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 课程 中学2010 年 3 月 8 日如 何 规 范 书 写 遗 传 图 解浙江省上虞市小越中学 季素琴68教学研究摘 要:遗传图解的格式是近几年高考生物题的一种表达要求,本文是从高考答卷的评分细则中归纳遗传图解的书写基本格式以及如何在高三的复习中去落实规范书写,对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经常犯的错误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遗传图解理综中物理 、化学和生物都有各自的学科语言,平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形成了学科意识,形成了各学科的科学合理的答题习惯 。因此,在高考中,不能用自编的 、自造的词语来组织答案,要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和本专业的规范的表达方式 、格式来组织答案,如遗传图解的格式,就是近几
2、年高考生物题的一种表达要求 。以下表格记录的是笔者对 20072009 年理综卷中对遗传图解的考查的统计 。年份 2007 2008 2009高考卷全国卷 I海南卷宁夏理综全国卷 II四川延考卷浙江卷安徽卷四川卷福建卷题号 31 18 29 31 31 31 31 31 27本文是从高考答卷的评分细则中归纳遗传图解书写基本格式以及如何在高三的复习中去落实规范书写,对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经常犯的错误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在解遗传题时,我们已让学生养成边阅题,边把题目给的已知条件写在草稿纸上的习惯 。然后去思考,找出已知条件,挖掘出 “隐藏 ”的已知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建立推导出答案的 “逻辑链条 ”,
3、即解题思路 。而规范书写就是根据上面得到的 “解题的逻辑链条 ”用学科语言表达出来 。这就象有了图纸,下一步要按图纸施工一样 。1.遗传图解的基本格式下面展示的是 2009 年浙江卷中第 31 题原( 1)题及遗传图解的评分细则(这里要感谢上虞市参与 2009年高考生物阅卷的老师的无私提供) 。1.1 原题: 31.( 18 分) 正常小鼠体内常染色体上的 B 基因编码胱硫醚 - 裂解酶( G 酶),体液中的 H2S主要由 G酶催化产生 。为了研究 G酶的功能,需要选育基因型为 B-B-的小鼠 。通过将小鼠一条常染色体上的 B基因去除,培育出了一只基因型为 B+B-的雄性小鼠( B+表示具有
4、B基因, B-表示去除了 B基因, B+和 B-不是显隐性关系),请回答:现提供正常小鼠和一只 B+B-雄性小鼠,欲选育 B-B-雄性小鼠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选育过程(遗传图解中表现型不作要求) 。1.2 遗传图解答案及评分细则遗传图解:取 B+B+雌性小鼠和 B+B-雄性小鼠杂交B+B+( ) B+B-( )B+B+B+B-1 1F1取 F1 中的 B+B-雌性小鼠和 B+B-雄性小鼠杂交B+B-( ) B+B-( )B+B+B+B-B-B-F2从 F2 的 B-B-小鼠中选出雌性个体12 1评分细则:此小题共 8 分,所有符号 1 分,包括 P、F1、F2、杂交符号 、箭头;第一次杂交的亲
5、代基因型包括雌雄给 1 分(雌雄可用文字或符号 、表示,但符号写错不给分 。);子一代基因型 1 分;比例 1 分;第二次杂交的亲代基因型包括雌雄给 1 分;子二代基因型给 1 分;比例 1 分;旁注从 F2代的 B-B-小鼠中选出雌性个体给 1 分 。此题的得分情况如何呢?当年考生平均分不到 4 分,其实此题的解题思路获得并不难,如有的考生这样做: B+B+B+B-B+B-B-B-这位考生的解题思路是清晰的,即先让 B-基因进行扩散,最后才能得到 B-B-,但很遗憾这位同学的得分为 0 分,可见我们平时的高考复习中不但要注重思维的训练,也应该关注表达的规范性 。1.3 怎么样的遗传图解才是范
6、文呢?纵观几年的高考遗传图解答案,似乎要求各不相同,于是我们老师都在抱怨标准不统一让我们怎么教 。但阅卷老师的话对笔者很有启发,上题中只要是写对的不是采分点,不会扣分 。所以笔者认为遗传图解平时应该有个规范的要求,至少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亲代的基因型 、表现型,伴性遗传及题中有性别要求时还要写出性别 。( 2)交配方式 、箭头方向,亲本符号,子代符号 。( 3)子代的基因型 、表现型 、性状比例 。( 4)适当的旁注以作进一步说明图解不能很好表达的,或作个别强调 。至于配子是否要写,笔者认为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剪秋罗是一种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有宽叶( B)和窄叶( b)两种类型,控制这
7、一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窄叶基因( b)可使花粉致死 。现将杂合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正确的是?(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此题中配子显然是说明结果(宽叶雄株 宽叶雌株 窄叶雄株 窄叶雌株 =1010)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定要写 。如要再现孟德尔对一对相对状杂交实验的结果解释时,配子也一定要写 。孟德尔认为性状分离是由于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引起的,遗传图解的表示只是生物学科的一种表达形式,因此此时要体现这种思想显然写出配子很重要 。但如 2004 年全国卷 II 第 30 题( 1)的 题 。原题: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
