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高校学科建设之我见摘要:本文从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高校学科建设的特点,并根据学科建设的特点,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的措施,指出只有多管齐下,才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 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高校;学科建设;学科队伍 1 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承载培养高水平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基本平台。学科水平是一所大学综合水平的主要标志。笔者希望从高校学科建设的特点出发,探讨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科建设的措施。 2 学科建设的特点 学科建设在不同的高校由于有不同的基础、不同
2、的办学目标以及不同的环境,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从整体上看,高校学科建设也具有若干共同的特点:如基础性、战略性、综合性和累积性等基本特点。除此以外,学科建设还有多元性、滞后性、艰巨性等特性,以下分别略作分析。 2.1 多元性 学科建设活动一般包括确定学科方向、选拔学科带头人、组建学科梯队、调整学科结构、构建学科基地、营造学科环境等内容,还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位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其它类型的学科建设所不具有的内容。因此,学科建设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2.2 滞后性 学科的形成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科的发展尽管有的时候会有比较大的变化,甚至是重大的转折,使得学科的发展呈现出
3、阶段性,但是,这种转折或阶段性的产生必须以学科的长期积累为基础。高校学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锲而不舍的实际建设步骤,逐步积累,不断进取,才能有所见效。 2.3 艰巨性 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学科建设起步晚、基础差,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够,导致学科发展迟缓、水平偏低。其次,我们的整体环境还不足以吸引世界一流的人才和学者。再者,目前我们学校的自主权还不够多,各种外部干预还很多。另外还受制于无序竞争。因此,学科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 3 加强学科建设的措施 3.1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发展规划 要保证学科建设卓有成效,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发展规划。
4、在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时,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其次,规划的目标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切忌脱离实际,否则学科建设规划就失去了效力。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的整个过程必须把握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再者,要知己知彼。就是既要了解省内外、国内外,同类或不同类、同层次或不同层次院校同类学科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又要了解本校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实力、潜力、优势,以及与国内外的差距。最后,要坚持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也就是不同的学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重点,并且在学科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社会所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特征。 规模不大的
5、卡-梅大学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学,就得益于其科学的战略规划。在七八十年代把重点放在发展计算机科学上,并集中力量抓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最终由二流学校变成了一流学校。 3.2 实施重点扶持,对已有资源进行最佳配置 具有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而一流学科往往需要高强度的投入。实践表明,在解决学科建设资金等资源的问题上,一般来说我国大学较注重如何寻找更多的资源,而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置、对成本进行效益分析的关注度却远远不够。在办学经费比较充足、财力雄厚的美国研究型大学,这两者同样重要。它们在努力发掘、拓展资源以保证办学目标实现的同时,高度重视对所拥有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提
6、升效益。斯坦福大学原有一所建筑学院,在全美建筑学院排名中列前 10 至 12 位,享有较好的声誉,但斯坦福大学于 1969 年撤销了建筑学院。它认为要建立一个杰出的建筑学院,所需要的成本与所产生的效益不相称。正是由于斯坦福大学在学科建设的重点选择中,善于审时度势,明确比较优势和发展可能,使学科发展重点突出,资源配置保障有力,从而使其许多特色优势学科长期居于全美大学前列。对一个学校来说,最重要的是特色,是比较优势。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自己的强项,并对已有资源进行最佳配置,是大学快速提升水平的捷径。英国的牛津、剑桥,美国的哈佛、耶鲁、麻省理工、伯克利等莫不如此。 3.3 组建和培养合理的学科队伍 学科
