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推荐给孩子们的有趣的书.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6957641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给孩子们的有趣的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推荐给孩子们的有趣的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推荐给孩子们的有趣的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推荐给孩子们的有趣的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推荐给孩子们的有趣的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推荐给孩子们的有趣的书长袜子皮皮 VS. 骑鹅旅行记 在为孩子们创作的作家中,唯一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瑞典的塞尔玛拉格洛芙(1858-1940) ,她在 1909 年获奖,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1907-2002),无疑是 20 世纪最受各国孩子喜爱的瑞典女作家,她获得的最高荣誉是 1958 年的安徒生儿童文学奖。她还曾于 1950 年获得以骑鹅旅行记的主人公命名的“尼尔斯豪尔耶松儿童文学奖” 。她的代表作是长袜子皮皮 。 把这两位女作家的代表作放在一起比较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的瑞典文篇名直译应为尼尔斯豪

2、尔耶松周游瑞典的奇妙旅行 ,书中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写一个名叫尼尔斯的 14 岁小男孩的故事。他家住瑞典南部,父母都是善良、勤劳却又十分贫困的农民。他不爱读书学习,调皮捣蛋,好作弄小动物。一个初春,尼尔斯的父母上教堂去了,他在家里因为捉弄一个小精灵而被精灵用妖法变成一个拇指一般大的小人儿。正在这时,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家中一只雄鹅也想展翅跟随大雁飞行,尼尔斯为了不让雄鹅飞走,紧紧抱住鹅的脖子,不料却被雄鹅带上高空。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着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从南方一直飞到最北部的拉普兰省,历时 8 个月才返回家乡。他骑在鹅背上看到了自己祖国的奇峰异川、旖旎风光,学习了祖国的地理历史,听了许

3、多故事传说,也饱尝了不少风险和苦难。在漫游中,他从旅伴和其它动物身上学到不少优点,逐渐改正了自己淘气调皮的缺点,培养了勇于舍己、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当他重返家乡时,不仅重新变成了一个高大漂亮的男孩子,而且成了一个温柔、善良、乐于助人且又勤劳的好孩子。 【吹牛大王历险记】 看迪斯尼的动画片,最让我惊叹的是那些荒诞至极的想像力:一只兔子向远处射一箭,转瞬间却跑到远处自己把箭接住;一头狮子被小精灵吓坏了,口喊着“鬼呀” ,留下自己的皮,整个肉身却径自逃跑了;野猫被打飞,挂在屋檐上,屋顶像毛线衣一样,一条一条地被扯下来;一头大笨熊跳进水坑里,水全部飞溅起来,熊却一屁股坐在干涸的坑里 这样荒诞无稽的画面

4、,不但深深烙在观众的脑海里,而且惹得孩子们一次又一次重复看,每次都笑得前仰后合。所有人,包括孩子在内,都很清楚这些都是绝无可能的事情,但并不妨碍我们一次次从中获得纯粹的快乐体验。 在读过吹牛大王历险记之后才知道,原来迪斯尼的师傅在这里。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闵豪森的德国男爵,他受雇佣在俄国军队里与土耳其人交战。这些故事是他受邀请在每个晚宴上给朋友们讲述的: 有一次,他骑马陷进了沼泽,眼看就要遭到灭顶之灾。这时他急中生智,双腿紧紧夹住骏马,再用右手一把抓住自己的辫子,连人带马拉向空中,跳出了泥潭。 有一次,他准备用枪打野鸭,却发现枪机里没有燧石,他灵机一动,握紧拳头对准自己的眼睛用力一击,眼中

5、冒出的火花点燃了引火盘,这一枪竟打死了四对火鹤和一对大鹳。 有一次,他驾着马拉雪橇在雪原上奔驰,一匹饿狼发狂地扑向马,很快把马吞完了,他狠命地抽打恶狼,那狼竟然取代了马的位置,钻到马具里,一直把雪橇拉到了终点。有一次,他单人独骑冲进敌人的要塞,敌人仓皇关闭闸门,把他的坐骑切为两半,可他一点也不知觉,继续冲杀直到把敌人全部赶跑。在广场的井边休息喝水时,他才发现骏马喝进去的水都从后面流出来了,这时那剩下来的后半匹马还在独自追逐残兵呢! 有一次,他在森林里打猎时看到一只狐狸,他觉得这只狐狸的皮漂亮极了,不可以打坏,就连忙把子弹换成一根大木钉,一枪把狐狸的尾巴钉在树干上。他用刀在狐狸的脸上划个十字口,

