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6908600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节 氧化剂与还原剂1.(2009福建理综,6)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 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解析:A 项,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 NH3HCl =NH4Cl,该反应中无电子转移;B 项 ,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 CaCO3 CaOCO 2,该反应中= = = = = 无电子转移;C 项,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发 生电子转移;D 项,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无电子转移。答案:C2向 NaBr、NaI、Na 2SO3 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A. N

2、aCl、Na 2SO4 BNaCl、NaBr、 Na2SO4CNaCl、Na 2SO4、I 2 DNaCl 、NaI 、Na 2SO4解析:Br 、I 、SO 还原性强弱顺序为:SO I Br ,通入一定量 Cl2 后,按以上顺23 23序反应,分别生成 SO 、I2、Br2 和 NaCl,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 烧,Br 2挥发, I2 升华,不会24存留在固体剩余物中,受热稳定的 NaCl、Na2SO4 一定留在固体中,但又因为 Cl2 是一定量,还原性较弱的 NaBr 也可能有剩余。故 A、B 选项均符合题 意。答案:AB3研究发现 CuSO4 和 FeS2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14

3、CuSO45FeS 212H 2O=7Cu2S5FeSO 412H 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eS2 中的硫元素全部被氧化 B5 mol FeS 2 发生反应,有 10 mol 电子转移C产物中 SO 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FeS 2 只用作还原剂24解析:FeS 2 中的 S 一部分转化为 Cu2S,一部分 转化为 SO ;5 mol FeS2发生反应时,有 3 24mol 的 1 价 S 转化为 SO ,故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 21 mol。24答案:C4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Na 2O22HCl= =2NaClH 2O2 2Na 2O22H 2O=4NaOHO

4、 2Cl 2H 2O HClHClO IClH 2O=HClHIOA. B C D只有解析:、反应中的元素的化合价无 变化, 、反应中的 Na2O2、Cl2 在反应中都是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答案:C5. 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又发明了很多消毒剂,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二氧化氯(ClO 2)列为 A 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lO2 是强氧化剂 BClO 2 是强还原剂C其还原产物为 Cl2 DClO 2 中氯元素为1 价解析:ClO 2 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 为 0,可判断 氯的化合价为4 价;这种价态的氯有极强

5、的氧化性;由于它是一种安全的消毒剂,而 Cl2 有毒,故其还原产物不会是 Cl2。答案:A6下列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Cl2 Cl BH H 2 CMnO 2 Mn 2 DZn Zn 2解析:只有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之间的转化才需要氧化剂。答案:D7已知:2BrO Cl 2=Br22ClO ;5Cl 2I 26H 2O=2HIO310HCl ; 3 3ClO 5Cl 6H =3Cl23H 2O。 3下列物质按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Cl2BrO ClO IO BBrO ClO Cl2IO 3 3 3 3 3 3CClO BrO IO Cl2 DBrO Cl2Cl

6、O IO 3 3 3 3 3 3解析:由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中BrO ClO ,中 Cl2HIO3,中 ClO Cl2,综合分析可确定答案。 3 3 3答案:B8铁做为重要的金属元素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氧化剂和还原剂后,要利用实验验证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2)试剂:铁粉、FeCl 3 溶液、FeCl 2 溶液、氯水、锌片、铜片。(3)仪器:胶头滴管, (你认为本实验必不可少的一种玻璃仪器)。(4)实验记录(划线部分不必填写)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离子方

7、程式 实验结论 在 FeCl2 溶液中滴入适量氯水 溶液由浅绿色变 为黄色 Fe2 具有还原性 在 FeCl2 溶液中加入锌 片 ZnFe2 =Zn2 Fe 在 FeCl3 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 Fe2Fe3 =3Fe2Fe3 具有氧化性 Fe3 具有氧化性(5)实验结论:Fe 只有还原性,Fe 3 只有氧化性,Fe 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根据以上结论判断,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有 A_(填序号) 。A.Cl2 BNa CNa DCl ESO 2 FNO 2亚铁盐在溶液中易被氧化,而实验室中需要纯净的亚铁盐溶液。那么保存亚铁盐溶液时应该 防止亚铁盐被氧化。解析:根据探究实验目的