7、建设虽然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却是学术骨干队伍的培养和形成。学校的水平、学科的水平,说到底都是要靠人才的水平来支撑和体现的。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其中成为学科带头人的核心人才、优秀人才,是学科建设的根本,是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同时,还需要有一批高水平的学术骨干,他们承上启下,是学术梯队的中坚。另外,需要形成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的氛围和凝聚力。从当前高校对于师资的要求看,我认为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种人才的建设: 首先,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学科带头人是学术研究的帅才和将才,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尤其是原始性创新是要由优秀的学术带头人领军挂帅,带领由高层次
8、人才组成的创新团队来完成。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直接关系着学科建设的成功与否。 其次,要配置高层次、创造性的学术骨干。这部分中坚力量主要应从校内的教师中进行选拔,他们应该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较高的学术水平、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他们能够完成学术带头人的指令,并且能够独立地带领自己的团队完成任务。与此同时,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多种途径,引进海内外知名的有潜力的中青年学者充实教师队伍,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大学中来,使学术骨干国际化、高层次化、多元化。 最后,要配置强大精锐的青年创新团队。这支队伍主要来自于高校的青年教师,他们应具备较好的教育背景,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支队伍肩负着学校
9、的未来,因此,高校对于其再培训和再教育方面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鼓励有实力的学术青年勇挑重担、勇于创新,在学科建设领域里锻炼成长。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培养战略,把有潜力的人才送到外国大学和科研机构中去学习和历练。 3.4 学科建设要与人文要素融合 学科建设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从社会影响和办学生命力角度看,人们对一所大学的关注点不仅仅是一所大学有哪些优势学科,有多少院士、教授,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社会声誉,这种社会声誉实际上是社会公众对大学的一种概念化认识。学科建设作为学校最基础的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辅相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无疑是大学发展的灵魂,它引领着人们追求与奋斗的方向,从而使得
10、学科建设具备了精神要素。 3.5 加强管理 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分步推进。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创新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全校上下齐心协力,精心研究,有效配合。学科建设是学校上层次、上水平的永恒主题,需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但学科规划不仅取决于规划本身的合理性,更取决于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实施中一要明确指责,责任到人;二要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总之,学科建设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发展规划,并通过管理手段确保其科学实施。其次,栄需要对部分学科实施重点扶持,对已有资源进行最佳配置,并且组建和培养合理的学科队伍。最后,还必须加强学校人文精神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于学涛
11、,叶绍梁. 对高校学科建设特点的几点认识J. 中国高教研究,2005,(6). 2 李春雷. 关于加强学科及学位授权点建设的几点思考J. 辽宁教育研究,2005,(2). 生命起源于海洋,人类文明的发源亦离不开海洋。自古以来,船舶就是人类最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船文化。如果你对海洋与船舶感兴趣,亦或想对多姿多彩的船文化有所了解,请点击http:/shipmuseurn.sitLL,就能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数字博物馆,足不出户、身不沾湿,便可领略到船舶这一伟大工具的沧桑与风云,开始一次有趣的船舶之旅。 上海交大船舶数字博物馆拥有馆藏万余件,可谓信息量大、知识面
12、广。该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手段系统描述了人类造船、用船、驶船的历史脉络,生动反映了中西方在船舶发展史上各领风骚的时代特征,从远古舟船的起源到现当代各种船舶,按照历史年代和船舶种类,分门别类,一一呈现。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曾经出现过的各种船舶应有尽有;造船、航海、探险、战争,人类与船舶间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在数字化网上船舶博物馆中徜徉,你会发现原来人类曾经打造出如许多样的船舶,原来船舶专业知识也可以如此通俗易现,原来船舶的历史竟然这般波澜壮阔! 1 建设意义与建设宗旨中国是西太平洋的一个濒海大国,又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江河湖海兴渔盐之利,通舟楫之便,通商海外,发展贸
