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课 生活的舞台中国建筑艺术教材分析建筑是一门综合艺术,融绘画、雕塑、工艺美术、音乐、诗歌为一体,人们将建筑喻为“无言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 ,是指建筑既有绘画所具有的造型传神之美,又能突破绘画的二度空间,立体地表现人的审美意识。同时建筑也极具诗歌般的畅神达意之美,借砖瓦土木等材料为语言,塑造美的形象,表达人的诗情。作为居住与活动的空间,当我们用心灵去欣赏它时,它更会在你的意想中活起来,流动起来,成为我们精神的居所。一、教学路径本课从建筑的平面布局规划、材料组织、结构造型、内外装饰、功能作用等方面介绍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建筑作品。通过欣赏,使学生在了解各具风格的中国代表性建筑的同时,感
2、受中国建筑艺术中所蕴含的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理想,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二、教学思路宫殿建筑所渲染的是皇帝的无上尊严;园林建筑表现的是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思想传统;民居建筑则体现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3、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 23 课时。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不同时期、不同材质功能的建筑的欣赏,感受中国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建筑美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对各种建筑形式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特征,正确理解中国建筑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建筑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
3、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中国建筑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建筑的艺术内涵。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相关建筑作品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可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教学过程与方法世界建筑奇迹示例建筑:万里长城。材料类别:石质。功能作用:是古代中国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部落的侵袭,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布局规划:东西绵延上万华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 14 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虎山长城,长城遗址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东、内蒙等15 个省市自治区,
4、总计有 43721 处长城遗产。历史价值: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也是修缮时间持续最久的建筑物。教学建议:思考长城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古老的木建筑示例建筑 1:山西应县木塔。材料类别:木质。结构造型:外观五层六檐,内观第二层以上有暗层,故实则九层。建筑特色:运用 60 多种斗拱,塑造了八角形外观,各层屋檐配以外挑的平座和走廊,与塔尖呼应构成优美挺拔的形象。示例建筑 2: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材料类别:木质。历史价值:目前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殿堂建筑。建筑特色:造型简洁朴素,稳重庄严。教学建议:1. 斗拱是木结构建筑中的独特构件。通过观看斗拱构建过程的视频,用身边的纸质板材尝试制作斗
5、拱式的小建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获得间接的知识积累和直接的活动体验。2.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和装饰,无不体现出“线”的艺术特征。教师可出示图例,引导学生观察木结构屋顶的曲线,感受向上微翘的飞檐(汉以后)在建筑中的作用:它使这个本应是异常沉重的往下压的大帽,转变为向上挺举的飞动轻快,配以宽厚的正身和阔大的台基,使整个建筑安定踏实而毫无头重脚轻之感,体现出一种情理协调、舒适实用、有鲜明节奏感的效果。可让学生在画本上动手画一画,感受线条在建筑中的应用。多样的民居示例建筑 1:福建土楼。材料类别:生土、木材、鹅卵石,用夯土技术建成。结构造型:按形状分,约可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另外还有
6、变形的凹字形、半圆形与八卦形等。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并存。历史价值:2008 年 7 月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建筑特色:依山而建、坚固、防御性强。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永定集庆楼内景福建土楼永定振成楼内景示例建筑 2:南方徽派建筑。材料类别:以砖、木、石为原料,木构架为主的建筑。建筑特色:马头墙、小青瓦、黛粉墙。古朴素雅、清爽秀丽、充满山水的灵气。徽派建筑马头墙徽派建筑门头徽派建筑宏村示例建筑 3:北方四合院。布局规划: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结构造型: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由游廊连接彼此,方便起居。建筑特色:平面布局极讲究风水,空间意识较强。教学建议:我们的祖国地大
