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3 液体压强(一)【课前练习】1.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往低处流的原因是 。2. 如图所示,一块冰放在塑料袋里会对塑料袋的 产生压力,使塑料袋发生 。当冰溶化成水后,水对塑料袋的 产生压力,这是因为水具有 性。3人在游泳的时候,会感到身体浸没在水中的部位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水的压力的作用,这个压力的作用效果就是水对身体的 。4你知道潜水员为什么要穿上潜水服才能进入较深的水域工作吗?【课堂练习】1液体由于受到重力所产生的压强的大小由_和_来决定, 跟液体本身受到的重力大小_关。2由于液体具有_性,液体的压强有不同于固体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 和 都有压强,液体内部 _都
2、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_的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 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_;(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_有关。3如图所示, 桌面上有 A、B 、C 三个容器, 它们的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 内装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 则 ( )A各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同B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同C各容器受到桌面的支持力不同D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不同4如图所示,甲容器中盛有水,乙容器中盛有酒精( 水 酒精 ) ,两液面一样高,在其中有 A、B、C 三点,则三点的压强关系如何( )Ap A pB Pc Bp A p B pCCp B pC pA Dp B pC p A 5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某同
3、学做 5 次实验如图所示,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了图中所画的各种器材,还需要用到_;由实验(1)、(4)说明_;由实验(2)、(3)、(4) 说明_;由实验 说明:同一深度,不同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有关。2【课后练习】1. 如图 1 所示的容器中盛有密度为 1.8103千克/米 3的硫酸,则硫酸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帕。2. 如图 2,两个容积相等、但高度和底面积不同的圆柱体容器,都盛满水且放在水平桌面上,则两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PA PB,两容器底面受到水的压力 FA FB3如图 3 所示容器中盛有水,则水对液面上 A 点处的压强是 帕,B 点处受到水压强是 帕,容器底 C 处受到水的压强是 帕
4、。4如图 4 所示,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若将它竖直倒置,水对瓶盖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 、 “不变”或“变小” ) ,根据这个事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 。同时瓶对桌面的压力 ,压强 。 (选填:“变大” 、 “不变”或“变小” )5如图 5 所示,在侧壁开口的玻璃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流出的水柱的远近说明 。6如图 6 所示,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橡皮膜(图中像皮膜未画出) ,将玻璃管扎膜端竖直插入盛水容器中,可观察到相对于水平面橡皮膜将_(选填“向下凸出”或“向上凹进 ”) 。当玻璃管下端所处深度 h 为 0.1 米时,从上端开口处向管内注水,当水注入到深度为_米时橡皮膜将重新保持平整
5、。如果注入液体为酒精,已知 水 酒精 ,则注入酒精的深度_0 .1米时橡皮膜才能重新保持平整(选填“小于” 、 “等于 ”或“大于” ) 。7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硫酸、柴油、汽油( 硫酸 柴油 汽油 )。已知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同。根据图 7 可判断A、B、C 三个容器中所装的液体分别是 ( )A硫酸、柴油、汽油 B柴油、汽油、硫酸C汽油、柴油、硫酸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8如图 8 所示,试管中盛有水,若将试管由图甲所示的竖直位置逐渐倾斜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水不溢出) ,则在倾斜过程中,试管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和压力( )A压强不变,压力变小; B压强变小,压力不变;C压强变小,压力变小; D压强
6、不变,压力不变。10cm15cmA B图2图3(a) b图 1 图 2 图 3 图 4图 5A B C图 7图 8图 6h39. 一个底面积为 410-2米 2,重力为 30 牛的水桶放在水平桌面上,桶内装有 100 牛的水,水深 0.2 米,求:(1)水对桶底的压强 P1;(2)水对桶底的压力 F1;(3)桶对地面的压力 F2 (4)桶对地面的压强 P2。10我国的河流上建有很多水利枢纽工程。如图 9 所示是一小型水库的堤坝,技术员测得水库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4.9105 帕。求:(1)水库中水的深度;(2)离底部 10 米高的地方水的压强。11如图 10 所示的器材是探究 的仪器,名称叫
7、,通过观察 而得到被测的物理量大小关系。图中已知 A 液体的密度小于 B 液体的密度,由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归纳得出 。12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1 水 5 朝上 4.82 水 5 朝下 4.83 水 5 朝侧面 4.84 水 10 朝侧面 9.55 水 15 朝侧面 14.26 酒精 15 朝侧面 11.4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图 104(1)比较序号为 1、2、3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比较序号为 3、4、5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比较序号为 5、6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
