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外汇会计名词解释1 外币:外国货币”的简称,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2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可用于国际支付的特殊债券、其他外币资产。3 外币交易:是指企业以非记账本位币进行收付、结算等业务。4 外币报表折算:是指伟满足特定的目的,将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会计报表折算成所要求的另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会计报表。5 外币会计:是以记账本位币核算和监督企业各项外币业务活动带专门会计。6 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牌价”,是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时间的比价或比率;或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7 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合成的一定数额
2、的本国货币。8 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额的外币。9 银行挂牌汇率:是指由银行挂牌公布进行汇兑换的汇率,分为买入汇率、卖去汇率和中间价。10 即期汇率:是指外汇买卖成交后第二个工作日应交割的外汇汇率。11 远期汇率:是属于预订的外汇买卖,按事先约定的将在未来一定时日,据以交割的外汇汇率。12 汇兑损益:是指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在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的折算差额和不同于外币兑换发生的收付差额,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益。13 单一交易观点:是指企业将发生的外币购货或销货业务,以后及以后的账款结算均分别视为一笔交易的两个阶段,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
3、币反映的购货成本或销货收入,最终取决于他们结算日的汇率。因此,年终不确认未实现的汇兑损益。14 两项交易观点:是指企业发生的购货或者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视为两笔交易,外币业务也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采购成本或者销货收入,取决于交易日的汇率。15 结汇:是指企业按规定卖出外汇,银行买进外汇并按其挂牌买入价将人民币兑付给业务。16 售汇:是企业向银行购买外汇,银行卖出外汇。17 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者偿付的负债。18 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19 外币货币性资产:是指以外币形式存在的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账款、长期应收
4、款等。20 外币货币性负债:是指以外币形式存在的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21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为反映一个企业集团的综合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在年末或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将对所属各企业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成由统一的记账本位币计量的财务报表,以及为了特定目的将一种货币表述会计报表折算为另一种货币表述的财务报表,对此称为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22 流动法与非流动项目法:是指将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传统地分为流动与非流动两大类,然后按各项目的流动与非流动分别选用适当的汇率进行折算。23 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是指将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折算外币报表时,对资产负债表上
5、的货币项目,按报表编制日的现行汇率折算;对非货币性项目及主权益项目,按原入账的历史汇率折算。24 现行汇率法:是将列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外币资产项目和外币负债项目,均根据编制报表日的现行汇率(即期汇率)进行折算,因而它是一种单一汇率法。25 时态法:是指现金应收和应付项目(包括流动和非流动的) 按资产负债表编制日现行汇率换算,其他资产和负债则依其特性分别按现行汇率和历史汇率换算。26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又称外币报表折算损益,是指在报表折算过程中,对不同报表项目采用不同汇率折算而产生的差额。27 递延损益处理:是指对外币报表折算的差额不计入当期损益而递延到以后各期,即将报表折算差额以单独项目列示于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内,作为累计递延处理。28 当期损益处理:是指对外币报表折算的差额在利润报表中确认折算差额,以“折算差额”项目单独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