8、和提供的试剂分析,本 实验只需要 试管和胶头滴管就可以完成。再结合实验记录中部分内容,就可以判断利用铁粉与 FeCl3 反应,探究出 Fe 的还原性,Fe 3 的氧化性;利用提供的氯水、FeCl 2(aq),推断 Fe2 具有还原性,利用 FeCl2(aq)和锌片推断Fe2 有氧化性。最后推出具有中间价态的 Fe2 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 还原性,从而判断A、E、F 也符合以上规律。答案:(3)试管 (4) Cl 22Fe 2 =2Cl 2Fe 3 Fe 2 具有氧化性 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 在 FeCl3 溶液中加入铜片 (5) AEF 在亚铁盐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9. 某化学兴趣小

9、组在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后,想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实验,通过查阅资料知:氧化性 BrO ClO Cl 2IO I 2。现将饱和氯水逐滴滴入 KI 淀粉溶液中至过量。 3 3 3(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根据微粒的氧化性强弱顺序:Cl 2IO I 2,可推知下列未知反应可以进行: 35Cl2I 26H 2O=2HIO310HCl(Cl 2过量时)。答案:(1)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溶液蓝色退去(2)Cl 22I =2Cl I 2 5Cl 2I 26H 2O=12H 2IO 10Cl 310传统的自来水处理剂是在自来水中加入规定剂量的液氯,液氯能够溶解于水

10、,并且与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近年来,科技工作者为了延长液氯的杀菌时间,在液氯中加入适量的液氨。(1)请你写出液氯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从氧化剂和还原剂来看,该反应的特点是 ,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看,该反应的特点是 。(2)用液氯作为自来水的杀菌剂,起作用的是 HClO,所以液氯加入水中后含氯的物质有氯单质、HClO 和 ,其中氯单质可以从水中挥发,这正是我们有时打开自来水管能够闻到刺激性气味的原因,HClO 也可以分解产生氧气和 HCl。在液氯中加入少量液氨,生成 NH2Cl,NH 2Cl 比 HClO 稳定。在 HClO 浓度大的时候发生的反应是NH3HClO=

11、=H2ONH 2Cl,在 HClO 浓度小的时候发生的反应是H2ONH 2Cl=NH3HClO,所以这种方法可以缓慢的放出 HClO,起杀菌、消毒的作用,减少了氯的流失。以上两个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填序号) 。A.氧化还原反应 B非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解析:(1)写出氯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 变化特点,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所以 Cl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 剂。(2)由题给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可知,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并没有发生变化,故它们均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肯定不是置 换反应,是 NH3 中的 H 原子与

12、 HClO 中的 Cl 原子发生了交换,故是复分解反应。答案:(1)H 2O Cl2 HClHClO Cl 2 Cl 2 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种物质 同种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 (2)HCl BD11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 12 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变为黄色。(1)甲同学认为这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 A_(填粒子的化学式,下同);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 A_。(2)现提供以下试剂:A.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C四氯化碳 D硫氰化钾溶液请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并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写出选用的试剂编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13、_同学正确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3)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 。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来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你认为是否可行? ,理由是 。解析:溴能够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而 Fe3 可以用 KSCN 溶液检验。答案:(1)Br 2 Fe 3(2)如下表:乙同学正确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第一种方法 C 有机层无色第二种方法 D 溶液变红色(3)Fe2 不可以 因为 Br2 和 Fe3 都能把 I 氧化成 I212. 将铁粉、铜粉、FeCl 3 溶液和 CuCl2 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定容器不参与反 应)。试判断下列情况下,

14、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和金属单质。(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 ;(2)若氯化铜有剩余,则容器中可能有 ;(3)若氯化铁和氯化铜都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 ,可能有 。解析:本题属于物质共存问题。解答 时应首先弄清物质间可能 发生的反应,凡相互 间能发生反应的物质就不可能大量共存。本 题涉及的反应有:Fe 2FeCl 3=3FeCl2Fe CuCl2=CuFeCl 2Cu2FeCl 3=2FeCl2CuCl 2(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 Fe3 、Cu2 ,因 为它 们能发生上述反应。(2)若 CuCl2 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 Fe,可能有 Fe2 、Fe3 或 Fe2 、

