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镜面对称与练习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22 页 信息窗 1 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照镜子、欣赏图片等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2、通过观察、实验、表演、动手操作等形式进行探究,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3、在探究、实验中领略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会欣赏数学美,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教学难点:探索镜面对称的性质: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相反。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每位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教师准备一面大镜子。教学过程:一、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引出水面对称1 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讲一个数学故事,引出问题:请问老虎为什么掉到水里了呢?2、生汇报:因为,平静的水面就象镜子一样,水里的老虎是它自己的倒影。水面这个大镜子真是太奇妙了。3、同学们,平常你们见过这种现象吗?现在老师请大家继续欣赏一些有水面倒影对称画面好吗?(让学生说出这些都是对称现象,大小形状一样,是一种上下对称。 )5、导入镜面对称师:除了水面以外,你还见过能照出人或其他事物的东西吗?(镜子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 (板书:镜面对称)6、师:你们想知道镜子里有哪些数学知识吗?先想一想再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里的
3、数学问题好吗?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一)探究镜面对称的特征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到镜子前去做一做动作,照一照自己呢?生:学生们顿时情绪高涨,齐答:想!(指名学生走上讲台,到大镜子前去照一照)师:大家一起来观察一下“我们“和” “镜子中的我们”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变好吗?(学生们投入到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在镜子中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动作,一边做,一边议论。稍后回到位置上。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班内交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的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小组汇报,大家分享,相互评价,质疑对话。生汇报交流:镜子外的我和镜子中的我,大小一样,前后、上下的位
4、置也没变,就是左右的位置变了。2师生共同小结。通过照镜子我们发现:镜子外的人和镜子内的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 (板书课题“镜面对称”)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镜面对称的特征是什么呢?师生共同总结:镜面对称的特征:大小一样,上下、前后的位置不变,但左右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游戏:照镜子教师做镜外人动作(也可以做:请、敬礼、双手上举、侧平举、立正) ,学生做镜中人动作。 (也可以学生跟学生做照镜子游戏。 )师:我蹲下。生:我们也蹲下。师:我起立。生:我们也起立。师:我向前走。生:我们也向前走。师:我向后退。生:我也向后退。师:我左手摸左
5、耳朵。生:我右手摸右耳朵;(生-生)互动。2、现在老师请大家来猜一猜,看看哪面镜子是他们照的样子?3、老师还想考考你们,看看能不能利用镜子找另一半好吗?(请同学们拿出小镜子)开始吧!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4、拓展题(猜一猜)师:我们继续来玩猜一猜游戏好吗?请看。 。 。 。 。 。(1)下面 19 的一排数字,用小镜子照一照,看在镜子里是什么样的?(出示课件)(3)找找镜子外是什么时候?教师出示几个镜子中的钟面让学生说说镜子外实际是几时几分?(出示课件)5 总结说说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那些收获呢?板书设计镜面对称 前后 左右变 上下 互换使用说
6、明: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这节课以 讲故事的情境引入,随后欣赏湖面的倒影,继而探究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解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来体验,在“玩“中学,从体验中获得知识。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对镜面对称的特征不容理解,可能会对镜面对称特征的感知、描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在操作体验中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本环节练习,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通过变式练习、对比练习,做、写、说等多种练习形式,拓展了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尤其是对于镜子中的钟面,这个教学难点进行贴针的处理,学生很轻松的就掌握解决这类问题
7、的思路。把时针,分针分开看,向上或下就不变,向左或右就正好变成相反的方向。这样的练习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开放性。它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还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2.使用建议:“镜面对称”,只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渗透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数学思想。有部分学生可能对镜面对称的特征不容理解,可能会对镜面对称特征的感知、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镜子里的钟面的时间是难点。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在操作体验中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3.需破解的问题。 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在选择单个物体时,容易理解左右的位置变化,但在考虑一排物体时不够严密,不能理解它的左右变化。有一小部分学生“玩“的目的性不明确,课堂上如何引导,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不变金衍玲 滕州市柴里矿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