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实用药剂学课程作业(选做)姓名: 吴乐萍 学 号: 712015228010年级: 2012 年秋 学习中心: 乐清电大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 我国第一部药典是( 1953 )年版,现行药典是( 2010 )年版。2. 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 新修本草 )3. 按给药途径分,药物可分为( 肠内给药 ) ( 肠外给药 ) 二、问答题1. 简述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及选择剂型的原则。答:重要性: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例如,硫酸镁口服剂型用作泻下药,但 5%注射液静脉滴注,能抑制大脑中枢神经,有镇静、镇痉作用。医学教 育网 搜集整理 剂型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例如,注射剂、吸入
2、气雾剂等,发挥药效很快,常用于急救。 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例如,氨茶碱治疗哮喘疾病效果很好,但有引起心跳加快的毒副作用,若改成栓剂则可消除这种毒副作用。 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例如,静脉注射的脂质体新剂型是具有微粒结构的制剂,在体内能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使药物在肝、脾等器官浓集性分布,即发挥出药物剂型的肝、脾靶向作用。 剂型可影响疗效。固体剂型如片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工艺不同会对药效产生显著的影响,药物晶型、药物粒子大小的不同,也可直接影响药物的释放,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选择剂型的原则:1.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 2.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剂型 3.根据常规要
3、求选择剂型第二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为提高易氧化药物注射液的稳定性,无效的措施是( A ) A.调渗透压 B.使用茶色容器 C.加抗氧剂 D.灌封时通 CO 2 2.在一级反应中,以 lgC 对 t 作图,反应速度常数为( D ) A. lgC 值 B. t 值 C.温度 D.直线斜率 *2.303 3.一些易水解的药物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使稳定性提高原因是( C ) 。A.两者形成络合物 B.药物溶解度增加 C.药物进入胶束内D.药物溶解度降低 4.稳定性受到多
4、种因素的影响,下属哪一项为影响药品稳定性的环境因素( D ) 。A.药品的成分 B.化学结构 C.剂型 D.金属离子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药物降解主要途径是水解的药物主要有( AE ) A.酯类 B.酚类 C.烯醇类 D.芳胺类 E.酰胺类 2.药物降解主要途径是氧化的药物主要有( BCE ) A.酯类 B.酚类 C.烯醇类 D.酰胺类 E.芳胺类 3.防止药物氧化的措施( ABCDE ) A.驱氧 B.降温 C.加入抗氧剂 D.加金属离子络合剂 E.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 4.影
5、响因素试验包括( ABCDE ) A.高温试验 B.高湿度试验 C.强光照射试验 D.在 40RH75%条件下试验 E.长期试验 5.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用于新药申请需做( ABD ) A.影响因素试验 B.加速试验 C.经典恒温法试验 D.长期试验 E.活化能估计法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E )A. 表面活性剂都有昙点 B.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多用于防腐与消毒 C. 表面活性剂亲油性越强,HLB 值越高 D. 卵磷脂为两性离子表面
6、活性剂 2. 有关表面活性剂正确的表述是( A )A. 表面活性剂对药物的吸收均有促进作用 B. 表面活性剂用于静脉的毒性大于口服 C . 表面活性剂中,非离子型毒性最大 D. 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溶血性最大 3. 一般来讲,表面活性剂中毒性最大的是( C )A.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B.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C.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D.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4. 吐温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血作用顺序是( C )A. 吐温 80吐温 60 吐温 20吐温 40 B. 吐温 80吐温 60 吐温 40吐温 20 C. 吐温 20吐温 60吐温 40吐温 80 D. 吐温 60 吐温 40吐温 80
