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第二讲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自主梳理,二、考点透析,三、自主探究-实验案例,四、巩固练习,第三单元 第二讲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二、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一、自主梳理,返回,(2)过程:,返回,2无氧呼吸 (1)产生酒精的反应式是。 (2)产生乳酸的反应式是。 (3)无氧呼吸的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返回,二、考点透析,返回,做一题 例2 (2011江苏高考)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 AB 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 曲线 BC 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_。 (2)酵母菌种
2、群数量从 C 点开始下降的主要 原因除葡萄糖被大量消耗外,还有_ _、_。 (3)在 T1T2 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 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 (4)某同学在 T3 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 D 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_、_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返回,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酵母菌呼吸的方式、场所和影响酵母细胞代谢的相关因素,意在考查对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的分析能力。(1)图中曲线AB段无乙醇产生,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C段有乙醇产生,说明酵母菌既进行
3、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2)从C点开始,由于葡萄糖被大量消耗,乙醇含量升高,二氧化碳增加,返回,导致培养液的pH下降,致使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下降。(3)在T1T2时段,一方面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加,另一方面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强度迅速增加,致使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的量迅速增加。(4)图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不同时段、多次取样的平均值,若在T3时取样统计其种群数量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可能的原因是取样时培养液未充分摇匀,从底部取样了,或是没有染色,将已死亡的酵母菌菌体也计算在内等。,返回,答案 (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乙醇含量过高 培养液的pH下降 (3) 酵母菌种群数
4、量增多 (4)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 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返回,链一串 1细胞呼吸的过程,返回,2有氧呼吸过程中各元素的去向,3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返回,返回,返回,链一串 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应用 1温度 (1)影响(如右图):细胞呼吸是一系列酶 促反应,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 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细胞呼吸的最 适温度一般在2535之间。,返回,2.氧气 (1)影响(如右图):O2是有氧呼吸 所必需的,对厌氧型生物而 言,O2对其无氧呼吸有抑制 作用。 O2浓度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0O2浓度10%时,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O2浓度10%时,只进
5、行有氧呼吸。 O2浓度5%时,有机物消耗最少。,返回,返回,4CO2 (1)影响:CO2是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积累过多会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如右图: (2)应用:适当增加CO2浓度,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 外部因素在影响细胞呼吸时是综合起作用的,有时在其他因素满足的情况下,某一因素成为限制因素,如动物冬眠时呼吸速率低的限制因素是温度,夏季作物受涝而死亡的限制因素则是O2。,关键一点 (1)若需要增强相关植物或器官的细胞呼吸强度可采取供 水、升温、高氧等措施;若需减弱细胞呼吸强度,可以采取干燥、低温、低氧等措施。 (2)蔬菜、水果在储藏时都应在低温低氧条件下;种子应 保持干燥,而蔬菜、水果应保
6、持一定的湿度。低温以不破坏植物组织为标准,一般为零上低温。,返回,5(2011海南高考)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 B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 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 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返回,解析:种子风干后,水分减少,呼吸强度减弱;破伤风杆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所以其在无氧条件下才能大量繁殖;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答案:B,6四川南充果农将广柑贮藏于密闭的土窑中,贮藏时间 可以达到45个月之久;哈尔滨等地利用大窑套小窑的办法,可使黄瓜贮存期达到3个月,这种方法在生物学上称为“自体保藏法”。关于“自
7、体保藏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其易 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二氧 化碳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C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控温在15,则贮藏时间应该会更长,.,解析: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有氧呼吸被抑制越严重,但无氧呼吸的强度会增大,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会增多,其产物酒精也会伤害植物细胞。 答案: C,返回, 做一题 例4 (2012大连双基测试)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图所示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三、自
8、主探究-实验案例,返回,A甲、乙两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 件下的呼吸方式 B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 的CO2 C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变成灰绿色证明有 酒精产生 D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B瓶中 的O2以形成无氧的环境,返回,解析 甲组营造的是有氧环境,乙组营造的是无氧环境,故A正确;甲组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即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故B正确;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使溶液变成灰绿色,故C错误。 答案 C,返回,通一类 1(2011上海高考)下列细胞中,其呼吸过程
9、会产生乙醇的是 ( ) A缺氧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细胞 B剧烈运动时的人骨骼肌细胞 C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 D受涝的植物根细胞,四、巩固练习,返回,解析:动物细胞、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等进行无氧呼吸可产生乳酸。植物的常态根细胞在受涝(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 答案:D,返回,2.人体内氢随化合物在体内代谢转移 的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中 合理的是 ( ) A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水中的H只来自于NH2 B在缺氧的情况下,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M物质是丙酮酸,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返回,解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水中的H来自于氨基和羧基。在缺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也要在细胞质基质进行过程,产生丙酮酸,也会发生脱氢反应,进一步在细胞质基质产生乳酸。 答案: C,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