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万不要疏忽孩子自主选择习惯的培养现在的父母都只一个孩子,不少人对孩子照顾十分周到,从早晨起床、吃饭到上学、回家、做功课,能想到的、能做到的都替孩子包办了。你知道吗?从表面来看,这是关心孩子的表现,实际上却“培养”了孩子的依赖性,导致孩子对自己也没有信心。还有的父母对孩子管束太多,或者经常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去做事,就会使孩子的精神负担过重,心情受到压抑,个性发展受到阻碍,也会缺乏独立自主性。其实,对孩子来说,他们也都希望父母能够信赖他们,能够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如果父母能够经常说, “你能行!”“你能自己作出选择。 ”“我相信你能办好!”之类的话,无疑会鼓励孩子去尝试。1、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自
2、己的事,不要代替孩子作出生活的选择。要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作出选择,但要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加以指导。2、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观念和判断。也许他们生活经验还不足,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判断,但这种错误是可以理解,也是必要的,他们需要从中吸取教训。没有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没有足够的实践,将来需要作出自主选择的时候就很可能束手无策,毕竟谁也不会一开始就能自主选择。在这其中父母可以试着了解孩子作出选择的依据和动机,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告诉他们,如果孩子的选择确实存在问题,也可以和他们一起来商讨解决。3、及时为孩子提供帮助。自主选择不是盲目选择,
3、在孩子进行重大决定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收集资料,了解和熟悉各选项,这有助于孩子进行科学选择。如果孩子没有很强的自主选择能力,父母也可以和他一起分析资料,找出各选项的利弊,最后了解孩子作出选择的动机。如果孩子有较强的自主能力,父母则可以让他自主完成选择。只要父母在重大的事情上帮助孩子把好关,防止出现重大的错误即可。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自主能力,父母要掌握好把关的尺度。4、教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很多时候面临选择时,有人常会不知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这里有个例子:2003 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萧萧考上了北大。但是,她在考上北大之前却经历过一段戏剧化的
4、学习生涯。萧萧从小就有数学上的天赋,先是考上了奥林匹克学校。进入奥校后,萧萧非常爱看武侠小说,而且非常贪玩,因此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萧萧一气之下要退学。妈妈在遇到这种重大问题时,不替女儿作主,而是让女儿自己决定。她对萧萧说:“你可想好了,这可是你自己辛辛苦苦考进去的,你想好了不学,可以不学。 ”萧萧就自己作主退学了。退学以后,萧萧更加迷恋武侠小说,经常是上数学课也看,结果成绩退步了。妈妈找萧萧谈话,她对萧萧说:“你将来打算怎么发展呢?”萧萧志向坚定地对妈妈说:“我将来要考北大附中。 ”妈妈说:“你要上北大附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志向选择,但是,上北大附中,数学不好是不行的。现在,你只有进了数学奥校才
5、有可能考上北大附中。 ”萧萧想了想,说:“那我就再考进奥校吧。 ”果然,萧萧通过努力又考进了奥校,以后又考上了北大附中,最终考上了北大。在萧萧作这些选择的过程中,妈妈一点都没有干涉过她,所有的决定都是萧萧自己作出的。但是,妈妈却在这个过程当中帮助萧萧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使萧萧更好地作出了选择。5、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的自主性往往表现在他的选择上,但家长由于怕孩子自己选择错了,总是不敢把选择的权力交给孩子。可是,如果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力,他也就永远学不会选择,永远没有自主性。家长要把某些选择权交给孩子,并在事前为他提供有关情况,帮他分析各种可能,并且还要教育他如果是自己选错了,自己
6、就要负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选择错了,也是一次教训,是很值得的。如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就先让孩子看看小组活动,本来,家长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发现孩子在舞蹈组门前看得出神。于是,家长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她报舞蹈班,但要求孩子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一定要坚持把舞蹈学好。父母和孩子作出的选择当然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时父母不应该出现不同意见就扼杀它。经常地否定孩子的选择,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尊重他们的选择,这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6、给孩子当好参谋(这样做,今后孩子碰到重大事情就会找你商量):篮球健将乔丹的母亲曾经深有体会地说:“在放手过程中,最棘手、最不放心的问题,是让儿女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作出事关终身的决定,选择与我为他们确定的不同的发展道路。 ”选择的过程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需要了解自己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好决定取舍。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的一些个性、特点、习惯、兴趣爱好等,这样才能当好参谋。事实上,在选择过程中,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分析各方面的情况,让孩子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再作决定,但不是取代孩子的选择。如果孩子认真考虑后做出了决定,父母就应该支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