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6897913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于 1987 年首先发现于美国,以引起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弱仔、木乃伊胎及诱发仔猪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的高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该病在我国自 1995 年暴发此病使我国的养猪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PRRS 同其它病毒性疾病一样,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性药物。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 100、死亡率可达 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 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猪是唯一感染 PRRSV 并出现临床症状的动物。病毒主要侵害繁殖母猪及其仔

2、猪,造成严重的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系统疾病,公猪感染时可造成精液品质下降,育肥猪发病多数较温和。 病原猪蓝耳病病毒的抵抗力 :通常情况下 PRRSV 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弱,但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和 pH 值条件下,病毒可长期保持感染性。 PRRSV 在-20时长期稳定; 20室温条件下感染性可持续 16 天;4一周内病毒感染性丧失 90,但是在一个月内仍可检测到低滴度的感染性病毒;病毒在温度较高时很快失活:37 324 小时、56 620 分钟。 PRRSV 在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失活。 对碱耐受性极差,5.56.6 为其保存最适 pH 值;PRRSV 在 pH6.57.5 环境中稳定,但是在

3、pH 低于 6 和高于 7.5 时,其感染性很快丧失。 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强,PRRSV 用脂溶剂(氯仿和乙醚) 、去污剂处理后,病毒囊膜被破坏,失去感染性。 因此,针对病毒的以上特性,应保持环境的清洁、干燥,及时清洗圈舍和用具,可用除污剂、酸性或碱性溶液处理病毒污染物。 流行病学PRRSV 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吸血昆虫在该病的传播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我国规模化猪场感染率高,猪群抗体阳性率在 1088%之间;本病的持续感染和隐性感染是重要特征;种猪带毒与母猪发情障碍的现象较为突出;由本病带来的猪体免疫功能下降,尤其是在感染早期对免疫功能的抑制非常明显;引起该病的病毒毒株

4、有美洲型和欧洲型,我国目前发现的只有美洲型,还没有发现和分离到欧洲型毒株;传播途径是通过带毒猪、精液、污染物等。 临床症状1. 怀孕母猪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嗜眠,后期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和产弱仔等症状,2-3 周后母猪开始康复,再次配种时受精率可降低 50%,发情推迟。2. 公猪厌食、嗜眠、发热、呼吸异常、精液质量下降、数量减少、活力低。 3. 仔猪呼吸困难,流鼻涕,体温升高,有时可见呕吐、腹泻。四肢划动,平衡失调,多发生关节炎。病死率可达 50-60%。4.肥育猪出现一周左右厌食、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精神不安,发育迟缓,发生慢性肺炎,如有继发感染(如嗜血杆菌)时可使死亡率增高。5.

5、发病数日后少数猪的耳尖、外阴部、腹部、四肢末端及口鼻皮肤发绀,呈蓝紫色。 6.猪感染本病后 1-2 周可出现血清抗体,能持续 1 年左右,可用血清学检测进行确诊,应注意与有类似症状的疫病的鉴别。 荷兰诊断标准可参考:母猪 8%以上发生流产, 20%以上发生死胎,26%以上断奶仔猪死亡。三项指标中有二项符合,临床诊断就成立。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仔猪发病率可达 100、死亡率可达 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 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应该注意的问题1.猪群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免疫效果不佳;2.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增多,尤其是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有明显的

6、上升趋势;3.猪群的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增多,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而且药物治疗效果差。4.发病后临床表现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与猪的日龄、毒株、有无合并感染、应激因素(营养水平、饲养和管理的好坏、兽医卫生防疫等)有密切关系;先天感染的仔猪,呼吸道症状严重,死亡率高;单纯感染时,育肥猪的临床表现相对要缓和。 猪群感染 PRRS 后的威胁1.给养猪生产造成潜在的危害;2.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3.猪群的免疫力下降;4.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5.继发感染明显增多;6.母猪发情障碍、滞后的现象增多。 控制1.饲养方式要做到生产各阶段的全进全出;不要留用出现死胎、流产的同窝存活仔猪;引进新猪前,猪舍要彻底

7、清洗、消毒。 2.免疫可减少感染猪群中 PRRSV 的传播。3.无该病的猪场不要使用活疫苗,可选择灭活苗;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工作。在 PRRSV 感染猪场,必须做好猪瘟、伪狂犬病和猪气喘病的控制。尤其是要稳定地控制猪瘟的发生。兽医卫生防疫措施的实施,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控制4.使用活疫苗造成本病的暴发,在国内外均有实例发生。5.活疫苗的返强、变异、重组可产生新病毒。6.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免疫两次。7.经产母猪在空怀期,加强免疫 1 次。8.母源抗体可干扰免疫接种,仔猪在 6 周龄前后各免疫 1 次。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措施 应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指导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

8、隔离、早监控、早消毒、早扑灭、早免疫。其中,疫苗免疫是目前控制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根本有效措施。同时,要做好其它动物疫病防控,如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及其它细菌病(副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等)的免疫防控工作,防止继发与并发感染,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 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综合防控,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1.加强饲养管理。养猪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在高温季节,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冬天既要注意猪舍的保暖,又要注意通风。夏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急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杜绝猪、鸡、鸭等动物混养。有条件的农户提倡规模

9、化饲养。 2.科学免疫。免疫是预防各种疫病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目前需要免疫的疫苗种类很多,要按照兽医部门的建议,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动物疫病的免疫。一般情况下,商品猪在 23-25 日龄时,免疫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种母猪除在 23-25 日龄免疫外,配种前应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除在 23-25 日龄免疫外,每隔 6 个月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一次。在免疫过程中,要使用农业部批准生产或使用的疫苗,还要规范免疫操作。 3.药物预防:在兽医部门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预防猪群的的细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 4.严格消毒。搞好

10、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 5.规范补栏。要选择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仔猪,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购买后一定要隔离饲养两周以上,体温正常再混群饲养。 6.报告疫情。发现病猪后,要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并立即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要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处理。 7. 不宰、不食病死猪。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贩卖病、死猪,也不能屠宰病死猪自食,坚决做到对病死猪不流通、不宰杀、不食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免疫应注意的事项 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与用量进行免疫。只用于接种健康猪,对于发病猪群不可使用;疫苗使用前应恢复到室温并充分振摇均匀;接种用器具应清洁无菌,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对妊娠母猪进行接种时,要注意保定,避免引起机械性流产;接种后,个别猪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减食等反应,一般在 2 日内自行恢复,重者可注射肾上腺素,并采取辅助治疗措施;疫苗开封后,应于当日用完;剩余疫苗、疫苗瓶及注射器具等应无害化处理;屠宰前 21 日不得进行接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