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大变革的转型期:一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深刻的革命正在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了中国社会一系列重要的变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社会变迁的加速,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着剧烈变化。在这一特定的转型时期,青少年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价值失落以及时有发生的触目惊心的自杀、杀害同学甚至杀害父母与老师的事件,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人们重视研究家庭环境对青少年人格的影响,纷纷有文章见诸报端,但深究其原因,是社会变迁引起经济制度 、文化背景、大众传媒、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深深影响着青少年人格。这方面的论述很少,我们从社会调查入手,搜集第一手资料,深
2、入挖掘影响青少年人格的深层因素。众所周知,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而对于社会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消费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性别文化、一、何谓社会变迁?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这一概念比社会发展社会进化具有更广泛的含义泛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包括人类社会在一切方面和各种意义上的变化。社会学研究中一般更关注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2、社会变迁的类型1、整体社会变迁和局部社会变迁2、社会进化与社会革命3、社会进步与倒退4、自发的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三、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引起的社会变迁。社会变迁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自然环境为社会的生存和
3、发展提供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自然环境依其自身规律演变影响社会的变迁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社会的变迁。2、人口的变迁。人口变迁主要指人口数量质量结构(性别、年龄、社会)及人口流动(如移民、城市化进程)和分布的变化。一定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人是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主体。人口的变化给整个社会的变化以极大的影响。3、科学技术的变迁与社会生产力的变化。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结构体系中独立存在的知识系统对于现代社会的变迁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变化和研究规模组织形式的变化一方面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政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促使现代社会变迁日益加速。4、文化的变
4、迁。 (包括制度文化的变迁与发展)这是分析社会变迁内容的一种综合角度主要是指文化内容或结构的变化包括因文化的积累传递传播融合与冲突而引起的新文化的增长和旧文化的改变。 5、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行为规范和思想体系的变化表现出来。人们的社会活动都是程度不同地在价值观念指导下发生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往往成为整个社会变迁的先声。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论述社会变迁与家庭教育一、生育子女数下降,甚至结婚而不生小孩的家庭增加由于就业型态改变,许多城市家庭夫妻双方都就业,也就延迟生育,甚至有夫妻选择不生育子女,成为所谓的丁客族 。在价值观方面,不少人认为结婚主
5、要是为了成人自己的目标,不是为了孩子,孩子不再是延续香火的象征,而是爱的结晶 。二、平均结婚年龄提高可能是受教育时间拉长,妇女在经济市场的劳动参与率提高,两性都崇尚自由,不愿意太早受婚姻的束缚,经济情况的不确定性,立业不易,所以延后成家。三、愈来愈多人的婚姻最后以离婚收场对于大部分妇女而言,离婚表示不必再留在不快乐的婚姻中,因为不快乐的婚姻对成人和儿童都会造成伤害。四、单亲家庭增加许多的单亲家庭是贫穷家庭,因为单亲后没有配偶负担家庭生计,必须独自承担家庭经济重担,而女性单亲家长所负担的经济压力又大于男性单亲家长。五、隔代家庭数量持续上升儿童由祖父(母)养育照顾的称之为隔代家庭或隔代教养家庭,随
6、着社会变迁,这类的家庭数量不断攀升。六、离婚后的再婚率愈来愈高生活在这类继亲家庭的儿童数量逐渐增多,在此家庭环境中,儿童容易遭遇到较高的人际冲突,导致,这类儿童在学校中极需老师付出额外的时间来关注。社会变迁的理论1、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2、西方社会学有关社会变迁的理论。(1)、历史循环论:汤恩比“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论”索罗金的“文化类型”论熊彼特的“经济周期”论奥格本的“文化堕距”论(2)、社会进化论:孔德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3)、社会均衡论等(4)、冲突论的社会变迁观(5)、吉登斯的社会变迁理论 社会文化变迁与人格发展、社会文化变迁、变迁对人格与社会行为的影响、人的现代
7、化 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家则常常用“社会变迁”来指代非物质文化的变化,其中包括价值观、习俗、制度和社会行为。我们将一切社会文化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演进的或缓慢的变迁,都称为社会文化变迁。社会文化的变迁因素(1)环境和人口 (2)经济与技术 (3)文化创新与文化移入 (4)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变迁对人格与社会行为的影响 文化震荡的概念:现代社会的聚然巨变对人类的心理生活的强烈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能够使人们在前所未遇的社会压力面前张惶失措、无所适从,产生心理上的麻痹与震颤。这种由于内在的文化积累或外在的文化移入引起的急剧的变迁对人的心理生活的冲击与震动称作“文化震荡” 。文化震荡是急速的社会文化变迁引
