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琥珀_教案.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6969028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琥珀_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琥珀_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琥珀_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琥珀_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琥珀_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琥珀蚂蚁【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2、2、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3、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4、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2、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设计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

2、zh) 渗(shn) 拭(Sh)澎湃(png p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n)黏稠(zhn)黏贴 (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二、结合预习,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 1 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过程(第 212 自然段)。 松脂球的形成;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发现过程(第 1317 自然段)。 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 18 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3、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 211 自然段。读

4、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

5、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 指名读第 34 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 指名读第 8 自然段。 10 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1 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

6、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 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 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 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7、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教学设计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实物激起,揭示课题。 出示瑰油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什么是琥珀?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 渗(shn) 拭(Sh)澎湃(png p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n)黏稠(zhn)黏贴 (4)理

8、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三、结合预习,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 1 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过程(第 212 自然段)。 松脂球的形成;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发现过程(第 1317 自然段)。 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 18 自然段)。 四、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第 29 自然段,思考: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演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讨论。 (1)松树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

9、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才能积成球。 3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 提示: (1)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 (2)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请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 (3)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学习下面的部分。 二、理解“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 1默读课文。 2思考: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

10、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 3)松树腐烂 2)陆沉水漫。 4)泥沙掩埋。 三、有感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 提示:要读出孩子的高兴,父亲的惊喜。 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四、默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块瑰油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理解: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五、自由想象。 作者根据这块琉璃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想。琥珀课堂教学实录片断教学结构:变序式教学步骤:一、以实物(人造琥珀)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改变学习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一)学习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样

11、子,为体会作者考虑周到奠定基础)(略)(二)学习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时间)(略)(三)学习第二段(通过读议、设疑、赏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见实录)(四)学习第三段(找出琥珀被发现的条件,再次体会作者推理的严密)(略)(五)回到第四段(略)(六)引导总结板书,强调训练重点(略)下面是步骤(4)教学实录:师: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现在我们重点来学习第二段,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试把这一段分为两层,并总结层意。(学生活动)生:这段的第 1 小节为一层,其余是第二层。第一层介绍了环境,第二层讲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变成化石的。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第

12、 1 小节说明不了什么,不应该分开。我认为应该分到“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这层写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第二层讲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师:同意这种分法的举手。看来,除了你(指着生),其余同学的意见一致,你还坚持你的意见吗?生:我分错了,刚才没仔细读课文,忙着举手。师:我也同意第二种分法。板书:松脂球 化石下面请同学们自学第一层,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学生活动)生: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板书:夏天生:夏季也有阴天、雨天,我认为还得补充有阳光,而且强烈。师:为什么?生: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师:有道理。补上。板书:阳光强烈。请

13、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学生活动)生:有三处:1 太阳暖暖地照着;2 太阳照得火热;3 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气温的变化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师:对。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生: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生:我认为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上,因为树多,才会有多年生的老树,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师:有道理。板书:松树林还有呢?生:不凑巧也不行。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吧嗒”松脂滴下来了。师:找得准。(板

14、书:蝇、蛛、巧遇、松脂滴)那么,请大家想想,假如不是这么巧呢?生:如果不是这么巧,就不会形成这块琥珀。比方说,蜘蛛猛扑过去,把苍蝇吞了,大摇大摆地走了,松脂才滴下来,就不会有这颗奇异的琥珀了。生:要是蜘蛛刚把苍蝇吃了,还没来得及逃,松脂就滴下来,虽然包住的也是两只小虫,可人们只能看到蜘蛛了。生:假如蜘蛛正要扑过去,可掉下来的松脂已经把苍蝇包住了,那蜘蛛决不会自投罗网了。师:大家设想得都有道理。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了。还有必需条件吗?生:有。我看“松脂继续滴下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师:我看可有可无。一大滴已经把它们包住了呀!生:必须有,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目标

15、一致,没准儿还能挣扎出来。生: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形不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师:讲得好。板书:松脂继续滴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层,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独立赏析课文)生:“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生:暖暖的天儿,香香的味儿,这么好一个环境,难怪它出来到处飞。生:苍蝇歇的时候,用了几个动词:伸、掉、拂拭,一看就知道它丧失警惕了。 生:“飞累了”这句很重要,只有累了,睡得才香,哪还会防备有蜘蛛

16、要吃它。生:“身上粘满了灰尘”是作者根据琥珀里“两只小虫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来的。生: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生: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生:“乐极生悲”也许有点道理,这两个家伙,一个美得想歇,一个馋得想吃,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呀!生:“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生:“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想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家伙太可怜了。师:讲得真好。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层。谁还记得古生物变成

17、化石这一知识我们曾经在哪一课学到过?生:黄河象师:你还记得必需几个条件吗?生:大象陷进淤泥里被河水淹没了,它的尸体腐烂了,还有棗师:(板书:被淹 被埋)你坐下,再想想,谁来补充?生:时间必须很长,地壳发生过变化。板书:岁月漫长 地壳变化师:对。四个条件。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这一层,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如果是,请画出有关的句子。(学生活动)生:松脂球变成化石也需要四个条件,“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这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这又是两个条件。师:(板书:松

18、树林 松脂球)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生:同意。师:这说明任何古生物变成化石所需的条件基本相同。生:老师,这一层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师:请你读有关的句子。生:“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颗老松树上。”师:谁来回答他的问题?生: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师:对。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二段,请大家回顾一下,这一段是分几层意思来写的?生:两层。师:第一层讲棗生:松脂球的形成师:第二层讲-生:化石的形成师:这两层,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生:第一层详,第二层略。师:想想看,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生:因为人们最想知道的就是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所以作者把它作为重点来详细描写。而古生物是怎样变成化石的,一般人都有这个常识,没必要写那么详细。师:非常好。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如何得当地安排详略,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又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理的严密,真是收获不小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