7、 5. 吐温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化学名称是( B )A. 山梨醇脂肪酸酯类 B.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 C.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 D. 聚氧乙烯基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 6. 与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有关的性质为( C )A. 表面活性 B. 昙点 C. 胶束 D. HLB 值 二、填空题1.不同的 HLB 值的表面活性剂有不同的用途,一般 W/O 型乳化剂采用 HLB 值为( 3-8 ) ,润湿剂采用 HLB 值为( 7-9 ),O/W 型乳化剂采用 HLB 值为( 8-16 ) ,增溶剂采用 HLB 值为( 13-18 ) 。2. 昙点是( 非 离子 )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此类表面活性剂具有(
8、含氧基团 )结构。3.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上的应用有( 增溶 ) 、 ( 乳化 ) ( 润湿 ) 、 ( 起泡与消泡 ) 、 ( 去污 ) 。四、名词解释1. 临界胶束浓度 : 表面活性剂 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第四章 液体制剂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不属于液体制剂质量要求的是( A )A. 无菌、无热原 B. 均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C. 浓度应准确 D. 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2. 下列各制剂中不是非均相液体制剂的是( D )A. 溶胶剂 B. 乳剂 C
9、. 混悬剂 D. 高分子溶液剂 3. 下列哪个不是属于乳剂的不稳定性 ( B )A. 分层 B. 凝胶 C. 酸败 D. 转相 4. 下列哪个不属于矫味剂( A )A. 润湿剂 B. 甜味剂 C. 胶浆剂 D. 泡腾剂5. 下列关于液体制剂的错误表述为( B )A. 非均相液体制剂易产生不易产生物理稳定性问题 B.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药物吸收速度大于混悬型液体制剂 C. 液体制剂在储存过程中易发生霉变 D. 药物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分散度愈大,吸收越快 6. 制备液体制剂首选溶剂为( C )A. 丙二醇 B. 植物油 C. 蒸馏水 D. 乙醇 7. 适宜作润湿剂的表面活性剂的 HLB 值范围为( B
10、 )A. 3-8 B. 7-9 C. 8-16 D. 13-16 E. 15-18 8. 下列关于高分子溶液的错误表述为( C )A. 制备高分子溶液首先要经过溶胀过程 B. 高分子溶液中加入大量电解质,产生沉淀现象,称为盐析 C. 高分子溶液的黏度与其分子量无关 D. 高分子溶液为均相液体制剂9. 根据沉降公式分析,与混悬剂中微粒的沉降速度成正比的因素为( D )A. 微粒半径 B. 介质的黏度 C. 微粒的密度 D. 微粒的密度与介质密度之差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哪些制
11、剂属于非均相液体制剂( BC )A. 芳香水剂 B. 炉甘石洗剂 C. 复方硫黄搽剂 D. 磷酸可待因糖浆 E. 明胶溶液剂2. 根据 Stocks 公式判断,采用哪些方法可提高混悬剂稳定性( BD )A. 增大微粒的半径 B. 增加介质黏度 C. 增加介质密度 D. 减少微粒半径 E. 提高温度3. 下列哪些现象属于乳剂的不稳定表现( BCDE )A. 分层 B. 转相 C. 絮凝 D. 破裂 E. 酸败4. 下列哪些方法可用于评价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CDE )A. 测定溶出度 B. 测定溶解度 C. 测定絮凝度 D. 沉降容积比 E. 微粒大小的测定5. 下列关于高分子溶液的正确表述是
12、( ABDE )A. 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解首先要经过一个溶胀过程 B. 高分子溶液是热力学稳定系统 C. 在高分子溶液中加入电解质会产生聚沉现象 D. 阿拉伯胶在溶液中带负电荷 E. 高分子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凝胶 6. 混悬剂的稳定剂根据其作用可分为( ABC )A. 助悬剂 B. 润湿剂 C. 絮凝剂 D. 润滑剂 E. 反絮凝剂7. 下列关于混悬剂的正确表述是( ABCD )A. 混悬剂为非均相液体制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B. 疏水性药物配制混悬剂时,须加入润湿剂 C. 制备混悬剂的方法有分散法、凝聚法两大类 D. 混悬剂可以口服、外用与肌内注射 E. 产生絮凝的混悬剂其稳定性差8.