8、起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心理反应,它充分体现了变迁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毋庸置疑的影响 。托夫勒在在那本名噪一时的著作未来的震荡中,提出了 , “未来的震荡”的概念。在他看来, “未来的震荡是一种时间现象,它是社会变动急剧加速的产物。它是发源于依附在旧文化基础上的一种新文化的附加物,是人们在自己所生活的社会里所遇到的文化震荡。 ” 这种特殊的现代社会的文化震荡,描绘出“人们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承受过多的变化之后感到压力重重,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的现象。 ” 托夫勒认为变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特征,变化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物品、社会和组织,变化也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心态和行为模式。变化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在社
9、会文化变迁中最为常见的三种人格取向第一,进取型。这种类型的人虽然在原先社会化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格、价值观、行为规范,但他能随着外界事物的变化重新调整自己。这种人具有较强的再社会化能力,能较快地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他们生活态度积极并能随时迎接新的挑战。第二,守旧型。这种类型的人在完成社会化以后,便始终坚信业已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其表现形式是思想保守,具有怀旧心理,以不变应万变,乃至表现出偏执狂式的人格障碍。中国历代均不乏其人。第三,反社会型。这类人在发现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起作用,而新的观念还没有形成或难以形成时,则引起一种对现有社会形态或文化类型的不满或无知,导致越轨或
10、犯罪。 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边际人”现象边际人也可称为“过渡人”或“边缘人” 。边际人是在社会文化变迁或地理迁徙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转型人格。它是在新旧文化或本族文化与他族文化的碰撞、选择、冲突下导致人格分裂呈多变双重化的产物。边际人的心理处在一种失范状态,既有希望又常怀失望;既急需选择又别无选择;既要为适应新环境进行冒险,又要为承受旧传统付出忍耐;在边际人身上痛苦和憧憬并存,颓废和发奋同在。 历时态边际人又可以称之为“过渡人” ,这种类型的边际人通常现出于社会动荡或社会大变革时期。新旧思想的交替、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革命都会在他们的内心产生茫然、失范、冲突、生疏的感觉。 共
11、时态边际人又可称为“边缘人” ,这种类型的边际人与历时态边际人不同,他是由于国际联姻、出访、留学、移民等原因而生活于两种不同文化中的人,这种生活经历使他们几乎同时受到两种不同文化类型的影响、熏陶和教育。虽说他们的内心还存在着旧有价值系统和现存价值观念的冲突,但他们基本上摆脱和超越了本土文化,并能够更加客观、理智、清楚地认识自己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正是基于这一特点,使得在文化人类学家眼里,边际人已成为跨文化研究的理想人格。人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信仰在决定社会类型(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价值观的转变是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社会文化的变迁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代又一
12、代人的社会心理的嬗变和社会行为的更新一直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主旋律 所谓“现代的” ,不应被仅仅理解为一种经济或政治制度的形式,而且也是一种精神现象或心理状态;从这样的视角入手,我们可以“把现代化看作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思想的改变过程。 现代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取向1)现代人的情感素质开朗求新, 乐于以新的方式和态度对待生活。(2)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趋向于多元化的选择。(3)现代人价值取向要求个性化和理性化的高度集合。(4)在个性强化的同时,现代人的人际关系呈现出和已往不同的互动模式,即从亲密性的首属关系转向短暂性的次属关系。(5)现代人行为活动的时空坐标系中,明显地呈现了下述变化:随着人们生活
13、节奏的加快和有序,在时间轴上出现了“同步化、标准化、线性化,改变了常人在其生活中处理时间的方式” 。与此同时, 工业化风暴建立了“空间广阔”的文明,现代人的心理视野如活动范围在空间轴上无限延伸,社会成员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在逐步缩小。讨论:中国的现代化与国民性格的重塑 现代化的总体战略构想:基础层次的素质立国战略;中间层次的提高生活质量战略;最高层次的社会化创新战略。通过社会化创新重塑国民性格,意味着对现有的社会化模式要予以反思和改革。一方面必须抛弃传统僵化、陈腐、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旧模式,一方面还要在保留发扬传统文化精华部分的同时,积极汲取、溶入现代化的新观念、新要求、新模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消除旧时代遗留下的劣质国民性,推动目前较普遍存在的“边际型”人格尽快转型,造就出一代具有现代心理行为特征的、能够使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