6、然后他用鞭子狠命抽打,狐狸不堪疼痛,留下自己的皮,一副肉身竟赤条条地逃跑了。 有一次,他骑着马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迷路了,他把马拴在一个像尖树桩那样的东西上,自己倒头便睡着了。第二天醒过来,发现自己睡在一个村庄的教堂前,自己的马正挂在教堂塔尖上嘶鸣。他一枪打断缰绳,骏马从塔顶上缓缓滑落下来。 有一次,在攻打一个要塞时,他乘坐己方的炮弹准备到敌人的要塞里充当间谍,炮弹飞到半途时,他突然感到这样做太冒险了。正好迎面有一个从敌方射来的炮弹,他赶忙跳过去,安然飞回了自己的营地。 这本书通篇都是这样的故事。 这本书的主人公闵豪森,在德国的历史上确有其人,不过这本书并不是他写的。他本人是男爵,曾经到俄国军

7、队中服务过几年,跟土耳其人打过仗。当他回到德国自己的领地后,把自己的经历加上幻想,运用夸张的手法,编造出这些故事来。他讲起这些故事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生花,博得听众的一致称赞。他被公认为一个有名的故事家。后来德国人陆续将他讲述的故事整理成文字,其中最著名的版本是由德国作家拉斯伯(1737-1794)整理的。拉斯伯整理的文字,最早在 1785 年伦敦以英文版发表。1786 年,奥比格尔又把这个集子译成德文,并增加了 13 个故事。后来,德国、英国和其他国家的作家根据这两种版本又陆续改编、重述、翻译。闵豪森的吹牛故事从此在全世界流传开来。吹牛大王历险记,并不是给孩子们讲的吹牛故事,但那些极

8、尽荒诞的幻想故事,在孩子们中间找到了最好的听众。长期以来,它一直被列入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中。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 1997 年中国出版界曾爆出一大新闻: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以六位数的高价买断了一位作家未来十年的版权,而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位作家“居然”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的沈石溪。 沈石溪 1952 年出生于上海。1969 年初中毕业时,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他选择了去云南,因为云南是动物王国,而他非常想养一条真正的猎犬。他在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插队落户,住进一位名叫波依嫩的傣族猎手的竹楼里。 那一段知青生活,给了这位来自城里的少年书生非常难得的阅历,他在自述

9、中写道: “我经常跟着房东波依嫩老人上山打猎。我亲眼看见,公斑鸠被金竹箭射落后,母斑鸠飞到我们头顶屙屎;母灵猫被铅弹射中胸膛后,拼出最后一点力气朝与它的窝相反的方向奔跑,因为窝里还有一对小宝贝;一群长着锋利獠牙的野猪被两只老虎看管着,成为虎的肉食仓库而无所作为;树冠上的大青猴被猎人的枪弹打中,摔落在地,一只前爪掌向我们作摇手状 “有时我们走得远了,当天回不了家,就在山上烧堆篝火过夜,波依嫩就会聊出许多关于打猎的故事来。 ” 渐渐地,文弱书生也变成了一位打猎高手。原始的自然风情迷住了沈石溪,他在云南边疆一呆就是 18 年。他于 1975 年在当地应征入伍,开始了军旅生活,并成为一位成熟的军旅作家

10、。 第七条猎狗是沈石溪的成名作。这篇短篇小说,展示了他非同寻常的讲故事的能力。 故事讲述的是老猎人召盘巴的第七条猎狗的故事。老猎人闯荡山林 40 年,却得不到一条称心如意的猎狗,一直引以为憾。这第七条猎狗是军犬的后裔, “撵山快如风,狩猎猛如虎” 。老猎人爱狗如爱子,给它取名赤利,是傣族传说中会飞的宝刀的意思。 可是在一次狩猎中,老人与赤利遭遇了一头凶猛的野猪,他一枪没有能致命,野猪却向他猛扑过来。就在这生命悬于一发之际,赤利却藏在草窠里,不来解围。幸好野猪被榕树的树杈卡住,他才躲过一劫。 老人十分痛恨因胆小而背叛自己的赤利,狂怒之下,他把赤利绑起来痛打,还开锅烧水准备把他杀死。和赤利一起长大

