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therapy(打鼓疗法)不得先谈谈music.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6955163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herapy(打鼓疗法)不得先谈谈musi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therapy(打鼓疗法)不得先谈谈musi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therapy(打鼓疗法)不得先谈谈musi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therapy(打鼓疗法)不得先谈谈musi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therapy(打鼓疗法)不得先谈谈musi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Drum Therapy要談 drum therapy(打鼓療法 )不得先談談 music therapy(音樂治療),音樂治療在美國發展至今已有半世紀之久, 美國音樂治療協會是領導世界音樂治療的重要組織,它們對音樂治療下了個定義:音樂治療是以音樂來達到恢復、維持及改善心靈與身體健康的治療目標 。在台灣音樂治療發展至今大約有十多年左右,就其研究的深度來講,尚在起步階段,以教育體系而言,只有台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的音樂治療組,是國內唯一正式的音樂治療學位;就其實施的廣度而言,在台灣國內的醫療相關法規中,沒有音樂治療這個辭彙,在定義上有些問題。而對音樂治療師暫時沒有一個定位,因此這樣的音樂治療皆是

2、採用自費的模式,對於長期需要接受治療的人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目前在國內從事的領域,包括了特殊教育、復健以及心理三方面。關於音樂治療的書籍在國內也漸漸有探討這個題目的專業書籍出現,譬如中華民國應用音樂推廣協會所出版的音樂與治療 ,篠田知璋、加藤美知子等多位醫師、臨床心理師、音樂治療師等共同執筆的標準音樂治療入門 ,莊婕筠所著音樂治療等都對音樂治療有很深入的探討。而外國此類書籍更不勝枚舉,有興趣可上 amazon 搜尋。音樂能夠用來做為治療的輔助或者主要工具,是由於它具有很多除了旋律與節奏之外的潛在特性,聆聽音樂或者演奏樂器,可以獲得除了樂音之外的外部經濟:一、音樂能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內在感情;

3、二、音樂能使一個人得到對“美”的滿足感;三、音樂能誘發一個人的活動力; 四、 音樂是多元性的;五、 音樂是一種非語言的溝通工具;六、 音樂有一定的構造性與組織性;七、 音樂活動能使一個人感到自我滿足;八、 音樂活動能促進一個人統合運動機能;九、 音樂活動能幫助一個人宣洩內在的情緒; 十、 團體音樂活動能幫助促進人際關係;以上這十點,看起來都是短短的一句話,但其實每一句話,都足以讓專家當一個研究主題,要深入了解非得下一翻苦功。如果你沒時間讀書,或者不想搞得那麼專業,只想了解一個大概,底下有我搜集的一些報導或一些文章,大家可以參考。讀這些文章前先聲明三點:一、文章的引用盡量註明出處,但有些因時間久

4、了不知來源,如有侵犯到著作權,請來信告知,本欄將註明出處;如不同意轉載,當即道歉刪文。二、文章的內容如有疑義,歡迎到討論區共同討論。三、相關名詞、內容一切以美國音樂治療協會解釋為主。什麼是音樂療法? 有史以來,音樂就被用於治療。現下,我們都了解音樂對於影響我們情緒和感受的巨大力量。音樂能使人平靜,也能使人興奮。它能幫助我們入睡,也能在大學橄欖球比賽時喚起我們的鬥志。它可以表達我們最深的愛、悲傷和最美好的祝福。美妙的背景音樂,陪伴我們迴逿電梯間、工廠和百貨公司。實際上,一個新生的產業都會設計音樂來促進銷售和提升工作效率。第一家這樣做的公司是Muzak 公司。從貝多芬的交響樂到貓王的愛情歌曲,音樂

5、的質量、音調和風格各不相同。年輕人用音箱播放搖滾樂時震耳欲聾;而在嬰兒室,年輕的媽媽選用搖籃曲作為背景音樂來幫助她的嬰兒入眠。毫無疑問,音樂的治療價值可應用於醫學上。它可用於增進治療、減輕壓力和焦慮及使人感覺良好。音樂可以是積極或消極的治療手段,即是說,當我們靜坐凝聽或積極參與時,音樂就有很好的醫療效果。它對任何年齡、種族、宗教的人,或在任何治療階段下都有作用。音樂對個人和團體都有效果,可以由醫生指導或自我進行。醫生根據病患的病情,選用合適的音樂。音樂療法在醫院、療養院和家裡都可以進行。作為一種獨特的、有章可循的醫療手段,音樂療法首先應用於二戰後美國的榮民醫院。今天,培養音樂治療師有很多課程。

6、美國現有從業音樂治療師 5 千名左右。音樂療法起源於古代,希臘哲學家亞裡斯多德和畢達哥拉斯都相信音樂具有治療作用。古埃及墓穴裡的壁畫中包括有音樂家的畫像,其目的在於撫慰死者的靈魂。唱歌總是印地安人治療儀式的一部分,巫師進行治療時就唱著聖歌。音樂療法有何作用?雖然許多人從事音樂療法的科學研究,但是對它怎樣和為什麼具有治療能力還不是很清楚,仍需醫學對其做進一步研究。對音樂療法提升生活質量和有益身心健康的獨特作用,人們有必要進一步了解。一種理論認為,音樂療法的作用透過夾帶(entrainment)過程實現,肌肉與節奏感強的音樂同步自動回應。音樂療法有何幫助?其實,音樂療法對所有病患都有益處。它能減輕

