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生儿听力筛查(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UNHS)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一)发病率: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内的统计报道,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 0.3%,其中中重度以上者 0.05。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 22.6%,其中,重度以上者为 1%。我国每年有 2000 万新生儿出生,这就意味着每年有 26 万严重听损伤儿出生,其致残比例超过任何常见的先天残病。(二)听力障碍对言语发育的影响:1 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听力正常的婴幼儿一般在 4-9 月,最迟不超过 11 月呀呀学语,这是语言发育
2、的重要阶段性标志。而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 2-3 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最终重者导致聋哑,轻者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2 影响最终语言能力的唯一相关因素是听力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晚,而不是听力损害的程度。3.如果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的儿童,可使用助听器等人工方式帮助其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则可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由此可见,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在预防聋哑和语言发育障碍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历史与现状. 新生儿听力筛查历史:发现用传统的高危家庭登录管理的办法只能发
3、现约 50%的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通过常规体检和父母识别几乎不能在第一年内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唯有新生儿听力筛查才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1999 年,杭州会议,中国残联、卫生部等 10 个部委联合下发 “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中,首次提出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并将这项工作明确为卫生部门的工作职责之一。此后,在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先后开始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2004 年 10 月南京会议部署全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三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策略1新生儿听力筛查包含:全体人群筛查 universal screening;目标人群筛查 t
4、argeted screening。当前所说是新生儿普遍筛查 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UNHS;22普遍筛查贯彻的原则: 普遍筛查 包括正常产房和 NICU 的所有新生儿都应在出院前接受听力筛查。3 个月内接受诊断 所有未通过复筛的小儿,在三个月内开始相应的医学和听力学评价,最高转诊率为 4%。6 个月内接受干预。跟踪和随访。权益保障数据库和信息系统质量控制多学科合作 从广义上说,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项系统化的社会优生工程,它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及运作模式等都应包含在内,涉及多个专业和学科,组织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要远远大于其它新生儿疾病的筛查,该项
5、目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多学科的协调与合作。不同科系的医学任务及其责任简述如下:.耳鼻喉- 头颈外科 :它的评估应当包括临床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以及涉及到耳、头部、面部和颈部的检查,以及可能与儿童期听损伤相关的组织和器官 ,如皮肤(色素沉着)、眼、心脏、肾脏和甲状腺的实验室检查;耳科学检查;另外,耳科学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包含尿检查,血样检查和基因检查。听力学工作者要参与到 UNHS 的各个环节(筛查、确认、干预、跟踪随访和质量评估) ,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儿科医生或儿保医生,担负新生儿和婴幼儿身体总检查的任务,确定那些新生儿属于高危听损儿,有 30-40%的听损儿伴有其它疾病,此时
