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部分 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凸透镜:中间 厚 、边缘 薄 的透镜,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凹透镜:中间 薄 、边缘 厚 的透镜,凹透镜对光有 发散 作用2、名词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用点划线表示)光心(O):透镜主轴上有一个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传播方向 不变 ,这个点叫做光心焦点(F):平行于 主光轴 的光线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 主光轴上一点 ,叫做凸透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 交于主光轴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焦点。焦距( f ): 焦点到光心 的距离。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口决:一倍焦距分 虚实 ; 二倍焦
2、距分 大小 ; 实像总是异 侧 倒 立的,虚像总是 同 侧 正 立的;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 放大 的实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 缩小 的实像。焦距一定, (加)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 小 物距 u 像距 v 同/异侧 倒/正 大/小 虚/实 应用u2f fv2f 异侧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u=2f v=2f 异侧 倒立 等大 实像 粗测焦距fu2f v2f 异侧 倒立 放大 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u=f 不成像凸透镜uf vu 同侧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成实像时: 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 增大 ,像变 大 物距减小,像距 减小 ,像变 小 物距增大,像距 减小 ,像变 小 物距增大,像
3、距 增大 , 像变 大 2、凸透镜成像规律(1) 、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好 蜡烛 、 凸透镜 、 光屏 。调节 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 ,使其在 同一高度 目的是使烛焰的像 呈在光屏中心 ;(2) 、移动物体位置,使物距分别为 u2f;fu2f;uf 再移动光屏找像,眼睛观察光屏上的像,直到最 为止;(3)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2F FF F F F物距小于一倍焦距;蜡烛在焦点上;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写出一条即可)三、眼睛和眼镜1.眼睛: 角膜和晶状体 相当于凸透镜, 视网膜 相当于光屏。从物体发出的光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
4、上成 倒立 、 缩小 的 实 像2.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前 ,用 凹透镜 矫正。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后 ,用 凸透镜 矫正。3. 判断近视眼、远视眼及矫正近视眼 :A 近视眼矫正: B 远视眼: C 远视眼矫正:D 四各种光学现象归纳请将以下现象选填在相应的位置上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小孔成像 B 通过玻璃看到筷子发生横向偏移 C 水上看水下的鱼 D 平静湖面的倒影 E 海市蜃楼 F 用平面镜照镜子 G 用放大镜看物体H 日食月食 I 影子形成 J 自行车尾灯 K 瞄准对齐 L 从不同角度看到荧幕上的画面 M 放映电影 N
5、 照相机 O 看到地平线下的太阳 P 潜望镜 Q 水中筷子向上偏折 R 三棱镜色散 S 激光准直 T 水上看池水变浅五透镜作图(1). 画出下列图中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看笔记本,笔记本上都有)(2). 画出下列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看笔记本,笔记本上都有)A B C D3F F F F(3). 在下列各图中的适当位置画出一个合适的透镜。 (看光线是被发散还是会聚)(4). 在下列方框中分别画一个合适的透镜,并确定其位置。 (看光线是被发散还是会聚)(5). 在下列方框中分别画一个合适的透镜,并确定其位置。6(1)反射作图在图 5 和图 9 中,画出相应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大小
6、。(2)在图 15 中画出反射后的光线。 (3)画出平面镜所成的像F F图 154(4) 做出镜子的位置第四部分 物态变化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 物体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 摄氏度 ,用符号“ ”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 1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 0;把 1 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 的温度规定为 100。 3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 量程 、 分度值 、 单位 ,并 估测 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 的量程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
