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0 年象山县社会中考试卷分析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 蒋忠明 林诸一、2010 年象山县社会中考统计量表学校 人数 合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标准差全县 5035 6083 906 4868 1301滨海学校 323 9257 2322 5846 730文峰学校 461 8590 2278 5651 976丹城二中 426 7160 1244 5225 1129贤庠中学 65 6769 1385 5165 1244丹城中学 612 6781 1013 5070 1168殷夫中学 326 5890 828 4888 1182新港中学 602 6047 415 4850 1162茅洋学校 8
2、7 5517 690 4822 1187墙头学校 117 5470 513 4746 1180高塘学校 134 5448 448 4710 1205荔港学校 418 5550 670 4709 1275下沈中学 105 5333 667 4677 1333泗洲头中学 139 5252 360 4623 1241东陈中学 176 5284 682 4607 1346城南学校 137 5255 584 4555 1424金星学校 60 4500 167 4397 1243西周中学 202 4406 495 4372 1328林海学校 67 4328 448 4316 1384爵溪学校 54 351
3、9 000 4061 1122新桥中学 150 3333 133 4050 1317定塘中学 169 3254 059 3834 1399鹤浦中学 205 3317 244 3828 1474象山港书院 0 0 0 0 0从表格来看,平均成绩普遍偏低,与往年比相差 10 分以上,这可能与试卷难度增加有关;城镇学生与部分农村学生的差距很大,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个别学校的合格率只有 30%多,希望有关领导能引起重视。二、试卷特点2010 年社会中考试卷总体难度比 2009 年有所增加,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符合考纲要求。从试卷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四大特点:1、结合现实,体现时代精神试题中背
4、景材料的创设结合了大量的时政热点,富有时代气息,如温家宝讲话、宁波博物馆国宝展览、通过修改选举法、中俄阅兵式、世博会等,还结合了宁波交通建设、滕头村等乡土教材,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活。22、立足基础,回归教材部分试题情景的设置看似涉及课外知识,实际考查的仍然是课本中的内容。如第 22 题中的第二问,材料给出了四个人的讲话,要求回答滕头村的致富秘诀体现了教材中的那些观点,非常明确地告诉你必须用教材知识来回答。3、设问有梯度,重思维过程的考查试题取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是由简到难,呈现一定的梯度性,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如第17、
5、18、20 题。4、题目灵活,重能力考查选择题的第 5、9、12 题、 ,非选择题的第 18 题的第 2 小问题悔 19 题、第 20 题的确第 3 小问题、第 21 题。这些题目出得都比较灵活,要求学生对课本内容要非常熟悉,而且要具备一定的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以上分析来看,本次中考有很大的导向性,要求我们走出开卷考的误区,不要以为考试时翻翻书、抄抄书就行了。考生如果没有平时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是很难考出好成绩的。同时要培养锻炼自己的能力,如读图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等。三、各主观题阅卷组长分析第 17 题(荔港学校 李丽)本题总分为 8 分,平均分为 391 分,属于中等水平,学生在答题
6、方面主要存在下列几种情况:1、总体存在问题,个别学生字体模糊,答案不在固定区域,零分卷较多,少数学生答非所问,随意摘抄材料,缺少思考。2、第一小题对于时事了解不够,地方材料掌握不够,对几座大桥了解不清,错别字现象严重,例“金塘”写成“金糖” 、 “金唐” ,失分较多。3、第二小题为连线题,虽然比较简单,但得分率很低,说明学生读图能力较差,连最基本的地理知识也没有掌握。对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的题意理解不清,很多学生把特点理解成意义(影响) ,写出来的语言比较繁杂,缺少概括性,不能切中要点,泛泛而谈。4、第三小题口语化非常严重;回答的角度不明确,重复较多;还有部分学生回答的是负面影响,其实题意是让学
7、生回答这样的交通布局给人们带来了生活和经济上的下面影响。第 18 题(墙头学校 黄永江)本题出题的目的是让考生把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脚步,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现代化道路探索中经历了一次次失败,从中明白我国目前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也中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我们最佳选择。但在评卷中,我们发现,考生在回答问题中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1、大多考生对“改良”与“革命”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总结归纳对比存在较大分歧,多数从“向西方学习” 、 “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 “都失败了”等方面回答,而能答出“救亡图存” 、 “挽救中华民族
8、危亡”者极少。2、回答“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变化,正确率很高,但是对“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回答都是非常有问题,表现在答不出。大多数考生抄写抄写材料(都不能得分) 。回答意思相近,不够到位,但不能得分。这三方面中前一问题说明对这一句话不能正确理解,后两种回答我们认为存在疑问:一是评分标准不允许得分(抄材料) ,但卷面中没有点明,说明试卷命题不够严谨。二、答案标准定得过死,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的发挥。三、分值过高,而得分率略低,设置分数不合理。四、3很少有学生能答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的结论,是教师教学要求不到位,还是考生分析能力欠好,值得商榷。总之,此题立意明确