13、易,开辟了海上丝瓷之路,书写了壮丽的历史诗篇。15 世纪以前的近十个世纪里,中国造船业曾独步世界;但 15 世纪后,明清政府为了维护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实行海禁政策,扼杀了中国的造船业,放弃海权,使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长驱直入,终致割地赔款,国力日衰。在中华民族遭遇奇耻大辱的岁月中,不乏有识之士高举“科技救国” 、 “实业救国”的大旗,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抗争,但始终不能改变积弱积贫的局面。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工业才得以长足发展。历史进入二十世纪 90 年代,中国再次成为船舶工业大国,跃居世界第三位。历史是一面镜子。一部造船史往往是一个国家兴衰史的缩影。世界上凡在一段时间有过发达造船业的国家都建
14、有一个或多个上规模的船舶博物馆。而中国作为一个造船大国,在 2001 年前一直没有一个像样的船舶博物馆,与其地位极不相称,也有悖常理。建立船舶博物馆,全面系统地再现中国乃至世界的船文化,是中国几代造船人的梦想,而建造一座展示中外造船文明的船舶博物馆动辄需 10 多亿元,还要有超大型场馆,即便是当代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舶博物馆,耗资几十亿元,也不能实现展示世界造船史全景的目标。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数字博物馆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突破建造实体船舶博物馆的时空地域和资金限制,将门类广博的造船科技和历史文化知识有序地展示出来,可谓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该馆的建成对展示世界与中国悠久而发达的造船历
15、史文化、拓宽中国远程教育专业面及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为教育部于 2001 年底启动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之一,上海交大船舶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宗旨是普及船舶知识,传播船舶文化,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创新意识,进而成为国内知名的船史与船舶展品的主要信息收藏机构、宣传机构和研究机构。 2 建设内容与展示特色 世界造船有近万年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同样悠久。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船舶这一水中航行的载体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它涉及渔猎、造船、推进工具、轮机、驾驶、航海技术、航运、港口、
16、贸易、海军、海战、探险、海上搜救、海洋考古、海底和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船舶工业经济、海运经济、船舶科研、设计和制作技术、潜水技术、海军装备等。船舶这一古老、传统而长盛不衰的行业维系着许多海洋国家的兴衰存亡,世界造船史所包含的史实大大丰富了世界历史的内涵。21 世纪前世界各国船舶博物馆或出版的船史著作中,从未把世界各国的船舶发展史融合在一起。中国造船史中从不涉及外国,外国作者所著的世界造船史也往往把中国造船史一笔带过。国内外其他船舶数字博物馆大多只是将本单位馆藏的船模上网展出,信息资源较为有限,展示形式与手段也不够丰富。上海交大船舶数字博物馆在筹建之初就确定了博物馆的展示要真正把中外船文
17、化合壁成全人类优秀的造船文明,反映其令人叹为观止的博大精深,供世人尽情观赏和享用,以达到全人类造船知识的资源共享。 为了实现这一初衷,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数字博物馆在内容与陈列设计方面充分发挥了上海交大在造船学科、船史研究等领域的专业优势,确保了展示内容的学术权威性。由于船舶数字博物馆内容十分庞杂,因此首先要对博物馆的展示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和架构,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容管理系统和网上信息发布平台,从而更好地为远程教育和公众获取知识服务。 在展示内容方面,博物馆一期建设的展示时间上自远古、至古代、直到 1911年,地域上则由东方到西方,内容系统,表达明晰,在世界上第一次建立了一个系统地全方位展示船舶知
18、识、船舶历史、造船科技及与船舶相关的各种知识的网上虚拟船舶博物馆,极大地丰富了网上船舶知识的信息资源。展品知识信息采用了一主三辅的树形架构,集上海交通大学船史研究学者多年研究成果之精华,以船的发展脉络为主干树(分为原始渡水工具、浆船、帆船、轮船、现代船舶),以用船( 分为航运、水战、航海、探险、海军 )、造船(分为船厂、建造、设计、科研、动力、教育) 、驶船(分为船舶属具、导航)为辅干树。四棵历史树均有左右枝权,分别代表东方和西方,枝权上的果实则代表东西方各领风骚的年代特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船舶数字博物馆藏品分类的基本格局。按如此格局详细描述世界船舶发展史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尚属首创。
19、2005 年,在国防科工委、上海市经委、中国造船学会及南方集团和北方集团各造船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数字博物馆进行了扩充,共计有 25 家国内造船公司提供了 300 多条现代中国船舶的展品资料,使信息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扩充,尤其丰富了中国生产的各类现代船舶展品内容,改变了原来以古船为主的格局。 在信息组织与展出方式上,博物馆亦大胆创新,首次采用了基于知识的信息组织方式和展出方式,设计思想和实现手段可谓独步一时。为避免简单罗列展品的做法,博物馆创新性地引入了展品编研的概念,设计了面向知识体系的“展项”(由多个展品组成 )、 “专题”(由多个展项组成)、 “主题”( 由多个专题
