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兴中学 2010 年上学期期中素质检测八年级历史试卷时量 60 分钟 总分 100 分 温馨提示:请将 116 题的正确答案填在 16 题后的表格内。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12小题,36 分 )1.下列不属于毛泽东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里所指的“人民英雄”的是A.关天培 B.秋瑾 C.刘胡兰 D.邱少云2.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来一枚橄榄叶,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歌中的“今天”是指A. 7 月 1 日 B. 8 月 1 日 C. 10 月 1 日 D. 1 月 1 日3. 胡锦涛主席在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
2、向十七大作报告时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 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4.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西藏和平解放A. B. C. D.5.某年的“十一” ,小涛一家人坐火车回老家,但被“大串联”的人流滞留,这种情景出现在A.新中国成立时 B.抗美援朝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6.流行语记录着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流行语在新中国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3、抗美援朝”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造反有理” “招商引资” A. B. C. D. 7.“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使经济得到短暂回升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江青的错误行为8. 1978 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 18 户不想饿死的农民在一起赌咒发誓,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 ,关闭了一扇门,又开启了一扇门。这里的“关闭的门”和“开启的门”分别指的是A.人民公社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制度C.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合作社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海
4、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称呼是基于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C建国后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华各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 10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相似之处不包括:A. 都是党的历史上重大转折的会议 B. 都重新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C. 都是党纠正左倾错误的会议 D. 都证明党有能力依靠自身力量来改正错误11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请问澳门回归距今多少年?A10 年 B.11 年 C12 年 D13 年12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这最早可能出现于A新中国
5、解放初期 B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文化大革命中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班级 学号 姓名 考室号 座位号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T” ,错误的打“F” 。每小题 2分,共 4小题,8 分。 )13. 2008 年 8 月 8 日,第 29 届奥运会在北京的“鸟巢”开幕,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升起。为义勇军进行曲作词是长沙籍的聂耳。14.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宁肯让烈火烧死也始终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的是黄继光 。 15.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 “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 。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息息相关 。 16.邓小
6、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请将 116题的答案填入下表内。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三、析图题(11 分)17下面两幅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请读图回答问题。图一农民纷纷申请加入 图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农业生产合作社 公司挂牌的情景见书 24 页 见书 45 页请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1) 图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某一历史场景。请用简要语言说明图中内容反映的历史现象。 (3 分)(2) 图二事件反映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请问国有企业改革什么时候全面展开?什么时候步伐加快?国有
7、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四、材料解析题:(每小题 15分,共 2小题,30 分 )18 “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建国后我党对农村政策进行了调整。下面是某历史网站关于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政策的信息展,它们分别是:材料一:土地改革中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材料二:1956 年农业社农民在分粮。材料三: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标语牌。材料四:凤阳县农民喜庆丰收。材料五: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请你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请你分析材料一的历史信息,说说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6 分)(2)请你分析材料二的历史信息,从 1953 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大规模
8、的社会主义改造,为此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2 分)(3)材料三中,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你的看法怎样?请简单说明理由。(3 分)(4)由材料四看出,改革开放后新的责任制给农民带来了实惠,请写出该责任制的名称。(2 分)(5)2005 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请你根据所给的五个材料,结合中共中央在各个时期的农村政策产生的影响,就党制定农业政策谈谈你的感想。 (2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 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
9、,带领我们走进 那新时代,高 举旗帜开创未来 ”材料二: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材料三:见书 页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 图请回答:(1) 结合教材并根据材料一中所唱到的想一想,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 、 “ 改革开放富起来” 、 “ 走进新时代”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分)(2) 结合教材并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哪年什么会议上做出决定的?材料中“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中的“旗帜”是指什么?(分)(3)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请写出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开放的个经济特区。 (分)(4) 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
10、对外开放格局?(分)(5) 你认为邓小平强调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必须具备什么精神?(2 分)五探究题 (共 1题,1分 )20. 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准备举办一次以台湾问题为主题的论坛。 (1). 第一阶段历史溯源: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完成有关台湾问题的知识卡片 (分) 时间 交往重大事件1987 年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1990 年 台湾成立 1991 年 祖国大陆成立 1992 年 达成“九二共识”1993 年 “ ”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一步1995 年 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2). 第二阶段知识竞答: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
11、以来却多次形成台湾问题。台湾在近代史上经历了两次大的分离和一次回归。一次回归指的是什么?两次分离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分)(3). 第三阶段热点论坛:你认为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分)八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C C C D B C A C B B D F F T T17.(1)农民在三大改造中,积极加入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2) 1985 年全面展开;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步伐加快。主要内容:见书 45 页第一段。18.(1)见书
12、13 页最后一段。(2)农业生产合作社(或农业生产合作化)(3)不正确。 理由: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5)党制定任何政策一定要从人民利益出发,实事求是,符合国情,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19. (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2)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理论(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或先开放经济特区,再是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再发展沿海经济开放区,最后是开放内地。 )(5)勇于探索、敢闯新路的精神。20.(1)海峡交流基金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汪辜会谈” 、 江泽民(2)一次回归指:1945 年抗日战争中国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不同点:第一次分离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第二次分离是国内矛盾所致。(3)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