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剪辑的几个技巧.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966189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剪辑的几个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剪辑的几个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剪辑的几个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剪辑的几个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剪辑的几个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主 要 内 容第一节 剪辑第二节 镜头和运动第三节 句法第四节 轴线与机位*第一节 剪辑 一、剪辑的形成与定位:二、剪辑的目的:三、剪辑的性质:四、剪辑的任务:五、剪辑学习的三个阶段: *一、剪辑的形成与定位:1、剪辑的不同称谓:2、剪接和剪辑的不同:3、两种不同的电影剪辑理论:4、剪辑的概念:5、剪辑的地位: *1、 剪辑的不同称谓:FILM CUTTING:电影剪接FILM EDITING:电影剪辑FILM MONTAGE:电影蒙太奇*3、两种不同的电影剪辑理论: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使用剪辑技巧,将具有独立意义的个别镜头重新排列组合,会产生新的意义;安德列 巴赞的长镜头学说:认为蒙太奇破

2、坏了影片的真实性,主张在一个较长的镜头内部,通过恰当的场面调度来实现故事的推进。 *4、 剪辑的概念:1)剪辑:简单的说,就是运用一定的原则和技巧完成镜头分解、组接的过程。通过剪辑,可以把若干影视画面组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场面,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影视作品。2) 蒙太奇:就是将前期拍摄的许多镜头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进行排列、组合,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影视段落。3) 两者的不同:剪辑多指影片组接的过程,蒙太奇多指影片组接的原则和技巧;前者强调技术过程,后者注重艺术理念; *5、 剪辑的地位:1)思考:影视作品创作可以分为几个阶段?2)影视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3)剪辑的地位:影片生产制作的第三度再创作

3、;4)剪辑理念与蒙太奇:蒙太奇诞生于影视导演构思,体现于分镜头稿本,定稿于剪辑台* 2)影视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第一度创作,是编剧对剧本的创作;第二度创作,是导演将文字形象转化为影片视觉形象的再创作;第三度创作,是剪辑师根据导演的创作意图,进行蒙太奇形象的再塑造过程,也即是剪辑过程; *二、剪辑的目的:1、 准确鲜明地体现影视片的主题思想;2、 作到结构严谨、节奏鲜明;3、 增强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剪辑的性质:1、剪辑工作的界定:2、动作分解:3、动作组合:4、分解动作和组合动作的作用和要求: 5、屏幕形象感:6、屏幕效果感: *1、剪辑工作的界定:概括地说,它是影视中的戏剧动

4、作分解与组合的再创造,即是形象编辑,又是电影电视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动作分解:1)界定:所谓动作分解,即把生活中运动着的人和物的动作分解成影视中各个单位的独立的画面,这也是电影分镜头的起源;2)影视作为独立的艺术,将故事内容“戏剧动作”分解成片段的零星的影视画面,它是影视导演、摄影(像) 、剪辑师等人员的再创作任务。 *3、动作组合:1)界定:所谓动作组合,即把单独而零散的分解动作的画面,重新组合(还原)为连续的活动整体,这也是镜头组接的起源(电影蒙太奇的起源) ;2)将“戏剧动作”分解成片段、零星独立的影视画面,通过剪辑手段有机地组合起来,还原为生活中有机连续活动的整体,它是影视

5、导演、剪辑师的再创作任务。 *4、分解、组合动作的作用和要求:I. 分解动作和组合动作都是影视艺术叙述故事,表达内容的基本方法;II.分解动作需要很好的选择和集中,而组合动作时需要精确地选择和对比;III.分解动作需要具有敏锐的屏幕形象感,组合动作需要具有强烈的屏幕效果感;IV. 动作分解和动作组合不仅是剪辑师的任务,而且贯穿于整个影视工作的始终; *四、剪辑的任务:1、素材的选择与使用;2、剪接点的选择;3、结构的调整;4、节奏的把握; *1、 素材的选择与使用;1)动作因素;2)造型因素;3)时空因素; *1) 动作因素;I.人物、景物动作;II.摄影(摄像)机动作; *2) 造型因素;I