20、组成)的信息结构,使展品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多 种形式的组合,并提供了功能强大的面向馆藏展品和外部网络展品的编研工作平台。这样每一件展品不仅可向观众提供自身的知识信息,还被赋予了极大的灵活度,通过与其他展品的组合变换出无穷的魅力与韵味。采用展品编研工作平台发布和展示展品,是将展品实体与信息分离,为展品实体提供了更大的信息空间,极大地丰富了展品信息,提高了展品的知识关联性。展品的知识既可横向拓展,又可纵向回溯,使各个分散的展品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描述服务,使数字博物馆成为学校和社会重要的信息和知识资源。 3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上海交大船舶数字博物馆是基于校园网和公共互联网,高水平、跨平台的信息资源
21、共享系统,它不仅要面向本校,还要提供跨校、跨地区的开放式资源共享和个性化、交互式的信息服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公共资源。 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的一部分,博物馆为了体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共享、个性化、交互式的特点,利用上海交大已有的强大的校园网优势及方便快捷的公共互联网,建立起一个技术先进、安全、稳定的船舶数字博物馆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数字博物馆框架建设,将博物馆管理自动化和数字化集为一体,在提供优质高效业务管理的同时,采用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处理和控制技术,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传输各类信息,建立博物馆信息处理系统和船舶多媒体数据库。作为开放式的公共资源,船舶数字博物馆建立
22、了完备、可靠的信息服务系统,利用校园网和公共互联网为远程教育和广大公众提供全面、及时、持久的信息服务。在网上展示形式方面,博物馆根据世界上仅存的有限照片资料和文字记载,采用数字建模和 3D 技术,首次在数字化环境中复原了三层桨战船、汉萨同盟柯克船、躺船宁波船、唐船南京船、 “耆英”号等世上已无实船存在的著名古船,复原效果得到了有关专家的一致认可。 博物馆采用了两台高性能 PC 服务器:Dell Powerage 6450 分别作为 Web 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主要配置为:Pill XEON(TM)700/1M 4CPU/磁盘阵列卡 RAID5(128M)/4096M 内存,硬盘(73G,S
23、CSI,10KRPM)x4 个1224XCD 等),Microsoft Windows2000 Advanced Server 作为 Web 服务器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2000Server 作为数据库服务器的操作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管理服务软件,采用 CitrixMetaFrame Xpe 为应用服务器平台构建三层结构,采用磁带机备份和相应的 Backup Exec Windows NT/2000V8.6 高级服务器版及相关选件进行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采用 FinalDataNetwork Enterprise 作为灾难数
24、据恢复工具,采用KILL for Windows 安全胄甲(企业版) 防病毒攻击,建立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采用NokiaIP650 硬件与 Check Point 软件结合的防火墙以及 ISS RNE-1-P 入侵检测系统)。 4 展望 经过六年多的建设,上海交大船舶数字博物馆已具有一定规模与水平,但未能尽善尽美,我们还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回顾历史、观察现在、眺望未来,是我们的主旨:普及船舶科普知识,吸引有意之人,是我们的愿望。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数字博物馆希望能在船舶文化的浩瀚海洋里点亮一盏明灯,为广大的船舶爱好者引路、领航。 创刊整整五年了,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从2003 年 12
25、 月起到现在, 计算机教育杂志从无到有,从月刊发展为半月刊,从一份不为人知的小刊发展成为影响因子超过 1.0(科学出版社: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8)的专业刊物,这是所有编委和编辑们努力的结果,是广大师生关注的结果,是计算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 创刊五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第四届全国计算机教育论坛”的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齐聚“榕城”福州,参加这次由福州大学承办的论坛。论坛在吴敏生校长盛情的致辞中,在李未院士高瞻远瞩的论述中拉开了序幕。共 12 个大会专题报告、10 个分会场报告,报告人既包括了中国大陆计算机教育届的领军人物,也包括了香港和台湾的计算机教育专
26、家,还包括美国纽约大学的资深教授。大会报告座无虚席,分会讨论气氛热烈。不仅如此,论坛期间,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还安排了两次参观,三次座谈。应该说,这是一次空前的盛会,在杂志传来喜讯,影响因子一跃突破 1.0 大关的时候,此次论坛的成功召开,对于计算机教育杂志来说,无疑是双喜临门。 刊物要办好,论坛要做大,因为专业期刊的职责说到底离不开十六个字,即“搭建交流平台,挖掘新思想,发现新人才” ,只有这样,品牌才能树立起来,刊物才能脚踏实地地为行业发展服务。 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应该坐下来静静地思索一番,作为一份专业期刊,我们应当如何去发挥这种平台作用,如何去实现服务宗旨。 在目前的 2000 多