13、下列关于乳化剂选择的正确表述( BCDE )A. 口服 O/W 型乳剂应优先选择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 B. 根据药物的性质、油相的类型、是否有电解质存在来综合考虑 C. 外用乳剂一般不宜采用高分子溶液来作乳化剂 D. 口服 O/W 型乳剂应优化选择高分子溶液来作乳化剂 E. 乳化剂混合使用可提高界面膜强度,增加乳剂稳定性三、填空题1. 根据乳滴的大小,将乳剂分为( 微乳 ) 、 ( 亚微乳 ) ( 普通乳 ) 。2. 非均相液体制剂包括( 溶胶剂 ) ( 混悬剂 )和( 乳剂 ) 。四、名词解释1. 助溶剂 :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缔合物或复盐等,以增加药
14、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2. 潜溶剂:是混合溶剂的一种特殊的情况。药物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是各单一溶剂溶解度的相加平均值。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3. 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口服浓蔗糖水溶液。糖浆剂根据所含成分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单糖浆、药用糖浆、芳香糖浆。第五章 灭菌法和无菌操作法一、名词解释1. F0 值:为一定灭菌温度(T)下,Z 为 10时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 121,Z 值为 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也就是说,不管温度如何变
15、化,t 分钟内的灭菌效果相当于在 121下灭菌 F0 分钟的效果。第六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有关除去热原方法的叙述错误的为( C ) 。A. 250、30min 以上干热灭菌能破坏热原活性B. 重铬酸钾硫酸清洁液浸泡能破坏热原活性C. 热原是大分子复合物,0.22m 微孔滤膜可除去热原D. 在浓配液中加入 0.10.5(gml)的活性炭可除去热原 2. 注射用水是由纯化水采取( B ) 法制备。A. 离子交换 B. 蒸馏 C. 反渗透 D. 电渗析 3. 下列关
16、于注射用水的叙述哪条是错误的( A ) 。A. 经过灭菌处理的纯化水 B. 本品应采用密封系统收集,于制备后 12h内使用C. 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D. 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 无臭, 无味4. 可加入抑菌剂的制剂是( C ) 。A. 肌内注射剂 B. 输液 C. 眼用注射溶液 D. 手术用滴眼剂 5. 注射剂中加入焦亚硫酸钠的作用( D ) 。A. 抑菌 B. 抗氧 C. 止痛 D. 调节等渗6. 在制剂中常作为金属离子络合剂使用的有( C ) 。A. 碳酸氢钠 B. 焦亚硫酸钠 C. EDTA-2Na D. 硫代硫酸钠 7. 利用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除热原是利用热原的( B ) 。A.
17、耐热性 B. 不挥发性 C. 水溶性 D. 滤过性8. 利用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除热原是利用热原的( B )A. 流通蒸汽灭菌法 B. 热压灭菌 C. 化学灭菌 D. 紫外线灭菌9. 注射剂制备时不能加入的附加剂为( A ) 。A. 调色剂 B. 抗氧剂 C. pH 调节剂 D. 惰性气体10 注射剂制备时不能加入的附加剂为( D ) 。A. 吸附热原 B. 吸附杂质 C. 吸附色素 D. 稳定剂 11.氯化钠等渗当量是指( D ) 。A. 与 100g 药物成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量 B. 与 10g 药物成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量C. 与 10g 氯化钠成等渗效应的药物的量 D. 与 1g 氯化钠成
18、等渗效应的药物的量12. 注射用青霉素粉针,临用前应加入 ( B )A. 注射用水 B. 灭菌蒸馏水 C. 蒸馏水 D. 灭菌注射用水 13. 关于热原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 可被高温破坏 B. 具有水溶性 C. 具有挥发性 D. 可被强酸、 强碱破坏 14. 注射用的针筒或其它玻璃器皿除热原可采用 ( A )A. 高温法 B. 酸碱法 C. 吸附法 D. 微孔滤膜过滤法 15.以下关于输液灭菌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 A输液从配制到灭菌以不超过 12 小时为宜 B输液灭菌时一般应预热 2030 分钟 C输液灭菌时一定要排除空气 D输液灭菌时间应确证达到灭菌温度后计算二、多
