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论证:逻辑方法与论证强度,第一节 演绎推理方法的实战运用 第二节 归纳推理方法的实战运用 第三节 论证的强度与论据的强度 第四节 论证中的谬误,基本理论概述,一、论证的性质和作用 论证就是增加一个命题的可接受程度。具体到新闻评论中,就是增加论点的可接受程度。,二、论证与逻辑的推理方法 新闻评论家范荣康在其著作新闻评论学中说:“不管新闻评论有什么特殊性,作为一种议论文体,它的论证过程,也就是逻辑推理过程。”,第一节 演绎推理方法的实战运用,新闻评论要做的演绎推理,就是把新闻事件作为某一(类)事物的 “部分”而做出的具体判断。在这样的推理过程中,人们对新闻事件可能属于的某一类事物,已经有了
2、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判断,是为大前提。,案例41 章士钊用“三段论”辨析英国“政制” 章士钊是我国近代著名政论家和逻辑学家,创办了独立周报、甲寅周刊等政论期刊,以孤桐、秋桐为笔名,写了大量政论和新闻评论。他还出版了逻辑指要一本深入浅出地介绍、普及形式逻辑知识的学术著作。,第二节 归纳推理方法的实战运用,一般逻辑学教科书把归纳推理的思维特征概括为: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而两位美国学者布鲁克摩尔和理查德帕克所著批判的思考对其特征的描述,似乎更接近于新闻评论写作:“当我们把已经发现的东西延伸到还未考察的事情上,我们就是在进行归纳推理。”,案例42 程亚文的观察、积累和判断 这是发表在新京报
3、言论版专栏中的一篇评论。作者是一位长期在新闻媒体上发表评论的公共知识分子。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开阔的观察视野和从多种相同现象中作出归纳性判断的思维特点。,第三节 论证的强度与论据的强度,一篇评论的论证中,可能有强的论证,也可能有弱的论证。强的论证,一般论据确凿,逻辑严密,结论具有必然性。弱的论证,往往或论据不实、空缺;或论据与论点、评论对象相关程度低;或推论跳跃;还往往出现各种逻辑谬误。,案例43 从“变更车道,谁该让谁?”的法条看论据强弱 2004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始实施。为了向广大交通参与者宣传普及这部新法律,北京市有关部门制作了一本实用手册。其中对每一个条文规定的理
4、由,都做出了解释。这样的解释不仅使人感到法律规定的背后是“有道理”的,而且在立法过程中是“有论证”的。,第四节 论证中的谬误,“简单地说,谬误是一种不正确的论证典型,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坏论证。”“谬误是针对逻辑论证而言的,它是对论证进行评价的标准,这个标准表明的是:论证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出现了逻辑规范不允许的情况。”,案例44 前提不真:康有为论证应以孔子为教主 20世纪初,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旧文化激烈交战:新文化的领军人物陈独秀、李大钊对统治中国近两千年的千年儒家文化采取了激烈否定和批判的态度;而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如康有为,则提出应把儒家思想写入宪法,甚至要求把儒家思想规定为全国人民信仰的国家宗教。,案例45 偷换概念:陈独秀辩护“功利主义” 1918年,在当时新旧文化论争的背景下,陈独秀主持的新青年与杜亚泉主持的东方杂志就所谓功利主义等问题进行了几个回合的激烈论争。,案例46 不相干谬误:一篇关于农民造汽车的消息的评论 这是编者从历年学生的评论习作中选出的一篇。这次写作练习,要求同学们针对一位农民制造出汽车的消息写一篇新闻评论。这篇作业的作者显然对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有较多的观察和思考,因此,一下子就把农民造车这件事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这样一个背景联系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