15、Cu。(3)若 FeCl3 和 CuCl2 均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 Fe、Cu,可能有 Fe2 。答案:(1)Fe 3 、Cu 2 (2)Fe 2 、Fe 3 或 Fe2 、Cu (3)Fe、Cu Fe 2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 OH =H2OBFe(OH) 3 溶于氢碘酸:Fe(OH) 33H =Fe3 3H 2OC铜溶于稀硝酸:3Cu 8H 2NO =3Cu2 2NO4H 2O 3D向 Na2S2O3 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 2O 2Cl 23H 2O=2SO 4Cl 6H 23 23解析:A 项中的氨水应写成分子式; B 项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C

16、 项正确;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将 S2O 氧化成 SO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3 24S2O 4Cl 2 5H2O=2SO 8Cl 10H ,故 D 错。23 24答案:C2氢化钙(CaH 2)可作为生氢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H22H 2O=Ca(OH)22H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aH2 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 BH 2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CaH 2 是还原剂,H 2O 是氧化剂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比为 11解析:此题的关键是分析判断出 CaH2 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因金属元素钙不可能有负价态,在化合物中 钙元素只有2 价)。答案:A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

17、错误的是( )A.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 H =CO2H 2O 3BNH 4Al(SO4)2 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NH OH =NH3H2O 4C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Zn2Ag =Zn2 2AgD向 0.1 molL1 Ba(OH)2 溶液中滴入 0.1 molL1 KAl(SO4)2 溶液至沉淀物质的量达到最大值:2Al 3 3SO 3Ba 2 6OH =2Al(OH)33BaSO 424解析:B 项中 Al3 比 NH 结 合 OH 能力强, 应该是 Al3 先与 OH 反应,生成 Al(OH)3 4沉淀。答案:B4(2009潍坊统考)以油类为溶剂的防锈漆称为油基防锈漆

18、,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目前要推广使用水基防锈漆,但水基漆较易溶解 O2,在干燥之前易导致金属表面产生锈斑,为此要在水基漆中加入缓蚀剂以除去氧气,以下可作为缓蚀剂的是( )A.KMnO4 BNaNO 2 CFeCl 3 DHNO 3解析:由于氧气具有氧化性,故 应选择还原剂除去水基漆中的氧气,所以选 B。答案:B5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FeBr2、FeI 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原溶液中的 Br 一定被氧化 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 Fe2 一定被氧化 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 Fe2 若取少

19、量所得溶液,再加入 CCl4 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AgNO3 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 、 Fe2 、Br 均被完全氧化A. B C D解析:溶液中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 Fe2 Br ,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 Cl2 后,再往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 Cl2 将 Fe2 氧化成 Fe3 ,此 时溶液中的 I 已全部被氧化,由 的描述可知,溶液中不存在 Br ,即 Br 已被 Cl2 全部氧化,也就是说原溶液中的 I 、Fe2 、Br 已全部氧化。答案:B6. 氮化硅 (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

20、过以下 反 应制得:3SiO 2 6C2N 2 Si3N46CO,对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SiO2 和 N2 B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 Si3N4C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质量比为 97 D1 mol Si3N4 生成时共转移 6 mol 电子解析:从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 N2为氧化剂,C 为还原剂,SiO 2 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还原产物为 Si3N4。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质量比为 7 9,当生成 1 mol Si3N4时,有 2 mol N2 参加反应 ,共转移 12 mol 电子。答案:B7(2008重庆理综,6)下列做法中用到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

21、净化水 B纯碱除去油污 C臭氧消毒餐具 D食醋清洗水垢解析:本题考查对物质氧化性和有关电解质溶液知识的辨析。明矾净水原理是 Al3 水解生成 Al(OH)3 胶体吸附水中 悬浮杂质形成沉淀;纯碱去油污原理是 CO 水解使得溶液呈碱23性;CO H 2O HCO OH ;臭氧消毒利用了 O3 的强氧化性;食醋清洗水垢原理是23 3利用醋酸的酸性。答案:C8(2008全国理综,12)(NH 4)2SO4 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 SO2、H 2O、N 2 和 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A. SO2、H 2O、 N2、NH 3 BN 2、SO 2、H 2O、

