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P(或 Cpk)是英文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缩写,汉语译作工序能力指数,也有译作工艺能力指数过程能力指数。 工序能力指数,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 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 这里所指的工序,是指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就是工序中的各个质量因素所起作用的综合表现。 对于任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地存在着。若工序能力越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小;若工序能力越低,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那么,应当用一
2、个什么样的量,来描述生产过程所造成的总分散呢?通常,都用 6( 即 3) 来表示工序能力:工序能力6 若用符号 P 来表示工序能力,则: P6 式中: 是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工序的标准偏差 工序能力是表示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着分散的一个参数。但是这个参数能否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仅从它本身还难以看出。因此,还需要另一个参数来反映工序能力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公差、规格等质量标准)的程度。这个参数就叫做工序能力指数。它是技术要求和工序能力的比值,即 工序能力指数=技术要求工序能力 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 Cp。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有偏离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 Cpk。运用工序能力指数,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 工序能力指数的判断 工序的质量水平按 Cp 值可划分为五个等级。按其等级的高低,在管理上可以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置(见表 1)。该表中的分级、判断和处置对于 Cpk 也同样适用。 表 1 工序能力指数的分级判断和处置参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