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岳麓书社 历史必修二.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6889858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书社 历史必修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岳麓书社 历史必修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岳麓书社 历史必修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岳麓书社 历史必修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岳麓书社 历史必修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岳麓书社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一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导读: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完善、水利工程的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体系在中国北方南方形成。主要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一)农业起源原始农业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Such:神农尝百草Ps:采集经济还不算农业区域规模:北方黄河流域旱地的粟麦,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南方长江流域水田稻,河姆渡文化遗址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五谷” “六畜”二)从耒耜到曲辕犁原始农业耕作形式:刀耕火种,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文明时代:耒、耜商周:少量青铜,主要还是木、石、骨、蚌春秋

2、战国:铁农具、牛耕出现(牛耕西汉普及推广)唐:长江下游一带出现曲辕犁(江东犁)Ps:曲辕犁出现,自汉代后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古代灌溉工具:翻车、筒车(推动生产力发展重要因素)经济特点:借用牛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艰苦历程:大禹治水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漕渠、白渠都江堰李冰父子,成都平原,包括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农耕经济命脉:黄河,朝廷收入、人民生活、政治稳定的因素Ps: “黄景治河,千载无患”特色水利灌溉工程:西域的坎儿井(实现地表灌溉的暗渠工程)Ps:中国古代农业著作 370 多种,

3、包含了大量水利建设内容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原始方式: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产生时间:春秋产生原因:、铁农具、牛耕、私有土地出现特点:、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结合, “男耕女织”、勉强自给自足、规模狭小,简单性别分工,很难扩大生产,阻碍经济自耕农破产原因:自耕农使国家赋税徭役主要承担者,公职这过度剥削和压榨总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三大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借用牛力耕田、生产工具技术完善、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方式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导读: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从公有制到井田制、地主再到后来的租佃关系一)废井田、开阡陌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4、(西周鼎盛时期)商周时期(奴隶社会):井田制实质:名义国有,实际贵族所有内容:“公田”实际上贵族占有, “私田”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崩溃瓦解:一方面为大量“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私有春秋,随土地私有制发展,各诸侯国为刺激生产、扩大剥削,进行税制改革,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确立:战国商鞅变法, “除井田,民得买卖” (全面肯定)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内容:君主的私有土地,有宫廷掌握的部分土地,收入用于君主私人开支私有土地中,除自耕农私有土地外,就是地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途径: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严重

5、危害(1)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或成为田庄的依附农民,或成为流民。(2)使社会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安定,也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徭役的征发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两极分化更激烈明清:商品货币经济发达,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北魏、隋唐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措施:均田制(“均田、限田” )内容:按性别、年龄分配,只准使用、不准买卖。须缴纳租税、服徭役、兵役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力量壮大,发展成强盛士族地主生产规模:田庄式内容:以聚族而居,不少劳动者与庄主同姓同宗仍受剥削Ps: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劳动者要从事繁重劳动,承担军事义务,豪强的私人武装租佃关系

6、:战国产生,汉代普遍化,明清租佃成农村经济主要形式明清:七月纳租方式确定,佃农对地主依附关系减弱,农民生产自主权提高,有选雇主权、发言权,大大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第三课 区域经济和中心的南移导读: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古代自战国到中唐时期的经济重心所在,在两宋之际让位长江流域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司马迁划分: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内容:山东、山西属于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早、人烟稠密、经济实力强,位于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势复杂、气候炎热干燥、很多地区原始森农林覆盖不利开发。两汉时人口少、生产技术落后,经济实力差距较大龙门碣石以北,山东、山西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

7、瘠、传统的畜牧业、半农半牧业。以长城为界,分塞外、塞内。西汉时塞内一度为农业区,经济实力十分有限。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人民流亡原因:天灾、政府徭役、供给军队物资、高利贷、经营不善两晋之际: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第一次高潮。汉族统治阶级内乱 and 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战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唐安史之乱后:中原人口南迁第二次高潮。安史之乱令黄河流域又一次严重破坏,大批人南迁,中唐后,南方人口多,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两宋之间:靖康之乱引起第三次南迁高潮。三)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经济中心由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原因:、中原

8、人口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大量劳动力、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统治者为保证国用,调整政策,重视生产的发展、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一定影响、南方海外贸易发展过程:三国时期,经孙吴、东晋、南朝开发,江南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体系,带动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健康大城市(江南的开发为日后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魏晋开始,北方战乱南方稳定,统治者重视北移民涌入,大规模开发江南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发展迅速,趋向平衡中唐以后,大河南北“戎事方殷” (战争频繁) 、经济停滞,而南方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北方宋都南迁后,立国主要依靠东南财富,更致力于

