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6931374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应用、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成为能够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业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系统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

2、基本知识; 2、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进行大气探测的技术和分析的基本方法;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了解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学分要求及分配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学分分布表学分类型分配课程类别 总学分讲 授 实 验 实 训备 注公共必修课 38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 22学科基础课 28 25 3专业核心(必修)课 45 42 3专业选修课 15 6.5 8.5

3、综合实践 12 12三、修业年限:4 年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表(一)通识教育课程 60 学分1.公共必修课程 38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计算机基础(一) 1 2 54 2 54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3 54 3 54 3体育(1) 1 1 36 1 36 2形势与政策(1) 1 0.5 18 0.5 18 1英语读写(1) 1 2 72 2 72 4英语听说(1) 1 1 36 1 36 2计算机基础(二)(FORTRAN)2 2 54 1 54 3军训和军

4、事理论 2 2 2体育(2) 2 1 36 1 36 2形势与政策(2) 2 0.5 18 0.5 18 1英语读写(2) 2 2 72 2 72 4英语听说(2) 2 1 36 1 36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3 54 3 54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36 2 36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上)3 3 54 3 54 3体育(3) 3 1 36 1 36 2形势与政策(3) 3 0.5 18 0.5 18 1英语读写(3) 3 2 36 2 36 2英语听说(3) 3 1 36 1 36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下)4 3

5、 54 3 54 3体育(4) 4 1 36 1 36 2形势与政策(4) 4 0.5 18 0.5 18 1英语读写(4) 4 2 36 2 36 2英语听说(4) 4 1 36 1 36 2小计: 38 612 38 6122.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 22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备注人文科学类课程 2-4社会科学类课程 2-4自然科学类课程 2-4艺术类课程 2-4体育与技术技能类课程 2-4外语应用提高阶段课程 5、6 4(二)学科基础课程 28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

6、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高等数学(1) 1 5 108 5 108 6 新生晚两周上课力学 1 4 90 4 90 5 新生晚两周上课普通物理实验(1) 2 1.5 42 1.5 42 3高等数学(2) 2 5 90 5 90 5 普通物理实验(2) 3 1.5 42 1.5 42 3热学 2 3 54 3 54 3高等数学(3) 3 4 72 4 72 4 理论力学 3 4 72 4 72 4 小计: 28 570 25 3 486 84(三)专业课程 72 学分1.专业核心(必修)课程 45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课程

7、双学位课程备注现代气象观测 3 2 36 2 36 2 大气物理学 4 5 90 5 90 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 3 54 3 54 3数学物理方法 4 5 90 5 90 5流体力学 5 4 72 4 72 4 气象统计预报 5 4 72 4 72 4 天气学 5 6 108 6 108 6 大气动力学基础 6 6 108 6 108 6 计算方法 6 3 54 3 54 3 数值计算实验 6 1 28 1 28 2 天气分析 6 2 56 2 56 4 数值天气预报 7 4 72 4 72 4 小计: 45 840 42 3 756 842.专业选修课程 15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

8、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电磁学 3 4 72 4 72 4全球变化 3 2 36 2 36 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4 2 36 2 36 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验 4 1 28 1 28 2C 语言程序设计 5 3 54 3 54 3C 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5 1 28 1 28 2计量地理学 5 3 54 3 54 3计算机提高(Linux) 5 2 46 1 1 18 28 3 高等数学(四) (上) 6 2 36 2 36 2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5 3 54 3 54 3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验 5 1 28 1 28 2 气候

9、学 6 2 36 2 36 2 诊断分析与 GrADS 绘图 6 2 36 2 36 2 诊断分析与 GrADS 绘图实验 6 2 56 2 56 4 大气动力学研究 7 2 36 2 36 2地学英语 7 2 36 2 36 2高等数学(四) (下) 7 2 36 2 36 2天气学研究 7 2 36 2 36 2Matlab 数值实验 8 2 56 2 56 4小计: 40 800 32 8 576 2243.综合实践 12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创新设计 7 2 2社会调查与实习 6 2 2毕

