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细节 塑品行新福中学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探索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根据意见要求和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我校以“,塑品行”为德育工作思路,开展了“养成教育”的探索,归纳适合初中生特点需要的十种道德行为习惯及“五项教育目标”和“七会六不五节约”,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教育,制定系列教育标准,积极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培养
2、养成教育意识,采用激励机制,因材施教,多元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 确定教育内容,明确养成教育标准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确立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作为确立养成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经过校代会讨论,征求广大师生意见,集思广益,初步归纳了适合初中学生特点需要的十种道德行为习惯,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情待人,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关爱他人,勤俭节约,刻苦奋进,团结友爱等,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诚实、虚心、正直、宽容、自尊、自爱、自强等。为了使这些行为能有的放矢地得到落实,我们又根据初中学生
3、的年龄特点,细化为“五项教育目标”和“七会六不五节约”。五项目标为:知道勤劳俭朴与个人、家庭、社会的关系;组织趣味劳动,养成爱劳动的习惯;爱惜粮食,珍惜各种用品;衣食俭朴,作风正派;温和谦让礼貌待人。七会六不五节约:“七会”即会保持个人卫生,会自己收拾房间,会洗自己的衣物,会扫地、清理垃圾,会做饭,会健体,会学习。“六不”即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吃零食,不比阔气,不打架骂人,不进网吧。“五节约”即节约一粒米,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支笔。其次是确立养成教育的行为习惯标准。我们通过资料查询,深入实践观察,经过反复论证分析,最终将每一行为习惯从程度上分成四级水平,被动是行为个体在
4、一定的约束下而产生的行为,具有某种程度的不情愿性。自发是出自于个体的本能需要而产生的行为,具有随意性和情境性,是不稳定的。自觉是一种没有外在力量催促的中性行动,但它带有主观情感的色彩。自动化是一种不假 思 索 的行 为 习 惯 , 或 者 说 是 一 种 行 为 定 势 , 达 到 了 孔 子 所 谓 的 “随 心 所欲 而 不 逾 矩 ”的 境 界 。二、 构建教育体系,形成养成教育合力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我们学校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体系,使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它既承担着道德认识上的教化,又肩负着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同
5、时接纳学生的行为评价。家庭养成教育,则需着重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教化孩子,以达到“近朱者赤”的目的。社会教育则特别强调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循序渐进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建立宏观框架的同时,我们又从微观上去作文章,尤其是对学校教育,我们也找到了三结合的教育体系,那就是在校长统一领导下的政教处、教导处、团组织。这三者之间除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之外,各自还有独立联系的线索。政教处对内可直接管理班主任,对外我们规定还必须与家庭接轨;团组织对内有各班的团支部,属于直辖对象,对外让它与社会教育直接挂钩;教导处的主要管
6、理对象为各学科教师,发挥各学科的道德教育作用。宏微结合,自然形成双重的养成教育结构体系。三、 制定校规校纪,规范养成教育行为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因此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给实施单位或教师制定出落实养成计划的管理职责、制度等。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制度的落实是养成计划具体付诸实践的有效措施。这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规范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也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在具体实施过程
7、中,我们围绕养成教育内容的系列性,先后制定了新福中学学生一日常规新福中学文明学生标准新福中学文明班级标准等,学校还制定了养成教育实施条例德育工作管理制度等,使教师教育有方向,学生行为有动力,同时还起到了防微杜渐、防患未然的效果。四、 开展德育活动,内化养成教育意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从接受外部刺激开始即被动、自发、自觉、自动化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意志与信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经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人的经历既是形成自己对一个事物判断的基础,也是将一种态度、情感转化为意志品质的基本途径。鉴于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力为学生创造设计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
8、动,让学生的德育生活充满七彩阳光。实施过程中,我们既注意从不同的渠道设计活动,又重视从不同性质的养成内容方面设计活动。比如: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成立了“志愿服务大队”“敬老院送温暖小分队”“贸易市场讲文明、讲卫生宣传小组”等;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开展升旗仪式宣誓活动、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团委广播站、重大节日颂祖国、“五四”入团教育活动等,为学生开辟了实践的天地,创造了熏陶的氛围,提供了教养机会,锻炼了道德行为。五、 运用激励机制,形成养成教育氛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
9、,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扶,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在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采用多种形式的鼓励方式,以表扬为主,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的快乐。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营造学校养成教育的氛围。六、 采取因材施教,注重养成教育细节因材施教,人们一直认为是智育中的原则和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德育工作。我们要求班主任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加强扬其长补其短的训练。比如:对于倔强刚强的,要注意养成柔顺调和的品质;对于个性内向的,要注意形成豁达开朗的性格;对于气量狭小的,要
10、注意开阔其胸怀;对于没有学习志向的,要注意树立其远大理想等等。除注意性格细节方面的因材施教外,我们还应注意特殊家庭学生行为习惯的因材施教。如: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一些“大款”的孩子,花钱如流水,勤俭节约习惯差;还有很多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多,这些孩子留给祖父母照管,有的甚至无人照管,从而失去了父母的严教,随意性强,自我约束力差。对于上述种种类型,学校都非常重视,分别建立了特殊家庭学生档案,并采取一些特殊补救措施,进行因材施教。七、 制定评价制度,落实养成教育规范制定评价制度,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制定了“十星”标准及评选办法,在
11、对学生进行了大力宣传之后,制定了“自评生评师评”的评价制度,开展“十星”评选活动,每日进行常规检查,评当天遵守常规、做得好的学生,记入班级档案。每周进行综合评价,评一周的“学习好习惯之星”“卫生好习惯之星”“饮食好习惯之星”“阅读好习惯之星”“劳动好习惯之星”“做人好习惯之星”“礼貌好习惯之星”“安全好习惯之星”“运动好习惯之星”“公德好习惯之星”。经过上学期的评价督导,学生在学校里已经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可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的行为习惯不如意,于是我们把“自评生评师评”伸延到“家长评”,加强家校联系,使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这种多元化评价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是落实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学校自开展养成教育以来,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行为习惯越来越趋向规范。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初中阶段的道德教育,教学生“明理”固然重要,但是重心要放在“导行”上。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养成教育为抓手,全力塑造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人才出。新福中学2013 年 3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