6、儿科诊断就显得更重。同时对没有通过出生后住院期间听力筛查和复筛,或者门诊初筛和复筛的婴幼儿进行转诊。.UNHS 一般都是在医院的产科或妇幼保健机构完成,是初筛和复筛的第一线,孕妇围产期的资料对听损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所以产科医生和围保医生应该参与。3目标人群的筛查:高危因素自 1990 年增至 18 条(新生儿 10 条,婴幼儿 8 条) ,符合高危听力损害因素条件的新生儿约占全部新生儿的 9%。四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技术1耳声发射测试3定义: 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耳声发射的分类: 根据是否由外界刺激所诱发 ,将耳声发射分为自发性耳声发射(SOAE)
7、和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两大类。其中诱发性耳声发射,根据诱发刺激声的不同又分为: 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刺激频率耳声发射(SFOAE)和电诱发耳声发射(EEOAE)。耳声发射的特点:耳声发射具有非线性(强度增长的非线性是耳声发射的一个重要特点);锁相性(耳声发射的相位取决于声刺激信号的相位,并跟随刺激相位的变化而发生固定的相位变化)、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瞬恋诱发耳声发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是指耳蜗受到外界短暂脉冲声刺激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以一定形式释放出的声频能量,其形式由刺激声的待点决定。通常使用短声(Click)或短音(tonepip) 作
8、为刺激声,耳蜗在接受刺激声后 20ms 以内外耳道内记录到的声频能量。这项技术具有客观性、敏感性和快速无创伤性等特点,因此在新生儿(和婴幼儿)听功能检测(监测)中有其特殊的应用价值。在发达国家,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已成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项常规技术。我国听力学工作者也使用这项技术在局部地区开展了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听力筛查工作。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测试参量的选择刺激声:短声(Click),脉宽 80us;刺激声构型: 非线性短声-3 个等幅的同相位短声和 1 个反相的 3 倍于前者振幅的短声)。给声速率:80 次/秒或 50 次/秒;刺激声强度:70-84dBpeSPL;扫描时间 12.5ms 或
9、 20ms,信号延迟 2.5ms信号叠加次数:50-260 次;信号分别采集到 A 和 B 两套缓冲存储器内,经积分和统计处理计算两套缓冲存储器内信号的相关率及频域内信号的功率谱。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技术要点 环境噪声的控制:使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友射进行新生儿听力的初筛和 复筛,不需在隔声室内进行,只需将测试环境噪声控制在 45-50dB(A)以下即可。 测试时机的选择:综合我国新生儿住院期间听力筛查的实践经验,以及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o)筛查的通过率 ,建议筛查时间安排在生后 24-48 小时(甚至于 3-5 天,新生儿安静状态或睡眠时进行。附:在生后 24-48 小
10、时( 甚至于 3-5 天) ;一般出生后 3 天;自然分娩2 天;剖宫产3 天;4早产儿:母受孕34W 后 5 天;小于胎龄儿、巨大儿 5 天;器械助产儿 7 天; 测试探头的放置:探头在外耳道的正确位置及密闭程度,对提取耳声发射信号、减少或排除内外环境噪声,保证标定刺激声到达鼓膜的强度都十分重要。因此,正确放置测试探头,是完成新生儿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重要环节。在测试过程中,探头密闭地放置在外耳道外三分之一处,其尖端小孔要正对着鼓膜。不同探头耦合情况下;耳道内声刺激的波形和频谱也有所改变(图 3-1-8)。 噪声排斥水平控制: 如何最大限度的提取反应信号而减少噪声信号的进入,是进行瞬
11、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测试的关键。操作者可以通过调节耳声发射测试系统提供的噪声排斥水平来解决这一问题。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诱发声为两个不同频率的持续纯音 fl 为较低频,f2 为较高频.当 f2/f1=1.2 时产生最大的反应振幅。.畸变产物其频率与刺激声有固定关系,如 2f1-f2、f1-f1 等DPOAE 的优点: 判断容易,在频谱上表现为纯音样的窄带谱峰,一般以高于本底 噪声 3dB 为确认标准。其特点是对测试环境的要求低,抗干扰强,波形容易辨认。 .耳声发射注意事项OAE 缺乏可由各种原因(包括中耳功能不良到各种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引起,缺乏OAE 不作为严重听力损失的指标,婴幼儿由于生理
12、噪声,1000 Hz 以下 OAE 振幅低,不要过头估计其病理性质,但是如能引出 OAE,表明其听阈好于 3040 dB,但不能决定其真正的听阈,OAE 的存在,不能排除听神经病 2. 中耳功能测试,(声阻抗测试)常用的有鼓室导纳测试。常以鼓室导纳图中鼓室导纳曲线来判断中耳鼓室的压力。当鼓室导纳曲线位于-l00 至+l00daPa 之间时,图为 A 型,显示中耳鼓室压力和中耳功能为正常范围。声反射阈测量,正常声反射阈为 70-95dBHL。声导抗测量注意事项:3000 名 812 月龄婴儿追踪性听力检查,30%在检查时就有分泌性中耳炎,标准探头音检测,价值不大。 将探头音频率提高到 60010