27、所高校中,开设计算机专业的学校是 847 所,除去文科学校和少数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应该是所有专业中覆盖率最高的专业,是个大专业户。按每所学校招生 100 多名算,每年会有十几万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步入社会,这些毕业生会得到什么样的职业?他们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不仅要关注精英教育,更该着眼那些普通学校的普通教育。随着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进一步融合,等待这十几万大军的是我国各行各业的一线岗位。正如李未院士在第四届全国计算机教育论坛上的致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从改造传统工业入手,通过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精确测量、精确计算和精确控制,达到节能、减排、提高生产力的目标,从而使我国的传统
28、制造业由大变强,这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一阶段的基本战略。今年政府改革最重要的一个亮点就是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强调工业和信息的融合。工业和信息融合的六个切入点是:产品开发和设计的数字化;制造和生产过程的数控化;企业和行业管理的信息化;流通和市场管理的网络化;更新知识结构,培养新一代产业大军;创建新兴产业,推进工业的延伸发展。 ” 新型的工业化建设为计算机专业的产业大军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就业空间,那么摆在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培养出越来越多适合社会发展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在此次论坛的分会场上,台湾铭传大学资讯学院贾丛林院长引发了一个很有趣的启示。大家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假如兔子不睡
29、觉,乌龟是永远也追不上兔子的。可是乌龟不服气怎么办,他如何才能赢兔子呢?办法是有的,他可以跟兔子比游泳! 这个例子被用来形象地比喻名校和普通校、尖子生和普通生。如果尖子生不睡觉,普通生基本追不上尖子生,而尖子生又不太可能睡大觉,那怎么办?办法也是有的,让这些普通生用自己的游泳项目来比尖子生。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从事普通生教学的老师,就是要教会我们的学生找到自己的游泳池在哪里。 在台湾,一般学校的学生往往比不过台、清、交(指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 的学生,但目前在大企业就职的白领中,高级别高薪水的职位倒往往是普通大学或民办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就业时没有台、清、交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高,只好
30、选择技术之外的管理和营销工作,但久而久之做下来,反倒学到了很多其他知识,争取到全面了解企业和管理企业的机会。在两年前的“第二届全国计算机教育论坛”( 武夷山)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周苏老师以一番“臭豆腐”宏论吸引了所有的参会者,他的观点主要有三,其一,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去作高端科研项目的只有少数人,大多数人会从事普通行业,甚至是过去看来很底层的行业,我们以“臭豆腐”来统称;其二, “臭豆腐”岗位不仅需要制作秘笈和经验工匠,更需要掌握计算机专业的现代应用型人才;其三,在“臭豆腐”制作和营销这个行业里,做得最出色的企业不是掌握祖传秘方最多,制作历史最悠久的企业,而是那些吸纳了新型计算机人才,将现代
31、方法与传统工艺有效结合起来,并成功地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制作和营销的企业。 这种“臭豆腐”理论就像一股春风,给奋战在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岗位上的教师带来了信心,给几十万计算机专业的普通生带来了希望。在计算机专业经过大规模扩招,又险经锐减之后,我们真的需要重新认识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未来的广阔前途。 一个国家的教育无疑是面向全社会的,计算机教育更是覆盖面最广、普及率最高、迫切性最强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齐头并进的,最薄弱的环节往往会影响整体水平,因此教育的着眼点要放在最基层的水平上,无论是国家教育部门还是致力于教育的大企业,都会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 在去年的“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评审中,天津师范大学
32、和北京商务学院联合申报的课程“数据结构(C/C+)”被批准通过。这两个学校与全国名校或“211”学校都不沾边,在“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启动的三年里也基本没有类似的学校获此殊荣,但是此次的评审却开了先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在与微软合作的过程中,曾听到高校关系部张高博士这样讲, “微软与高校的合作,不光局限于大校名校,对于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院校也会尽力去支持。 ”“数据结构(C/C+)”是一门花了八年的时间进行改革的课程,改革的结果是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数据结构和 C/C+的融合讲授提高了课堂效率,它别出心裁的授课方法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的精品课程是有示范作用的。 从这个例子