10、业论文 8 8 8 小计: 12 12地球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和地球物理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进行地球物理应用、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素质,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为地球物理研究和应用地球物理部门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同时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研究生输送本科人才。培养要求:通过系统学习数学、物理学以及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现代计算技术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技能;通过现场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用地质学理论解释地球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地震活动的关系,扩展毕业生的知识体系,使之能适应地球物理事业发展的需求。二、学分要求及分配地球

11、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学分分布表学分类型分配课程类别 总学分讲 授 实 验 实 训备 注公共必修课 38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 22学科基础课 28 25 3专业核心(必修)课 46 43 3专业选修课 14 10 4综合实践 12 12三、修业年限:4 年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表(一)通识教育课程 60 学分1.公共必修课程 38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专业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计算机基础(一) 1 2 54 2 54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3 54 3 54 3体育(1) 1 1 3

12、6 1 36 2形势与政策(1) 1 0.5 18 0.5 18 1英语读写(1) 1 2 72 2 72 4英语听说(1) 1 1 36 1 36 2计算机基础(二)(FORTRAN)2 2 54 1 54 3军训和军事理论 2 2 2体育(2) 2 1 36 1 36 2形势与政策(2) 2 0.5 18 0.5 18 1英语读写(2) 2 2 72 2 72 4英语听说(2) 2 1 36 1 36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3 54 3 54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36 2 36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上)3 3 54 3 54 3体育(3) 3

13、 1 36 1 36 2形势与政策(3) 3 0.5 18 0.5 18 1英语读写(3) 3 2 36 2 36 2英语听说(3) 3 1 36 1 36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下)4 3 54 3 54 3体育(4) 4 1 36 1 36 2形势与政策(4) 4 0.5 18 0.5 18 1英语读写(4) 4 2 36 2 36 2英语听说(4) 4 1 36 1 36 2小计: 38 612 38 6122.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 22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备注人文科学类课程 2-4社会科学类课程 2-4自然科

14、学类课程 2-4艺术类课程 2-4体育与技术技能类课程 2-4外语应用提高阶段课程 5、 46(二)学科基础课程 28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专业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高等数学(1) 1 5 108 6 108 6 新生晚两周上课力学 1 4 90 5 90 5 新生晚两周上课普通物理实验(1) 2 1.5 42 1.5 42 3 高等数学(2) 2 5 90 5 90 5 热学 2 3 54 3 54 3 普通物理实验(2) 3 1.5 42 1.5 42 3 高等数学(3) 3 4 72 4 72 4 理论力学 3

15、4 72 4 72 4 小计 28 570 25 3 486 84(三)专业课程 72 学分1.专业核心(必修)课程 46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 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专业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电磁学 3 4 72 4 72 4 普通地质学 3 4 82 3 1 54 28 5 数学物理方法 4 5 90 5 90 5 弹性力学 4 4 72 4 72 4 地震数字信号处理 4 3 54 3 54 3 电动力学 5 4 72 4 72 4 地磁学 5 4 72 4 72 4 重力学 5 4 72 4 72 4 地震学 6 5 90 5 90

16、 5 地电学 6 4 72 4 72 4 地球物理观测 7 2 56 2 56 4 地震安全性评价 7 3 54 3 54 3 小计 46 858 43 3 774 842.专业选修课程 14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专业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 3 54 3 54 3工程地质学 4 3 54 3 54 3C 语言程序设计 5 3 54 3 54 3C 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5 1 28 1 28 2岩石力学 5 3 54 3 54 3高等数学四(上) 6 2 36 2 36 2地震地质 6 3 54 3 5

17、4 3高等数学四(下) 7 2 36 2 36 2地震勘探原理及应用 7 3 84 3 84 6工程地震学 7 3 54 3 54 3地学英语 7 36 2 36 2小计 28 544 24 4 432 1123.综合实践 12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专业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社会调查与实习 6 2 创新设计 7 2毕业论文 8 8 小计 12 1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

18、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和资源开发、规划管理的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如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政策,熟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