11、的孙子艾苏苏怜惜赤利,割断藤条把它放了。赤利逃到山林中,充满了委屈。老猎人哪里知道,就在他与野猪生死搏斗的同时,一条剧毒的眼睛蛇正在草窠里向他袭击,赤利那时也正在与毒蛇进行着一场无声的搏斗 逃到大自然的赤利仍然是一匹猛犬,它靠猎捕为生,在大自然中倒也逍遥自在。在一次与豺狗群的战斗中,它咬死了所有成年的公豺狗,并成为这群豺狗的首领。 大约半年后,饥饿的豺狗群与正在放牧的召盘巴、艾苏苏相遇,它们疯狂地发动袭击,老猎人没有备足武器,眼看就要遭遇不测。这时,赤利赶来了,它与豺狗群拼死厮杀,并在最后一刻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旧主人的性命。 太阳当顶了,雾霭散尽了,召盘巴赶着受了伤的牛,领了艾苏苏,搂抱着昏迷

12、中的赤利,疲惫地往芭蕉寨一步一步地走去。一路上,艾苏苏一直深情地呼唤着“赤利!”“赤利!”在召盘巴的眼前,总晃动着槟榔树下那一幕,老泪从他的眼角里滚落下来。 西双版纳的动物世界给沈石溪带来无穷的灵感,也给了这位昔日的少年一条真正的猎犬。 经过二十年的笔耕,沈石溪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动物王国。老虎、狐狸、狼王、豺王、鹿王、白象、战象、野牛、野猪王、云豹、军犬、猎狗、蟒蛇、长臂猿、猴、骆驼、斑羚、雕、乌鸦、鹩哥,等等,都在他的动物故事中担任过主角。他熟悉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更为难得的是,他赋予这些动物的行为以强烈的感情色彩,去深深地感动读者,并给我们以生命的启示。 在第七条猎狗中,赤利不顾主人的嫌弃、

13、冤枉,拼死相救;在斑羚飞渡中,斑羚群被猎人们逼上绝路,唯一的生路就是跳过对面的山峰,老斑羚和小斑羚一起飞跃,中途老斑羚用自己的背做跳板,让少斑羚得以跳过去,自己却坠落山崖;在再被狐狸骗一次中,公狐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们,想法把猎人引开,它不惜用自戕的“苦肉计”来迷惑猎人,直到孩子们最后得以安全,而自己却因受伤过重而死去;在保姆蟒中,一条巨蟒居然成为保姆,它与孩子建立了极为深厚的感情,当孩子一家离去后,它不吃不喝,活活地饿死了,死的时候嘴里还咬着小孩的那件小汗衫;在最后一头战象中,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挂上象鞍,向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走去,在那里它刨开

14、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埋藏 沈石溪讲述的动物故事,显然是别有深意的。他曾说过:“动物小说的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礼仪的粉饰、道德的束缚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现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说白一些,大概就是说,在人类身上不好说的话题,拿动物来说事儿吧。【汤姆索亚历险记】 这是鼎鼎大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的名作,发表于 1876 年,讲述的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事。在小序中,作者还特别交待:“本书记载的冒险故事大多实有其事,其中一两件是我的亲身经历,其余则是儿时与我同窗共读的男孩们的经历。 ” 精力充沛、调皮捣蛋的小男孩,从来都是恶作

