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教师心态探析唐 敏当前,我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一场课堂教学大变革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全市上下,各级会议,各种检查,无时不刻地说得最多、吼得最响亮的一句话就是“自学互帮导学法”,各学校也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纷纷制定出了自己学校的学期规划、学年规划、三年规划,还制定了详实的考核、奖惩方案,并落实了专项资金。冷静下来观察,笔者发现,我市各校的很多教师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大变革”中,却不同程度地显现出以下几种心态。这些心理、心态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矫正,貌似繁荣的“自学互帮导学法”教改成果与社会效益最终将大打折扣,一阵疾风过后,“涛声依旧”
2、,甚至还有可能中途夭折!吃亏心态如果我搞,而别人不搞,统考时我会吃亏的进行“自学互帮导学法”,最显性的特征就是教师“讲课”时间必须大大缩短,几分钟、十几分钟,最多不能超过一节课的一半时间。教师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要掌握、理解一节课的知识要点,并且要适应考试要求,能行吗?如果我老老实实地按“自学互帮导学法”的要求组织教学,而别的老师则按过去的“灌输式”强化教学,强化知识点、强化考试,这样我不吃亏吗?这是现阶段不少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实事求是地讲,过去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是“填鸭式”,打的是“时间仗”,搞的是“题海战术”,对同一知识点、同一重点习题进行翻来覆去的强化练
3、习,甚至是强令学生死记硬背。说老实话,这种严重悖离教育规律的“野蛮”教育,在应付考试时还着实有效,尤其是那些文字学科。由此看来,在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的同时,改革我市当前的考试制度、评价机制,也势在必行。否则,在考试名次决定一切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可能不去围绕应付考试进行,从而“自学互帮导学法”的最终效果将受到极大的制约。当然,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与考试并不矛盾,但在短时期内,过分地强调这二者的关系是否矛盾则不合适宜,如果说二者不矛盾,着实可能有点“自欺欺人”,但着眼于长久,放眼于未来,可以肯定地说,这二者是统一的。担忧心态教师只讲那么一点时间,学生能学懂吗传统的教学模
4、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习惯了,学生也习惯了,家长也习惯了(要是哪个教师不讲或讲少了,一旦让家长知晓,这个教师的社会声誉将受到很大的中伤)。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看书、自学的习惯,更谈不上有看书、自学的方法。过去,不少教师对同一知识点,“牛皮皶、皶牛皮”式地讲,学生都弄不明白,现在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他能行吗?于是,教师普遍担忧,教师不讲或少讲,学生自己能学懂、能考出好的成绩来吗?诚然,在“普九”后,各学校都存在大量的学习困难学生(差生),他们的智力可能偏低、思维比较缓慢、行为显得愚钝,笔者也深有感触。但我们深究其原因,实际上他们应该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是我们现阶段考
5、试制度的“牺牲品”,他们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跟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试想,这些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在老师、家长的强令下读书,我们的教师大多也是采用的野蛮式强制灌输或勒令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使得他们害怕学习,厌倦学校,长期下来,他们的智力没得到应有的启迪、开发,所以他们对学习越来越胆怯,行为上也才显得越来越“笨”。正如赵新华先生讲的那样:教育在当前最大的问题是“ 学生厌学、不学”的问题,年级越高、 厌 学情绪越严重。小学生第一天上学,一定是对学校生活,对知识的学习,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充 满着极大的兴趣和巨大的欲望的,为什么会越来越厌学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 课堂教学的问题”应该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问
6、题之一。因此,“自学互帮导学法”理念从小学就开始渗透,让学生的才能从进入学校那天起就得到充分发挥,兴趣得到张扬,智力潜能得到挖掘开发,相信所有学生,至少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可塑之才。疑惑心态“自学互帮导学法”是否又是“花拳绣腿”哟过去,我们开展了很多的课堂教学改革,笔者斗胆认为,大多数课堂教学改革、尝试都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一堂课中,教师是中心、学生被动学的框框依然顽固地存在着,所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原则成了空话,以至于那句“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掩耳盗铃”笑谈在教师心目中根深蒂固,所以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学校成了学生最烦心的地方。细心体会“自学互帮导学法”
