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稿--论低碳背景下的中国水泥业出口现状及对策.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965941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稿--论低碳背景下的中国水泥业出口现状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稿--论低碳背景下的中国水泥业出口现状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稿--论低碳背景下的中国水泥业出口现状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稿--论低碳背景下的中国水泥业出口现状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稿--论低碳背景下的中国水泥业出口现状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JIUJIANG UNIVERSITY毕 业 论 文题 目 论低碳背景下中国水泥业出口现状及对策英文题目 On the cement industry in China under a low-carbon export and Countermeasures院 系 商 学 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姓 名 陈 建 华 班级学号 A0722 学籍编号 10701030213 指导教师 胡 凯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 21 低碳背景的分析.61.1 低碳经济提出的现实背景 51.2 低碳经济的目的 61.3 低碳经济的的概念及内涵71.4 高耗能行业的含义81.5 节能减排的含义 .82 中国水泥发展

2、状况 .82.1 水泥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82.2 水泥行业的发展趋势 103 水泥行业 NOX 的污染与减排.143.1 水泥窑 NOX 的排放.143.2 水泥行业 NOX 的减排措施154 关于我国水泥工业的反省与思考184.1 反省184.2 对策18参考文献193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中国水泥出口的状况,主要计算生产水泥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出口水泥获得的净利以及减少碳排放量所消耗的费用,把费用与水泥出口净利作对比分析,得出不宜继续出口水泥的观点,从而提出减少水泥出口的对策。【关键词】:水泥出口 行业发展 碳排放量 净利 费用 节能减排4AbstractThis paper docu

3、ments the status of Chinas cement exports, mainly cement production calculated the carbon emissions generated by the export of cement to obtain the net profit and reducing the consump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costs, the costs and net profit for the export of cement compared and analyzed should not co

4、ntinue View of the export of cement, which measures proposed to reduce the export of cement.【Keywords】: Cement export Industry development Carbon emissions taiwan-based expense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51 低碳背景的分析1.1 低碳经济提出的现实背景低碳经济的提出缘起于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深度触及到了农业和粮

5、食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已超过恐怖主义、阿以冲突、伊拉克战争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虽然为应对气候变化直接促生了低碳经济,但另一方面,人类现代工业文明赖以形成的以化石能源正在日益减少,也要求人类必须提高现有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更清洁的新能源。低碳经济,也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诞生的现实命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化学家斯凡特阿累利乌斯认为,化石能源的燃烧使用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预计到2050年,温室气体(CO 2)浓度将达到550PPM,它将扰乱自然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如海水温度、洋流以及太阳辐射)间的微妙平衡。世界能源结构中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是

6、温室气体(CO2)浓度快速上升的根源,长期以来,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社会已悄然地把人类带入了“高碳经济”体系,但是这种能源正在日益减少,现在地球上已查明的这些化石能源储藏量按现在的能源消耗方式计算,只够人类开采百年就会告罄,这也是人类现代工业文明必须从高碳经济和高碳社会向低碳转变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际社会逐步认识并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首先面对的就是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而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则要求人类必须转换依赖碳能源而发展起来的经济体系,需要找到新的替代能源,需要发展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在此现实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7、。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6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 “碳足迹” 、 “低碳经济” 、 “低碳技术” 、“低碳发展” 、 “低碳生活方式” 、 “低碳社会” 、 “低碳城市” 、 “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

8、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1.2 低碳经济的目的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

9、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41”;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 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 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的增加。1.3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内涵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

10、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发展低碳经济就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延缓气候变暖,7所以就能够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

11、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1.4 高耗能行业的含义高耗能行业:所谓高耗能产业,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比重比较高,能源成本在产值中占成分比较高的产业,也可称为消耗能源密集型的产业。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定义当前受到国家政策关注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包括化工行业、钢铁行业、有色金属行业、水泥行业等。 1.5 节能减排的涵义“节能

12、减排”出自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就是节约能 源 、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节约能源(简称节能) ,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 济 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我国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耗和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促使政府在 2006 年年初提出:希望到 2010 年, 单 位 GDP 能 耗比 2005 年降低两成、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一成。这两个指标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在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

13、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 整 经 济 结 构 、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 好 又 快 发 展 。同时,温 室 气 体 排放引起全 球 气 候 变 暖 ,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 球 气8候 变 化 的迫切需要。2 中国水泥发展状况2.1 水泥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材料可以代替水泥在国民经济建设当中的重要地位。水泥工业作为国