15、剧的高手。不过以今天的眼光看来,生活在 160 多年前的汤姆索耶,仍然有望在恶作剧的华山论剑中争得“天下第一”的美号。恶作剧不但是汤姆的一种标志性活动,甚至可以说是他成长中主要的生活方式。 “汤姆!” 随着波莉姨妈一声经典的世纪呼唤,汤姆就冲破一切烦闷,冲入到有史以来最快乐的童年喜剧中。 他正在小房间里偷吃果酱,被老太太搜出来,人赃俱获。鞭子高高举起眼看大祸将临 “哎呀,快往后瞧,姨妈!” 这个肯定在史前时代就已经用烂了的鬼把戏,又一次骗过姨妈,汤姆转身翻过院墙,逃之夭夭。连老太太都为自己再一次落入圈套而感到好笑,她实在拿这个心爱的小外甥没办法。为了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她决定好好管教一下这孩子。

16、 因为逃学、打架的劣迹,在一个美好的星期六早晨,汤姆被波莉姨妈强迫粉刷院墙。汤姆正感到世界是多么空虚无聊的时候,别的孩子跑来了。天才的创意总是伴随着绝妙的演出。汤姆像一个艺术家似的“表演”刷墙,引来同伴莫大的兴趣。他们哀求汤姆给自己一次“表演”机会,汤姆看在贿赂的份上“很不情愿”地让出刷墙权。全村的孩子排着队来刷墙,每个人必须拿一件小玩意儿来交换刷墙的机会。很快围墙被刷了三层之多,如果有足够的灰浆,汤姆肯定能让全村的孩子破产。 上面这点事迹,只是汤姆的热身运动,整部长篇小说都是他的辉煌战史,很难一一而足。不过最出风头的一次,恐怕要属他和流浪儿哈克等一帮人跑到荒岛上当“海盗”的故事。他们在岛上玩

17、得很开心,可村里人以为他们都死了,非常沉痛地举办追悼会。他们躲在教堂的楼座上,听完自己的葬礼追悼辞,然后大摇大摆地走进了会场。我敢保证,你肯定没有经历过如此感人、如此热闹的追悼会。 虽然汤姆被村里人公认为最顽皮的孩子,但他本性善良、勇敢,更有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冒险劲头儿。他和哈克在一个午夜去坟场游逛,意外撞见了一起强盗杀人的事情,他克服了巨大的恐惧,在法庭上指证罪犯,一夜之间成为英雄。而最后在一次冒着生命危险的探险中,他和哈利找到了强盗埋藏的宝藏,更是成为全村人的偶像。 这种皆大欢喜的结局肯定是大众非常愿意接受的。特别是美国人这样一个崇尚自由和冒险精神的新生民族,他们特别愿意给孩子讲述这样类似

18、的故事。通过冒险致富,可以说是大多数美国人的梦想。这个梦想在恶作剧大王汤姆的身上得以实现,汤姆长大后肯定能成为一名“模范乡绅” 。这是典型的美国式的感动。 不过一百多年来,汤姆的故事仍令全世界的大人和孩子感动,肯定是有道理的。每个人的阅读感受不同,获得的感动肯定也是不同的。比如就我自己而言,汤姆恶作剧的故事显然比他发财的故事更有趣,而读过多遍,每次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段汤姆“英雄救美”的故事。 汤姆偷偷喜欢同班的女生贝琪,可是贝琪不知何故特别讨厌他。 有一天上学时,他无意间发现贝琪偷看校长先生藏在讲台下的书,贝琪慌张之间把一页撕烂了这可闯下了天大的祸!贝琪哭着跑出去。隔天就闯祸的他觉得女孩子真是

19、不可理喻死不认账不就完了呗? 终于校长发现了,他从来没有这么恼怒过,杀气腾腾地盯着班上的学生。 “是谁把这书给撕了?”“本杰明罗杰斯?”“约瑟夫哈泼?”“艾米劳伦斯?”“格雷西米勒?”这是一种真正的折磨!每个孩子都战战兢兢地摇头,眼看着就要轮到贝琪了。 “贝琪撒贝尔?”贝琪的脸因为恐惧而变得惨白!就在这时,英雄汤姆一跃而起,大声嚷道:“是我做的!”当然,他也领到了自己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惩罚:一百鞭子和放学后两小时的留校。不过这一切比起贝琪惊讶、感谢和崇拜的目光,简直无足痛痒。 他做梦还记得贝琪最后对他说的话:“你怎么会这么伟大!” 马克吐温创作汤姆索耶的故事,表面上看纯粹是为了娱乐,就像一个人永