7、疼痛和消除心理不適,對難產和早產的孕婦以及大腦受傷和慢性疼痛的病患都有好處。音樂療法用於治療心智遲鈍的病患,如殘障病患、阿茲海默病患和發育有問題的孩子。音樂療法也用於幫助分娩的孕婦,似乎這能減少她們對藥物的需要。音樂療法可以幫助神經錯亂或發育不全的病患,提升他們心理和身理的能力。它幫助濫用酒精和毒品的病患,減輕他們的焦慮、憂鬱和對藥物治療的需要。音樂療法還有助於肌肉控制毛病的康復。研究顯示,特別護理中心的早產兒在有音樂的條件下,體重增加得特別快。另外一些研究證明,音樂療法減少了將要進行手術的小孩的焦慮。還有證據證明,音樂療法有助於聽力不好的人的語言發育。牙科診所用它來安撫病患。音樂療法不能治愈

8、疾病,但科學證明它在很多臨床情況下,對病患的狀態良好有很大貢獻。它能減小疾病的症狀,幫助病患康復和提升生活質量。音樂療法花費很低,易於操作。像其它另類療法一樣,音樂療法可以用於消除癌症的一些症狀和癌症治療的副作用。但是,不應指望音樂療法能緩解或反轉癌生長和癌擴散。音樂療法介紹一、音樂療法的起源“音樂療法”最早在美國被科學地應用,隨後,歐洲、日本等國家的醫院、復健中心也相繼加以應用。迄今已取得了積極的成果。我們熟悉的音樂已不僅是一門藝術,而且作為一門科學來對待,加以研究和發展。經過幾十年來的發展,音樂療法在國際上已形成了一整套科學、有效的治療手段。音樂療法在我國還處於很不成熟的初級階段,遠遠落後

9、於已開發國家的治療水準。社會基礎相當薄弱。但隨著國家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文化水準的提升,加上人們對健康概念的重新認識,我國的音樂療法也將會被廣泛接受。二、音樂療法的作用原理在生理上,由於不同的樂曲在節奏、旋律、和聲、力度、調性、速度、音壓、風格和感情上的不同,會引起呼吸、血壓、心跳及血液流量的變化,從而達到安神、解乏、鬆馳、興奮、鎮痛、降壓、調節心律等不同的治療效果。在心理上,音樂是一種精神療法,美好的音樂能激發人的想像力,使人獲得真善美的體驗,甚至產生超現實的夢幻般的精神境界,有助於釋放和控制不良情緒,撫慰憂鬱、壓抑、煩躁和失望的心態。臨床實驗證明,由於音樂功能的不同特性,在治療師根據患者的

10、症狀,有計畫、有目標地在動靜態治療的配合下,使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產生並實現“對症下藥”的不同變化,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三、音樂療法的適應症1、心理疾病、心理解壓、恢復疲勞。2、神經衰弱、失眠。3、憂鬱症、疾病心理支持。4、腦血管意外及言語、肢體功能恢復。5、老年性痴呆。6、兒童障礙症。7、胎教。8、產科、外科、口腔科及其他有創檢查的輔助治療等等。四、活動形態 技法 目的樂器演奏 再現原作品及重組新作品 演奏中伴隨和表現自已的動機完成音樂的成功感, 即興伴奏 與人的相互作用、親和感、社會性本人的自身調合各種樂器的體驗合奏活動 促進身體與感情的控製、調節、發揮使用聲音、音樂促進表現感情、表現自已

11、促進與外界的交流能力、排解心理壓力,促進和改善身體機能的平稀、心理平衡,提高注意力、意識力、創造力、培養耐性歌唱 再現原作品及重組新作品 使用聲音促進表現感情、表現自已,改善呼吸功能,安定心緒、感情,促進和改善語言的認知力及表現力,回想、寄托。伴有音樂的身體活動 配合音樂的舉動,動作的模仿,使用物體的活動 促進身體功能的平衡,提高和改善身體的控製能力,提高對身體部位的認知力,促進和提高綜合活動能力,提高和改善身體與心理的調整能力,欣賞 結合語言交流,現成音樂欣賞 GIM(音樂誘導) 控制調整心理狀態及心情,感情,激發想像力,製造超現實意境,適時發洩、寄託、解脫,獲得滿足,激發腦波、體溫、呼吸、

12、血壓、心跳變化,提高新陳代謝活性、強化免疫組織,自律神經調節能力,安神、解乏、鎮靜、鎮痛不吃藥調治憂鬱症老年憂鬱症是老年人的常見情感障礙性疾病,患者常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所以應用非藥物療法治療該病有著重要的意義。常見的非藥物療法有 1.神志養生法 是指通過對內心世界的自我調節使自己心態平和的方法。神志養生就要努力做到“少私寡欲” 、 “知足常樂” ,以保持心胸豁達,性格開朗,這樣就會有一個輕鬆愉快的好心情,以利於憂鬱症的防治。2.情志養生法 主要是指通過自己對外界客觀環境或事物情緒反應的自我調節和轉變自己錯誤的思維方式,將心情調節到最佳狀態的方法。平時注意修心養性,舒暢情志,以保持穩定樂