14、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水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泥产业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2009 年我国水泥产量 16.5 亿吨,占世界水泥总产量 50 以上,已连续 20 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水泥工业总产值 5,000 多亿元,占我国建材行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1。水泥是使用最广泛的混凝土胶凝材料1。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成分对混凝土的性质有极大影响,起决定作用,包括施工的和易性、强度、收缩、抗渗性能、耐久性、与钢筋的粘接和对钢锈蚀等方面。现在虽然可以通过测试水泥的成分,控制水泥的生产,但水泥与混凝土性质之

15、间至今仍无法定量分析,对于掺外加剂的情况尤其如此。现在我国水泥生产总量基本上能满足基本建设需求。其广泛应用于市政改建、水利水电工程、道路工程等领域,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国水泥行业现存主要问题由“供不应求”逐步转向对其从技术、规模、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调整。水泥生产发展从传统的产窖法到目前的新型流水线生产,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促进了人们对水泥应用的科学研究,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水泥行业的发展。其中小水泥厂是我国水泥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泥产量大约占我国水泥行业总产量的 80以上。我国水泥工业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从单纯的数量增长型转向质量效益增长型;从技术装备落后型转向技术

16、装备先进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投资密集型;从管理粗放型转向管理集约型;从资源浪费型转向资源节约型;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型转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型。实现上述根本9转变的原因,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在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体现出以下特点:(1)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面进入新型干法水泥时代中国全面进入新型干法水泥时代的关键是实现“低投资,国产化”,海螺集团、山水集团是实践这一过程的先行者。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飞速发展,源于对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技术的研究和装备的开发、设计、制造取得的重大进展。在过去开发和研制 2000t/d 成套技术装备的基础上,采取自行研制与引进吸收相结合

17、的方式,进一步开发了 5000t/d、8000 t/d、10000 t/d 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成套技术装备。大型设备国产化率的提高,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和装备在“工艺过程节能化、技术装备大型化、生产环境清洁化、控制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由于技术的先进、成熟、可靠,使得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同类生产线的先进水平,制造成本明显下降,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截止 2009 年底,全国已有 1,113 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运行,年设计熟料产能 95,859 万吨。其中日产 700吨900 吨生产线 41 条;日产 10

18、00 吨生产线 151 条;日产 11001400 吨生产线 99 条;日产 15001800 吨生产线 53 条;日产 2000 吨生产线 76 条;日产 2500 吨生产线 324 条;日产 30003500 吨生产线 53 条;日产 40004200 吨生产线 46 条;日产 5000 吨及以上生产线 270 条。日产 5000 吨及以上生产线设计水泥熟料产能占总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的比重为 45.27。新型干法水泥所占比重已达到 76.88%。单线产能正向大型化发展,继海螺几条 10000t/d 生产线投产后,河南天瑞荥阳 12000t/d 生产线也已投入正常运行,全国落后水泥产能正加

19、速淘汰。(2)兼并重组步伐加快,水泥产业向大型企业集团集中近年来大型水泥企业集团的扩张推动了兼并重组步伐,并提高了大型企业集团在水泥工业中的集中度。2009 年,年生产能力在 500 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集团)65 家,水泥熟料生产能力 6.73 亿吨,占水泥熟料总生产能力的 48.53%,水泥熟料产量 5.6 亿吨,占水泥熟料总产量的 51.91%;其中 1,000 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集团)20 家,水泥熟料生产能力 4.82 亿吨,占水泥熟料总生产能力的 34.76%,水泥熟料产量 4.19 亿吨,占水泥熟料总产量的 38.82%。(3)节能减排,发展余热发电取得明显成效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20、,2009 年水泥产品综合能耗大大降低,吨熟料能耗10124.15 千克标准煤,比 2008 年降低 4.85”;吨水泥能耗 95.08 千克标准煤,比 2008 年降低 8.11”。截止 2009 年全国已有 498 条 2000t/d 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安装了余热发电,总装机容量 3316mw,年发电能力 222 亿度,节能 800 多万吨标煤,减排 2000 万吨 CO2。(4)水泥粉磨企业迅速发展2009 年末,在近 5,000 家水泥生产企业中,水泥粉磨企业 1800 多家;在22.69 亿吨的水泥生产能力中,水泥粉磨企业能力 7.13 亿吨,占水泥生产能力的 31.41%;2009