20、远忘不了一些童年往事,忍不住要把它们写出来才安心。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这本书里挖掘出许多深邃的思想来,但也不必非这么做不可,它的天真质朴足以让我们忘记许多对世界的忧虑。 在汤姆之后,马克吐温还创作了一部续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一般来说,续集往往不如原书好,但这本书是一个例外。有许多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非常推崇这部续集,它也被列入最经典的成长小说中,不少人认为它的文学价值远远高于汤姆的历险故事。虽然我不完全同意,但也非常能理解这样的看法,因为它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前面说到,汤姆和流浪儿哈克发掘了一笔宝藏,他们平分了这笔财产。有钱的汤姆虽然还是个调皮鬼,但因为他的财富人们怎么看他都顺眼,他渐渐变

21、得越来越像一个“正常”的孩子。可是哈克不能忍受“正常”的生活,他成功放弃了所有财产,与一个逃跑的黑奴一起开始了逃亡生活。他们沿着喧嚣奔腾的密西西比河一路流浪,看尽世俗百态,体验人情冷暖。 哈克的这段经历是真正的历险故事,与此相比,汤姆的历险更多的是孩子气的想像故事。虽然同样贯穿着幽默的情节和对话,成人读者同样能捧腹大笑,但对于孩子而言,这两个故事是不一样的。说的直白些,哈克的故事没有汤姆的故事那么好玩,因为它写的是大人世界里活生生的现实。 马克吐温出生在密西西比河边,长在密西西比河上,他对美国人的这条“母亲河”特别迷恋。在哈克的历险中,他借助这位流浪少年的经历讲述这条河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热爱。

22、这个故事所带来的感动是另外一种感动。后来曾获诺贝尔奖的作家福克纳对这部小说极为推崇,他也为这条河写了一篇小说老人 ,继续讲述生生不息的生命的故事。这两部小说,堪称密西西比河故事之中的扛鼎之作。 立意轻松的作品更容易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对于大人和孩子都一样。汤姆的故事比哈克的故事更受孩子们的喜爱,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窗边的小豆豆】 童年,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会留下痕迹。对于有些人来说,这种痕迹是刻骨铭心的,即使长大后许多年都挥之不去。他们不得不把它写下来,在重逢中完成告别仪式。 在写窗边的小豆豆 (又译作窗边的小姑娘 )时,黑柳彻子(1932-)已经将近 50 岁。她此时已经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广

23、播女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日本家喻户晓。她应邀为一份女性杂志写连载文章,结果写下来的却是她上小学时的一段童年往事。这段童年故事于 1981 年正式出版后,立刻在日本引起轰动,当年就销售了 380 万册,此后一直畅销不衰,创下了日本出版史上的最高纪录。它还被陆续翻译成 33 种不同的语言,在全世界广泛传播。黑柳彻子本人因此于 1984 年,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任命为继著名国际影星奥黛莉赫本之后第 7 位、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足迹遍及亚非各国。 这本书在日本出版后第二年就被翻译引进到国内,先后至少有八种译本在国内广为流传,其他的译名还有爱的教育: 小彻的学校生活 、 窗旁的小豆豆 、 窗边的

24、阿彻 、冬冬的学校生活 、 窗旁的小桃桃等。它的魅力也征服了许多中国的孩子和大人。它是那种值得人终身阅读的、可以经常给予人生活的力量和勇气的读物,也被不少人奉为儿童教育的经典教科书。至少我本人就是这样看待它的。 为什么一个人的小学生活故事会有如此的魅力呢?你必须读过才知道。 故事大约发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的东京。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后期,整个世界到处弥漫着战火、苦难和仇恨,作为侵略方的日本,也正在将这一切引向自己的本土。在这个时候的彻子,我们就叫她小豆豆吧,刚刚上小学不久,她幼嫩的心灵却沉浸在一片纯净的世界里 在一般老师的眼中,豆豆是一个古怪的孩子,她有太强的好奇心,从来不能规规矩矩地坐在