13、觀的情緒。3.勞逸結合,適量運動 運動包括適量的腦力勞動、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適量的運動是最好的情緒調節劑,使老人有成功感,並對改善睡眠非常有益。有專家說,運動是治療憂鬱症最好的藥物,運動可以代替藥物,但藥物卻不能代替運動。4.積極參加社會活動 在老年人的健康調查研究中表明經常參加社會活動的老人無論是老年憂鬱症,還是老年痴呆的發病率均明顯降低。積極參加各種有組織的集體活動,經常進行思想交流,是防治老年憂鬱症的重要措施之一。5.放鬆療法 即通過自我調整訓練,使身體各部肌肉逐漸放鬆進而達到整個身心放鬆的目的,有意識地控製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6.音樂療法 音樂可以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產生一系列的影響

14、。音樂透過聲波有規律的頻率變化,作用於大腦皮質,並對丘腦下部和邊緣系統產生效應,調節激素分泌、血液循環、胃腸蠕動、新陳代謝等,從而改變人的情緒體驗和身體機能狀態。老年憂鬱症宜選用輕鬆愉快的音樂。7.談心療法 患者通過與醫生或朋友采用相互聊天的方法以疏導不良的情緒,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聊天是一種有益於心身健康的活動,茶餘飯後與朋友或家人聚在一起,天南地北,海闊天空,談古論今,交談經驗,不但有助於大腦的思惟,還能調節情緒。9.家庭療法 是通過協調家庭成員間的人際關系,改變不良的家庭現像或行為的方法。透過運用家庭各成員之間的個性、行為模式相互影響互為連鎖的效應,以促進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10.睡眠剝

15、奪療法 即當日白天活動,保持覺醒狀態,晚上通宵不眠,次日白天仍經常保持覺醒,不午睡,直至晚上就寢為止的方法,有時可取得較好療效。防治老年憂鬱症的療法還有靜默療法、非我療法、緩解療法、靜思冥想療法、期望療法、自我疏泄療法等,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西方音樂治療史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裡,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抒發心中的喜怒哀樂,或者在不同的心境下,選聽不同的音樂,可以說是理所當然的事。這一點也是產生音樂療法的根源。但真正地把音樂療法應用於臨床上,卻經過了一個坎坷的過程。古代埃及人認為,疾病不管是感覺到的,還是沒有感覺到的,它都是由神所給予的作為罪孽或違反規則的刑罰,因此,在治療時要一面擺

16、設供品,一面還要由演奏家演奏音樂以達到平息神的憤怒的作用。在希臘時代,音樂療法被認為是“把靈魂作為媒介來給予肉體以影響的一種心理療法”。音樂療法要按照醫生的處方進行。由於當時對於疾病的醫學治療方法還非常貧乏,所以使用音樂進行治療與宗教相結合被普及(特別是作為精神方面的治療方法“。進入文藝復興時期,維薩留斯(Vesalius,1514-1564)出版了解剖學,醫學迅速進步,音樂療法也在關於音色、節奏、音程使人產生緊張和鬆弛上,以及由演奏樂器,演奏者的不同所引起的差別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廣泛應用。當時使用的樂器有弦樂的裡拉、撒魯特裡奧,管樂有笛、長笛,長笛被認為有激發情感的作用。此外,長笛所產生的

17、特有的音振動可以給人體以影響。因此,有人利用演奏著的長笛和身體相接觸的方法來治療坐骨神經痛。其他對於失眠的患者,使其聽催眠曲;為了幫助消化,吃飯時演奏和緩輕鬆的音樂;為了消除情緒的不安,演奏振奮情緒的音樂等等。有時患者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還要自己親自演奏。其後,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歐美在對於音樂療法的研究和治療的應用方面更加普及。到 18 世紀,基本確立了音樂療法的適用範圍和注意事項。即音樂療法包括演奏、唱、聽三種方法。在具體進行治療時,其選用的內容和方法必須按照醫生的指示。醫生預先要把握好患者的生活態度、性格、生活 模式與習慣、情感變化等,以確定是否適用音樂療法,適用時還應規定具體的曲目、適

18、用的時期、音量的控制與調節,以及長時間所應採取的方法。此外,在選用曲目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原素一,患者的性格特徵和所患疾病的性質;二,音樂家的風格和音樂的技能;三,和患者的治療的關係;四,適用於患者的音樂等。這樣,音樂療法應用的輪廓已在中世紀到 19 世紀期間確立,進入 20 世紀,音樂療法不僅被醫生,也被心理學家、教育家、音樂家們所研究和實踐著,並被確認作為醫療中的輔助治療手段。當時音樂療法的適用範圍包括有一、作為身體障礙者機能訓練的輔助療法。二、對重症心身障礙的兒童來說,透過演奏和聽,利用其節奏、振動的旋律作為心身機能訓練的輔助練習手段。 三、作為精神病患者休養與心理治療的輔助療法。四、使

19、憂抑鬱狀態的患者振奮,使不安定狀態的患者得以緩和,使人體進入放鬆狀態。 五、演奏管樂,使口唇畸形及牙齒排列異常者得以矯正。六、以吹口琴、唱歌的發聲練習,達到發聲療法的目的。七、用於幼兒及小學生的情操教育。接著進入 20 世紀後半期,英美設置了音樂療法師的資格,規定在四年製的大學裡,要同時學習醫學、心理學、行為科學這些課程和音樂教育的課程,並接受國家的統一考試。音樂療法師在醫院和醫療機構中,和醫師、心理師、護士們一起對上述適應症患者進行集體療法和個人療法。音樂療法研智有限公司音樂對於人的身心具有確實的治療作用,根據研究顯示,某些音樂特有的旋律與節奏能使人的血壓降低,基礎代謝和呼吸的速度減慢,使人