21、 年全国水泥粉磨企业产量 5.01 亿吨,占全国水泥产量的30.36%。在水泥粉磨企业中,年生产能力 60 万吨以上企业数量占 1/5,生产能力占将近 60%。其中,60120 万吨企业 270 家,能力 2.08 亿吨,占粉磨企业总能力的 29.17%;生产能力 120300 万吨水泥粉磨企业 93 家,水泥生产能力 1.43亿吨,占粉磨企业总能力的 20.06%;300 万吨以上企业 19 家,生产能力 6,250万吨,占粉磨企业总能力的 8.77%。大型水泥粉磨企业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周边或水陆交通枢纽。大型企业集团在内部实行专业化生产,形成了熟料生产基地加水泥粉磨站的生产格局2.2 水泥

22、行业的发展趋势 (1)大企业的“雪球”将越滚越大,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在(2009)国 38 号与(2010)国 7 号两个文件的双重压力下,水泥行业落后产能未来三年绝大部分将退出市场。同时,水泥企业兼并重组的质量和力度也将加快升级,从原先的大企业有点“饥不择食”的兼并,演变成大企业集团有选择性地并购区域龙头,企业数量将大大减少,产业集中度将大幅度得到提升。有业内人士预判:到 2015 年,前 10 名大企业集团的水泥熟料产量有望达到总产量的 50”以上。(2)废渣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经济逐渐成主流趋势在废渣资源化利用方面,是我国水泥工业的又一个显著特点。自上世纪5060 年代,就已经开始利

23、用工业废渣,7080 年代利用工业废渣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除矿渣外,粉煤灰、煤矸石、电石渣、钢渣、磷渣、铜渣、赤泥、糖渣、排烟脱硫石膏等相继进入水泥生产领域,不但用做水泥混合材,还11用做熟料生产配料。90 年代开始在处理城市垃圾、下水道污泥及一些有毒有害物方面,也不断取得进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越走越宽,优惠的政策导向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发展循环经济行列。相信即将开始的“十二五”规划,必将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一项战略要求提出。从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投人、以量的扩张实现增长,转向更多依靠发展循环

24、经济和技术进步、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获取水泥工业的经济增长。(3)节能减排,发挥占低碳经济方兴未艾水泥工业是单位 GDP 排放 CO2比较高的行业,原因有三:一是水泥能耗高附加值低;二是水泥熟料煅烧主要是用煤作燃料;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用石灰石作原料。每吨熟料大约排放 0.8 吨 CO2,有 2/3 CO 2来自石灰石 CaCO3分解产生的。2009 年我国水泥工业万元 GDP 的 CO2排放量约 14.7 吨,是全国平均万元 GDP 排放 CO2量的 5.9 倍。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日益恶化的严重威胁,我国政府在去年 12 月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庄严提出了“到 2020 年单位

25、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 40%至 45%的目标。因此,如何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将水泥单位产值的 CO2排放量降下来,是水泥工业面临的一大课题,也是一项不可回避而又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4)由水泥出口转向成套装备出口及工程总承包越做越大面对国际水泥贸易市场萎缩及发展中国家大兴水泥项目工程建设的局面,我国水泥(含熟料)出口量连续四年呈下降趋势,由最高 2006 年的 3,613 万吨(占当年总产量的 2.91”,下降为 2009 年的 1,561 万吨(占当年总产量的0.95”)。在国家鼓励水泥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下,中国中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在水泥成套装备出口和工程总承

26、包方面已做出了骄人的业绩。承包的工程项目,不但有 5000t/d、6000t/d,还有 10000t/d。与外国承包商相比,中国承包的海外水泥厂工程,其造价降低 25%35%,工期缩短 20%30%,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目前中国企业在国际水泥建设工程承包市场所占份额已达 40%以上。(5)由单一的水泥生产向多元产业发展初见端倪12“大家办水泥”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例如煤炭、钢铁、化工、电力、轻工、农垦以及建筑、房地产开发等行业,早已涉足办水泥产业。而“水泥办大家”却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新事物。例如北京金隅集团,原先是在琉璃河水泥厂、北京水泥厂基础上发展起步的,现已成为集水泥、新型建材、房地产开发、物