22、NH 3CN 2、SO 2、 NH3、H 2O DH 2O、NH 3、SO 2、N 2解析:由得失电子数相等得:n(SO 2)(64)n(N 2)0( 3)2。则 3 mol (NH4)2SO4发生分解,得到的产物中 n(SO2)3 mol,n(N 2)1 mol。由 N、H 元素守恒得:n(NH 3)4 mol ,n(H2O)6 mol。所以 n(N2)Br 。Cl2 通入 FeBr2 溶液后,化学反应为:先:Cl 22Fe 2 =2Cl 2Fe 3 ,Fe2 全部被氧化,后:Cl 22Br =2Cl Br 2,Br 部分被氧化。共通入 0.15 mol Cl2,得电子 0.3 mol,生成

23、 0.3 mol Cl 。设 n(FeBr2)a。Fe 2 和 Br 共失电子 0.3 mol,即 3a0.3 mol0.3 mol ,a0.2 mol。3Cl24Fe 2 2Br =6Cl 4Fe 3 Br 2。答案:C12已知 I 、Fe 2 、SO 2、Cl 、H 2O2 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Cl Fe2 H2O2I S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 2Fe3 SO 22H 2O=2Fe2 SO 4H 24BI 2SO 22H 2O=H2SO42HICH 2O22H SO =SO2O 22H 2O24D2Fe 3 2I =2Fe2 I 2解析:C 项违反

24、了强还原剂制弱 还原剂的规律。答案:C13. 水热法制备 Fe3O4 纳米颗粒的反应是3Fe2 2S 2O O 2xOH =Fe3O4S 4O 2H 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3 26A. 每生成 1 mol Fe3O4,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4 molBFe 2 和 S2O 都是氧化剂23C1 mol Fe 2 被氧化时,被 Fe2 还原的 O2 的物质的量为 1/3 molDx2解析:由反应方程式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 Fe、S 的化合价都升高,而 O2 中的 O 的化合价降低,故 O2 是氧化剂,Fe 2 和 S2O 都是还原剂;每生成 1 mol Fe3O4 有 1 mol O

25、2 参加23反应,故转移的 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4 mol;由 H 元素守恒知: x4。答案:A14(2008上海,13)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 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 3。在相同条件下 NaClO2 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A. NaCl、NaClO BNaCl、NaClO 3CNaClO、NaClO 3 DNaClO 3、NaClO 4解析:Na O2 可发生类似题给的反应,即 氯元素,部分化合价升高,部分化合价降低,对Cl 3 比各选项中各物质的化合价可确定答案。答案:B15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 3Cl22NH 3=N2

26、6HCl 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管道漏气遇氨气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 Cl2 的强氧化性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 1 mol N2 有 6 mol 电子转移解析:本题考查非金属 Cl2 的性质。由信息 3Cl22NH 3=N26HCl 可知, Cl2 得电子表现强氧化性。由反应 3Cl22NH 3=N26HCl 可知,生成 1 mol N2,必消耗 3 mol Cl2,故转移 6 mol e 。 答案:C16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下列各组物质均可用作氧化剂的是( )A. F 、I 、S 2 BFe 3 、MnO 、NO 4 3CClO 、Mg DCl 2、

27、Fe 3 、Al 4解析:元素以其最高价态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能表 现 出氧化性;元素以其最低价态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能表现出还原性。在 A 项中 F 、I 、S2 ,C 项中的 Mg,D 项中的 Al 都各自是这些元素的最低价态,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能用作还原剂,A、C、D 三项不是本题答案;B 项 中3 价的 Fe、7 价的 Mn、5 价的 N 都分 别是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态,故B 项为 正确答案。答案:B17运用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物质跟铁反应后的生成物,能跟 KSCN 溶液作用生成红色溶液的是 ( )A. 盐酸 B氯气 CCuSO 4 溶液 D稀硫酸(2)