13、00 Hz,4 个月以下婴儿可获有价值的声导抗图,声反射的存在5说明中耳功能正常,并可排除听神经病,但声反射阈与听阈间无直接关系,但从来没有声反射阈在真正的听阈以下引出。 .婴儿的外耳和中耳经历了一些结构的改变,这可以影响传导机制的机械一声学性质。小于 7 个月的婴儿,由于耳道软骨部软,骨部尚未发育,放入探头可致耳道塌陷,易测出 B型鼓室导抗图的假阳性结果。.婴儿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导抗图可能呈 A 型, Paradise 报道经耳镜检查及鼓膜切开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婴儿 40 耳,其中 24 耳呈正常鼓室导抗图。多频鼓室图证实外耳和中耳的总的成熟导致在出生时的质量增加当婴儿长大后逐渐减少。常规的
14、226Hz 探测音的鼓室图对幼年婴儿是无效的试验。.声导抗检测为鉴别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有用工具,但用于 6 月龄以下的婴儿,其价值有限。据报道用 660-1000 Hz 探测音,有可能提高其使用价值。Paradise 发出对 7 个月以下儿童鼓室图解释的下列警告:“异常鼓室图 ”显示和较长受试者同样的价值;“正常 “鼓室图没有诊断价值,因为它们可能合并有或无渗液。推荐对 6 个月以下婴儿用 1000Hz 探测音鼓室测量,用 Y 一鼓室图。3. 听觉诱发电位测试技术听觉感受器在接受外界刺激声后,中枢神经可以产生与外界刺激声相关的生物电变化,这种电活动可以从脑电背景活动中提取并记
15、录出来,称为听觉诱发电位(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起源及波形:听力正常者的听觉脑干反应(ABR)或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是指耳机发放短声(click)刺激后 10ms 内记录到的一组振幅强弱不等的连续波;一般由 6-7 个稳定波组成。按国际有关规定用罗马数字-VII 顺序标记 ,其中、V 波最稳定(图 3-1.12),随刺激声强度的降低,V 波消失的最晚。虽然各波的精确解剖起源尚未确定,但各波潜伏期相对稳定,粗略反映了神经冲动从听神经远端经脑干向中枢传导的过程;各波的可能对应部位如下 (图):ABR 主要起源于脑干 ,代表脑干水平的诱发电位活动。、波实际代表听觉传入通路的周围性神
16、经核群的电活动,其后各波代表中枢段动作电位。换言之,波潜伏期代表听觉通路的周围性传导时问,而-V 波间潜伏期(PL)系脑干段听觉中枢性传导时间同时也代表脑干功能的完整性。ABR 的注意事项6小儿处于听觉系统的发育过程,新生儿 ABR 波形主要由 I、III 、V 波组成(图 7-2) ,II波缺失,V 波振幅较成人低,各波的潜伏期均较成人长,随生后月龄增加,潜伏期日趋缩短,一般至 2 岁时才能达到成人标准。通常以 III 或 V 波的最后消失作为判断 ABR 反应阈的指标,并需反复评定。ABR 反应阈与行为听阈间并不一定十分吻合,因此称反应阈。短声 ABR 反应阈只是反应24 kHz 的听力水
17、平,不能代表全部听力,补充带频率特性的短音或短纯音 ABR 有助于低频听力的评定。ABR 只反映脑干水平的听觉功能状态,不能反映皮层水平的听觉处理过程,有严重皮层功能障碍的儿童,也能记录到正常的 ABR 波形。ABR 的测试结果受测试参数设置影响很大。声刺激强度、速率、不同滤波范围等均直接影响各波的潜伏期、振幅以及波形。此外,ABR 虽是一种不需要受试者主观参与的客观测试手段,但测试结果的判断上却受测试者主观影响。因此,各检测中心应建立自身的正常值标准。ABR 是一种给声反应,依赖于神经冲动发放的同步化程度,上升时间越短的声刺激,引起神经发放的同步化越好,得出的波形清晰,但频率特性越差。短音或
18、短纯音 ABR,特别是以低频( 0.25、0.5、1 kHz)作为刺激声,对 ABR 的形态和振幅影响较大,反应的各波波界分化不清。有些国家将之作为确定低频听力的手段,但国内经验不多,须积累经验。除通过气导给声,测试 ABR 外,还可通过骨导给声测试 ABR。骨导 ABR 在肯定婴儿实际听阈和鉴别传导性及感音性听力损失上有很大作用,值得应用。同步性检查和听力检查:反应阈和听阈ABR、ASSR 所得阈值,是神经冲动的同步性阈值,为反应阈,而不是听阈。4AABR 测试是以听性脑甘诱发电位测试技术为基础,通过新算法及专用的的测试探头,而实现的快速,可靠,无创的检测方法。540Hz 听觉相关电位测试(
19、40Hz.AERP)其反应阈 40dBnHL 可作为观察低频听力的一个参考指标。40Hz-AERP 用于观察低频听力,可以补充 ABR 只记录高频反应阈的不足。但由于 40HzAERP 受睡眠的影响,单纯用其评价低频听力也是不够全面的,需结合 ABR 的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价。76. 听觉行为反应测试(BOA)以鼓声、揉纸声和铃声作为声源,观察患儿的听觉行为反应。由于月龄 6 个月以内婴幼儿的听觉和认知发育仍处于不稳定阶段,听力学评估应以客观听力学检查的结果为主,参照听觉行为反应的测试结果和所填写的相应听觉发育观察表的结果,才能更为全面和可靠。这个时期的听力学评估对于早期干预来说,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行为测听是进行生理测试和行为测试交叉核查所必不可少的为此有以下几点看法: 不宜单纯简单化的以 ABR+40 Hz 作为 36 月龄婴儿的听力全面评价 6 月龄婴儿可用行为观察测听(BOA) ,它们代表的是阈上反应,不能用以排除轻或中等听力损失,但可使听力整体印象具体化. 五新生儿听力筛查干预技术1 声放大助听技术干预时间最佳在出生 6 个月,甚至更早。2 医学干预1.清除耳道盯聍2.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先天性外耳及中耳发育畸形4.人工耳蜗的植入。 康复训练听功能训练;言语和语言功能训练;语言治疗;父母与教师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