7、泡 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玻璃泡 不能接触容器的底和侧壁;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示数 稳定 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 相平 。4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 35 - 42 ;分度值为 0.1 ; 二、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 固态 直接变为 气态 叫升华;物质升华时要 吸热 2物质从 气态 直接变为 固态 叫凝华;物质凝华时要 放热 ;三、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 固态 变为 液态 叫熔化。物质熔化时要 吸热 。2物质从 液态 变为 固态 叫凝固。物质凝固时要 放热 。3(1)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 有 熔点(熔化时温度 不变 ,继
8、续 吸 热),非晶体 没有 熔点(熔化时温度 上升 ,继续 放热 热)。(2)晶体凝固时温度 不变 ,继续 放 热,非晶体凝固时温度 下降 ,继续 放 热4 晶体熔化的条件:(1) 温度达到 熔点 ;(2)继续吸热 ; 晶体熔化的特点:(1) 持续吸收 热量; (2)温度 不变; 5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 凝固点 ;(2)继续放热 ; 5晶体(改为)凝固的特点:(1) 持续放出 热量; (2)温度 不变 ;6 晶体的熔化曲线: (1)AB 段物体为 固 态, 吸收 热量,温度 上升 ; (2)B 点为 固态 态,温度达到熔点( 50 ),开始熔化; (3)BC 段物体为 固液共存 ,
9、 吸收 热量,温度 不变 ; (4)C 点为 液 态,温度仍为 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整个熔化过程持续 6 min; (5)CD 为液态,物体 吸收 热量,温度 上升 ; 7 晶体的凝固曲线:(1)DE 为 液态 态,物体 放出 热量,温度 下降 ;(2)E 点位 液 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 ),开始凝固;(3)EF 段为 固液共存 , 放出 热量,温度 不变 ;(4)F 点为 固 态,凝固完毕,温度为 50,物体刚好凝固完毕; 整个凝固过程共持续 6 min; (5)FG 段为 固态 , 放出 热量,温度 下降 。(6)50的该物体可能是 固态 、 固液共存 、 液态 8 同一晶体
10、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 . 四、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 液态 变为 气态 叫汽化;汽化要 吸热 2物质从 气态 变为 液态 叫液化;液化要 放热 ; 3液化的两种方法:(1) 压缩体积 ;(2) 降低温度 4蒸发:(1)在 任何 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 表面 发生的 缓慢 的汽化现象;(2)蒸发的快慢与 液体的温度 有关,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 有关, 液体表面积 越大,蒸发越快; 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有关, 空气流动速度 越快,蒸发越快。5沸腾:在一定 温度下(沸点),在液体 表面 和 内部 同时发生的 剧烈 的汽化现象; (A)沸点:液体 沸腾时 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
11、的沸点一般 不同 ;(C)液体的沸点与液体上方的 气压 有关,液体上方的 气压 越大,沸点越 高 ;6(D)液体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 ; 持续吸收热量 6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 汽化 现象,都 吸收 热量;(B)沸腾只在 一定温度 才进行;蒸发在 任何 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 剧烈 ;(“缓慢”或“剧烈”) (4)蒸发时 吸收 热量,有 致冷 作用; 7实验:观察水的沸腾(1)器材:除有烧杯、铁架台、石棉网、火柴和中心有孔的纸板外,还需要有秒表 和 温度计 。(2)现象:水在沸腾前,水中少量的气泡上
12、升时体积变 小 ; 水在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时体积变 大 。在水沸腾的过程中,持续 吸 热,温度 不变 。(3)水在 1 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 100 ,若测量时发现水的沸点为 98,则表示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小于 1 标准大气压。五各种物态变化归纳(自己好好的分析一下)请将以下现象选填在相应的位置上属于熔化的是: 属于凝固的是: 属于液化的是: 属于汽化的是: 属于升华的是: 属于凝华的是: “白气”一定是液态的小水珠或小液滴A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 到液B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 到气C用蜡水浇铸模型 液到 D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 到液E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
13、到冰棒在冒“白气” 到液 F点燃的蜡烛流眼泪 到液G冬天,我们跑步时从嘴里会呼出“白气” , 到液H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到气I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 到液J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到液K早春江岸上皑皑白雪的消融 固到 L用久的白炽灯灯泡内壁发黑 到固 M樟脑球变小; 固到 N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到气O剥去纸,过一会儿,冰棍慢慢变小 固到 P冰棍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 到液Q北方冬天窗户玻璃内表面上的冰花 到固R雪花的形成 到固7S烧水时壶嘴喷出“白气” 到液T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 到固U雾凇的形成的形成; 到固V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 到液W用久的白炽灯灯丝变细 固到 X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 固到 Y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液到 Z碘微微加热后变成紫红色蒸气 到气六温度计读数(看清分度值,以及区分好零上还是零下) cm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