19、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学分要求及分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学分分布表学分类型分配课程类别 总学分讲 授 实 验 实 训备 注公共必修课 38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 22学科基础课 21 20 1专业核心(必修)课 52 39.5 8.5 4专业选修课 15 9.5 5.5综合实践 12 12三、修业年限:四年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表(一)通识教育课程 38 学分1.公共必修课程 38 学分学

20、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计算机基础(一) 1 2 48 48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3 48 48 3体育(1) 1 1 32 32 2形势与政策(1) 1 0.5 16 16 1英语读写(1) 1 2 64 64 4英语听说(1) 1 1 32 32 2计算机基础(二)VB 2 2 48 48 3军训和军事理论 2 2 2 周体育(2) 2 1 32 32 2形势与政策(2) 2 0.5 16 16 1英语读写(2) 2 2 64 64 4英语听说(2) 2 1 32 32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21、论 2 3 48 48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32 32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上)3 3 48 48 3体育(3) 3 1 32 32 2形势与政策(3) 3 0.5 16 16 1英语读写(3) 3 2 32 32 2英语听说(3) 3 1 32 32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下)4 3 48 48 3体育(4) 4 1 32 32 2形势与政策(4) 4 0.5 16 16 1英语读写(4) 4 2 32 32 2英语听说(4) 4 1 32 32 2小计: 38 832 8322.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 22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

22、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备注人文科学类课程 2-4社会科学类课程 2-4自然科学类课程 2-4艺术类课程 2-4体育与技术技能类课程 2-4外语应用提高阶段课程 5、6 4(二)学科基础课程 21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地质学基础 1 3 72 3 72 4 新生晚两周上课地质学基础实验 1 1 28 1 28 2高等数学(1) 1 4 90 4 90 5 新生晚两周上课高等数学(2) 2 4 72 4 72 4 线性代数 2 2 36 2 36 2自然地理学(1)4 7

23、2 4 72 4 含 6 学时实验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3 54 3 54 3小计: 21 424 20 1 390 28 含 6 学时实验课(三)专业课程 79 学分1.专业核心(必修)课程 52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环境科学原理 4 2 36 2 36 2 经济地理学 3 4 72 4 72 4 含 6 学时实验课自然地理学(2) 3 4 72 3.5 0.5 72 4 含 12 学时实验课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 3 2 2 两周测量学基础 3 2 36 2 36 2 测量学基础实验 3 1 2

24、8 1 28 2 地图学 3 3 54 3 54 3 地图学实验 3 1 28 1 28 2 环境化学 5 2 36 2 36 2含 4 学时实验课人文地理学 4 3 54 25 05 54 3 含 12 学时实验课制图 4 4 72 35 05 72 4 含 13 学时实验课人文地理学综合实习 4 2 2 两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5 3 54 3 54 3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验 5 1 28 1 28 2 区域规划模拟实验 5 2 56 2 56 4 区域规划原理 5 3 54 3 54 3 含 6 学时实验课数据库原理 4 3 54 3 54 3数据库原理实验 4 1 28 1 28 2遥感

25、导论 4 3 54 3 54 3 城市规划原理 6 3 54 3 54 3含 4 学时实验课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 6 2 36 2 36 2 含 4 学时实验课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实验 6 1 28 1 28 2 小计: 52 934 39.5 8.5 4 738 196 含 61 学时实验课2.专业选修课程 15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生态学基础 3 2 36 2 36 2 含 4 学时实验课文化与环境 4 2 36 2 36 2 含 8 学时实验课计量地理学 5 3 54 2.5 0.5 54 3

26、含 16 学时实验课城市地理学 5 2 36 2 36 2 含 4 学时实验课城镇体系规划方法及应用 5 2 36 2 36 2 含 4 学时实验课资源环境经济学 5 2 36 2 36 2区域产业发展管理 6 2 36 1.5 0.5 36 2 含 10 学时实验课高等数学(四) (上) 6 2 36 2 36 2环境影响评价 6 2 36 2 36 2 含 2 学时实验课计算机辅助设计 6 1.5 42 1.5 42 3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规划 6 2 36 2 36 2遥感概论实验 4 2 56 2 56 4 土地政策与管理 6 2 36 2 36 2县域发展规划 6 2 36 2 36 1

