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玉门市油城学校 2010-2011 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 10 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导学案主备人:蔺 渊 使用人:蔺 渊 审核人:_份 数: _ 领导签字:_ 签字时间:_年_月_日【学习目标】 (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知识与能力: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了解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分析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以及两次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收集有关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杨家将、澶渊之战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等有关史实,提高收集整理资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叙述和演绎历史的能力。 过程
2、与方法:通过设计“辽、西夏、北宋建立简表” ,学习采用表格方式归纳和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增强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讲述有关历史故事,编演历史情景剧,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辽、西夏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之间的和战关系以及汉化的过程,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通过重要史料的学习,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的史实了解和归纳分析,认识到和平与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通过对契丹族、党项族的发展和变迁及其与汉族的密切交往,认识少数民族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
3、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学习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探索不同文明之间冲撞与交融的历史规律,认识到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习重点】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本课主要学习唐朝灭亡前后汉族政权的更迭、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北宋与辽、西夏政权之间的和战以及辽、西夏政权推行汉法、各民族交融发展的历史。这一时期虽然政权分立、战事频繁,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是体现民族融合主旋律
4、的重要历史时期。2.本课有关民族风情、政权更迭、重要战事以及文化交融等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但学生对有关战争的性质及影响、不同文化的冲撞与融合缺乏理性的历史认识,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3.本课教学可以摆脱教材限制,以崛起和分立、战争与和平、交融与发展为三个主题分别讲述北宋、辽和西夏政权的建立、战和关系以及辽夏汉化、民族融合的历史。4.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历史课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网络、书籍的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史料,并通过资料整理掌握重要史实,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5.学生对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杨家将、寇准等故事和人物有所了解,是本课教学的兴趣和感知基础,但要
5、注意正确识别世俗故事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区别。6. 在民族关系的认识上,学生的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对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和战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暴力冲撞和和平交流的认识相对肤浅,需要正确的引导,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汉族、契丹族、党项族生活图片各一张,设问“三幅图片分别展现的是哪一民族的风情?”【预习自测】 (请认真阅读本课内容,自主完成下列知识梳理)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史事链接:概述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2展示图片,组织学生表演历史情景剧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展示图片,组织学生讲述契丹族的生活状况讲述耶律阿保机的历史贡献学生表演历史情景剧澶渊之战:寇准直谏
6、真宗亲征辽军受挫宋辽议和【共同探究】 (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分组讨论一: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分组讨论二: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分组讨论三: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分组讨论四:怎样评价北宋与辽、夏之间的议和?【归纳整理】(画出本单元网络示意图或智慧树)【拓展练习】 (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说一说:辽、西夏与北宋议和之后,是如何效仿汉制,巩固统治,促进社会发展的。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拔(党项)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中原)领土,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超时空圆桌:历史不能重演,却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反思和借鉴。假设北宋、辽、西夏的建立者超越时间隧道,出现在当今的某次国际圆桌会议上,他们相互之间会说些什么?又会对现场与会的各国首脑们说些什么呢?寻踪辽夏:在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中,没有契丹族、党项族,他们是怎样神秘“消失”的呢?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随辽夏政权的兴衰在历史上发展和变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