9、南方经济建设。At last,经济上南强于北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人才密布区:重心南移引起文化重心南移,南宋起,江浙成人才区,有“财赋之地,人物渊薮”说法。Ps:寒冷期加速了经济中心南移。第四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导读: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Ps: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用煤的国家。青铜时代: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 15 个世纪冶炼成就: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成熟、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湛生动、灿烂的青铜文化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技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成大成就、冶铁奇迹春秋时期的块炼钢,南北朝的灌钢法,利用生铁碳高、熟铁碳低特点,生产出

10、硬度高、性能好的钢汉代,人们用煤做燃料冶铁,北宋钢铁硬度和质量大大提高,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炭冶铁。综上,铁器广泛应用到手工业工具和农具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二)衣被天下Ps: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纺织成就:早在遥远上古时代,人们就学会了养蚕缫丝了西周后,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丰富,花样精美。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之称。唐代出现缂丝技术,以本色生丝为经、彩丝为纬, “通经断纬”手法变换色彩,极具艺术神韵。宋末元初以来,边疆种植棉花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推广“捍、弹、纺、织之具” 。发明的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江苏松江在元明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棉布到

11、明代后期取代丝、麻、毛。三)从烧陶到制陶Ps:陶器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陶是瓷的源,瓷是陶的流,有本质区别。制瓷:古代先民制出彩陶(仰韵文化) 、黑陶(山东龙山文化) 、白陶(same)等。东汉晚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南北宋成功烧出白瓷,制瓷技术上重大突破。隋唐时代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质远胜前代。唐代瓷窑遍布南北,不可缺少。宋代景德镇成“瓷都” ,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元代承前启后,烧出注明青红和釉里红,进入彩瓷生产时代。明代创造斗彩和五彩瓷,清代控制配料火候更为精密,出现文明的粉彩和珐琅彩。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象征。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私营手工

12、业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地主田庄“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小农家庭手工业生产普遍,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代表: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官营手工业特点: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条件、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发展,内部生产关系加以调整,出现雇募工匠。从征役制到雇募制是一大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提高,生产关系变革,私营工商业兴起,工、商、士、民成为“四民” 。、私营手工业在曲折中发展,明代中叶后,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行业中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经营方

13、式改变: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小作坊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发展,农村家庭手工业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明中后期,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的劳动关系Ps: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造船史第一个高峰期。第五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一)商业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剩余产品出现、社会分工发展,偶尔出现以物换物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提供衣食驱使为政府服务春秋战国时期:庶人冲破官府束缚,发家致富成为自由商人,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各国出现货币,黄金、白银开始为货币。形成了许多著名都

14、会。隋唐时期:政治上统一、大运河开通,南北来往密切,商业发展。长安、洛阳、扬州成为闻名中外大都会。陆海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更广泛流通货币,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入市,商品化。Ps: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二)城市的繁荣特色:城市是社会中心,随商业繁荣城市呈现不同风貌。自周秦迄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唐代:长安城承袭西周以来的城市布局加以完善成纺市制。宋代:市墙、纺墙被拆毁界限不复存,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汉唐:丝绸之路从长安向西,敦煌、

15、楼兰、龟兹、于阗、莎车、疏勒等。唐宋:海上“陶瓷之路”兴起,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繁盛一时, “蕃客”云集,船舶很多。明清:工商业与交通要冲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镇,江南地区为盛。三)重农抑商早期商业:统治者重视和鼓励,民间商业迅速发展战国时期:商业不稳定、商人流动性大,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矛盾,重农抑商汉:民生凋敝、商人囤积牟利,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严禁商人置地。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 “算缗” 、 “告缗”全面控制商业,私商再无法与国家抗衡。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鼓励及官商分利政策使商人地位提高。明清时期:朝廷昧

16、于大势依然抑商,重征商税,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Ps:明清抑商,虽不能完全遏制商品经济发展,但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成长,导致中国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后。以农为本能使社会稳定,以工商为本能推动社会繁荣。第六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导读:鸦片战争前,中国农耕文明达到一个新高峰,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但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下工业潮流迅速陨落。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Ps: 13-18 世纪明清鼎盛,社会经济全面高涨。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生产技术、经营水平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番薯被引进和推广,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变化商品经济发展: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社会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

17、跃明中后期,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出现专门手工业产品和原料三基地,聚集商贾、牙行发展成工商业市镇清前期,推行“摊丁入亩” ,按单一田亩税征收赋税,彻底取消人头税,this 农耕社会赋役制度成熟的标志综合国力强大的方面:明清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在 1720-182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所占比重高于整个欧洲19 世界初,中国拥有六个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明中后期到清前期 200 余年,世界白银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的地区之一二)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Ps: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是指农耕社会中孕育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雏形。两种极不形同的商品所有者必须互相