20、在受到壓力時所產生的生理反應較為溫和。西方國家將音樂配合醫療體系,廣泛應用於各種心理及生理治療之中,已不是新鮮的事了。音樂的治療功能,另一方面是透過音樂的物理作用,直接對體內器官產生共振效果。因為聲音是一種振動,而人體本身也是由許多振動系統所構成,如心藏的跳動、胃 腸蠕動、腦波的波動等。當聽到音樂產生的振動與體內器官產生共振時,會使人體分泌一種生理活性物質,調節血液流動和神經,讓人富有活力、朝氣蓬勃。此外,音樂具有主動的、積極的功能,是提升創造、思考,使右腦靈活的方法,並且能引導出重要的 腦波。特有的音樂節奏與旋律,能夠使我們平常較常用的主管語言、分析、推理的左腦,得到休息;相對的,對掌管情緒

21、、主司創造力、想像力的右腦則有刺激作用,對創造力,資訊吸收力等潛在能力的提升有很強的效果。在十九世紀初期,音樂就已經被用來促進病人的睡眠。醫師指出,失眠患者聆聽適合的音樂,確實可減少安眠藥及鎮定劑的使用。音樂的節奏會影響人體的賀爾蒙;相對於年輕人,老年人的新腎上腺素有明顯的增加;該激素已經在最近的醫學研究證實和睡眠的發生及夜間醒來的次數有關。音樂促進睡眠的科學研究已在德國、美國 及蘇聯等國家陸續被證實,美國醫學審查委員會早已公佈大多數的安眠藥在病人使用兩週後便失去療效。基於上述原因,音樂治療漸受重視,並已經受到醫護人員普遍的使用。 雖然各個研究使用不同的音樂,但其音樂都有一個共同點:音樂節拍都

22、略等於人類心跳的速率。節奏太快或太慢的音樂都不適於用來促進睡眠;節奏太快會讓人緊張,太慢則會令人產生懸疑感。醫學實驗證明,音樂的類型會影響腦部血液的循環,有的音樂會增加腦部的血量,使血液活動順暢;有的相反,會降低血液循環的速度,緩和外界的刺激。例如在餐廳吃飯,柔和的音樂可使食慾及消化順利,充份享受用餐的滿足和愉悅,但是旋律快速的舞曲或節奏強烈的進行曲,則會使用餐的心情緊張,影響消化系統的功能。並非任何悅耳的音樂都可以達到提升心靈的療效!根據美德日音樂心理學家研究實證指出:如果我們聆聽的樂曲無法讓我們感到親切的話,是無法達到放鬆神經、解除壓力的效果。我們腦內的 波主宰人體安定平靜的情緒,透過常聽

23、心靈治療的音樂能有效加強 波,凌駕其它不安的腦波,達到身心鬆弛、心境穩定平和的效果。音樂療法 古典音樂的新力量 生命力記者莊雅晴報導我們感受到壓力,多半是因為白天工作過於嚴肅所造成,這時候莫札特的音樂玩笑以及老莫札特的玩具交響曲,真的可以讓人覺得很放鬆,就連有時候我自己聽了都會想笑呢!在海洋大學教授音樂治療課程的李明蒨說道。音樂可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份,除了具有娛樂功能之外,更可以滿足心靈上的需求,甚至是擁有治療的功效。美國音樂治療協會提出,音樂治療是以音樂來達到恢復、維持及改善心靈與身體健康的治療目標。台安醫院音樂治療師林芳蘭表示,除了聽音樂之外,其他像是唱、奏、律 動、創作等任何與音樂有聯

24、結的部分,都是音樂治療的表現方式,並可應用在心理、復健與教育三大領域。李明蒨,她以一個音樂家的身份,致力於將古典音樂的治療功效應用到生活中,期望以聽古典音樂的方式,來幫助大家排解心理上的障礙。她認為音樂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可以幫助紓解情緒,避免情緒的累積造成心理上的疾病,可說是無形的看護。李明蒨表示,很多人不懂為什麼音樂能有這樣的功效,其實就物理的觀點來看,音樂中所蘊含的能量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對一個激動的愛情狂來說,韓德爾的豎琴協奏曲疏緩的節奏,可以帶動心跳,幫助穩定情緒,豎琴的高音色,也可以讓思緒變的井然有序,使整個人變得比較清 ,降低衝動行為發生的可能。而一個失眠的人,他需要的則是巴哈專為

25、失眠所做的郭登堡變奏曲加上薩替的音樂。先利用變奏曲不斷變換的特性,吸引感官注意,再靠著樂曲本身規律的特質,幫助沉澱思緒,然後再以薩替的輕柔曲子幫助入睡。這些都是我們不曾注意,但卻蘊含於樂曲中的能量。然而,如何融入音樂並接收音樂所帶來的能量,李明蒨認為,其中很重要的關鍵是,你必須拋棄自我中心的想法,並且 放開你的感官,用心去吸收它。而在音樂的選擇上,由於同樣的一首歌,對每個人來說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在選擇音樂時,必須要針對自己的喜好以及當時的需 要來做變化。當你感到壓力很大時,選擇愉快、節奏輕盈的歌曲,若你感到孤獨,大提琴所演奏的音樂,則會帶給你溫暖的感覺,而當你情緒低落時,節奏強如貝多芬的命