9、,出发点很好,但难度太大,限制过死,需认真探讨。第 19 题(张亚珍 文峰学校)本题总分为 8 分,平均得分 5、45 分,学生在答题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问:答题的准确率还好,但是有些学生直接就得出“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 ,没有透过现象得出实质:新增人口多,或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很快。说明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比较薄弱。第二问:得分率稍高。失分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概括的角度不全面,很多学生没有答出因为人口问题而造成就业压力、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民生问题。第三问:失分最多,很多学生没有得分。导致这一道题平均分不高。失分原因有学生没有把握住关键字,题目要求回答原因,而有些学生却回答结论,答非所问。
10、就事论事,概括能力薄弱。有些学生根本就没审题,答案乱抄一通。第 20 题(新港中学 吴建素)本题总分为 6 分,平均得分 3、44 分,学生在答题方面存在下列几种情况:第一问,答题基本准确,得分率较高。第二问,学生存在盲目答题现象,对“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不能很好理解。第三问,失分率较高,存在问题严重,普遍现象就是学生不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照搬照抄严重,学生缺乏对知识整合运用能力。第 21 题(丹城中学 严增良)1、绝大多数考生能写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2、过半学生对答题格式及要点把握不好,例:对甲、乙的观点是对还是错,有部分学生没有判断。而且回答的答案中没有针对题意。而是照抄书本,例答“公民在
11、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个人的利益;法律规定做的一定要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3、从本题学生的总体答案中可以看出,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尚待提高,不是学生不知道答案,而是不清楚此题应如何作答。 ”第 22 题(丹城中学 吴金革)这道材料题图文并茂,关注时政热点和家乡发展变化,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强,区分度良好,是道难得的情境对话题。存在的问题:学生答题的语言不够规范,没有用教材的规范语言进行回答,答题思维混乱、没有条理性,乱抄书本或资料。对今后教学的启迪和思考: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多看多读教材,对教材中设置的探究题要重视;要加强对学生学法
12、的引导,指导学生从关键词句中去搜索考点,然后回归教材知识点;要指导学生多形式多途径关注时政,分析时政,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开阔眼界,拓宽视野;要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注重能力发展,克服对资料的过分依赖;平常注重书写,审题、答题规范。四、思考与困惑今年中考的考试平均成绩与往年比,要相差 10 分以上。考生与教师在第一时间见到试卷,都感到太难了,一片嘘声。甚至有教师认为以后将不知道如何教书了,感概颇多。但仔细分析,今年的试卷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要求,都没有超纲,是一个初中毕业生理应达到的水平。但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4思考:为什么本次考试学生得分不理想?原因:今年试卷加大了灵活度、综合性和对学
13、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学生只要认真对待这门学科,学好三年知识,从教材中都能摘录、概括出来的。但是从各类资料中无法抄到现成答案。根源:历年来对社会学科不重视1、学生、家长、其他学科教师等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开卷考试就是开卷抄答案,从书本、资料中抄写;想通过投机方式,用二个月时间拿到高分。2、对资料过分依赖,导致了学生思维能力下降,不审题、不思考、不分析,语言组织能力低下,词不达意。而携带大量资料,反而干扰了学生思维的集中度,影响了学生的思考与答题时间。在某种程度上说,携带大量资料的开卷考试损害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人格发展。3、师资配备不均衡。初一、初二教师存在大量兼课现象,专业性不强,直接影响学
14、生对课程的认知。所学知识有遗漏甚至错误。4、教师的研究方向出现偏差。初一、初二教师教学难以开展,甚至有学校开课不足;初三教师赶进度,把一学年的内容在一学期完成,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忽视对教材的研究、对考试方向的研究,对知识的运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花费很多精力搜集大量各类考试试卷及资料,让学生反复训练,立足于猜题、押题,舍本逐末。既加重了师生负担,也造成对资料的过分依赖。困惑:可以携带一切资料的开卷考是促进了学科发展与学生思维?还是伤害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考试的命题究竟是去迎合师生对各类考试的过度依赖而轻视思维能力的现状?还是去引领、坚持学科教学应有的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方向,不至于沦为应试教育加分的工具?如果命题迎合现状,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将继续下降,社会思品的教学质量将会继续滑坡。今年的学业考试试题很多素材直接源于教材,答案几乎都是源于教材,但是学生却不会选择、组织、概括、运用,这是今年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如果命题能坚持能力立意,加强试卷的灵活度,将引领学科教学有效减少对资料的依赖,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