8、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 。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 。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 21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 1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 A 表示,隐性基因用 a 表示)写出上述 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参考答案 】B: Aa Aa黄色 黄色1AA2Aa1aa不存活 黄色 黑色C: Aa aa1Aa 1aa黄色 黑色上题高考答案中没有对配子作要求 。
9、综上所述,遗传图解应有基本的模式(上面提到的四点),但没有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如果教师一定要规定,这种思想与高考的选拔人才的宗旨显然是矛盾的 。我们更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考题中的遗传图解到底在强调哪一方面,是否一定要写配子等 。从上述提到的思维正确但却零分的考生中,我们知道了培养学生规范表达的重要性,下面笔者来谈谈自己在高考复习中对落实规范遗传图解书写的几点心得 。2.如何规范遗传图解书写2.1 平时的作业中要重视对遗传图解的批改 。学生往往重思维,轻规范,如果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我们生物教师因任教班级多,遗传图解批改新 课程 中学2010 年 3 月 8 日近十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压轴题百分之九十五
10、以上都涉及到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之所以受到如此青睐,是因为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 、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 。它很能体现一个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分类的关键在于正确地选择分类标准 。一个科学的分类标准必须能够把需要分类的数学对象进行不重复 、无遗漏的划分 ;选取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近几年中考涌现出一批一次分类不易解决的问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有怎样好的解决办法呢?下面仅以两道中考题为例作最初步的探究:例 1.( 2008 浙江义乌)如图 1 所示,直角梯
11、形 OABC 的顶点 A、C 分别在 y 轴正半轴与 x轴负半轴上 .过点 B、C 作直线 l将直线 l 平移,平移后的直线 l 与 x 轴交于点 D,与 y 轴交于点 E。( 1)将直线 l 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 CD 为t( t0),直角梯形 OABC 被直线 l 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分) 为 s, s 关于 t 的函数图象如图2 所示, OM 为线段, MN 为抛物线的一部分, NQ为射线, N 点横坐标为 4. 求梯形上底 AB 的长及直角梯形 OABC 的面积; 当 2t4 时,求S 关于 t 的函数解析式;( 2)在第( 1)题的条件下,当直线 l 向左或向右平移时(包括 l 与
12、直线 BC 重合),在直线AB 上是否存在点 P,使 P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 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这里直接给出解答不作详细研究AB=2OA=82=4, OC=4, S梯形 OABC=12当 2t4 时,直角梯形 OABC 被直线扫过的面积 = 直角梯形 OABC 面积 - 直角三角形 DOE 面积S=12-12( 4-t) 2( 4-t) =-t2+8t- 4yxAODCB E图 1S8NMQO 2 4 t图 2( 2)分析:学生看到 P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会第一时间为本题选择一种常见的分类标准 直角顶点,从而把此题分为三类,
13、即:以点 D 为直角顶点;以点 E 为直角顶点;以点P 为直角顶点 。但着手画图时会发现,因为点P、D、E 的位置均不确定,所以每一类的图形仍然头绪较多,不易下笔,这时如果能回头再次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本题与常见直角三角形的分类题的不同之处在于三个顶点位置均不确定,因此一次分类是解决不了这类问题的 。此时第一级分类标准应定为 E 点的位置,即在对直角顶点分类前再多一级对 E 点位置的分类,这样做的原因是当 E 点位置确定后,因为直线 DE 始终平行于定直线 BC,所以点 D的位置也随之确定,此时直角 PDE 两个顶点的大致位置确定,下面再进行下一级分类讨论,便可选择以直角顶点作为分类标准了 。此