28、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微粒是( )A.Fe BFe 2 CFe 3(3)把过量的铁粉加入稀硝酸中,其结果是( )A.不反应 B生成硝酸铁 C生成硝酸亚铁(4)要除去 FeCl2 溶液中的少量 FeCl3,可行的办法是( )A. 滴入 KSCN 溶液 B通入氯气C加入铜粉 D加入铁粉解析:(1)铁跟盐酸、稀硫酸、 CuSO4 溶液反应后得到2 价铁离子,铁跟氯气反应生成FeCl3,FeCl3 与 KSCN 在水溶液中发生 Fe3 SCN Fe(SCN)2 (红色),选 B。(3)在过量铁粉存在的条件下,不可能有 Fe3 ,因为 Fe2Fe 3 =3Fe2 。溶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只可能有 Fe2

29、 ,答案为 C。(4)除杂质的原则是:除去杂质而不引入新的杂质。若滴 KSCN 溶液,不能除 Fe3 反而引入了 K 、SCN 等杂质离子,A 选项不正确;通入氯气,发生反应:2FeCl 2Cl 2=2FeCl3,B选项不正确;加入铜粉,Cu2Fe 3 =Cu2 2Fe 2 ,溶液中增加了 Cu2 ,C 选项错误;加入铁粉,Fe2Fe 3 =3Fe2 ,该方法可行,D 正确。答案:(1)B (2)B (3)C (4)D18. 下表是某食用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配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碘含量 3515 mg/kg储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食用方法 烹饪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1)下列说法正确

30、的是( )A.高温会导致碘的损失 B碘 酸钾可氧化氯化钠C只用淀粉就能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 D该碘盐中碘酸钾含量为 2050 mg/kg(2)碘酸钾在工业上可用电解法制取。以石墨和不锈钢为电极,以 KI 溶液为电解液,在一定条件下电解,反应的方程式为:KI3H 2O KIO33H 2。则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 = = =电 解 (3)已知:I 22S 2O =2I S 4O 。某学生测定食用碘盐中碘的含量,其步骤为:23 26a准确称取 w g 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 KI 溶液, 使 KIO3 与 KI 反应完全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

31、 2.0103 molL1 的 Na2S2O3 溶液 10.0 mL,恰好反应完全。则所测盐中碘的含量是(以含 w 的代数式表示) mg/kg。解析:(1)高温会导致碘酸钾分解;氯化钠性质稳定,不可能被碘酸钾氧化;表中标明的是碘含量而不是碘酸钾含量。(2)阳极发生失电子反应, I 有还 原性,容易失电子。 (3)根据I22S 2O =2I S 4O ,KIO35KI3H 2SO4=3K2SO43I 23H 2O,n(Na2S2O3)23 262.010 3 0.012.010 5 (mol),n(I2)1.010 5 mol,n(KIO3)1/31.010 5 mol,n(I)1/3 1.01

32、05 mol,m(I)1/3 1.0105 1271 0004.210 1 (mg)。碘的含量是(以含 w 的代数式表示)4.210 2/w mg/kg。答案:(1)A (2)I 6e 3H 2O IO 6H (3)4.210 2/w或 1 270/(3w)或 423/w 319NaBH 4(硼氢化钠)是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在有机反应中可将醛、酮变为醇。(1)硼氢化钠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反应后以 BO (弱酸 HBO2 的酸根)存在, 2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2)溶液的酸性对硼氢化钠与水的反应速率有影响,酸性越强,其反应速率越 ,这是因为 。(3

33、)硼氢化钠能把许多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单质,为抑制它与水的反应,反应在 A_(填“酸性” “中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试写出金离子(Au 3 )被硼氢化钠还原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该题是综合性题,它考 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 剂 、还原剂的判断等内容。(1)根据题意,可知 NaBH4 有极强的还原性,可与溶液中的大多数阳离子反 应;(2) 和(3)可从 H 浓度的大小角度入手解题。答案:(1)BH 2H 2O=BO 4H 2 H 2O BH (2)快 H 与 BO 结合生成弱电 4 2 4 2解质 HBO2,减小了 BO 浓度,使反应速率加快或 BO 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加酸能促 2 2进