19、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静脉注射脂肪乳剂输液叙述正确的是( ACE ) A. 静脉注射脂肪乳剂输液是一种浓缩的高能量肠外营养液 B. 是以植物油脂为主要成份,加乳化剂与注射用水而制成的油包水型乳剂,可供静脉注射 C. 具有体积小、能量高、对静脉无刺激等优点 D. 微粒直径 80%5m,微粒大小均匀,不得有大于 10m 的微粒 E. 成品耐受高压灭菌,在贮存期内乳剂稳定,成份不变 2.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的乳化剂常用的有(ABD ) A.卵磷脂 B.豆磷脂 C.吐温 80 D.Pluro
20、nicF68 E.司盘 80 3.下列哪些输液是营养输液( ABE ) A.碳水化合物的输液 B.静脉注射脂肪乳剂 C.羟乙基淀粉注射液 D.右旋糖酐注射液 E.复方氨基酸输液 4.下列哪些输液是血浆代用液( DE ) A.碳水化合物的输液 B.静脉注射脂肪乳剂 C.复方氨基酸输液 D.右旋糖酐注射液 E.羟乙基淀粉注射液 5.在生产注射用冻干制品时,其工艺过程包括(ACE ) A.预冻 B.粉碎 C.升华干燥 D.整理 E.再干燥 6.在生产注射用无菌分装制品时,其工艺过程包括(ADE ) A.原材料整理 B.预冻 C.升华干燥 D.分装 E.灭菌和异物检查 7.下列既能做抑菌剂又能做止痛剂
21、的是( AD )A.苯甲醇 B.苯乙醇 C.苯氧乙醇 D. 三氯叔丁醇 E.乙醇8. 注射剂的玻璃容器的质量要求( ABCDE )A. 透明、洁净、不得有气泡、麻点及砂粒等 B.优良的耐热性C.足够的物理强度 D.高度的化学稳定性 E.熔点较低,易于熔封三、填空题 1. 等渗溶液是指与血液有相等 ( 渗透压 ) 的溶液。等张溶液是指与红细胞膜 ( 张力 )相等的溶液。2. 安瓿的洗涤可分蒸瓶和洗瓶两步,最后的洗涤用水应是 ( 新鲜注射用水 ) 。三、计算题1. 下列处方调成等渗需加 NaCl 多少克? 硝酸毛果芸香1.0g 无水磷酸二氢钠0.47g 无水磷酸氢二钠0.40g NaCl 适量注射
22、用水100ml (注:硝酸毛果芸香碱的NaCl等渗当量0.23,无水磷酸二氢钠的NaCl等渗当量为0.43,无水磷酸氢二钠的NaCl等渗当量为0.51)。解:等渗当量X=0.9%V-EW =0.9%100-(1.00.23+0.430.47+0.510.40) =0.2639g 答:调成等渗需加NaCl0.2639克2. 配制 500ml 等渗 NaCl 溶液,需 NaCl 多少?( 1%NaCl 冰点下降度为 0.58 C,血浆的冰点下降度为 0.52)?答: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溶液,要配制 500ml 需加入氯化钠W=0.9%500=4.5g第七章 粉体学简介、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一
23、、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散剂按组成药味多少来分类可分为 ( B ) A.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 B.单散剂与复方散剂 C.溶液散与煮散 D.吹散与内服散 2. 颗粒剂的粒度检查中,不能通过 1 号筛和能通过 5 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过 ( D ) A.5% B.6% C.8% D.15% 3. 泡腾颗粒剂遇水产生大量气泡,是由于颗粒剂中酸与碱发生反应所放出的气体是( B ) 。A. 氢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氮气4. 空胶囊系由囊体和囊帽组成,其主要制备流程如下 ( B )
24、A. 溶胶蘸胶(制胚)拔壳干燥切割整理 B. 溶胶 蘸胶(制胚)干燥拔壳切割整理 C. 溶胶 干燥蘸胶(制胚)拔壳切割整理 D. 溶胶拔壳干燥蘸胶(制胚)切割整理 5.一般情况下,制备软胶囊时,干明胶与干增塑剂的重量比是 ( B ) A. 1:0.3 B. 1:0.5 C. 1:0.7 D. 1:0.9 6.下列关于囊材的正确叙述是 ( B ) A.硬、软囊壳的材料都是明胶.甘油.水以及其它的药用材料,其比例,制备方法相同 B.硬、软囊壳的材料都是明胶.甘油.水以及其它的药用材料,其比例,制备方法不相同 C.硬、软囊壳的材料都是明胶.甘油.水以及其它的药用材料,其比例相同,制备方法不同 D.硬