8、结论是 。 液体内部压强(二)【课前练习】1. 液体由于受到重力而产生的压强大小由 和 来决定,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重力 关,与容器的形状 关,与容器底面积大小 关。2. 一个容器里装满水,若把一木块慢慢放入水中,则水对容器地部的压强将 。3. 关于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液体内部,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B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C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向上的压强小于向下的压强D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课内练习】1. 连通器是由上端 ,底部相 的几个容器组成。往连通器中注入 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将保持 。2. 在河流上修建拦河
9、大坝时,为了保证航道的顺利通行,人们修筑了船闸,这是利用了原理。3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水壶 B自动饮水机 C下水弯管 D拦河大坝4盛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在斜面上静止, 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55如图是一则茶壶的广告图,图中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错误是 它违背了 【课后练习】1液体由于受到_而产生液体内部压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_的增大而增大。如图 1 所示的容器中盛满水,A 处压强是_ _帕。2如图 2 所示,把金属盒原地旋转 180,U 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将 ;如果
10、把金属盒浸入得更深一些,U 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将 ;若在某一位置时,再在水中加些盐,待盐全部溶解后,U 形管内的液面高度差将 。3. 如图 3 所示,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的 A、B 两容器,底面积相等,注入同种液体,且液面高度相同。则液体对 A 容器底部的压强 液体对 B 容器底部的压强;液体对 A容器底部的压力 液体对 B 容器底部的压力(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 。4. 为了研究连通器内的液体液面保持相平的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底部装有一阀门的连通器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关闭阀门,在连通器左右两管中分别注入深度相同的水和煤油如图 4A 所示,打开阀门,当液体静止时现象如图 4B 所示
11、;若在连通器左右两管中分别注入深度不同的水如图 4C 所示,打开阀门,当液体静止时如图 4D 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A B C D图 4(1)由图(A)和(B)可知:连通器内装有不同液体,液面相平时,管内的液体 (选填“能”或“不能” )保持静止状态。(2)由图(A) 、 (B) 、 (C)和(D)可知 。好 茶 要用 好壶 泡图 1 图 2 图 365在下列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与连通器有关的是( )A抽水机 B注射器 C水压机 D水位计6如图 5 所示,两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 A、B,下端用软管相连,两管中的液面等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将 B 管上提,B 管中的
12、液面高于 A 管中的液面B将 A 管上提,A 管中的液面高于 A 管中的液面C将 B 管下放,A 管中的液面高于 B 管中的液面D不论 A 管上提还是下放,也不论 B 管上提还是下放,两液面始终相平7如图 6 所示的四个河坝的设计图形,根据你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最不合理的是( )8如图 7 所示,两支完全的试管甲和乙,内盛有两种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液体对试管底部压强为( )Ap 甲 p 乙 Bp 甲 = p 乙Cp 甲 柴油 汽油 )。已知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同。根据图 2 可判断 A、 B、C 三个容器中所装的液体分别是 ( )A硫酸、柴油、汽油 B柴油、汽油、硫酸C汽油、柴油、硫酸 D
13、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如图 3 所示,四个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其中液面高度正确的是 ( 图 2图 3(A)茶壶 (B)U 型管压强计 (C )船闸 (D)乳牛自动加水器图 1图 108)5如图 4 所示,试管中盛有水,若将试管由图甲所示的竖直位置逐渐倾斜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水不溢出) ,则在倾斜过程中,试管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和压力 ( )A压强不变,压力变小B压强变小,压力不变C压强变小,压力变小D压强不变,压力不变6三个相同的量筒里装有相同体积的水,用细线拴在质量相等的实心铝块,铁块,铜块,再将它们分别浸没在各量筒的水中,不触及底部,且水未溢出,已知: 铜 铁 铝 ,则水对量筒底部的压强 ( )
14、A放铜块的大 B放铁块的大 C放铝块的大 D三个一样大7图 5 中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装盐水,乙装水,两个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比较同一高度处 A、 B 两点液体压强的大小,则 ( )AP AP B。 BP A PB。 CP A PB。 D无法判断。8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 水 酒精 ) 。为了使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小于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应分别在两个容器内(无液体溢出) (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二填空题: 9因为液体受到 作用,所以液体对容器的 有压强。又因为