27、业投资及管理为核心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再如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集团,是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水泥企业起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初步发展成为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产业涉及水泥、高岭土、纳米材料、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开发等多个领域集团化运作的自治区重点企业。最近从冀东水泥集团更名为“冀东发展集团”可知,目的是拓宽业务领域,除继续做大做强水泥产业外,重点加强水泥装备制造、风电装备制造和工程承包建设,做大商品混凝土业务,并涉足房地产开发行业。由此可见,水泥产业由单一的水泥生产向多元产业发展,不但对企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延伸产业链,推进建材、建筑、房地产开发三业联

28、动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重要意义,尤其对面临矿山资源即将枯竭的水泥企业转型更具有战略意义。 133 水泥行业 NOx 的污染与减排3.1 水泥窑 NOx 的排放(1)NOx 的生成机理。水泥窑系统排放的 NOx 有三种类型,按生成机理分为热力 NOx、燃料 NOx 和激发 NOx,其中主要是前两种。热力 NOx 由 O 原子攻击空气中 N2 分子形成,用Zeldovich 连锁反应方程表示如下:反应式 1:O+N2NO+N315 kJ 反应式 2:N+O2NO+O-133 kJ 反应式 3:N+OHNO+H-205 kJ 反应式 1 消耗大量的能,进行缓慢,控制着反应式 2、式中 3 中

29、 N 原子的来源,是速度控制反应。其所需 O 原子由 O2 分子高温分解或 H 原子攻击 O2 分子形成,反应方程式表示为:反应式 4:H+O2OH+O7172 kJ 反应式 5:O22O4907 kJ 反应式 4 消耗的能量较小,可在挥发分分解的低温区发生;反应式 5 消耗的能量很大,主要发生在燃料充分燃烧的火焰末端。热力 NOx 的形成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氮在该温度的滞留时间及局部氧浓度。燃料 NOx 由燃料所含氮化物热解、燃烧而成。燃料中所含吡啶、吡咯、苯胺等氮化物热解放出的 HCN 或自由基 CN、NH 在低于 1 200温度下氧化,即可形成燃料 NOx。其数量取决于燃料中的碳

30、及挥发性氮的成分。14激发 NOx 主要在燃烧器喷嘴附近的富燃料区由燃料自由基 CH2、CH、C 攻击空气氮分子迅速形成。一般形成的量很少,也可被还原成氮分子。表 1 为几家有代表性的水泥窑废气中 NOx 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从表 1 可见,新型干法预分解窑或湿磨干烧预分解窑,其废气 NOx 浓度都相当高,此废气中的 NOx 既包括热力 NOx 也包括燃料 NOx。而机立窑废气的 NOx 却相当低。主要原因是燃料在立窑中,掺合在生料中,与空气的接触机会比较少;在低温区内,燃料中逸出的挥发分(其中包含碳氢化合物)来不及燃烧便被废气带出。此外,在低温区内,燃料中的固定炭也会与 CO2 作用生成 C

31、O,因而出窑废气中的CO 浓度较高7。在还原气氛下,NOx 浓度会明显下降。降低水泥窑 NOx 的技术方法有:第一种,注入氨。把氨溶于水中,注入预分解窑温度于 9001 000处。在燃烧过程中,氨首先被 OH 基活化,而后形成 NH2 基,使氧化氮分解形成氮气加水。此法要严格控制氨注入区域的温度为 9001 000,且会使废气 CO 排放量稍有增加。这种氨注入法主要适用于预分解窑。第二种,采用预分解煅烧工艺。这种煅烧工艺,约有 50”60”的燃料是在温度较低的分解炉内燃烧的,炉内温度一般在 850950范围内,故大大减少了NOx 的形成,一般预分解窑 NOx 生成量仅为其他形式窑的 1/4。第

32、三种,有的预分解窑采用高温燃烧。进分解炉的热生料设置一个分料阀,把热生料分别从分解炉的上部与下部进入,以创造一个高温区。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燃料的燃烬,另一方面还有利于降低 NOx。因在分解炉的温度范围内,燃料氮化合15物中的氮与氧生成 NO 的反应速度不如燃料氮与 NO 生成 N2 与氧的反应速度随温度提高而增加那样快,从而有利于降低 NO。3.2 水泥行业 NOx 的减排措施影响水泥行业 NOx 形成因素很多,如何防治并降低水泥行业 NOx 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话题,人们也对此采取了一些措施。(1)降低烧成温度、降低燃料中含氮量和水分。水泥回转窑主燃烧器的火焰温度为 17001