27、 含 6 学时实验课中国地理 6 2 36 2 36 2地学英语 6 2 36 2 36 2高等数学(四) (下) 7 2 36 2 36 2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7 2 36 2 36 2区域发展战略管理 7 1 28 1 28 2景观生态学 7 2 36 2 36 2公路与环境 7 1 18 1 18 1地理学进展 7 3 54 3 54 3小计: 43.5 828 38 5.5 702 126 含 54 学时实验课3.综合实践 12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创新设计 7 2 2社会调查与实习 6 2

28、 2 4 周毕业论文 8 8 8小计: 12 12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国土、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毕业

29、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了解相邻专业如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绘工程等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与法规;5、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

30、力。二、学分要求及分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学分分布表学分类型分配课程类别 总学分讲 授 实 验 实 训备 注公共必修课 38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 22学科基础课 21 20 1专业核心(必修)课 47 35.5 9.5 2专业选修课 20 10 8 2综合实践 12 12三、修业年限:四年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表(一)通识教育课程 60 学分1.公共必修课程 38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专业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计算机基础(一) 1 2 48 48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3

31、48 48 3体育(1) 1 1 32 32 2形势与政策(1) 1 0.5 16 16 1英语读写(1) 1 2 64 64 4英语听说(1) 1 1 32 32 2计算机基础(二)VB 2 2 48 48 3军训和军事理论 2 2 2 周体育(2) 2 1 32 32 2形势与政策(2) 2 0.5 16 16 1英语读写(2) 2 2 64 64 4英语听说(2) 2 1 32 32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3 48 48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32 32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上)3 3 48 48 3体育(3) 3 1 32 32 2形势与政

32、策(3) 3 0.5 16 16 1英语读写(3) 3 2 32 32 2英语听说(3) 3 1 32 32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下)4 3 48 48 3体育(4) 4 1 32 32 2形势与政策(4) 4 0.5 16 16 1英语读写(4) 4 2 32 32 2英语听说(4) 4 1 32 32 2小计: 38 832 8322.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 22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备注人文科学类课程 2-4社会科学类课程 2-4自然科学类课程 2-4艺术类课程 2-4体育与技术技能类课程 2-4外语应用提高阶段

33、课程 5、6 4(二)学科基础课程 21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 周学时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 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副修专业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地质学基础 1 3 72 3 72 4 新生晚两周上课地质学基础实验 1 1 28 1 28 2 高等数学(1) 1 4 90 4 90 5 新生晚两周上课高等数学(2) 2 4 72 4 72 4线性代数 2 2 36 2 36 2自然地理学(1) 2 4 72 4 72 4 含 6 学时实验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3 54 3 54 3小计: 21406 20 1 390 28含 6 学时实验课(三)专业课程 79 学分1.

34、专业核心(必修)课程 47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 学时类型分配周学时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 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副修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C 语言程序设计 1 3 72 3 72 4 新生晚两周上课C 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1 1 28 1 28 2 测量学基础 3 2 36 2 36 2 测量学基础实验 3 1 28 1 28 2 地图学 3 3 54 3 54 3 地图学实验 3 1 28 1 28 2 自然地理学(2) 3 4 72 3.5 0.5 72 4 含 12 学时实验课数据结构 3 3 54 3 54 3 含 8 学时实验课GPS 原理与应用 4 2 36 2 36 2

35、 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 3 2 2 2 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4 2 36 2 36 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 4 1 28 1 28 2 数据库原理 4 3 54 3 54 3 数据库原理实验 4 1 28 1 28 2 遥感导论 4 3 54 3 54 3 遥感地学分析 5 2 36 2 36 2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5 3 54 3 54 3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验 5 1 28 1 28 2 GIS 二次开发 6 2 36 2 36 2 GIS 二次开发实验 6 1 28 1 28 2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6 2 36 2 36 2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验 6 1 28 1 28 2 地理信息系统