15、液体具有 性,所以液体对容器的 有压强。10液体内部某处的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还与该处的 有关。11烧杯中装有 10 厘米深的水,离烧杯底 2 厘米处水产生的压强为 帕。12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于 2003 年 6 月 1 日下闸蓄水,10 天内水位上升到海拔 135 米。一块上表面面积为 2 米 2 的水平石板被淹没在水面下 50 米深处,则石板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帕,石板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 牛。13如图 6 所示的容器中盛有密度为 1.8103 千克/米 3 的硫酸,则硫酸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帕。图 4甲 乙A B图 5914如图 7,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容器,都盛满水且以不同的方法放在水
16、平桌面上,则两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P 甲 P 乙 ,两容器底面受到水的压力 F 甲 F 乙 。15如图 8 所示,两支同样的试管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 A 和 B,若按图所示放置时,A、B 两液面等高,则液体的密度 A B,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PA PB。若将装有液体 B 的试管转到竖直位置,则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将 。16连通器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底部 的容器组成的,把 液体倒入连通器,尽管各个容器的大小和形状不同,但当液体 时,各个容器内的液面总是 的。17如图 9 所示,有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型容器甲、乙(S 甲 S 乙 ) ,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酒精和水,则甲、乙容器底部所受液
17、体的压强 p 甲 p 乙 ;现将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金属球(密度分别为 A 和 B)分别浸没在酒精和水中 (液体均不溢出),此时两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则甲、乙容器底部所增加的液体的压强p 甲 p 乙 ;两金属球的体积的大小关系为 VA VB,密度的大小关系为 A B。18为了“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利用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水、酒精、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实验。他们先在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薄膜的一端浸入液体中,研究过程如图 10 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橡皮薄膜的变化情况,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图 10(a)和(b)可知: ;(2)比较
18、图 10(b)和(c) 可知: 。三作图题19如图 11 所示,根据左侧金属盒在水中时 U 形管液面的高度情况,画出金属盒放在盐水中相同深度时 U 形管液面的大致位置。20如图 12 所示,两端开口的试管的底部用薄膜封住,其内部装有适量的水,将它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中,管内外液面恰好相平,请你画出薄膜的大致形状。如图 11 如图 12图 9 图 1010四计算题21潜水员潜入海面下 100 米深处,潜水员身体的表面积为 2 米 2,求:(1)该深处海水的压强;(海水密度取 1103 千克/米 3) (2)潜水员在该深处承受的压力。22重为 3 牛、底面积为 1102 米 2 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装
19、有水,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若容器中水的重力为 12 牛。求(1)容器中水深为 5 厘米处水的压强。 (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3)若在容器中轻轻放入一个物块,物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3104 米 3,问水对容器底压强变化范围的为多少?23底面积为 210-3 米 2 的容器内盛有体积为 210-3 米 3 的某种液体,液体深 0.5 米,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4.9103 帕。求:(1)液体的密度;(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五实验题24如图 13 所示的各种实验装置,请按照要求回答:(1)图 13 甲是牲蓄自动饮水机的简易图,它是利用 原理工作的。(2)图 13 乙为用指针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
20、压强的规律实验中的一个情景,此时研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_的关系。用此装置还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_的关系。25如图 14 所示,已知 A 液体的密度小于 B 液体密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_,分别测 AB 两种液体内部压强,由图(a)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结论: 。而图(b)A、B 中盛放的液体都是水,观察图中现象又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_无关,实验中所用的研究方法为_法。图 141126某小组同学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用 U 形管压强计在不同液体不同深度处进行了三组实验,并将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实验时,他们仔细观察 U 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通过比较发现,每组的 U 形管
21、两边液面高度差相同,而各组却不同,且第一组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3 与 4(或 6 与 7)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 是: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大,该处液体的压强也越大。(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表一( 第一组) 表二( 第二组) 表三( 第三组)实验序号液体密度(克/厘米 3)深度(厘米)实验序号液体密度(克/厘米 3)深度(厘米)实验序号液体密度(克/厘米 3)深度(厘米)1 0.8 20 4 0.8 10 7 0.8 52 1.0 16 5 1.0 8 8 1.0 43 1.6 10 6 1.6 5 9 1.6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