33、900,大型现代预分解窑甚至超过 2 000,气流在 1200以上的停留时间超过 3 s,高温对减少热 NO 不利,可以通过调整配料、加矿化剂等方法降低烧成温度以减少热 NO 的形成。由于空气消耗系数一定, N2 的浓度基本一定,但燃料中含氮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 NOx 的生成量。另外,由 N+OHH+NO 平衡式可知,控制燃料水分,也可减少 NOx 的生成量。(2)减少燃烧气体在高温区的滞留时间。燃烧气体在高温区滞留时间越长, NOx 的生成量必然就多,这就涉及控制气流速度的问题。如果加快气流速度, NOx 的瞬时浓度减少,瞬时平衡被破坏,反应必然朝着 NOx 的生成方向进行;而气流温度因气

34、流速度的加快而下降,又有利于抑制 NOx 的生成。这在操作上是难以控制的,必须找到一个恰当的度。(3)改进煅烧工艺采用窑外分解工艺:采用窑外分解工艺后,有 50%至 60%的燃料在分解炉内进行燃烧,分解炉内温度约 900左右,故可大大减少 NOx 的生成量。采用流化床烧成水泥新技术:在日本流化床烧水泥技术已实现 200t/ d 水泥的工业试验规模。其流化床烧成炉燃烧温度为 1400左右,比一般回转窑的燃烧温度低(喷燃管火焰峰温超过 1650 ,所以 NOx 排放量大大减少。分解炉阶段燃烧:分解炉阶段燃烧是使燃料先在空气不足的环境中燃烧、后在空气充分的环境中燃烧以减少 NOx 排放。分解炉阶段燃

35、烧运行时应注意两点:第一点,控制好燃料在分解炉中的燃尽度,预防旋风筒和分解炉的温度倒挂;第二点,减少硫分在回转窑中的还原挥发,预防在预分解系统中结皮。在分解炉中可采用无氮废料、例如塑料代替部分煤炭以减少 NOx 排放。16(4)增大窑截面空气量。在相同热能流量下,窑截面空气流量与燃烧气体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成反比,截面空气流量越高,形成的 NOx 量越少。德国普通悬浮预热器窑的截面空气流量为2025kg/(m2s),相当于燃料热能流量 2025GJ/(m2h);带三次风管的预分解窑在相同产量下的空气截面流量为 1015 kg/(m2s),相当于热能流量 1015 GJ/(m2h)。后者较前者的窑

36、内热能流量减少了,NOx 排放量却没有减少,甚至还有所增加,因为不仅窑头产生了 NOx,在分解炉内也形成少量的 NOx。日本有些 4 0009 000 t/d 的大型预分解窑,三次风管提高了窑内风速,截面空气流量大于等于 2 kg/(m2s),窑的 NOx 排放量较低。这说明增大窑截面空气流量能够减少 NOx 的排放。(5)NOx 还原法催化选择还原法:催化选择还原法是于 300400的低温区,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入还原剂,它可在较低 NH3 残留量的同时,提高 NOx 还原率,但因成本太高,仅在意大利、奥地利、瑞典等少数水泥厂做试验。下水道污泥脱氮法:该法用在三菱水泥公司设在加利福尼亚的

37、卢塞瓦利的 5000t/d 水泥窑上,其做法是往窑内 871982温度段喷射下水道污泥,可将以煤为燃料的旋窑的 NOx排放量减少 45 ”。其原理是污泥中的氮化物被窑内的高温转化成氨,氨又使 NOx 还原。174 关于我国水泥工业的反省与思考4.1 反省 现今,我国以落后方式生产的水泥仍占总产量的,这是历史形成的,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固然,水泥工业对环境的高污染主要来自那些落后的中小型水泥企业但是应该看到它们不仅是污染的)制造者,同时更是污染最集中最直接的受害者当然不可避免地也会殃及附近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质量而这些落后的中小型水泥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往往就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生活较贫困

38、(生态较脆弱的地区所以我国水泥工业污染特别严重的现象,本质上具有环境不公和社会不公的性质我们不应片面简单地责怪它们缺乏保护环境的全局观念,好象害群之马似的,而应该首先以社会公平为出发点,帮助它们逐步减少污染,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很显然,如有其他可能选择的话,谁也不会甘愿工作生活在浓烟滚滚,乌烟瘴气的环境之中。本人过去对此认识不足,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层次,颇有觉悟恨晚之歉,只能今后努力弥补了,谨此提出若干不成熟的思考和大家共商讨。4.2 对策首先,筹建水泥工业生态补偿机制,对多年来为生产国家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水泥而牺牲了自身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地区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帮助这类落后小型水泥企业