26、運交響曲,便能夠讓你感到振奮。其實像這樣子的音樂療法,每個人都可以自己親身去體驗,如果你對於古典音樂不是很熟悉,市面上以音樂治療為主的專輯,將可以幫助你對音樂有更多的認識。林芳蘭強調,對音樂的感覺因人而異,沒有哪一首音樂是對每個人都有效的,因此建立自己的音樂庫,依不同的情況選擇 適合的歌曲,才能夠真正讓聽音樂達到治療的功效。音樂療法 轉移癌末病患身心痛苦【大紀元 5 月 5 日報導】(據中廣新聞賴淑禎報導) 日本加賀谷集團音樂療法經常被應用在早期療癒跟身心障礙者的醫療方面,不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將這樣的音樂療法,首度運用在安寧病房的癌末病患上,讓她們透過音樂療療癒,轉移身心的病痛。優美的音樂

27、大多可以安撫疲憊人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安寧病房社工師高國書表示,為癌末患者所安排的音樂剛開始會是比較深沈緩慢,而後逐漸輕快活潑,再透過樂器帶動下,加上病患及家屬跟護理人員的共同參與,讓這些癌末病患走出病房,在臨別之際再次感受生命的律動。不過高國書社工師也表示,其實剛開始要讓這些患者加入相當不容易,還是要由護理人員逐一邀請,目前已經有八成以上的患者及家屬都願意參加。 音樂療法李霖音樂療法1. 概述用音樂來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病痛稱為音樂療法。十九世紀末期,美國的一些醫院和大學裡有人開始研究應用音樂作為治療疾病的手段。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後,德、法、英、澳、瑞典、丹麥及日本等國紛紛興起用音樂治療疾

28、病的研究和實踐。由於音樂療法效果顯著,受到人們的歡迎,各國進一步成立了不少音樂療法的專科和全國性協會或學會開展這項活動。1972 年、1983 年還先後開了音樂療法的國際性學術交流會議。我國的醫學界和音樂家們是較晚開始注意到國際上音樂療法的進展,有一些醫院也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活動。如北京的精神病專科安定醫院、湖南長沙馬王堆療養院、瀋陽軍區的 202 醫院等。音樂療法已經引起中華醫學會的重視,著手組織這方面的有關活動,學會音響出版社從優生優育方面著手,錄製推展了一些胎教音樂,幼兒催眠曲、優教音樂如“春芽”曲集等,很受人們的歡迎。實際上,古今中外應用音樂治療疾病有過很多歷史經驗。古代中國、埃及、阿

29、拉伯、希臘和羅馬,已有學人或醫學家論述音樂治病的道理和經驗。如祖國醫學“黃帝內經” 、 “金匱真言論”把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即1、2、3、5、6)與人的五臟(脾、肺、肝、心、腎) 、五志(思、憂、怒、喜、恐)相聯繫,結合陰陽五行學說應用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偉大學人孔子、畢達哥拉斯、達爾文和愛因史坦等都論述音樂與健康有密切的關係。他們在工作間隙,業餘之暇聆聽音樂或自己演奏樂曲,對調劑身心起到極好的作用。近代許多科學家研究了音樂與心理學、生理學的關係。如H、M、Sutermelster(1951 年)發現大調樂曲可引起脈搏,呼吸增快,小調樂曲則使其減緩。H、Weihs(1954 年)指出

30、旋律優美,音調不很強的音樂能促使副交感神經進入優勢狀態,音調強烈、旋律起伏激烈的音樂使交感神經系統佔優勢。美國的醫學家曾做過一個試驗,即把從事爵士樂、搖滾樂的樂隊隊員做腦電圖、心電圖測試,發現這類音樂損害人的身心健康、心律不整、腦電異常者占 93%以上而把演奏古典樂曲的管弦樂隊隊員進行同樣的測試,結果卻與前者完全相反,他們不僅沒有病,比一般人更健康,健康率達 95%以上。當前,歐美各國和日本的某些大醫院和醫科大學已經在手術室、分娩室、病室和康復中心開展音樂療法,以減少病患的不安和痛苦。瑞典、英國有的口腔科用音樂代替了麻醉術,日本的醫學家利用音樂來促使母親的乳汁分泌,約可增加20%。甚至有的科學

31、家利用音樂來提升奶牛的乳汁產量,促進瓜果菜蔬生長的試驗,更證明音樂作用的奇異功效可以擴大到動植物的生產活動範圍。2. 音樂療法的機理人類在勞動中有節奏的呼喚,兩性愛慕而歡歌、生活裡喜怒哀樂時敘訴發洩激動的感情,以及渴望訴求之心的幻想禱念等等,都是音樂的起源和反映的本質內容。它是人類心理上和生理上變化的有聲表現,而反過來它又能作用於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變化。音樂療法的共振學說認為,音樂的基本要素節拍,和人體心跳脈動節律相呼應,旋律恰如神經興奮和抑制的起伏變化,尤如機體的五臟六腑協調運動,音色和人的氣質性格很相似。所以,它自然成為人體生理的最佳協調者。人體和環境永遠是個統一體,人類機體離開了聲、光、色