6、.人物造型;II.环境造型;III.画面造型; *3) 时空因素;I.镜头剧作时空;II.镜头屏幕时空;III.镜头组接时空; *2、 剪接点的选择;1) 动作的连续;2) 语言的节奏;3) 情绪的贯穿;4) 镜头的运动;5) 画面的造型;6) 时空的关系; *五、剪辑学习的三个阶段:1、学习电影电视工艺、掌握剪辑操作; 2、学习剪辑技术和剪辑技巧;3、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剪辑艺术水平; *1、学习电影电视工艺、掌握剪辑操作;1)胶片(磁带)的识别和保养;2)机器、器材的识别和使用;3)镜头的识别和连接;4)接片和编辑的方法;5)声画的插入和同步;6)影视作品的生产工艺; *2、学习剪辑技

7、术和剪辑技巧;1)镜头的选择与连接;2)声画的剪接;3)配音与声画合成;4)动作的剪辑;5)对话的剪辑;6)情绪的剪辑;7)音乐、音响的剪辑;8)特技的运用; *3、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剪辑艺术水平;1) 影视文化理论的学习;2) 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的学习;3) 当代电影、电视科学技术的学习;4) 蒙太奇理论与技巧的学习; *第二节 镜头和运动一、镜头:1、镜头的概念:2、画面的的概念:3、镜头在电影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1、 镜头的概念:1) 概念一:摄影(摄像)机从开拍到停拍之间的一段不间断摄取的、连续的影像素材,它是组成影片的基本单位。2) 概念二:是指摄影(摄像)机上的一个光

8、学部件,由一组透镜组成,被摄体通过它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在胶片或 CCD 上形成影像。 *2、 画面的的概念:1) 概念一:同镜头;2) 概念二:指静止的屏幕影像,单位为格或帧,电影每秒 24 格,电视每秒 25 个帧;3) 画面的特征: *3) 画面的特征:I.画面是导演为观众设置的观察世界的“窗口” ;II.画面是导演表现的终点,又是观众接受的起点;III.二维空间表现三维运动;IV.框架的限制和突出; *3、 镜头在电影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1)它是组成影片的基本单位;2)一个完整的镜头可以承担一定的表意作用;3)它是影视艺术的根据和基础; *二、运动和运动镜头: 1、运动和运动镜头的概念:2

9、、运动镜头的意义与作用:3、运动镜头的种类和作用: *1、运动和运动镜头的概念:1)运动:是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不仅指演员在表演中的形体运动和他们所塑造的人物的心理运动,而且指摄影(像)机的物理运动和在组接镜头的蒙太奇剪辑中的叙述运动。2)运动镜头:在拍摄过程中,变动机位、镜头焦距或镜头光轴所拍摄的镜头称为运动镜头;*2、 运动镜头的意义与作用:1)形成视点、场景空间、画面构图和表现对象的变化;2)表现被摄对象的运动,便于观众准确把握拍摄对象的运动形态;3)拓展了镜头的表现空间,赋予画面以强烈的动态感受;4)影响叙述的速度和节奏,使画面获得相应的感情色彩; *3、 运动镜头的种类和作用:运

10、动镜头依据其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推、拉、摇、移、升、降等六种基本类型。 *1)推:I. 界定:光学镜头拍摄目标向前推进所进行的拍摄,叫做推镜头;II. 种类:变机位推、变焦距推;III. 区别:IV. 作用: *III. 区别:i.一个是拍摄距离和视点的变化,一个只是镜头焦距的变化;ii.前者透视关系发生变化,有很强的运动透视感;后者只有景别的变化,运动透视感不强; *IV. 作用:i. 从群体中突出主体,从全局中突出重点;ii.强化人物情绪;iii.表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观众未知的神秘世界;iv.表现一个从远处向目标走近的人的主观视线;v.模拟视线的集中与投向; *2)拉:I.界定:

11、光学镜头从拍摄向后拉开时拍摄的镜头叫拉镜头;II.种类:变机位拉、变焦距拉;III.相似之处:V.作用: *III.相似之处:i.二者的空间范围都是由小到大逐渐展开;ii.被拍摄主体的面积由大到小变化; *V.作用:i. 拉出环境,交代典型细节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ii.强化人物情绪;iii.建立纵深空间上两个点间的联系,构成新的情节;iv.拉出意外之物,创造戏剧效果;v.造成远离感,赋予画面抒情色彩;vi.模拟剧中人物视线的回收与视域的扩展;vii.结束一次叙述,进行“转场”或是结束; *3)摇:I. 界定:把摄影(像)机架在一个固定的支点上,镜头沿水平轴或垂直轴做扇形或圆形运动所拍摄的镜头称

12、为摇镜头。II. 种类:方向、角度、速度;III. 作用: *III.作用:i. 展示空间,扩大视野;ii. 建立同一空间中各形象间的关系;iii. 模拟主观视线;iv. 在完整展现对象全貌的同时,利用积累式的间歇摇,有选择性 地表现重要的细节;v. 制造悬念;vi. 跟摇运动中的人和物; *4)移:I.界定:把摄影(像)机架在一个运动的工具上,一边移动一边拍摄的镜头称为移动镜头。II. 种类:按方向分横移、纵深移和曲线移;VI. 作用: *VI. 作用:i. 展现多层次空间,表现全方位视觉效果;ii. 再现大场面的恢弘浩大,表现大空间的完整真实;iii. 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建立诸形象间的关

13、系; iv.造成身临其境的参入感,用做行进中的人物的主观镜头;v.使不动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幻觉; *2) 跟:I.界定:摄影(像)机跟随一个运动物体移动时拍摄的镜头称为跟移镜头。II.种类:前跟、后跟和侧跟;III.特点:IV. 作用*III. 特点:i.镜头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物体;ii.镜头移动速度与动体保持一致;iii.主体在画框中的位置、面积相对固定;iv.背景始终处在变化之中; *IV. 作用: i.在运动中表现动体的形态和情绪;ii.强化运动速度感,烘托渲染人物情绪;iii.跟随主体运动,形成步步深入现场的纪实效果; * 3) 甩:I. 界定:一种只有起幅、没有落幅的、特殊的摇镜头。II

14、.特点:III.作用: *II. 特点: i.是一种加速摇,只有稳定的起幅,没有落幅;ii.由于镜头摇动速度很快,中间过程也基本虚化; *III.作用: i. 表现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事件;ii. 加快剪辑的节奏;iii. 强化紧张的气氛;iv.实现转场; *4)升降:I.界定:摄影(像)机架在一个能垂直升降的机械上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镜头称为升降镜头。II.作用: i. 垂直展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 ii.表现纵深空间中点和面的关系; iii.表现镜头感情状态的变化; *5) 综合运动镜头:I.界定:综合两种或两种以上运动因素的镜头称为综合运动镜头。II.基本类型:III.作用和价值*II.

15、基本类型:i.以一种运动形式表现多种运动效果;ii.以一种运动形式为主同时结合其他运动形式;iii.几种运动形式先后衔接; *III.作用和价值:i.能够增加画面动感,便于活跃气氛、加快节奏;ii.增加镜头的空间表现范围和内容含量,便于形成“镜头内部蒙太奇”;iii. 增加了画面的复杂性,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视觉刺激; *第三节 句法 所谓句法,主要指叙事段落的划分,叙述中的停顿、叙述中的着重提示等。 *一、 镜头组接的依据:1、原则要求:2、不同内容的组接依据: *1、 原则要求:1)符合生活的逻辑;2)符合审美的要求:*1)符合生活的逻辑;I. 故事情节进展的逻辑;II. 人物事件关系的逻辑