34、BO 的水解,减小 BO 浓度,故反应速率加快 (3) 碱性 2 28Au3 3BH 24OH =8Au3BO 18H 2O 4 220人们利用各种月球探测器从月球带回的样品研究发现:月球上重要岩石之一月海玄武岩,它富含铁和钛,填充了广阔的月海洼地。月海玄武岩中的铁钛矿不仅是铁、钛和氧的主要资源,而且钛铁矿与氢气反应能产生水(FeTiO3H 2 Fe TiO 2 H2O),生成的 TiO2 经下列转化可制取重要金属Ti: TiO2 TiCl 4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钛铁矿与氢气反应中,还原产物是 。(2)反应 TiCl42Mg 2MgCl2Ti 在 Ar 气氛围中进行的理由是 。 800

35、Ar(3)TiO2 与氯气反应生成 TiCl4 和另一种单质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1)在钛铁矿与氢气的反应中,铁的化合价由2 0,化合价降低,铁元素被还原,得到铁。(2)Mg 是活泼金属易与空气中的 O2、CO2、N2 反应,故应在稀有气体氛围中进行。(3)TiO2转化为 TiCl4,钛元素的化合价未变,因此氧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氧气。答案:(1)Fe (2)防止高温下 Mg(Ti)与空气中的 O2(或 CO2、N 2)反应 (3)TiO22Cl 2=TiCl4O 221. 阅读下列材料:过氧化氢(H 2O2)又称双氧水,它是一种二元弱酸,比碳酸的酸性还弱。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且受热

36、易分解。作为一种经典化工产品,工业上早在 100 多年前便开始生产过氧化氢。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双氧水近年来更受人们的青睐,并称其为绿色氧化剂。为了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上采用“醇析法”将其转化成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其化学式为 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 Na2CO3和 H2O2 的双重性质。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H2O2 的结构特点决定了 H2O2 具有多重性质。双氧水有多种性质:Na 2O22HCl =H2O22NaCl ,这个反应体现了双氧水的 性,H 2O2 的电离方程式为 。向含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滴加 H2O2,溶液红色

37、退去,体现了 H2O2 的 性。将 H2O2 加入酸化的 KMnO4 溶液中,溶液的紫红色消失,这体现了 H2O2 的 性。(2)H2O2 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理由是 。(3)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 )A.MnO2 BH 2S CCH 3COOH DNaHCO 3(4)H2O2 不稳定,易分解,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更快。实验室用 H2O2 制 O2 的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aH 2O22Fe 2 2H =2Fe3 2H 2O;bH 2O22Fe 3 =2Fe2 O22H ;在以上反应中 Fe2 实际上起着 作用,总反应式为 。I 2 也与 Fe2 一样,可发

38、生上述类似反应,类比在下面填入配平的合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aH 2O2I 2=2HIO,b. 。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中,选用 H2O2 氧化海带中 I 的原因 。(5)“绿色试剂”双氧水可作为采矿业废液的消毒剂,可消除采矿业废液中的氰化物 (如:KCN),化学方程式为 KCNH 2O2H 2O=ANH 3。生成物 A 的化学式为 ,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为 。解析:由 H2O2 的结构式 HOOH 可推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因此 H2O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从分子结构上看,H 2O2 分子中有两个羟基,即 H2O2 可看作二元弱酸。H2O2 分解的催化剂有多种,如 MnO2、FeCl3 等,但题给信息是 Fe2 、I2 等。由于 H2O2 氧化I 而不氧化 I2,且不生成污染物,故海带提取碘的实验常用 H2O2。答案:(1)弱酸 H 2O2 H HO ,HO H O 氧化(漂白) 还原 2 2 22(2)H2O2 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是 H2O,不产生环境污染物 (3)D(4)2H 2O2 2H2OO 2 催化剂 2H 2O2 2H2OO 2= = = = =MnO2 = = = = =Fe2 2HIO H 2O2=I22H 2OO 2 H 2O2 氧化 I 不生成环境污染物,且不能氧化 I2(5)KHCO3 碳(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