36、设计 7 2 36 2 36 2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实验 7 1 28 1 28 2 小计: 47 900 35.5 9.5 2 648 252 含 20 学时实验课2.专业选修课程 20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 学时类型分配周学时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 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副修专业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经济地理学 3 4 72 4 72 4 含 6 学时实验课人文地理 4 3 54 2.5 0.5 54 3 含 12 学时实验课人文地理学综合实习 4 2 2 2 周植物地理 5 2 36 1.5 0.5 36 2含 18 学时实验课计量地理学 5 3 54 2.5 0.5 54 3含

37、 16 学时实验课区域规划原理 5 3 54 3 54 3 含 6 学时实验课城市规划原理 6 3 54 3 54 3 含 4 学时实验课高等数学(四) (上) 6 2 36 2 36 2环境影响评价 6 2 36 2 36 2计算机地图制图实验 6 2 56 2 56 4计算机辅助设计 6 1.5 42 1.5 42 3数字地球导论 6 2 36 2 36 2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 6 2 36 2 36 2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6 2 36 2 36 2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实验 6 1 28 1 28 2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7 2 36 2 36 2地学英语 7 2 36 2 36 2高等数学(四) (

38、下) 7 2 36 2 36 2景观生态学 7 2 36 2 36 2区域发展战略管理 7 1 28 1 28 2数字交通 7 2.5 54 2 0.5 54 3 含 18 学时实验课土地信息系统 7 2.5 54 2 0.5 54 3 含 18 学时实验课资源环境遥感 7 2.5 54 2 0.5 54 3 含 18 学时实验课区域经济 7 2 36 2 36 2生态环境规划原理 7 2 36 2 36 2GIS 在林业中的应用 7 2.5 54 2 0.5 54 3 含 18 学时实验课小计: 57.5 1090 47 8.5 2 936 154 含 136 学时实验课3.综合实践 12

39、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专业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创新设计 7 2社会调查与实习(3S 应用综合实习) 6 2 2 周毕业论文 8 8 小计: 12 12地质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培养目标:培养数理基础扎实,掌握现代地质学和相关学科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具有坚实地质学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富有创新和吃苦耐劳精神,科学人文素质良好,并 初 步 具 备 研 究 、 教 学 和 管理 能 力 , 能 在 科 研 机 构 、 学 校 从 事 地 质 科 学 研 究 或 教 学 工 作 , 在 地 质 调 查 、 地

40、矿 、 冶 金 、 建 材 、 石油 、 煤 炭 、 材 料 、 环 境 、 基 础 工 程 、 旅 游 开 发 从 事 技 术 开 发 与 技 术 管 理 工 作 以 及 在 行 政 部 门 从 事 管理 工 作 , 也可以在地质学的相关领域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地质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本 专 业 学 生 主 要 学 习 地 质 学 方 面 的 基 本 理 论 和 基 本 知 识 , 接 受 基 础 研 究 和 应 用 基 础研 究 方 面 的 科 学 思 维 和 科 学 实 践 训 练 , 掌 握 地 质 调 查 、 科 学 研 究 、 资 源 开 发 和 管 理 的 基 本 技 能 。本专业学

41、生需具有较好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基础科学知识,具有能听、读、写、及对外交流的外语水平和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在牢固掌握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遥感地质学等地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有关资源、工程、环境、地质灾害、地震构造以及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与地学研究和工作有关的鉴定、测试、分析、地学数据综合处理等技能和手段。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现代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 解 地 质 学 的 理 论 前 沿 、 应 用 前 景 和 最新 发 展 动 态 , 以 及 资 源 开 发 状 况 ;2、掌

42、握国土资源调查和区域地质测量的工作方法、技能以及从事这些工作的组织能力;3、掌握岩矿鉴定、测试的基本技能及一般技术和方法,具有对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矿床学等地球物质科学进行研究的初步能力;4、掌握对古生物和微体古生物进行样本采集与制样、分析和初步鉴定的技术,并具有对地球历史演化进行初步研究的能力; 5、掌握地质构造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初步具有解决地质灾害、地质工程、地震安全评价和地质资源评估等问题的能力; 6、掌握地质数据的采集、处理、综合研究和成果解释等方面的现代地质技术和方法; 7、掌握资料查询以及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资料和实验结果的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撰写论文,参