16、;III. 时空转换的逻辑; *小 结 只有在组接中正确处理上述三种逻辑关系,影视片的视听语言才能流畅,情节内容、思想内涵和艺术底蕴才能完美地表现。 画面组接的逻辑性其实也是镜头组接的连续性和联系性。一般说来,连续性是指外部画面造型和主体动作的连续;联系性则是指戏剧动作内容上的有机联系。 *2、不同内容的组接依据:1)叙述性的内容:多以动作及空间的变化为句法的依据;2)描写性的内容:往往需要在音响配合下以造型的变化为句法的依据;3)议论性的内容:常常依靠解说词作为句法的依据; *二、 切换的种类和目的:1、种类: 2、目的: 3、无技巧切换: 4、利用特技切换: *1、种类:1)一类是无技巧性

17、的镜头切换,简称“切”;2)一类是使用技巧的特技型镜头转化,简称特技转换; *2、目的:1)实现蒙太奇镜头之间的连接;2)实现叙事段落之间的转换; *3、无技巧切换:a)两极镜头:b) 故事的情节因素c) 画面的造型因素d) 动作因素e) 声音元素f) 黑场g) 特写镜头h) 视觉错觉: *4、利用特技切换:1) 淡入、淡出:2) 划入、划出:3) 圈入、圈出:4) 划像:5) 翻页:6) 马赛克:7) 定格: *第四节 轴线与机位一、轴线的概念:二、机位的概念:三、理解跳轴和反跳轴的概念:四、理解轴线中的方向性: *一、轴线的概念:1、轴线的界定: 2、轴线的种类: 3、轴线原则*1、 轴线

18、的界定: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以及他和对象人物之间的关系所形成一条假想中的直线。 *2、 轴线的种类:1)视线方向的轴线:2)运动方向的轴线:3)人物关系的轴线:主要指人物头部的连线; *3、 轴线原则:是指影片拍摄和组接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同一场景中拍摄和组接相连的镜头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使观众获得正确的空间结构和空间顺序,从而正确、清楚地理解场景内容,需要在轴线一侧的 180之内设置拍摄角度或选择连接镜头。 *二、机位的概念:1、 机位的界定:摄影(像)机拍摄时设定的空间位置。2、 机位的种类:顶角、平行、外反拍、内反拍、内侧

19、正反打、外侧正反打;3、 设置机位的原则:1) 轴线原则;2) 三角形原则; *三、理解跳轴和反跳轴的概念:1、跳轴的界定: 2、跳轴的处理技巧: 3、越轴的界定: 4、越轴的作用: *1、 跳轴的界定:是指影片拍摄和组接中,在没有明确目的的情况下违背了轴线原则,使摄影(像)机跳过轴线拍摄或将轴线两侧拍摄的镜头组接在一起,造成了空间结构和空间顺序的混乱,从而影响了观众对场景内容的理解的现象。 *2、 跳轴的处理技巧:1)利用对象的运动改变轴线;2)利用摄像(影)机的运动越过轴线;3)只越过场面调度中两条轴线中的一条;4)全景、中性或两极镜头的过渡; *3、 越轴的界定:是指影片拍摄过程中,为了特定的目的有意违背轴线原则,使摄影(像)机越过轴线拍摄,从而获得特殊的画面效果或实现特定的表意效果的现象。 *四、理解轴线中的方向性:1、方向性轴线的界定:2、相连镜头的四种方向性关系: *1、 方向性轴线的界定:视线轴线和运动方向的轴线由于涉及镜头组接后人物的方向性问题,故称这两种轴线为方向性轴线。 *2、相连镜头的四种方向性关系:1)摄影(像)机的视轴和方向性轴线垂直;2)在人物方向性轴线的一侧,设置两个互为反拍的角度;3)在人物方向性轴线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机位;4)在人物方向性轴线的两端,各设置一个视轴与方向性轴线重合的机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