7、,他则从本质上改变了一堂课的教学结构,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教师也能从“口干舌燥”的“讲”中解脱出来,何乐而不去尝试呢!赵新华先生说得好:“ 自学互帮 导学法” 是实现以人 为本,学生可持续学习的方式和策略,是科学发展观 在教育、在学校、在课堂上的具体体 现。他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是更加强调、突出 课堂上学生的“学”,而淡化教师的“教” ;二是“互帮”二字把师 生间、生生 间的平等地位、合作关系、互助目的更加具体、朴实地表达、体 现了出来。等待心态等待着上级或专家给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自己摸索着去搞“自学互帮导学法
8、”,能行吗!如果上级教研部门或那个专家搞出一套可操作的固定模式,我“比着葫芦画瓢”,岂不更省事!这也是现阶段很多教师的想法。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部分教师的惰性表现。可以说,任何成功的教学经验都只能算是“个案”,因为我们每个教师有自身的性格特点,面对的学生个体差异也很大,每个学科也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就是同一学科,不同的知识点也有差别,同时,一天中的上午、下午,第一节课、第四节课,学生的状态都有着明显地差异。所以,你要想一劳永逸地采用一种固定的模式组织教学,肯定是行不通的,同时,时间久了,学生同样会厌倦。正如赵新华先生所说:教师的工作情景和对象具有复杂性、可变性、偶然性,因此教 师的工作具有创造性
9、。尤其是在当今“ 只有变化才是不变化,只有不确定才是确定”的以“变化” 为基本特征的时代,教师不可能用一个模式“打天下”,以不变应万变,必须在把握“ 自学互帮导学法” 的理论实质的前提下,随机应变,及 时生成。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地等待专家给出的模式,要在“自学互帮导学法”这一先进的教改理念下,自主地灵活发挥,才能给这一改革赋予持久的生命力。观望心态大家搞我就搞,大家不搞我也不搞国人有一个德性,那就是“从众心理”。教师也不例外,所以很多教师目前的心态是,如果大家都搞,我就搞,大家不搞,我搞什么呢,“枪打出头鸟”嘛!一个忠诚于国家教育事业的教师,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师,在每
10、一项教学改革中,都应该主动地融入其中,积极地去探索、去尝试、去发现、去积累、去总结。所以,我们教师应克服这种观望心态,早尝试,就会早收获。盲从心态像搞“大跃进”,一窝蜂,凭着“感觉”走很多学校在制定“自学互帮导学法”实施方案时,有一条硬性规定,那就是教师一节课的讲课时间不能超过 20 分钟或 25 分钟,否则,被领导或考核组成员发现要扣分或扣钱。于是,不少教师就一窝蜂地跟着感觉走: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再分组互相讨论帮助,最后老师再讲。这种形似而神不是的“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结构,实质上只是“自学互帮导学法”的毛皮。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的关 键,不在于形式上的改变,如座位的调整、黑板的增加、学生
11、的展示等,而在于把握其理论实质 ,然后 结合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学情等实情灵活运用,创生出自己的、原生态的、个性化的技 术策略与操作框架 (赵新华先生语)。教师自身没有去认真分析、理解“自学互帮导学法”的内涵,没有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每节教学内容的具体特征融会贯通,只是简单地套用“格式”,其收效肯定甚微。前些年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时,很多人(包括相当一部分教师和领导)都是肤浅地认为,学校成立了几个兴趣小组、开展了几次活动,这就是在搞“素质教育”。我想,现在我市搞的“自学互帮导学法”要竭力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所以,我们教师要主动亲近“自学互帮导学法”理念,深入其中,领会内涵,探究实质,这
12、才能获得“自学互帮导学法”的“真谛”。“急功近利”心态我今天搞了“自学互帮导学法”,明天就有具体收获搞教育科研,不少教师的都存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思想,心里巴不得一搞就能见到效果,就能取得丰硕成果。殊不知,任何一项教育科研都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时间,需要循序渐进。俗话说得好“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教育科研更是如此。笔者个人坦言,“自学互帮导学法”的成果在短期内可能难以显现,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都说不准。所以,短期内,引起教学质量(这里狭指考试成绩名次)滑坡,完全是有可能的。但笔者同时预言,只要我市从小学到初中,甚至到高中,长期坚持不懈,经过三、五年后,我市的学生
13、行为能力、心理素质、科学素养将发生“质”的飞跃,它将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成果!好在我局高层领导高瞻远瞩,早已洞察到一切,所以“自学互帮导学法”不搞局部学校试点,而是在全市小学、初中全面实施,这就使全市所有同级学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不用担心我搞“自学互帮导学法”,而你不搞可能导致的短期“教学质量”振荡问题。“偷着乐”心态安逸,是你们要求我只讲那么点时间的,老子现在好耍了不可否认,现阶段的教师队伍中,不那么敬业的教师依然有,他们平时对教学工作就马马乎乎、吊儿郎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你要他搞“自学互帮”了,教师一节课只要求讲那么十来分钟,这正中他下怀:安逸,我现在就是坐在教室里耍了,你校长、主任又能奈我何哉?当然,有这种想法的教师是极少数,正所谓“十个指母扯不到一般齐”,“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对这些教师,只能用强硬的规章制度去约束。以上种种心态,在我校存在,我相信在其它学校也一定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以,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并思考出相应的疏导、矫正措施,以使“自学互帮导学法”得以顺利推进,并能尽早取得预期成果,为我市教育科研再添辉煌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