25、、软囊壳的材料都是明胶.甘油.水以及其它的药用材料,其比例不同,制备方法相同 7. 制备空胶囊时加入的明胶是 ( A ) A.成型材料 B.增塑剂 C.增稠剂 D.保湿剂 8. 制备空胶囊时加入的琼脂是 ( B ) A.成型材料 B.增塑剂 C.增稠剂 D.保湿剂 9. 灰黄霉素制成滴丸剂的目的在于 ( A ) A.增加溶出速度 B.增加亲水性 C.减少对胃的刺激 D.增加崩解10. 以水溶性基质制备滴丸时应选用下列哪一种冷凝液 ( B ) A.水与醇的混合液 B.液体石蜡C.乙醇与甘油的混合液 D.液体石蜡与乙醇的混合液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6、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倍散的稀释倍数( BCD ) A.1 倍 B.10 倍 C.100 倍 D.1000 倍 E.10000 倍2. 有关颗粒剂的正确叙述是( A CD ) 。A. 药物和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B. 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泡腾性颗粒C. 服用携带比较方便D. 可直接吞服,也可溶于溶剂中服用E. ABCD 均对3.按照溶解与释药特性,胶囊剂分为(ABCD ) A.硬胶囊 B.软胶囊 C.肠溶胶囊 D.缓释胶囊 E.控释胶囊 6.下列关于软胶囊剂正确叙述是(ABCD ) A. 软胶囊的囊壳是由明胶.增塑剂.水三者所
27、构成的,明胶与增塑剂的比例对软胶囊剂的制备及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B.软胶囊的囊壁具有可塑性与弹性 C.对蛋白质性质无影响的药物和附加剂均可填充于软胶囊中 D.可填充各种油类和液体药物.药物溶液.混悬液和固体物 E.液体药物若含水 5%或为水溶性 .挥发性有机物制成软胶囊有益崩解和溶出 VB.胶囊剂的质量要求有(ABC ) A.外观 B.水分 C.装量差异 D.硬度 E. 第八章 片剂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包粉衣层的主要材料是 ( A ) A.糖浆和滑石粉 B.稍稀的糖浆 C.食用色素 D
28、.川蜡 2.包糖衣时,包隔离层的目的是 ( A ) A.为了形成一层不透水的屏障,防止糖浆中的水分侵入片芯 B.为了尽快消除片剂的棱角 C.使其表面光滑平整、细腻坚实 D.为了片剂的美观和便于识别 3. 以下哪种材料为不溶型薄膜衣的材料 ( B ) A. HPMC B. EC C. 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D. 丙烯酸树脂 II 号 4. 加速片剂在胃液中崩散成小粒子需加入( A ) 。A.崩解剂 B. 稀释剂 C .粘合剂 D. 润滑剂 5. 下列哪种片剂是以碳酸氢钠与枸橼酸为崩解剂 ( A ) A.泡腾片 B.分散片 C.缓释片 D.舌下片 6.薄膜衣片剂的崩解时限要求为 ( D )
29、A.15min B.30min C.45min D.60min 7.浸膏片剂的崩解时限要求为 ( D ) A.15min B.30min C.45min D.60min 8. 片剂单剂量包装主要采用 ( A ) A.泡罩式和窄条式包装 B.玻璃瓶 C.塑料瓶 D.纸袋 9. 反映难溶性固体药物吸收的体外指标是 ( B ) A.崩解时限 B.溶出度 C.硬度 D.含量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解决裂片问题的可从以下哪些方法入手( ACDE ) A.换用弹性小、塑性大的辅料 B.颗粒充
30、分干燥 C.减少颗粒中细粉 D.加入粘性较强的粘合剂 E.延长加压时间 2.造成片剂崩解不良的因素(ACDE ) A.片剂硬度过大 B.干颗粒中含水量过多 C.疏水性润滑剂过量 D.粘合剂过量 E.压片力过大 3.片剂中的药物含量不均匀主要原因是( AC) A.混合不均匀 B.干颗粒中含水量过多 C.可溶性成分的迁移 D.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成分 E.疏水性润滑剂过量 4.包衣主要是为了达到以下一些目的(ABCD ) A.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部位 B.控制药物在胃肠道中的释放速度 C.掩盖苦味或不良气味 D.防潮、避光、隔离空气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E. 防止松片现象 5. 关于淀粉浆的正确表述是