7、物博,不同的民族、地域、历史、经济、文化使得地方建筑艺术也呈现出千姿百态。如:南有干栏式民居,北有四合院,西有窑洞民居,东有水乡古镇。教师可充分结合地方资源有侧重点地介绍,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更多了解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皇宫的中轴线示例建筑:北京故宫。材料类别: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功能作用:明、清两代的皇宫,两代 24 位皇帝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布局规划: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历史价值: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建筑特色:故宫是以木结构为主,平面铺开式的宫殿建
8、筑。由于受封建制度的影响,在建筑中大量地表现帝王至高无上的思想,体现在建筑形式上就是等级制的运用,无论是屋顶的建筑样式还是建筑彩画的图案,都着重体现皇权威严的主题。教学建议:指导学生做课前的研究,通过多种途径查找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分组做研究汇报。让去过故宫的学生做小导游,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介绍他看到的故宫。组织学生探讨关于权力与地位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体现。还可以结合当地的类似建筑与之作对比赏析,感受皇帝宫殿的雄伟和壮丽。博爱之钟示例建筑:中山陵。建筑类别:陵园建筑。功能作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布局规划:坐北朝南,依紫金山南麓而建,按南北向中轴线对称
9、布置。从空中往下看,总体布局似一口巨大警钟。历史价值:被称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是结合中西方建筑特色的经典陵墓建筑。建筑特色:建筑融于自然环境,既有中国传统陵墓布局的特点,又有西方古典石造建筑的特色。教学建议:1. 中山陵整体平面呈警钟形,与孙中山唤起民众的政治遗嘱相契合。可通过视频向学生再现当时的历史,了解设计师吕彦直的设计过程。2. 如果你就在南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中山陵进行探究式的游览。(1)到现场了解这个陵墓设计如何利用地势,将牌坊、陵门、碑亭、祭堂等主要建筑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在紫金山南的缓坡上。(2)找一找中轴线,感受中山陵所采用的中国古代陵墓的对称布局。(3)爬到最高
10、处,远眺大片绿地与陵墓建筑群相融的并与背景山势相称的宏大整体。(4)走近陵墓主体建筑,近观它采用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的大屋顶造型,以及应用西方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以肃穆的蓝白色调和严谨的建筑构型表现出沉静恢弘的气度。充分调动五种感官,欣赏中山陵这件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融合中西的经典建筑作品。南京中山陵博爱坊南京中山陵参考案例一、教学导入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最大的宫廷建筑是北京的故宫紫禁城,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最大的官府建筑是曲阜的孔府,为“九百九十九间半”;而中国最大的平民住宅就要数咱们南京的“甘熙故居”了,为“九十九间半”。今天,让我们先走进这组具有典型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一起来
11、看看这座特殊的民宅。二、新课讲授1. 播放视频片段甘熙故居。2. 讨论与交流:甘熙故居到底有多大?参考两组数据:一是“九十九间半”,另一个是“总数三百多间”。如果你去过甘熙故居,你所了解的这所宅院到底有多少房间?甘熙宅第备弄甘熙宅第全景鸟瞰结论:与其说“九十九间半”是建筑,不如说是一种文化。“九十九间半”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九十九间半”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元素。3. 甘熙故居的建筑结构进、落、间、架。结合甘熙故居全景图片和细节图片进行讲解。4. 了解了甘熙故居的建筑结构,跟着老师一起到甘熙故居游览参观。(1)甘熙故居的门甘熙宅第跑马楼甘熙宅第友恭堂说一说:甘熙故居的大门给你怎样的印象?走进
12、大门,来到主落的中心大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安放在建筑明间檐柱间的落地隔扇门。课件映示图例,了解隔扇门的特色。(2)甘熙故居的窗窗的形式有五种:和合窗、槛窗、横风窗、漏窗、墙窗。(3)甘熙故居的厅走进这扇隔扇门,微微一抬头,便看到上书“友恭堂”的匾额。当年,这里是族中长辈议事、接待宾客,举行婚丧、节令、祭祀等重大活动的场所。说一说:厅堂布置及其所反映出的儒家思想。了解儒家思想在住宅文化里的深远影响。(4)甘熙故居的墙封火墙请你说一说:封火墙的造型及其功用。5. 甘熙故居的装饰风格。隔扇门窗装饰内容丰富,图案寓意吉祥 。门罩砖雕雕工细致,颇显雍容气度。梁架雕饰雕饰复杂,装饰性较强 。6. 总结甘熙
13、故居的建筑特色。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黛瓦粉墙,清淡高雅;封火山墙,错落有致。甘熙宅第是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它既有南方建筑的秀丽雅致,又兼北方建筑的质朴大气。高耸挺直的院墙,交错起伏的马头墙,轻盈淡雅的色调,别具民俗风情的建筑雕饰,传达了南京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中深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三、发展探究1. 乔家大院简介。2. 比较甘熙故居和乔家大院的不同特色。3. 与多样的气候和地理特征相适应,我国的传统民居样式丰富:南有干栏式民居、北有四合院、西有窑洞民居、东有水乡古镇。传统民居集中展现了我国古代精妙的建筑技艺,从建筑的选址到一砖一瓦的房屋结构,无不体现出前人的生活智慧和聪明才智。四、