18、对立和发生接触明中叶以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特征是自由雇佣劳动,是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苏州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在玄妙观、花桥、广华寺桥、濂溪坊等处“听大户呼织” ,表明当地形成劳动力市场。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细,把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分工协作,与传统的民间小作已发生质的变化。三)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 官府的沉重剥削,农民端贫困、购买力低下,阻碍商品经济和新经济成长。 清朝统治者“重本抑末” ,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苛税盘剥打击 清王朝多次颁令实行矿禁,限制商人和工场主的活动 长期闭关锁国,实行海禁政策禁海的原因:根本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决

19、定思想上:统治者愚昧自大军事政治上:防范外夷和沿海人民影响: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国际贸易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四)近代前夜的危机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抑制阻碍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未形成扫荡就经济基础的强大力量。清末农民起义以及明清之间战火纷飞,英国开始资产阶级革命,西方国家疯狂地越洋抢滩、掠夺、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列强力量的对比迅速发生逆转。第七课 新航路的开辟导读: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随之而来的是西欧血与火的殖民侵略一) “一切都是为了香料”欧洲人相信东方“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因为亚洲一直是欧洲

20、贵重商品来源地高额利润让西欧商人垂涎不已,他们一直渴望另辟一条抵达东方的路发财致富几个世纪的努力,欧洲人在造船和航海方面有很大进步,具备了远洋航海的条件 12 世纪末,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得到改进二)海上探险活动的活跃1487,迪亚士率三首轻便帆船抵达非洲最南端的海角1497-1498,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达印度,开创东西方最短的海上航路,所贩香料获利为出航成本几十倍。西班牙王室资助下,1492,哥伦布率三艘帆船,经 70 天艰苦航行,抵达美洲。1519,西班牙国王支持下,葡萄牙贵族麦哲伦率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人类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四)新航路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新航

21、路开辟后,欧洲商人、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直接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世界市场。 欧洲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1502,第一批黑奴被送到美洲,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从此开始。 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由此从各名族分散孤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第八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导读: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一)葡萄牙、西班牙早期殖民活动新航路开辟之初,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在东西两个半球进行殖民掠夺活动葡萄牙:殖民据点:西非、东非、南亚手段:掠夺、勒索西班牙:殖民据点:南非、中美手段:掠夺、屠杀、开矿当时

22、葡萄牙的炮舰比较先进,打败了数量上占优势的阿拉伯舰队,从而确立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二) “海上马车夫”16 世纪,荷兰是欧洲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17 世纪上半叶,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荷兰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竞争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1602,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资本雄厚,政府做后盾,击败葡萄牙人,垄断东方香料贸易二)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1、 英国海盗的掠夺行为得到政府鼓励,以致英国被称“海岛国家” ,18 世界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2、 殖民者很快转向从非洲进口奴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支配了早期阶段奴隶贸易,18 世纪,美

23、洲的非洲奴隶四分之三由英国人贩过去的。3、 黑奴贸易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给英国带来财富,推动英国工商业发展,同时为美洲殖民地开发提供大批廉价劳动力,但黑奴贸易对非洲人的摧残和非洲社会经济的破坏不可估量第九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导读:18 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背景:18 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条件:政治前提、技术、资金、劳动力、市场棉纺业 约翰凯尔发明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采矿业 达比父子发明改进焦煤炼铁法运输业 约翰麦克亚发明碎石路Ps:最深远成就瓦特的“万能蒸汽

24、机” ,它的防范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之前:自然力、畜力、风力、水力蒸汽动力:受人控制、随意移动、 “工业城市之母” ,使工厂摆脱自然条件限制,带动交通运输业革命,人类进入铁路运输时代铁路:集中工业革命多项成果,耗资巨大,大大增加对煤和各种重型产品需求,加剧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对社会关系造成冲击1807 年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轮问世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下半叶,在英、美、德发生了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内燃机成为一种新的动力机,化学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炼钢技术猛进。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

25、确立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交通领域:德工程师戴姆勒和狄赛尔发明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化学领域:德化学家李比希提出使用有机化肥,弟子柏琴发明人工合成燃料,德雷佩发明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及多种塑料。钢铁部门:英贝塞麦酸性转炉炼钢法,德西门马丁平炉炼钢法,英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碱性转炉炼钢法。电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大国 有些国家两次革命交叉进行电力的影响: 电力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一系列新型工业部门的产生 电的发明和使用时人类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有了电力为动力达到了空