31、(ACE ) A. 淀粉浆是片剂中最常用的粘合剂 B. 常用 20%25%的浓度 C. 淀粉浆的制法中冲浆方法是利用了淀粉能够糊化的性质 D. 冲浆是将淀粉混悬于全部量的水中,在夹层容器中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糊化 E. 凡在使用淀粉浆能够制粒并满足压片要求的情况下,大多数选用淀粉浆这种粘合剂 三、简答题 1. 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哪几类?每类辅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稀释剂和吸收剂、润湿剂和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1)稀释剂和吸收剂。稀释剂的主要作用是当主药含量少时增加重量和体积。吸收剂:片剂中若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或其它液体成分时,需加入适当的辅料将其吸收后,再加入其它成分
32、压片,此种辅料称为吸收剂。(2)润湿剂和粘合剂。润湿剂的作用主要是诱发原料本身的粘性,使能聚合成软材并制成颗粒。主要是水和乙醇两种。粘合剂是指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的物料聚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有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3)崩解剂。崩解剂是指加入片剂中能促进片剂在胃肠液中快速崩解成细小粒子的辅料。(4)润滑剂。润滑剂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助流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增加颗粒流动性,使其能顺利流入模孔,片重准确。抗粘着性 主要用于减轻物料对冲模的黏附性。润滑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及片剂和模孔之间的摩擦。第九章 软膏剂和硬膏剂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3、,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眼膏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C ) A. 色泽均匀一致,质地细腻,无粗糙感,无污物 B. 对眼部无刺激,无微生物污染 C. 眼用软膏剂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D.眼膏剂的基质主要是黄凡士林 8 份.液体石蜡 1 份和羊毛脂 1 份2.对眼膏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A. 眼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眼用的固体制剂 B. 眼用软膏均匀.细腻.易涂布于眼部,对眼部无刺激 C. 成品中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 D. 用于眼部手术或创伤的眼膏剂应绝对无菌,且不得加抑菌剂3.不溶性药物应通过几号筛,才能用其制备混悬型眼膏剂
34、 ( A ) A.九号筛 B.三号筛 C.五号筛 D.七号筛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为 ( D ) A. 二价皂和三价皂是形成 W/O 型乳剂基质的乳化剂 B.固体石蜡和蜂蜡为类脂类基质,用于增加软膏稠度C. 软膏剂主要起局部保护.治疗作用 D. 二甲基硅油化学性质稳定,对皮肤无刺激性,宜用于眼膏基质 5.常用于 O/W 型乳剂型基质乳化剂 ( D ) A.硬脂酸钙 B.羊毛脂 C.月桂醇硫酸钠 D.十八醇 6.常用于 O/W 型乳剂基质辅助乳化剂 ( D ) A.硬脂酸钙 B.羊毛脂 C.月桂醇硫酸钠 D.十八醇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
35、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是软膏类脂类基质的是( CD ) A.植物油 B.固体石蜡 C.鲸蜡 D.羊毛脂 E.甲基纤维素 2.常用于 O/W 型乳剂基质辅助乳化剂( DE ) A.泊洛沙姆 B.羊毛脂 C.月桂醇硫酸钠 D.十八醇 E.甘油单硬脂酸酯 3.下列是软膏水性凝胶基质的是( ABD ) A.海藻酸钠 B.卡波普 C.泊洛沙姆 D.甘油明胶 E.硬脂酸钠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为( ABD ) A. 卡波普在水中溶胀后,加碱中和后即成为粘稠物,可作凝胶基质 B. 十二烷基硫酸钠为 W/O 型乳化剂,常与其他 O/W 型乳化剂合用调节 HLB值 C.