14、课后拓展1. 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参观甘熙故居,深入了解古人的居住文化,尝试做一个探寻记录。2. 除甘熙故居外,南京还有多处保留比较完整的“九十九间半”:蒋寿山故居、秦大士故居、刘芝田故居、杨柳村古民居你可以去走走看看,做一个探寻记录。3. 中国的建筑,除了民居,还有园林和宫殿。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和探究。4. 了解古人的生活,住只是其中一方面,还有衣、食、行。你可以在课后查找资料,做个记录,与大家交流。相关链接美的历程李泽厚编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年 3 月。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姜晓萍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 7 月。国内主要博物馆、美术馆都建有网站,提供它们
15、收藏的艺术作品的图像和内容介绍,如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院等。故宫博物院:http:/中国美术馆:http:/www.namoc.org上海博物馆:http:/ 南京博物院:http:/徽派建筑黑瓦白墙附注: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赏析,初步认识和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风格与时代特点;了解不同种类建筑风格的演变及代表作品。技能目标:通过赏析,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建筑艺术的巨大表现力量以及它与人类文化的深刻的同构对应关系。情感目标:通过赏析,让学生感受古人对艺术与美的孜孜求索,领悟建筑所折射出的古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理想,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16、。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建筑的特点及赏析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建筑特色“墙倒屋不塌”。教学过程:一、 交流导入中国的汉字非常有趣,你们认识这些甲骨文吗? 宅、宫、家能从这些文字中发现什么吗?是的,它们都有宝盖头,甲骨文里宝盖头是房屋的意思,这几个字都与建筑有关:宅,甲骨文 (宀,房架) (即“乇”,“托”的本字,托举),造字本义:托木架梁,筑屋建房。宫,甲骨文 、 (宀,房屋) (多个窗口),像一座大型建筑开着多个窗口,造字本义:多窗户的多楼层大型建筑。家,甲骨文 (宀,房屋) (豕,猪),像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猪。中国建筑的分类你知道有哪些吗?我们若按用途可以把中国古建筑分为:宫廷、民居
17、、庙观、陵墓、园林、军事、水利等几类,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这是哪里?有谁去过,可以告诉大家你对故宫的印象吗?(补充,并引导学生思考从美术学习的角度切入。)宫廷建筑的代表首推故宫,故宫是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也叫紫禁城。紫就是紫微星,是天上是帝星,在天的中央,是天帝所居。人间的皇帝自称“天子”,便仿天帝居所的名字用 “紫”这个字。而“禁”是指皇家重地,闲杂人等不得来此,当年普通老百姓连靠近它都是决不允许的。还是我们现代人好,可以参观游览,请去过的同学讲一讲,故宫有什么建筑特色。故宫占地 72 万多平方米,有楼 8000 多间,建筑面积 15.5
18、 万平方米。宫城周围环绕着高 12 米,南北长 961 米,东西宽 753 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各有一座结构精巧的角楼。城外还有一条宽 52 米,长 3800 余米的护城河,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基本信息 宫廷建筑 72 万平方米 8000 余间年代历史 明成祖朱棣 1406 年-1420 年 明清 24 位皇帝名称由来 紫禁城 紫微星为帝星建筑特色 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建筑象征 皇权至上,封建等级礼制故宫位于北京的中心,从整个平面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故宫的布局是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的典型的庭院式组群布局。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这
19、里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 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其中占地面积最大,最中心令人瞩目的莫过于主体建筑的三大殿了。我们从午门进入故宫,走过金水桥,穿过太和门,就看到太和殿,这里是皇帝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建筑中最重要的大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俗称金銮殿。对比分析思考:中国古建筑的等级鲜明,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确认
20、?中国古建筑的等级主要从 3 个方面来确认。1. 屋顶。样式:太和殿的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中国建筑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屋顶,按照等级制度由高到低分为:庑殿式;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等级:重檐高于单檐,前者高于后者。吻兽:古代说九五至尊,以 9 为最大,但太和殿的吻兽多了一个行什,其它宫殿则都没有。颜色:五行属土居中,黄色,用于帝王宫殿,并且明黄是皇帝的专属色;蓝色的用于天坛,代表天; 绿色的用于皇子居住地;紫、黑、翠等各色用于园林建筑。2. 开间。间: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建筑的纵深间数称为 “进深”。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开间多为单数,开间越多