43、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学分要求及分配地质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学分分布表学分类型分配课程类别 总学分讲 授 实 验 实 训备 注公共必修课 38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 22学科基础课 36 31 5专业核心(必修)课 43 30.5 6.5 6专业选修课 7 6 1综合实践 14 14三、修业年限:四年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表(一)通识教育课程 60 学分1.公共必修课程 38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 总学分 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计算机基础(一) 1 2 48 2 0 48 0 0 3思想道德修养与

44、法律基础 1 3 48 3 0 48 0 0 3体育(1) 1 1 32 1 0 32 0 0 2形势与政策(1) 1 0.5 16 0.5 0 16 0 0 1英语读写(1) 1 2 64 2 64 0 0 4英语听说(1) 1 1 32 1 0 32 0 0 2计算机基础(二)C 语言 2 2 48 2 0 48 0 0 3军训和军事理论 2 2 36 2 36 0 0 2 周体育(2) 2 1 18 1 0 18 0 0 2形势与政策(2) 2 0.5 9 0.5 0 9 0 0 1英语读写(2) 2 2 36 2 36 0 0 4英语听说(2) 2 1 18 1 0 18 0 0 2马

45、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3 54 3 0 54 0 0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36 2 0 36 0 0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上)3 3 54 3 0 54 0 0 3体育(3) 3 1 18 1 0 18 0 0 2形势与政策(3) 3 0.5 9 0.5 9 0 0 1英语读写(3) 3 2 36 2 0 36 0 0 2英语听说(3) 3 1 18 1 0 18 0 0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下)4 3 54 3 0 54 0 0 3体育(4) 4 1 18 1 0 18 0 0 2形势与政策(4) 4 0.5 9 0

46、.5 0 9 0 0 1英语读写(4) 4 2 36 2 36 0 0 1英语听说(4) 4 1 18 1 0 18 0 0 22.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 22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总学时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备注人文科学类课程 2-4社会科学类课程 2-4自然科学类课程 2-4艺术类课程 2-4体育与技术技能类课程 2-4外语应用提高阶段课程 5、6 4(二)学科基础课程 36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分 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 副修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高等数学(1) 1 5 108 5 108 6 新生晚两 周上课力学 1 4

47、90 4 90 5 新生晚两 周上课普通物理实验(1) 2 1.5 42 0 1.5 42 3 地球科学概论 1 3 72 3 72 4 新生晚两 周上课地球科学概论实验 1 1 28 1 28 2 十四周 普通化学 1 3 54 3 54 3 普通化学实验 1 1 28 1 28 2 十四周高等数学(2) 2 5 90 5 90 5 电磁学 3 4 72 4 72 4 热学 2 3 54 3 54 3 普通物理实验(2) 3 1.5 42 1.5 42 3 高等数学(3) 3 4 72 4 72 4小计 36 752 31 5 612 140(三)专业课程 64 学分1.专业核心(必修)课程

48、 43 学分学分类型分配学时类型分配课程名称开课学期 总学分 总学时讲授 实验 实训 讲授 实验 实训周学时副修课程双学位课程备注结晶学与矿物学 2 4 72 4 72 4 结晶学与矿物学实验 2 1 28 1 28 2 晶体光学 2 2 54 1.5 0.5 54 3 含 14 学时实验课构造地质学 3 3 54 3 54 3 构造地质学实验 3 0.5 14 0.5 14 2 实验在后 7 周地质认识实习 2 2 2 20 天左右沉积岩石学 4 3 54 3 54 3 沉积岩石学实验 4 1 28 1 28 2 岩浆岩石学 3 3 54 3 54 3 岩浆岩石学实验 3 1 28 1 28 2 变质岩石学 4 2 36 2 36 2 变质岩石学实验 4 1 28 1 28 2 古生物学与地史学 4 4 72 4 72 4 古生物学与地史学实验 4 0.5 14 0.5 14 2 实验在后7 周矿床学 6 3 54 2.5 0.5 54 3 含 14 学时实验课地球化学 5 2 36 2 36 2水文地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