36、 O/W 型乳剂基质含较多的水分,无须加入保湿剂 D. 凡士林中加入羊毛脂可增加吸水性 E. 硬脂醇是 W/O 型乳化剂,但常用于 O/W 型乳剂基质中起稳定、增稠作用 三、 处方分析题1. 分析下列处方,指出下列处方中各成分作用,制成何种剂型。硝酸甘油 20g 单硬脂酸甘油酯 105g月桂醇硫酸钠 15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1.5g硬脂酸 170g 白凡士林 130g甘油 100g 蒸馏水加至 1000g1.各成分的主要作用:硝酸甘油 主药 月桂醇硫酸钠 乳化剂 硬脂酸 油相 甘油 微保湿剂 单硬脂酸甘油酯 油相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防腐剂 白凡士林 油相 蒸馏水加至 水相2.可制成乳膏剂第十
37、章 栓剂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不作为栓剂质量检查的项目是( A ) A. 稠度检查 B. 融变时限检查 C. 重量差异检查D. 药物溶出速度与吸收试验2. 关于可可豆脂的错误表述是 ( C ) A. 可可豆脂具同质多晶性质B. 晶型最稳定C. 制备时熔融温度应高于 40D. 为公认的优良栓剂基质3. 水溶性基质栓全部溶解的时间应在( E ) A. 20minB. 30minC. 40min D. 60min E. 60min4. 下列关于栓剂基质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是( A ) A. 具
38、有适宜的稠度、粘着性、涂展性B. 无毒、无刺激性、无过敏性 C. 具有润湿或乳化的能力,能混入较多的水D. 与主药无配伍禁忌 5. 以聚乙二醇为基质的栓剂宜选用的润滑剂有( B ) A. 肥皂B. 甘油 C. 水D. 液状石蜡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为为水溶性或亲水性栓剂的基质的是( A B C D ) A. 泊洛沙姆B. PEG6000C. 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酸酯类D. 甘油明胶 E. 半合成椰油酯2. 影响栓剂中药物吸收的因素 ( ABC E )A. 塞入直肠的深
39、度 B. 直肠液的酸碱性 C. 药物的溶解度 D. 药物的粒径大小 E. 药物的脂溶性3. 栓剂基质的要求 ( ACDE )A. 有适当的硬度B. 熔点与凝固点应相差很大 C. 具润湿与乳化能力 D. 水值较高,能混入较多的水 E. 不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三、简答题1、分析影响栓剂中药物在直肠部位吸收的因素。答:1.栓剂塞入直肠的深度:栓剂塞入距肛门口约 2 厘米处,其所含药物可不经过门肝系统而吸收总给药量的 50%75%;当塞入距肛门口约 6 厘米处,被吸收的药物大部分要经上直肠静脉进入门肝系统。所以栓剂塞入直肠的深度距肛门口约 2 厘米处为妥,可减免肝脏首过作用而引起的降效或失效。 2.直肠
40、粘膜的 pH 值:一般直肠液的 pH 值约 7.4,如果 pH 值上升,弱碱性药物吸收快、弱酸性药物吸收慢,反之亦然。 3.直肠中的粪便:可影响药物的扩散及与吸收表面的接触,一般充有粪便多的直肠比粪便少的直肠药物吸收得少。 4.栓剂在直肠保留的时间:保留时间越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药物吸收越趋于完全。2、简述热熔法栓剂模孔内润滑剂的选择原则。答:栓剂模孔需用润滑剂润滑,以便于冷凝后取出栓剂。常用的有二类:油脂性基质的栓剂常用肥皂、甘油各 l 份与 90乙醇 5 份制成的醇溶液。水溶性或亲水性基质的栓剂常用油性润滑剂,如液状石蜡、植物油等。3、简述栓剂给药后药物发挥全身作用的吸收途径。答:1)
41、通过直肠上静脉进入肝,进行代谢后再由肝进入体循环2)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经髂内静脉绕过肝进入下腔大静脉,再进入体循环3)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进入胸导管后进入体循环。第十二章 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气雾剂的特点错误的是 ( B ) A. 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 B. 由于起效快,适合心脏病患者使用 C. 药物可避免胃肠道的破坏和肝脏首过作用 D. 可以用定量阀门准确控制剂量 2. 溶液型气雾剂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 D ) A.抛射剂 B.潜溶剂 C.耐压