14、时学生的思路也会随之清晰起来 。E 在 A 点上方;yEPAODxyEAPDxOP1P1图 1.1 图 1.2以 P 为直角顶点(又分为 P 在 y 轴左侧和P 在 y 轴右侧)yEADPP1 xOxyEDOAP图 1.3 图 1.4以 D 为直角顶点 以 E 为直角顶点以图 1.3 为例,作 PP1x 轴, 在 RtODE 中, OE=2OD, 设 OD=b,OE=2b.RtODE=RtP1PD(图示阴影)b=4, 2b=8,可得到 P点的坐标为 P( 12, 4)图 1.1( - 4, 4),图 1.2( 4, 4),图 1.4( 8, 4) 。(过程略)E 在 A 点与 O 点之间;以
15、P、D 为直角顶点不可能,图 1.5( -83, 4) 。(过程略)yAPED OxxyPP1ODE图 1.5 图 1.6E 在 O 点下方;以 P、E 为直角顶点不可能,图 1.6( - 4, 4)与图 1.1 结果重复,故舍去 。(过程略)综上可得 P点的坐标共 5个解,分别为 P( 12,4) 、P( 4, 4) 、P( 83, 4) 、P( 8, 4) 、P( 4, 4) .例 2.( 2007 浙江)如图,抛物线 y=x2- 2x- 3与 x 轴交 A、B 两点( A点在 B 点左侧),直线 l 与抛物线交于 A、C 两点,其中 C 点的横坐标为 2。( 1)求 A、B 两点的坐标及
16、直线 AC 的函数表达式;( 2) P 是线段 AC 上的一个动点,过 P 点作y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 E 点,求线段 PE 长度的最大值;( 3)点 G 抛物线上的动点,在 x 轴上是否存在点 F,使 A、C、F、G这样的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 F 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令 y=0,解得 x1=-1 或 x2=3A( 1, 0) B( 3, 0);将 C 点的横坐标 x=2 代入y=x2- 2x- 3 得 y=3, C( 2,3) 直线 AC 的函数解析式是 y=x1;( 2)设 P 点的横坐标为x( 1x2),则 P、
17、E 的坐标分别为: P( x, x1), E ( x, x2- 2x- 3) P 点在 E 点的上方, PE=( -x- 1) -( x2- 2x- 3) =x2+x+2当 x=12时, PE 的最大值 =94;( 3)分析:前面提到常规的平行四边形分类讨论题三个顶点位置确定一个顶点位置不确定,而本题与例 1 相同之处在于动点的个数偏多,有两个,有了例 1 的经验,我们应该很快选择首先对 x 轴上的 G 点位置进行第一级分类讨论,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对其中每一类继续分类,即进行二级分类 。具体过程这里不在做详细阐述,通过两级分类会发现存在 4 个这样的点F,分别是:F1( 1, 0), F2( -
18、 3, 0), F3( 4+ 7姨 ), F4( 4, 2姨 )对复杂问题采用多级分类的方法讨论时应注意:( 1) 每一级分类一定要把握好分类标准 。( 2)每一级里 ,要始终如一地按一个标准讨论,同时每一级都要以 “不重不漏 ”为原则 。在教材中定理证明 、例题 、习题中都采用了分类思想,只要同学们认真钻研教材,多思考,并注意解题后的回顾与总结,在分类时就会做到不重 、不漏 。参考文献:1.郑隆 ,王心宽 .中学数学教学导论 【J】.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2.方金秋 .数学学习的规律与方法 【J】.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6ylxCEPBOA中考多级分类问题初探江苏省淮阴中学杜荣庆姨
19、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69教学研究比较麻烦等原因而不改的,学生会认为考试时再认真书写也不迟 。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平时作业可以进行 23 次细批,采用扣分原则:错一个或漏一个扣 0.5 或 1 分,扣完为止 。让学生知道要写些什么,平常自己哪些总是遗忘的 。2.2 让学生上来板书 。一般笔者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把学生的典型错误记下来,再从中各选一个字迹清楚的学生(把名字记在备课本上)在课堂上把其答案再现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来点评有哪些问题 。虽说费时,但笔者觉得值得 。2.3 学生之间相互批改 。学生在批改同桌或他人的作业时,
20、总会带着吹毛求疵的态度去看,给人家指出错误的同时自己也深有体会 。3.学生在遗传图解书写时出现的问题 。以 2004 年全国卷 II 第 30 题为例,学生会出现以下的问题:a.图解写完后,对应的 B、C组没有标明 。b.B 组中杂合体自交后代中基因型 AA 的个体不写,认为不存在没必要写,而这正是题目要学生解释的关键,为什么比例会是 21。c.C组测交图解中,有学生这样书写C: P Aa aa黄色 黑色配子F 1Aaaa aA1 aa 1 Aa 1 aa黑色 黄色黑色黑色黄色黑色这书写反映出该生对配子种类理解有误,既然代表种类, aa 产生的配子只有 1 种,没有必要写两次 。以上是关于遗传图解书写的一些体会和想法,恳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