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类型类风湿因子的介绍.doc

  • 上传人:yjrm16270
  • 文档编号:6900461
  • 上传时间:2019-04-26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24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类风湿因子的介绍.doc
    资源描述:

    1、 类风湿因子的介绍概念:类风湿性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 临床内科学:类风湿因子可分为 IgM、IgA、IgG、IgD、IgE 五型(注:在临床内科学中描述为四型,没有 IgD 型;但在实验室诊断学中描述为 5 型) ,是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针对 IgG FC 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类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患者较多伴有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IgM 型 RF 阳性率为 60%-78%。 实验室诊断学:约 90%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 RF 呈阳性。IgA-RF 与骨质破坏有关,早期 IgA-RF 升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IgE-RF 升高时,已属病情晚期

    2、。某些自身免疫病,如冷球蛋白血症、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SLE 等患者都有较高的阳性率;一些其他疾病如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也可出现 RF。 类风湿因子是由于感染因子(细菌、病毒等)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抗体,故又称抗抗体。常见的类风湿因子有 I gM 型、IgG 型 IgA 型和 IgE 型。人体内普遍存在着类风湿因子,并起着一定的生理作用。近年来对 IgM 型类风湿因子的生物作用已有所了解,这些生物作用包括:1 、调节体内免疫反应;2、激活补体,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3、清除免疫复合物使机体免受循环复合物的损伤。只有类风湿因子的量超过一定的滴度时称类风湿

    3、因子阳性。由于 I gM 型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而且具有高凝集的特点,易于沉淀,故临床上主要测定 IgM 型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为乳胶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类风湿因子的测定:类风湿因子(RF)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血清中发现,是一种以变性 IgG 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它是一种抗变性 IgG 的抗体,属 IgM 型。可与 IgGFc 段结合。RA 病人和约 50%的健康人体内都存在有产生RF 的 B 细胞克隆,在变性 IgG(或与抗原结合的 IgG)或 EB 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 RF。健康人产生 RF 的细胞克隆较少,且

    4、单核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抑制 RF 的产生,故一般不易测出。RF 主要为 IgM 类自身抗体,但也有 IgG 类、 IgA 类、IgD 类和 IgE类。各类 RF 临床意义有所不同。测定 IgG、IgA、IgM 类 RF 通常用 ELISA 间接法,即用热凝集兔 IgG 包被反应板微孔,加入检样后,再分别加抗人 IgG、IgA、IgM 酶标记抗体,使反应后再与底物呈色。为防止各 Ig 类别 RF 相互干扰,酶标记抗体使用标记的抗体 F(ab )2 片段。一、原理:将变性 IgG 包被于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上,这种致敏胶乳在与待测血清中的 RF 相遇时,即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此称胶乳凝集试验。 在

    5、用热凝集变性 IgG 包被聚苯乙烯反应板的微孔中,加入待测血清,如有 RF 存在,则相互结合,随后再加入酶标记热凝集变性的 IgG 与之反应,在加入底物后即可显色。根据显色程度可判断有无 RF 存在及其水平,此为双抗原夹心 ELISA 法。二、胶乳凝集试验:RF 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抗人变性 IgG抗体,可与 IgG 的 Fc 段结合。将变性 IgG 包被于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上,此致敏胶乳在与待测血清中的 RF 相遇时,即可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三、操作:1、5630 分钟灭活, (灭活 C1q 以阻止假阳性凝集) 。将待测血清用 0.1mol/L PH8.2 甘氨酸缓冲盐水作

    6、 1:20 稀释(生理盐水1ml 中加血清 0.05ml) 。 2、取此稀释血清 1 滴(约 0.05ml) ,加于黑色方格玻片的方格内,加乳胶 RF 试剂 1 滴,立即摇动反应板 3 分钟,使其充分混匀后,于直射光下观察。每次试验均设阳性与阴性对照。四、参考值:正常人 1:20 稀释血清为阴性。五、结果判断:胶乳凝集试验正常人多为阴性反应,如 3 分钟内出现显凝集者为阳性。阳性反应的标本应将血清进行倍比稀释测定滴度。ELISA 法可根据显色程度,与阳性和阴性对照参比,作出阳性或阴性的判断。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意义:RF 主要为 IgM 类自身抗体,但也有 IgG 类、IgA 类和 IgE 类。各

    7、类 RF 临床意义有所不同。RF 是一种以变性 IgG 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未经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阳性率为 80%,且滴定度常在 1:160 以上。临床上动态观察滴定度多少,可作为病变活动及药物治疗后疗效的评价。其他风湿性疾病如 SLE 阳性率为 20%25%;硬皮病与皮肌炎阳性率为 10%24%,滴定度较低。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患者和约 50%的健康人体内都存在有产生 RF 的 B 细胞克隆,在变性 IgG(与抗原结合的 IgG)或 EB 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 RF。健康人产生 RF 的细胞克隆较少,且单核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抑制 RF 的产生,故一般不易测出。RF 有IgG、IgA、IgM、IgD 和 IgE 五类,用凝集试验法测出的主要是 IgM类。多数作者认为,IgM 类 RF 的含量与 RA 的活动性无密切关系;IgG 类 RF 的含量与 RA 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密切相关。IgA 类 RF 见于 RA、硬皮病、Felty 综合征和 SLE,是 RA 临床活动的一个指标。IgD 类 RF 研究甚少。IgE 类 RF 除 RA 患者外,也见于 Felty 综合征和青年型 RA。在 RA 患者,高效价的 RF 存在并伴有严重的关节功能受限时,常提示预后不良。在非类风湿患者中,RF 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这些人以后发生 RA 者极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类风湿因子的介绍.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690046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