42、容器 D. 润湿剂 3. 混悬型气雾剂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 B ) A.抛射剂 B.潜溶剂 C.耐压容器 D.阀门系统 4. 下列哪项为二相气雾剂 ( A ) A.溶液型气雾剂 B. O/W 乳剂型气雾剂 C. W/O 乳剂型气雾剂 D.混悬型气雾剂 5. 混悬型气雾剂为 ( C ) A.一相气雾剂 B.二相气雾剂 C.三相气雾剂 D.喷雾剂 6. 乳剂型气雾剂为 ( C ) A.单相气雾剂 B.二相气雾剂 C.三相气雾剂 D.双相气雾剂 7. 下列关于气雾剂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 D ) A. 二相气雾剂为溶液系统 B. 气雾剂主要通过肺部吸收,吸收的速度很快,不亚于静脉注射 C. 吸入的药物
43、最好能溶解于呼吸道的分泌液中 D. 肺部吸入气雾剂的粒径愈小愈好 第十三章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一、简答题1. 简述酒剂和酊剂的主要区别(溶剂、制法、浓度等方面) 。答:酒剂(medicinal liquor)又名药酒,系指药材用蒸馏药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溶剂为蒸馏药酒。一般用浸渍法、滲辘法制备,多供口服,少数做外用。酊剂(tincture)系指药材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溶剂为规定浓度的乙醇。一般用稀释法、溶解法、浸渍法和滲辘法制备,供口服或外用。酊剂每 100ml 相当于原药物 20g。含有剧毒药的酊剂每 100ml 相当于原药物 10g。2. 简
44、述影响中药有效成分浸出的主要因素。答:1.药材粗细 由 ficks 第一扩散公式可以看出,药材粉碎得越细,其扩散面积 f 越大,浸出效果越好。但实践证明,粉碎需要有适当的限度,粉碎过细常致大量细胞破裂,细胞 内不溶性高分子物质被大量洗出,增加成品的杂质,增大浸出液的黏度而影响扩散速度,并造成过滤困难。当用渗漉法时,粉粒过细溶剂流通阻力增大,甚至会引起 堵塞。 2.浸出溶剂 溶剂的用量、溶解性能等理化性质对浸出的影响较大。浸出溶剂应对有效成分具有较大的溶解度。水是最常用的浸出溶剂之一,它对极性物质有较好的溶解度。一般应用离子交换水 或蒸馏水,当水质硬度大时,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其缺点是浸出范围
45、广,选择性差,容易浸出大量无效成分,这些给制剂带来困难,即易霉变、水解,不宜贮存 等。乙醇也是常用溶剂之一,选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对各类成分有选择性溶解作用。乙醇的缺点是有药理作用,价格较贵,易燃。 为了提高溶剂的浸出效果,或提高制品的稳定性,有时亦可应用一些浸出辅助剂。如适当用酸,可以促进生物碱的浸出;适当用碱,可以促进某些有机酸的浸出。溶剂具有适宜的 ph 值也有助于增加制剂中某些成分的稳定性。此外,应用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常能提高浸出溶剂的浸出效能。 3.浸出时间 一般浸出量与浸出时间成正比,但当扩散达到平衡时,时间即不再起作用。此时若延长时间,不但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大量的无效成分被浸出,能引起
46、某些有效成分的水解失效及水性浸出液的霉败,影响制品质量。 4.浸出温度 温度越高,扩散系数 d 增大,因而扩散速度加快,有利于加速浸出。一般药材的浸出在溶剂沸点温度下或接近于沸点温度时比较有利,但温度必须控制在药材有效成分不被破坏的范围内。此外,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 5.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是指药材粉粒组织内的浓溶液与外面周围溶液的浓度差。浓度梯度越大浸出速度越快。 6.浸出压力 药材组织坚实,浸出溶剂较难浸润,提高浸出压力有利于加快浸润过程,使药材组织内更快地充满溶剂而形成浓溶液,使较早发生溶质的扩散过程。加大压力对组织松软、容易润湿药材的浸出则影响不大。当药材组织内充满溶剂后,
47、加大压力对扩散速度则没有什么影响。 加压方式有水泵、蒸汽和惰性气体加压。 7.新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利用新技术改善浸出效率的探索值得注意,利用胶体磨浸取颠茄和曼佗罗以制备酊剂,可使浸出在几分钟内完成。其它如流化浸取、电磁振动下浸取、电磁场下浸取、脉冲浸取、超临界流体浸取等都得到较好的效果。第十四章 经皮吸收制剂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经皮吸收制剂中既能提供释放的药物,又能供给释药的能量的是( B ) 。A背衬层 B. 药物贮库 C. 控释膜 D . 黏附层2. 关于影响药物的经皮吸收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A ) 。A. 一般而言,药物穿透皮肤的能力是水溶性药物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