33、可以看出,占我国高校大多数的普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已经有很多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大公司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合作。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注意到这个问题,也相信在今后的校企合作中有更多的新消息、好消息,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适合新型工业化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为了行业的发展,专业期刊的任务就是要勇于架起这座桥梁,沟通企业和学校,沟通学校和社会。可喜的是, 计算机教育这份计算机行业内唯一的一本教育期刊,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和企业的厚爱。 在杂志 2005 年第四期的“对话”栏目中,我们有这样一篇文章:小荷才露尖尖角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赴日实习生 ,标题引用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名
34、句。在 2009 年的开篇,我突然想起了这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刚刚创刊五年的小刊,虽初露头角,却背负着期望,前面是辽阔的空间,头上沐浴着雨露和阳光。在这样一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作为杂志的编撰者,我们定当不骄不馁,为计算机教育事业举拳拳之心,尽扛鼎之力! 摘要:如何能够利用本科阶段有限的课时培养出合格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是许多高校教师努力探索的课题。本文介绍了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所实践的方法:构建一种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和体会。 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嵌入式系统;分层;实验体系 “嵌入式系统”课程是一门“软硬兼施” 、涉及多门专业基础类
35、课程内容并具有较强应用针对性的课程,不仅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好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还要求其具有其他门类专业的常规知识(如通信,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等 ),被业界认为是一科入门门槛较高的学科。这些年来我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认识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于动手,缺少实践环节的课程教学体系将很难开启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领悟力,也就难以使他们从容地越过本课程学习的门槛。 1 嵌入式系统课程学习门槛高的原因分析 为了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需要了解清楚学生学习时的困难所在。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以及与学生的直接沟通,我们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难于理解和感到困惑的主要
36、原因有以下方面。 (1) 学习方法主要仍然按照与其他先修课程同样的方法进行,而这些课程大部分都自成体系,所面对的问题基本上在本课程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而嵌入式系统课程内容涉及到相关的多门课程的内容,所表现出的问题往往需要在其他课程内容中去寻找答案。 (2) 嵌入式系统由于具有很强的应用针对性,不同的嵌入式处理器多数都是按照其应用领域量身打造的,其内部功能部件在类型和编程结构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生由于缺乏对嵌入式处理器应用的知识,也就无法对嵌入式系统中门类繁多的外设功能部件建立起具有应用目标的认识。(3) 学生由于缺少实际的工程设计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甚至缺少必要的实践动手方面的训练,所以无法以应用
37、者的视角去学习理解课程内容,所学的知识往往都只能呈现为一些孤立的概念,也就无法将以前所学的知识与本课程内容联系起来,更难以达到融会贯通地去学习理解课程内容。 分析以上原因不难归纳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学生所接触的实际系统太少,由于缺乏自己动手实践,所学的内容仿佛都是些悬在空中的抽象概念。这些知识用在何处,如何用,更是让他们感到困惑。为此我们认识到,构建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体系的关键在于设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实践动手教学环节。否则,即使安排了实验或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只能产生学生应付差事,教师完成任务走过场的无奈结局。这也是我们在前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教训。 2 实验教学装置的研发
38、 为了能更方便地按照所规划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后续的分阶段分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我们自己设计开发了一款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教学装置。该系统结合理论教学内容选择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三星公司的 S3C44B0 处理器为核心,并本着易用、功能强、造价低、可扩展性好等原则,安排了外设功能组件的类型和电路结构。系统构成如图所示。 板上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如下部件: S3C44B0X微处理器 16MB SDRAM 存储器 2MB Nor Flash 2 路带RS232 电平转换的 UART 口 IIS 音频接口 带流控功能的两个主一个从 USB 接口 10M 以太网通信接口 4 个 LED 跑马灯,4 个共阴八
