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林建筑课程设计一:作业指导书拟在某一风景滨水区进行一个亭、花架的组合设计。一 教学要求 亭、花架是园林中应用最广、形式变化最为丰富的小型园林建筑。继承我国优秀园林传统,对于更好地创造新园林实践具有很高借鉴作用。通过分析研究优秀亭、花架作品,启发与指导初学者的创作实践,以提高园林建筑设计技巧与手法。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培养独立工作能力,提高设计水平,掌握小型园林建筑的设计方法与步骤。2.开阔眼界,通过调研,学习中外优秀的亭、花架的设计实例,了解其具体的设计手法,并能初步学会灵活应用。3.学会亭、花架平面、立面、剖面图的表现方法,学习钢笔淡彩绘制园林建筑方案的基本表现技巧。4
2、.通过模型制作,了解亭、花架的组合比例及尺度。二 设计要求1.图面表达正确、清楚,符合设计制图要求;2.各种要素或素材图例表现恰当;3.环境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建筑与环境相互配合的关系,如驳岸、地形、水面、花卉树木与亭廊花架之间的协调关系;4. 亭、花架既可以分散放置,也可以组合;可在岸边水中、也可在临水岸上,作为一风景点,材料、结构形式不限。三 设计内容及图纸要求1. 总平面位置见图示,比例 1:2002. 平、立、剖面图,比例 1:50;(各图标注尺寸)3. 不少于 100 字的简要设计说明;4. 表现手法(模型制作,以白色为主,底板 A2 )5. 图幅 A2。四.时间安排 共 3 周(即第
3、 1、2、3 周) 。第一周:调研、第一方案设计阶段,2-3 个; 第二周:方案比较与选择、深入与调整阶段;第三周:完稿(第 4 周周二上课交) 。五 题目特点分析提示1.掌握亭、花架的设计特点,处理好它们的选址及其造型两大方面的问题,要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2.总平面设计应根据该滨水区的性质、地形特征和公园整体风格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合理规划。3.应注重亭、花架的观景与点景的双重性。4.亭、花架的造型应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时代感,空间尺度适当,层高选择得当,结构选型和安排可行。创作过程:1.查阅课上所提参考书和建筑大师的作品,仔细分析,然后成稿;2.寻找亭、花架的实例若干个,画出其平面、立面组合3.再次研读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的组合规律,选定亭、花架的组合方式;4.可以是亭和其它造景元素组合,也可以是花架和其它造景元素组合,其它造景元素如植被、水体、平台、花池、道路、景墙等等;5.周二提交方案 2-3 个,选取其中一个制作简易草模6.将第 5 成果拍照,成电子版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