39、整合重组,向 PC 窑生产线转型;或者增设必要的除尘设备,降低粉尘排放;或者关停并转,淡出水泥生产行业,等等。这种补偿可以分为各省市地政府补偿和“受益者”与“受损者”之间的补偿。总之,应贯彻经济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城市对乡村、受益企业对受损企业、富裕人群对贫困人群的生态补偿的精神。可以说,在我国以前那种单纯追求水泥产量的发展观引导下,某些地区的先富多少含有以牺牲其他地区的环境为代价的因素。现在付出适当的补偿是符合情理的。当然这套生态补18偿机制的建立和运作,可能涉及诸多复杂因素,不过应该是现实可行的。例如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及东莞、枣庄、兰溪等市已开始探索试行,初见成效了。

40、其次,务必在全世界树立我国水泥工业整体良好的形象,要尽早甩掉其污染特别严重的不良名声。否则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就可能被别人利用,需要时借此构筑“绿色壁垒”,对我国水泥与成套水泥装备出口及承包工程进行“反倾销”调查或诉讼,限制我国水泥及其装备的正当出口权益。所以我国许多先富的大型水泥集团和成套水泥装备承包企业,对落后的小型水泥企业进行适当的污染减排或生态补偿支援是符合双方和国家共同利益的。再者,众所周知,PC 窑是现代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由水泥大国变成水泥强国的主要技术路线。现有的落后中小型水泥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必将逐步转型为 PC 窑或被淘汰。作为长远之计,上述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导向

41、应侧重于向 PC 窑转型或有关淘汰的善后安排等事宜。至于对这类小型水泥企业的污染减排支援只能是权宜之计,因而要视具体情况恰当抉择。最后,历史的前车之鉴值得我们注意。究其原因,长久以来,是我国在发展模式和政策导向上的失误,使得我国的水泥工业有着如此严重的污染。上世纪,50 年代我国人口政策有所差失,全国多生了几亿人口,70 年代国家采取了果断决策,终于把人口总和生育率(每对夫妻生育的孩子数目)由,5.8 降到了现今的 1.8,令全世界称道。现今我国的环境问题或者还没有像当年的人口问题那样严峻,或许也不能把水泥工业的高污染问题与整个环境问题相提并论,但是无论如何,也应该到了各级政府、水泥行业和环保

42、行业共同采取必要决策和措施的时候了,不能再听其自然,放任不管了。只要各有关方面都重视起来,达到共识,相信我国水泥工业可以较快甩掉高污染的帽子。19参考文献1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2009 年年度报告摘要.1王燕谋.中国水泥工业致力于减排 CO2 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水泥.2009 年,(11) ;17.2汪澜.水泥生产企业 CO2 排放量的计算J.中国水泥.2009 年, (11):21.3李亚实现节能减排,我国发展环保型低碳经济势在必行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03):4 杨振家. 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大水泥工业的发展J. 宏观经济研究, 1985,(Z4) 5 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J.

43、中国水泥, 2006,(11)6王君伟,李祖尚,水泥生产工艺计算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7马保国,田健, 水泥热工过程与节能关键技术8高长明,水泥工业与环境保护J.新世纪水泥报.1996.(02)91. 秦至刚,傅圣勇,刘光前.“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水泥工业原、燃材料战略转移会议”交流材料. 2004 10秦至刚,水泥厂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用低品位原燃料 低能耗生产水泥C2005 年水泥技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0511庄春来,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12李彤, 盘点水泥新政 引领健康发展J中国水泥.2010.0113陈远春,水泥

44、企业质量管理规程不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办法实施手册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4国家经贸委,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15高长明, 水泥技术路线图J水泥技术.2010.0116高为,闵雄军,洪俊骅, 关于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水泥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J.湘财证卷.2009.11.2617构建和谐社会与水泥产业发展J.中国建材资讯.2007,(05).18陆秉权,发展环境友好型水泥工业J.中国建材资讯,2008,(02)19高长明,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J,水泥技术,2009, (01).20韩仲琦,水泥工业生态设计的基本点及其技术需求J,中国建材资讯,2007, (01)21高长明,Routs Map of Cement 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in 2050 Worldwide, J,Cement Technology,2010, (01)22韩仲琦,Cement Industry Trends in Low Carbon Economy Era,J,Cement 19Technology,2010, (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