39、段数码管 44 矩阵键盘 复位和外部中断 3 按键 5 个 PWM 定时器输出口 IIC 接口 GPIO 引出口 8 通道 10 位 ADC 模拟量输入口 DAC0832 模拟输出口 12864 点阵液晶屏 三总线引出口 14 针 JTAG 接口 3 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 在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项目的设置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必须要根据学生对所需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水平以及动手能力循序渐进地组织安排实验内容,而且前后实验内容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另外受到课程学时数限制,以及不同专业对课程深度、广度的不同要求,我们将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为三个层次: (1) 基础实验教学层次; (2) 提高型实验教学层次; (3
40、) 综合应用型实验教学层次。 3.1 基础实验教学层次实验内容安排 基础实验教学层次实验内容安排的出发点是使正常情况下的全体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内容规定的操作并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使他们能够建立乐于动手实践并独立完成实验的自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愿动手甚至讨厌作实验都是由于初次实验不成功造成的挫折感导致的。尽管有些实验内容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但基础实验教学考虑的收益对象是大多数没有动手经验的同学。该实验内容安排为 16 个实验学时,具体实验内容如下。可以看出,这些实验对于大多数信息类专业都是最基本的内容。 (1) ADS 开发环境及 ARM 汇编语言程序
41、开发实验 (2) ADS 下 C 语言程序开发及目标程序烧写过程实验 (3) 基于 GPIO 口的 LED 及数码管显示实验 (4) 基于三总线的键盘电路编程实验 (5) 44B0 中断系统编程及应用实验 (6) 44B0 定时器编程及应用实验 (7) 44B0 异步串口编程及应用实验 (8) GPIO,中断,定时,异步串口综合应用实验 3.2 提高型实验教学层次实验内容安排 由于本实验教学课程体系面向有计算机、通信、自动化、微电子、网络、软件等多个专业,而不同的专业对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及学时数也不同。因此对于有进一步实践环节要求且有学时支持的专业开设提高型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内容需要 16 个实
42、验学时,具体实验内容如下。 (1) A/D、D/A 转换实验 (2) FLASH 存储器编程实验 (3) 液晶显示器编程及应用实验 (4) IIC 编程及应用实验 (5) IIS 编程及应用实验 (6) PWM 编程及应用实验 (7) 综合设计实验:直流电机的闭环控制 3.3 综合应用型教学层次实验内容安排 由前面的两个实验环节所安排的内容可以看到,这些实验内容都是没有操作系统参与的,基本上都是针对单元功能电路进行。而综合应用型教学层次实验内容将基于操作系统进行,而且综合了不同数量的功能电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要求和兴趣选做部分实验内容。实验学时数为 32 学时。具体实验内容如下。 (1)
43、 Boot Loader 的设计与实现(参照U-boot 1.1.3 功能) (2) CLinux 的移植 (3) C/OS II 的移植 (4) CLinux 下射频 IC 卡读写器驱动程序设计 (5) CLinux 下基于Socket 编程的 Ping 程序设计实现 (6) CLinux 下 Web 服务器的建立与实现(7) C/OS II 下数据采集与显示系统设计与实现 (8) C/OS II下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4 结论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参与训练的许多学生对嵌入式系统开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训过程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4、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主动参与实际研究项目的自信和热情。许多同学积极参与到一些老师的科研项目开发中,有些同学则在参加各项全国性的科技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06 年的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中,由这些同学组织的两支参赛队,一支获得了最高竞赛奖 Intel 杯,另一支也获得了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S3C44B0X RISC MICROPROCESSOR. SAMSUNG SEMI-CONDUCTOR, 2000. 2 李岩. 基于 S3C44B0X 嵌入式 CLinux 系统原理及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 杜春雷. ARM 体系结构
