效应有较大差异。大规模的企业相对于小规模的企业而言具有更强的位势效应,其与各方的博弈能力更强,获取资源和取得成长的可能性更大。影响企业成长的技术因素主要是企业在研发和培训方面的投入

9、。研究表明在研发和培训方面的投入能促进企业成长。 5三、影响企业寿命的因素分析1、企业过际弹性程度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以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它们在资源配置上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手段。两者唯一相异的地方是,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是靠非人格化的价格来调节,而企业内的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生产要素是通过人格化的权威关系来完成的。因为市场上的资源价格是企业无法人为控制的,而企业3 “中国企业寿命测算方法及实证研究”课题组,企业寿命测度的理论和实践,统计研究,2008 年 4 月。4 唐跃军 ,宋渊洋,中国企业规模与年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产业经济研究, 2008 年第 6 期5 唐跃军 ,宋渊洋,中国企业规模

10、与年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产业经济研究, 2008 年第 6 期资本运营中如何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是组织发展的最高目标。如果市场机制边际交易成本与企业组织边际成本相等,这个临界点就是企业的边界域值。2、企业内部资本结构无论是资本组成的自然特点,还是资本构成的社会特点,在全部资本构成中,货币资本、实物资本、知识资本、专利技术资本以及品牌商标等无形资本,都有一个比例关系和比重关系。在企业内部资本结构上应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市场来进行适当配置,否则就会违背经济规律,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大组织成本,这样会使企业走向边界以外,减少企业寿命。3、企业产品市场容量在市场容量很大的情况下,企业寿命周期就长

11、;当市场容量较稳定的时候,市场的发展较规范,企业寿命周期就长。否则,企业寿命周期就会缩短。4、企业的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活动企业的制度创新是企业降低组织成本的根本因素。企业内部管理的战略,要求企业有现代的制度系统,如信息情报系统、新产品开发系统、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市场准确反应系统和网络传播系统等;企业的外部交易战略要求企业有协调沟通、稳定发展的能力与国际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在协调政府、消费者、社区、竞争对手、新闻媒介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能量,保证组织成本花费最小。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的规模,下面进行一下详细的分析。四、企业寿命与成长规模的关系1、正面关系企业通过规模扩张,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或

12、多元化经营,蓄积企业的经营资源,使企业持续发展,这种形式又称为实现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对于一些小企业,则通过形成企业集团,或参与产品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化生产,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改善生存环境。(David Truman)等认为,集团的存在是为了进一步增进其成员的共同利益。集团通过竞选捐款、友情、对特殊议题的较多知识,或者通过贿赂手段影响社会决策或公共选择。 6(Mancur Olson)提出,组织6 张鸿,企业寿命问题研究,商业研究,2005 年第 16 期。严密的集团成员都能认识到集团行动利个人利益相关,这种集团往往可以通过集体行动操纵权力。而松散的集团成员不能指望获得他们活动的大部分利益,集

13、团的集体行动往往不可能发生。但是,企业的规模扩张是有限度的,往往存在业务退出。科斯认为,企业最佳规模和边界是:企业将持续扩张,直到再在企业内组织一项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公开市场上的交换方式进行同一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企业内组织它的成本。 7由此可见,形成大的企业和集团以后,在很多方面对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利的,这是正面的影响。2、负面关系韩国的很多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的,不可否认的说,这是很成功的,比如三星、LG、现代等企业集团,作为韩国企业的代表,为韩国及你给将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对韩国的这些企业进行一下分析。我们知道韩国的经济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模式。80 年代以前,

14、由于韩国政府直接拥有银行,从而控制了金融资源的分配权。虽然政府从 1983 年开始放弃了对银行的所有权,即商业银行开始民营化,但为了强调商业银行地位的公共性质,仍坚持由政府任命银行行长的做法。政府对商业银行行长人选,有一定的控制权。从以上的介绍中不难看出,韩国实施的是“官制金融”体制或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政府一方面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进行过度的干预;另一方面又对其实行严格的保护,特别是对经营不善的商业银行进行援助而不让其倒闭。由于政府的这种保护,银行没有倒闭的压力,所以在经营过程中缺乏责任心和风险意识,特别是在向大企业集团提供贷款时缺乏商业导向。金融危机爆发时,韩国多数大企业集

15、团的债务与股本比率都在 500%以上;商业银行向 8 家企业集团发放的贷款约占其股本总额的 50%;各大都市银行的呆账与资产的比率已达到 13%。 8其实说政府干预在对韩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大力压缩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韩国在短短 30 多年时间完成了从农业国到新兴工业国的历程,但过多的政府干预也给韩国的经济体系带来了严重的弱点,即政、银、企三者关系紧密使得企业一直依赖政府的产业政策来扶持,在产业结构变化的过7 张鸿,企业寿命问题研究,商业研究,2005 年第 16 期。8亚洲华尔街时报1997 年 12 月 18 日程之中市场作用被弱化了。因此可以说韩国的金融机构不是在自由和公平

16、竞争的环境中,而是在政府的高度干预下运营的。这种官制金融体制,可以说是培育金融危机的原因。韩国为了利于出口,增大国际竞争力,在发展重化工业中大力扶持组建大财团、大企业、并给予金融和税收的优惠。然而,韩国各大企业集团的急剧扩张往往限于数量和经营品种方面,在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上并没能与其规模膨胀同比地增强,这些财团凭借政府的扶持,大量从国内银行和国际银行借债进行扩张,然而由于经营管理上并没有质的提高,建立起来的产业,资金利润率极低。据统计,韩国危机爆发前,30 家主要企业集团的平均负债率为 350%,最高达到 1200%。而同时韩国大企业集团的资金利润率却极低。还有就是这些韩国大企业集团家族控制和

17、经营的色彩较浓厚,内部高度垄断,生产经营决策较为盲目,一提到发展,就搞多元化经营,向跨行业、跨领域进军,企业的破产往往与这种盲目扩张直接有关。比如说韩国最大的财团三星集团的经营领域涉及制造、建筑、贸易、金融、社会服务五大行业,下辖系列会所 52 个,生产的产品从飞机、船舶,家用电器到纺织品、食品、农牧产品等。各产业之间丝毫没有技术联系,这一方面既不能充分体现大企业的规模优势和专业化的效率,另一方面大企业的这种无孔不入的经营方式也最大程度。多元化经营本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条途径,但韩国大企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已走向一种过度的多元化扩张。韩国许多大企业多元化经营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没有创利能力,大企业 8

18、0%的利润只是由企业 20%的资产创造的。韩国发生金融危机,与韩国的大企业集团多年高负债经营、盲目追求规模与数量,经营管理不善有很大的关系。这些企业主要是靠高负债来满足扩张的资金需求,当大投入没有高回报时,还贷便出现困难,贷款银行资金周转便出现问题,引发外债偿付危机继而爆发金融危机便在所难免。五、总结总之,可以说,影响企业寿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也有企业外部的因素,而企业的成长规模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企业寿命取决于其生存的市场环境,即外部条件;更取决于企业自身对市场环境的主动适应。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既带来了很多益处,同时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是企业发展中应该重视的问题。参考文献:1. 刘丽莉,影响企业寿命的因素分析,经济纵横,2010 年 9 月。2. “中国企业寿命测算方法及实证研究”课题组,企业寿命测度的理论和实践,统计研究,2008 年 4 月。3. 唐跃军 ,宋渊洋,中国企业规模与年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产业经济研究, 2008 年第 6 期4. 张鸿,企业寿命问题研究,商业研究,2005 年第 16 期。5. 亚洲华尔街时报1997 年 12 月 18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