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即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与创造环境俗则摒之,嘉则收之在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功能分区,人流疏散,空间组成以及与室外环境的联系等。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核心问题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虽然繁多,但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楼梯)及枢纽交通(厅)等三种基本的空间形式一般在公共建筑中专供通行用的过道,宽度常在 1.5M 以上,例如旅馆,办公建筑要做到1.52M 或者更宽些。学校建筑一般为 2-3M,医院门诊部为 3-4M 左右坡道的坡度一般为 8%-15
2、%,在人流比较集中的部位,则需要平缓一些,常为 6%-12%,此外,坡道设计还应考虑防滑措施一般自动扶梯的破刀比较平缓,通常为 30左右所谓厅堂的尺度感,系指人们对空间大小的适度感受功能决定空间的量,形,质组合形成在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的条件下,更需要把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更具他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按区段加以划分,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和联系方便。同时还应该对主与次,内与外,闹与静等方面的关系加以分析,使不同要求的空间,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功能分区方式:分散分区,集中水平分区,垂直分区一般公共建筑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平面的和立体的两种方式在公共建筑艺术的创作中,把握形式美的
3、规律,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形式美规律用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其一:多样统一应是所有的建筑环境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原则,当然也是公共建筑环境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据。因而在公共建筑艺术处理中应密切结合“公共性”这一基本特征,善于处理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辩证关系其二:形势与内容的辩证统一,即是建筑艺术形式创作的普遍法则,也是公共建筑艺术形式美的创作准绳,因而要正确解决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协调并善于运用娴熟的艺术技巧和新的技术成就,更好的为创造新的建筑艺术形式服务。其三:正确对待传统与革新的问题,善于吸取建筑历史传统优秀的创作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外为中用” ,在公共
4、建筑艺术创作中,力求不断创新。公共建筑外部体形的艺术形式,离不开统一与变化的构图原则,即从变化中求统一,从统一中求变化,并使两者得到比较完美的结合,打到高度完整的境界。网架结构 悬索结构 折板结构 壳体结构 充气结构 张拉膜 常用结构形式:混合结构 框架结构 空间结构 混合结构层高不超过 5 层当前我国在一般的公共建筑中,所采用的混合结构形式,多以砖或石墙承重及钢筋混凝土梁板系统最为普遍。这种结构类型,因受梁板经济跨度的制约,在平面布置上,常行程矩形网格承重墙的特点。所以对于那些房间不大,层数不高,且为一般标准的某些公共建筑,例如学校办公医院等比较适合的结构类型。从公共建筑与结构形式的相互关系
5、来看,结构选型的问题对于某些层数不高,跨度不大,要求不看复杂的公共建筑,多选择混合结构或者外墙内柱混合的半框架结构及剪力墙板结构;高层公共建筑多选择框架结构及框筒结构等形式;大跨度公共建筑,在材料与施工条件允许下,多悬着悬索结构,壳体结构和网架结构等形式。基地与道路连接的道路宽度至少 4M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有效面积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使用面积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结构面积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的面积建筑面积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有效面积的建筑体积系数=建筑体积/有效面积建筑体积的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体积分割性空间组合的特点是以交通空间为联系手段,组织各类房间。各房间在功能要求上,基本要独立设置。所以各个房间之间就需要有一定的交通联系方式,如走到,过厅,门厅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整体,常称之为“走道式”的建筑布局。这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组合形式,特别对于某些公共建筑类型来说尤为适用,例如行政办公建筑。学校建筑,医院建筑等。走道式的布置方式常用的有两种:一是走道在中间,联系两侧的房间,称为内廊式,二是走道位于一侧,联系单面的房间,称为外廊式。P110图 P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