32、彩、氣味、冷熱、輻射等大自然的環境要素,是不可能孤立存在和生活下去的。人的生理和心理上永遠對於聲音噪音和樂音起著回應,噪音有害於機體,而樂音有利於機體。如果選擇的樂曲正確適當,它就可能起到調整機體身心上病理狀態的作用,起到促進機體健康發展的作用。近年來的許多科學研究證明,音樂在人體和大腦中有著很具體的神經生理基礎,如右腦半球對形像感知、記憶、時間概念和空間定位,音樂透過大腦的邊緣葉和網狀架構、植物神經系統對五內、內分泌和 活動起作用,它可以使腦的若干重要部份的活動平衡、協調、和諧。可以更好的調節全身各器官的生理活動使胃腸蠕動規則,消化腺分泌正常,使心律穩定、血壓平穩,對高血壓者可使血壓下降。音

33、樂影響著人的感情和行為,使血循環、肌張力等發生變化,可以解除精神上的疲勞,催人入睡。它能喚起回憶、聯想,延緩大腦的衰老。美國有位醫學家統計了三十五位已故的著名音樂指揮家,平均壽命為七十四歲,高出美國男子平均壽命五歲。對正常人來說,音樂豐富了生活內容,產生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性情,增進身心健康,確有延年益壽之功。1. 音樂療法的應用應用音樂治療疾病,既簡單又複雜。簡單指的是優美的樂曲往往很容易受到眾人的喜愛,即使他(他們)對音樂不甚了解,但娓娓動聽的樂聲或旋律很自然地令人為之陶醉,就像美麗的色彩或形像很自然地為眾人所喜愛一樣,這是人類美學認識上的共性表現。因此一般說,播放眾所周知的優美樂曲就可以對

34、健康人或病患的身心健康起到良好作用。但是問題並非如此簡單,對於每一位接受音樂治療的患者來說,卻有著千差萬別的不同情況。人分男女老少,思想文化程度不一,地區民族生活各異,職業興趣愛好不同,氣質性格健康狀況有別,病情輕重心理狀態不一,音樂修養參差更大,怎麼可能對樂曲產生完全一致的回應或愛好呢?每個患者病痛不同,必然有著極其複雜的個體選擇性,這又是美學認識上的特殊性表現。此外,還要考慮調節身心機能的生理規律,如患者處於興奮狀態時不能強制其聽鎮靜性音樂,而應該是先給一些興奮性音樂,然後逐漸轉入鎮靜性音樂。又如對高血壓伴憂鬱症的患者應給予歡樂輕快、興奮的音樂,而對症狀性高血壓患者則給予輕鬆徐緩的音樂。治

35、療音樂的音量要適宜,一般為 2030 分貝,不應超過 60 分貝,不宜長時間用單一樂曲,避免久聽生厭。可按病情確定療程,每日聽 23 次,每次半小時至一小時。醫院和康復中心可以設音樂治療室、室內外環境要良好。有條件的還可以陳飾一些字畫花卉和盆景以增添情趣,或設置燈光調節、根據樂曲情調而變換色彩,更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常見病、慢性病的患者不會都住院治療,大多數是可以在家庭裡創造一些條件,按個人喜愛而進行音樂療法的。上述種種問題應該由具備一定音樂修養和醫學水準的醫師,在有關方面的支持下指導解決。音樂療法醫師應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患者確定處方,選擇對症的樂曲進行治療。應該著重指出的是,音樂

36、療法只是醫療措施中的一種,它不是唯一的治療手段,必須與藥物和其它療法(包括理療、針炙、營養、合理的活動和休息等等)結合。因為任何病傷的有效醫療措施必須是綜合性措施,才能取得最大成效。有的醫院開展音樂療法前開幾次患者座談會,講解音樂和醫療的科普知識,有的音療醫師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做好心理上的安慰和解脫工作,都能取得更好的療效。2. 音樂療法的選擇這是落實音樂療法最具體的問題,作為臨床療效觀察或一項科研課題,音樂療法必須有觀察指標(如症狀比較、血壓變化、血球計數、心電腦電以及其它化驗如免疫球蛋白測定等) ,有完整的記錄和對照組,才能科學的說明療效。從理想的條件說,應該有相當多數量不同種類的音樂卡

37、帶光碟供音療醫師為不同的患者選擇適合的樂曲(包括中、西古典樂曲、聲樂曲、輕音樂、民歌及某些流行樂曲、歌曲等) 。但是,如果音療的對像比較單一,如只針對高血壓症或老年性精神病等一類病,所需組織準備的樂曲卡帶就可以相應減少或專門編製。而且從人的心理生理狀態和某些疾病的共性考慮,也可以選擇編製一些相應的樂曲以供相互通用(如放鬆催眠、歡樂愉快、徐緩降壓等等) 。 輕鬆愉快的音樂療法 大紀元 2 月 2 日訊音樂正式與醫療結合形成一個新的學科,在我國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了,但是人們對它的認識依然很少。音樂治療作為一種醫療手段已廣泛應用於精神心理、牙科、婦產科及腫瘤科,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音樂療法作為老年人的