25、课堂上。她喜欢听打开课桌的“叭哒叭哒”声,就不停地打开、关上、又打开、又关上,反复不停。同学们都在安静上课,她却站到窗边和外面的艺人聊天,等到艺人离开后,又和屋檐下的燕子“谈心” 。老师的耐心已经达到了极限,只能通知家长来,把豆豆开除了。 妈妈听说有一间专收特殊学生的学校巴学园,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带豆豆去报名。这间学校的确很特别,教室是设在废弃的有轨电车里的,豆豆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它。校长是一个和蔼的老师小林宗作先生,他提出要和豆豆谈谈,请妈妈回去。豆豆在校长面前打开了话匣子,她不停地说呀说,校长先生饶有趣味地聆听,一会儿笑,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又说“还有呢?”豆豆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好的听众,东拉西

26、扯,一口气讲了四个小时!最后,小林先生抚摸着她的头,说道: “好,就这样吧!你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啦。 ” 在这间学校里,上课方式非常特别。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把当天课程表上全部课程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告诉孩子们,他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那道题开始做。老师随时回答他们的问题。孩子们有的在学写字,有的在写作文,爱好物理的可以做实验,有的在画画,有的在读书,有的甚至在做体操! 午饭时间,孩子们吃从自己家里带来的饭菜。校长要求家长为孩子准备“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 ,就是分别用陆地上的蔬菜、肉类做的食物和用海里的动植物做的菜肴。他还请自己的夫人做厨娘,也准备一些食物,如果孩子的饭菜里缺“海里的”

27、或“山里的”东西,就给添上。吃饭之前,大家会一起唱小林校长作的饭前歌 ,内容是:“嚼,嚼,嚼哟,吃的东西,要细细地嚼哟,要细细地嚼哟!” 下午的课程是出外散步,孩子们都喜欢到户外去上课,所以上午都会把功课完成。老师一边带孩子散步,一边聊路上的见闻,认识各种植物。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做游戏。 以上这些只是孩子们的日常课程,他们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比如天暖的时候挖个大坑,灌水后游泳;比如夜里老师组织他们到坟场玩“捉鬼”的游戏;比如老师弹着钢琴,孩子随着韵律随意舞蹈;比如举办根据不同孩子特点设计的运动会,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获奖的机会;比如出外郊游,孩子们自己生火野炊;比如暑假里全校师生一起去温泉旅行;等等

28、。在豆豆的记忆里,那真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 在校长的带动下,全校的老师都非常尊重和善待孩子。豆豆虽然改不了淘气的习惯,但每次校长见到她时,都笑吟吟地说:“豆豆真是个好孩子呀!”孩子们把自己的学校看作圣地,外面的淘气孩子群一起来嘲笑这间简陋的学校时,孩子们自发地肩并肩、手挽手,一齐高唱着“巴学园,好学校!进去一看,还是个好学校!”他们就这样围着学校,走了一圈又一圈,唱了一遍又一遍。 虽然战火和苦难、偏见和仇恨,正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蔓延着,但在小林校长创办的这间巴学园里,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只感受着理解和热爱。 然而战火还是吞噬了这间学校。在美军战机空袭东京时,巴学园毁于大火,从此不复存在。小林先生

29、无奈地看着熊熊烈火,低头问身边的儿子: “你说下次我们该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小林宗作先生是一位执着于音乐教育和儿童教育的教育家。他虽然出身贫寒,但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教师,并到欧洲留学学习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回国后他顶住经济上和其他各方面的压力,创办了巴学园,并成立了日本旋律教育协会。巴学园毁于战火后,他没能再次重建。可是多年之后,一位深爱着他和巴学园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小说,在人们的心中重建了一个永远的巴学园。她就是那个被其他学校的老师视作“古怪”而被开除的豆豆,也就是黑柳彻子本人。 即使在今天,我们重读这部清新朴实的小说,也仍然抑制不住一种冲动。我时常想,如果我们小时候,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在这样的学校上课,哪怕只有一天,那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我们曾经上过学校,我们的孩子正在或即将要上学校,我们和孩子们会发自内心地这样唱吗 “巴学园,好学校!进去一看,还是个好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