45、与编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 胥静.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实例详解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提高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思考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先进性长效机制;存在问题; 对策思考 摘要 :进入信息化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基本涵盖了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当前佳木斯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存在着意识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专业人士缺少等问题。把党建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既是开拓党建工作新阵地,实现党建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手段,也是新时期加强党自身建设和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党的执
46、政能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信息化时期,能否抓住机遇,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 ,建设网络党建阵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能否应对信息化负面影响,加强网上舆论引导,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建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基本涵盖了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党中央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把党建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使之成为我们党建工作的“数据库”和“智囊团”,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既是党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手段,也是新时期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通过调查问卷、集体座谈、实地走访等
47、形式,对全市各级党组织中党建工作 着眼于信息化阵地的占领、工作手段的创新和工作机制的完善,建立起远程教育,党建网站、大众传媒、党员电化教育的立体平台,在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一、佳木斯市党建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各地调研中注意到,佳木斯各地区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在推进党建信息发布、党员学习培训、党员紧急动员、网络调查和测评等工作上进行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探索,党建信息化便捷高效、交互性强等优势已崭露头角。特别是电子办公、电子信息传递,有效地简化繁琐的日常党务工作,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和时效性,降低执政成本,为党建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 。但也应清醒看到,从总体上还存
48、在着党建信息化意识不强,建设经费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专业人士缺少,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还不广的问题。 1.党建信息化意识不强。个别单位领导对党务信息化建设缺乏战略思维,认识不足、重祝不够,认为信息化可搞可不搞、网络可建可不建,没有认识到党建信息化是实现党建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受财力等客观因素制约,不愿投入、不舍得投入,使得信息的来源受到一定的网络限制,不能使网络信息成为党建创新的助推器,阻碍着党建信息化的发展。 2.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现在市县乡各地仍然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的现象,不少地方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布局和统一技术标准,网络结构混乱,硬件配置重复投入,造成资源浪费。全市实际
49、情况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市直机关党建开展较好,农村开展党建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党建信息资源相对缺乏,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距,信息化水平整体水平不高。 3.信息专业人才缺乏。组织部门的干部对“无纸化”办公、多媒体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还不够,实际操作能力还不强。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信息化管理、党建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组、网络宣传员队伍不够,软件开发人才、网络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尤其是缺少。 二、推进党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七届四中全会中党建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干部教育培训、党建宣传、信息公开、党务决策、舆情分析、舆论引导、反腐倡廉、远程教育、网上办公及党建信息库等方面,基本上涵盖了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是指导我们开展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