38、保健手段也是非常理想的。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不僅能給人們提供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同時還可以表達我們的思想感情,鼓舞我們的意志。優美、輕鬆、愉快的音樂可以使我們心情舒暢、視野開闊;雄壯、激昂、奔放有力的音樂會使人意氣風發、熱血沸騰。音樂可以使我們的情緒由愉快變為悲傷,也可以使我們的情緒由悲傷轉為愉快;它可以使精神緊張,也可以使精神放鬆。 音樂不僅能夠影響人的情緒,而且不同的音樂還對不同的疾病具有治療作用,現下世界上大多數醫生都已對此不再懷疑了。音樂在緩解痙攣、消除緊張和恐懼狀態方面有著奇跡般的作用。有些疾病用藥物或其它醫療手段不能有效治療,但是用音樂卻可以。可見,音樂在人類生活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39、 在我國醫學史上很早就有把聲樂的五聲音階(宮、商、角、微、羽),與人體的五臟(脾、肺、肝、心、腎)結合起來判斷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的記載,有所謂“宮動脾、商動肺、角動肝、微動心、羽動腎”之說。目前,音樂療法在國際國內正逐漸形成一門完整的邊緣學科,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 音樂療法可分為被動音樂療法透過聽音樂的模式使患病者的精神、神經系統得到調節,從而達到治療和康復的目的。可根據治療的需要和自己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對音樂的愛好程度,選擇一些優雅活潑的樂曲,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邊聽邊閉目養神,品映音樂於描繪的意境。主動音樂治療是一種親自參與音樂藝術之中的一種療法。患者透過參與音

40、樂行為,如直接參與演奏、演唱等活動來達到治療與康復的目的。音樂電流療法這當中又可分音樂電流的電極療法、電針療法及磁場療法等等。音樂電療是在以上兩種治療模式的基礎上結合道統的電療、針刺療法、磁療等模式發展起來的,它將音樂療法與其它療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各取其優點長處,使療效更加顯著。這一治療模式在臨床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應用範圍越來越廣。 音樂療法不倚賴任何藥物,而是利用人與音樂的特殊關係來改善人的健康狀態,因此是一種非常理想的“自然療法”。而且,音樂治療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中醫學中七情治病的原理。音樂療法撫平心靈 改善身體健康有效大多數人相信音樂可以安慰人的心靈,但可能感覺不出它也有改善

41、身體健康的效果,現代醫療師說這不只是理論,而是確有其事。而研究音樂療法可以拿到博士學位,更進一步證明學術界認定音樂治療的效果。北美洲已有幾百名音樂醫療師時常受到醫師或護士邀請,把音樂帶到到醫院,哈德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說,幾乎每一個她接觸過的病人都會對音樂產生反應,即使是昏迷的病人,也會以心跳跟隨音樂節奏跳動的方式,顯示對音樂的反應。哈德每週到阿拉巴馬大學附屬醫院,配合病人及家屬的喜好,提供不同的音樂治療。 他們喜歡鄉村音樂,我就放鄉村音樂給他們聽;喜歡爵士樂的,我就放爵士樂;喜歡教堂聖詩或福音的,甚至喜歡敲擊樂,我都照辦。 美國音樂治療協會發言人布曼尼斯說,西方的音樂醫療傳統可上溯到聖經時代

42、,不過現代療法應該是從一九五年代才開始。他說,二次大戰期間,播放音樂給受傷戰士聽,原意是要轉移注意力的,不久,醫護人員發現音樂不只有轉移注意力、減少痛感的效果,還有別的作用,於是發展出標準作業程序和音樂醫療準則,研究課程也不斷增加,現在你要拿個音樂治療學博士學位都可以 。布曼尼斯說,音樂醫療技術種類繁多,但都不脫節奏對人體有實際益處這個論點。例如,他說中風癱瘓的病人,要恢復步行的能力,用科學方法播放音樂給他們聽,有助病人發現符合他們步伐的節奏,逐漸加快音樂的節奏,可能最後就能夠幫助病人恢復走路的能力。至於其中詳細科學運作 ,可以從山塔納的名言推理:音樂重新整理(細胞)分子的結構。 布曼尼斯指出

43、,音樂治療師通常會跟病人合作,打鼓、唱歌、甚至寫新的歌曲給病人聽,當然被動的靜聽音樂或意像導引法仍然是重點,就好像臨分娩的婦女也常接受冥想訓練,以便讓生產過程更順利,分娩的痛苦也得以減輕。研究指出,音樂療法可以刺激病人的言辭表達能力、增加其舒適感、降低血壓、減輕痛感、減少壓力緊張與焦慮恐懼,也會提高病人的自制力和價值感。牙醫梅西納說,而自我調控能力正是牙科醫師已經領悟到的止痛妙方 。他說,看牙醫讓人感到痛苦,是因為病人無法控制自己,現在牙醫業者發現,放舒緩輕鬆的音樂可以讓病人感到自制力提高,痛、怕感則降低,因此牙醫診所幾乎沒有不放音樂的。音樂療法治痴呆 37 醫學網 2004-07-02 17

