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据课程标准 、考试的种类和目的,结合本校学生情况,命制一份试卷(单元、期中或期末,可以依据教学进度选择) ,并在考试后进行评析。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第一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2010 年是鸦片战争爆发 170 周年,170 年前英国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略战争。而当时清政府主张禁烟的根本原因是()A抵制英国的非法贸易B林则徐恳请禁烟的言辞感动了道光帝C全国人民要求清政府禁烟D鸦片输入严重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收入2.有人说:“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捡走了。 ”“另外一个人”是指()A德国 B
2、日本 C俄国 D美国3.有人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失去的 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十五个捷克斯洛伐克不觉少,四十三个比利时不觉多” 。下列国家中与此相关的是()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俄国4.下列历史人物中,挫败英俄分裂我国新疆的企图,为巩固我国西北边防做出重要贡献的是()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关天培5.张元济在回忆戊戌变法时说:“我们被日本打败,大家从睡梦里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丙申年(1896 年)前后,我们一部分同官经常在陶然亭聚会,谈论朝政。 ”其中所谈的“被日本打败”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
3、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乘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7.北京是六大古都之一,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下列事件不发生在北京的有()A.火烧圆明园 B.五四运动的发源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签订马关条约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这场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和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1869 年,明治天皇就颁布一道“御笔信”,直言 “要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 ”此后,日本提出与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 的战 争。材料二
4、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的款项很多是从北洋海军的军费中挪用的。统计资料显示,这些白银可以组建 10 支北洋海军。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当年击沉致远号的日本“吉野”号原来就是清政府在德国汉诺威船厂订购的,但由于没有钱,才被日本买走;当北洋水师孤军抵抗时,南方的南洋水师却在一边看热闹材料三 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浪费,备极一时一时之盛。材料四 1895 年,有人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国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 在材料一中, “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从日本的准备可以看出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2) 这场战争的结果怎样?对中国有何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战败有哪些原因?(3) 根据材料回答,慈禧太后的六旬万寿庆典在哪一年?当时清政府对外面临着怎样的形势?(4) 由材料二判断,材料四中的“万寿无疆,普天国庆”指的是什么?“三军败绩”指的是什么?“割地求和”指的又是什么?考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