21、等级越高。太和殿的开间是 11 间也是最多的。纹饰:龙纹高于动物纹,动物纹高于其他纹。故宫里处处可见代表真龙天子的龙形纹样,太和殿里外就有龙的图案 1 万 3 千多条。3. 台基。台基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台基级数多的 级数少的;白玉台基的 其他台基的;有围栏的 无围栏的。三大殿是汉白玉制的三级台阶,全北京只有三大殿、皇陵、天坛和太庙是这样的级别,就是皇帝生前、死后、祭天和祭祖这四个地方。对比分析对比三大殿的造型变化。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屋顶样式 重檐庑殿顶 四方攒尖顶 重檐歇山顶吻兽 10 个 7 个 9 个开间 11 间 3 间 9 间色彩 红墙黄瓦台基 三层汉白玉台基大家在观赏的同时
22、,发现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木材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之一,它便于取材、施工,这些特色又构成了中国建筑“墙倒屋不塌”的一大特色,所以中国近代的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建筑是石头和木头的史书。而且因为木结构的特点,中国古建筑的装饰则以色彩鲜艳的彩画为主。通过这段视频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故宫里有“九梁十八柱”之称的角楼,它比例协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成为紫禁城的标志,使人惊奇赞叹与敬仰。二、 实践思考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灵活多变的建造特色,令它的使用功能和装饰效果得以巧妙地结合,展现出古代匠师们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才能。我们对 “榫卯结构”还是有些陌生,所以老师带来了孔明锁,据说
23、它是孔明根据鲁班发明的木结构结合原理改进设计而成的。我们动手感受一下,古人是怎样利用木建筑的固定结合理念,完全靠自身结构连接来支撑整座建筑的,这些设计看似简单,却凝结着不平凡的智慧。每 4 个同学我发一个不同的孔明锁,看看哪一组能出现小鲁班、小孔明,在最短时间内,破解这个锁的奥秘。展示有的组成功了,我们请他们派代表上来展示并总结下,他们是怎么解开的,又是怎么拼上去的,孔明锁的主要原理你觉得是什么?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这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同时它也是工匠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工匠
24、手艺的高低,活做的漂不漂亮,通过榫卯的制作就能清楚地比较出来。有的小组没有解开,我们留着课后再尝试。我们发现明明看见缝隙却拆不了,实在是设计巧妙,所以这样的框架木结构建筑很牢靠,甚至可以屹立千年,我们今天继续欣赏的应县木塔,就是其一。从这张图片,你能读到哪些信息呢?基本信息 山西应县 67.31 米高 中国式佛塔年代历史 辽清宁二年 1056 年名称由来 原名佛宫寺释迦塔,纯木质结构俗称应县木塔建筑特色 实用、坚固、结构精巧,外观五层实际九层,斗拱 54 种,整座木塔由塔刹、塔身、塔基三部分组成。高高在上的塔刹是印度佛塔原形的浓缩。中部的塔身是中国传统楼阁式建筑的发展,塔基则是秦汉以来高台建筑
25、的继承。高耸苍劲、庄严雄浑,是中国现存的唯一木塔,也是当今世界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物。木塔坐北朝南,塔内每层都设有佛像,外观为五层,而实际为九层。原来每两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建筑处理极为巧妙。木结构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斗拱上,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它兼具实用与装饰作用。就像刚才我们看到的孔明锁,由于斗拱之间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在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从而可转移和消耗部分力量,起到了调整变形的作用,增强了木塔的抗
26、震能力。正因为斗拱在木塔中承担着如此重要的角色,所以受到匠师们的偏爱,这座塔上就设计了五十四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木塔成为我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其中的应县木塔则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佛教在汉代传入我国,魏晋南北朝时达到高峰,寺庙建筑也随之兴盛。由于古代寺庙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原料,因而数量虽然很多但留下来的有限,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则是唐代建筑。上世纪 30 年代以前,日本人曾经断言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木结构建筑了,要看只能去日本奈良。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不相信也不服气,就和太太林徽因一起,又查资料又实地去找,在敦煌壁画石窟图录中发现有“大佛光之寺”的画
27、像,结果终于骑着毛驴在山西找到了,并且不止一处。除佛光寺外还有五台山的南禅寺大殿,到现在 1200 多年了,是最早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基本信息 山西五台山年代历史 始建不详,重建于 782 年建筑特色 屋顶坡度平缓,风格庄重朴实三、分组小结中国建筑艺术不仅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且还有一定的规律。结合今天欣赏的内容,同学们分小组总结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点,关键词布局特点 建筑等级材料、结构特点艺术特点庭院式群组中轴对称屋顶开间台基以木材为主、石头斗拱榫卯结构工艺精湛雕梁画栋四、作业拓展中国建筑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光我们今天欣赏的宫廷、庙观建筑,中国建筑艺术在民居、园林、陵墓、军事等各方面都有非常精彩的呈现,请同学们回去后查阅相关资料,我们下节课再来欣赏。思考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主要建筑材料的不同,这种差异与民族文化有什么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