44、:45 近年來,一種能有效治療老年性痴呆症等的音樂療法開始普及。從事這種工作,擁有特別資格的音樂治療師透過歌謠及樂器等與患者進行交流,以求改善患者病情。與此相關的,培養專業音樂治療師的學校和地方政府也逐漸增多起來。笠島道子是一名音樂治療師,她每周五都要到千葉縣三芳村的一個老年保健院上班。這裡有不能正常說話的嚴重痴呆症患者和有著各種機能障礙的老年人。道子的工作就是對他們進行音樂治療。首先,道子拉著老人的手,依次向他們打招呼問好。然後根據不同的病情,讓他們敲打小鼓等一些簡單的樂器或進行一些簡單的發音練習。接著是讓這些 老人聽聽一些熟悉的歌謠以喚起他們的記憶。據說當老人們聽到“桃太郎”這類歌謠時,他

45、們會隨著節拍一起拍手,顯得十分高興。道子解釋說“聽到年輕時唱過的歌謠,他們就好像回到了過去,歌謠引出了他們大腦中的記憶。”道子也常到少年教養院對那些不良少年進行心靈治療。透過演奏鼓樂使閉鎖在少年心靈深處的感情得以宣泄出來。在激昂的鼓樂聲中又結合柔美的鋼琴演奏,這樣便營造了一種相互信賴的關係與氣氛。據說在道子執教的一年中,沒有發生校園暴力的事件。音樂療法是一種使用歌曲和樂器來改善患者病情的治療方法。治療對像多半是痴呆症、自閉症等心理疾病。一般醫院多採用藥物治療,音樂療法則不使用藥物,而是運用心理學的方法,給患者以心理上的關愛與治療。在東京世田谷區開辦了一家音樂治療室的音樂治療師中井深雪表示,音樂

46、能刺激人的各種感覺,因此具有提升人們訊息處理能力的功效。對音樂治療效果的調查研究方面也以得了進展。日本國立精神和神經中心武藏醫院的阪上正已主治醫師說“音樂對腦波、血流、荷爾蒙分泌等都會產生影響。”此外,他還表示,在手術中播放音樂以減輕痛苦的做法正在推展。美國是音樂治療較發達的國家。早在 50 多年前,音樂治療師就獲得了國家認可,治療師的培養訓練課程也很充實。而在日本,音樂治療師是由民間的全日本音樂療法聯盟認可的,現下約有 350 名治療師獲得該聯盟的認可,但卻不具有國家資格,因此不能使用醫療保險。 打鼓是首選的音樂療法現年 66 歲的沃爾特 史密斯 (Walter Smith)於 1994 年

47、患了中風,1999 年被診斷出患有多發性硬化症。十年來,他一直住在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的 Beth Abraham看護療養院裡。 但所有這些並不能阻止他加入樂隊。事實上,他認為,正是 Beth Abraham 的治療性打鼓方案幫助他的左臂和左手恢複了功能。 “這個過程是逐步的,但後來我的確發現自己的左手可以有相當幅度的活動了,”史密斯說。 他每周參加三個打鼓小組活動,一個是鼓圈圈( drum circle),一個是醫院的搖滾樂隊 The Rejuvenators,還有一個是音樂治療小組(那裡的樂器都經過特殊調整,幫助他們鍛煉力量和靈活性)。史密斯演奏電子鼓,也演奏傳統原聲鼓。 自古以來,打鼓就是儀

48、式醫療(ritual healing)的一部分,常用於典禮或只是為了緩解壓力。今天,打鼓的鼓吹人士稱,治療性的節奏樂器練習有助於減輕自閉症和阿茲海默症等患者的病症,有助於個人動作技巧的康復。從一些例子來看,這種療法也有助於減輕壓力、改善免疫系統,並使情緒得到表達等益處。 在音樂療法中,鼓是一種受歡迎的樂器,因為即使是以前沒有樂器經驗的人也能很快掌握打鼓的要領。這也能補充更標準的音樂療法。 醫學界正在日益推廣音樂療法。“有 500 多個接受護理的個人已接受了這種訓練,音樂療法在醫院、康複中心、戒毒戒酒中心、診所以及支持團體中都得到了廣泛 應用,”Mind-Body Wellness Center

49、 的首席執行長、神經科專家巴瑞比特曼(Barry Bittman)表示。這家位於賓州的中心提供一些治療項目,幫助個人積極參與康復過程。比特曼將音樂療法的流行歸因於經濟上的可承受性、療效的明顯以及簡便易行,“以前沒有樂器經驗的人也能參與到一項非言語的表達活動中來。” 音樂療法通過歌唱、聽音樂、演奏樂器、譜曲、以及音樂想像練習,改善機體和大腦的活動。在美國有 71 家大學和學院提供獲認可的音樂療法學位課程。支持者稱,打鼓療法的益處來自其有規律可循,特別是對於那些缺乏一般信息處理能力的大腦。“節奏可以預測,並提供了一個時機把握機制,這是許多患者薄弱的地方,”Beth Abraham 音樂神經功能研究所的所長康尼塔美諾(Connie Tomaino)表示。該研究所綜合神經學、康復學以及音樂-大腦的理論,重點研究音樂促進健康的力量,並加以應用。 比如,一個人無法抬起手來揀東西,可能是因為他無法組織執行這個行為的思維。“一個人無法自己完成一個動作,並不意味著其機體能力已經喪失,可能只是思惟中存在問題,”塔美諾解釋說,“將注意力放在節奏樂器上,可使他們(比如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或中風康復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