26、前的广度和深度 它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刻影响是 18 世纪蒸汽动力望尘莫及的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工业时代:工业革命实现从工场手工业到机械化的工厂大工业的飞跃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一起,使用机器大规模生产,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品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电力、石油工业需要巨额资金,于是大企业时代来了。生产方式:手工生产机器大生产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工厂大企业垄断企业的特点: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日趋国际化,出现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四)世界

27、市场的最终形成Why?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国际贸易发展 人口和资本的流通 武力威逼 殖民扩张掠夺19 世纪中期,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长期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这一时期,很多人到海外定居,给移入国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工业国在南美洲的投资,大多数用来修建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欧美工业向海外扩张,除了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商业活动之外,经常动用武力逼迫一些落后国家瞒住他们通商、投资的要求,甚至直接殖民统治。帝国主义: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列强在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侵略和掠夺殖民地。至此,欧美工业国从世界范围内获得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

28、投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一国一旦发生危机,波及其他国家。于是,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瓦特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的意义: 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加快工业化的步伐 促使工业城市的兴起 蒸汽动力的使用,也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关系的变革,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自我调整和完善,组不进入以垄断大企业为基础的帝国主义阶段 社会关系的变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同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取代封建制度 商业革命,最终导致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第十课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29、导读:中英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退、解体一)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英鸦片战争目的:打开中国门户取得贸易暴利特权南京条约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英法仍不满足已获得利益,美俄支持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协定关税起于南京条约 ,极大削弱了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葡萄牙、比利时、荷兰等国纷纷与清政府订约,中国的大门被迫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开放二)大量洋货涌入中国过程:列强争相对华倾销商品,棉毛纺织品占绝大部分输入总额下降 19 世纪 60 年代后,凭借低关税和子口税,西方商品以低廉价格涌入至内地三)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冲击下

30、,传统经济改变,小农经济开始解体。Ps: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社会经济发生根本性变化,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扩大对中国侵略,中国沦为列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改变了中国传统社会经济,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第十一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导读:略一)洋务与官办19 世纪 50-60 年代,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指向江南,英法联军侵略伸向京畿,清政府内外交困1861,曾国藩创办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1862 第一台蒸汽机问世,标志中国近代工业起步1865,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军用企业。But 存在很多弊端,制约它们发展。19 世纪 70 年代,洋务派提出“

31、寓强于富” ,开始创办民用工业1881 年投产的开平煤矿,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Ps:开平煤矿,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达到分洋利目的,给附近地区提供廉价燃料,促进其他工业发展。尽管,洋务企业存在种种问题,也达不到“自强” “求富”目的,但是,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起不小推动作用。二)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背景: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缧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办厂前提:甲午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1903 设立商部,奖励工商,社会兴起实业救国热潮。代表:张骞、荣宗敬、荣德生Ps:为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回收利权运动

32、,引发振兴实业又一个高潮。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三)在夹缝中步履维艰Why? 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雄厚资金、强大技术、在中国攫取的特权来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清政府收高昂厘金、各级管理敲诈勒索增加企业产品成本 民族工业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寻求本国官府庇护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 这些地区较早收到了列强侵略,自然经济解体充分,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技术 历史上,这些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基础好 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通商口岸 交通便利第十二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导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繁荣,好景不长

33、、 、 、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特点:发展时间十分短暂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轻工业发展迅速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忙于资本主义战争,对华侵略减少,中国民族工业空前发展 民国建立提高民族资本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人们振兴实业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轻工业迅速发展,范旭东被称为中国化学工业代表人物影响:导致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作了阶级条件二)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伪伪满洲国、伪国民政府适地适产主义:a、日

34、本本度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b、在中国东北由伪满洲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轻工业c、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d、华中允许存在一些轻工业意味着,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中日侵华主要目的:经济掠夺方式:军事管理、委托经营Ps:日本还控制和垄断占领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对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管制物资管制制度便于日伪政权以低价收购方式进行物资掠夺,极大限制中国民族工业生存空间日本还在沦陷区大量掠夺劳动力,严重破坏当地经济发展三)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包括: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外国资本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官僚资本概念:以四大

35、家族为首,通过手工权利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把资本渗透民族工业中去。官僚资本还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排挤和打击。第十三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内容较多, but 本人认为不太重要,相对而言)导读: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进入 19 世纪中期,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碰撞,人们生活发生哪些变化?一) “竞尚洋装” (衣)“窄袖革履”西式服饰传入中国,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景观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颁布男女礼服形制。随着法令,新服饰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 洋装并未取代传统服饰,促成中国服饰改良为中山装、旗袍二) “断发”与不缠足运动Ps: “断发 ”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政治色彩1

36、910,清颁布准许剪发法令,辛亥革命后,民颁布剪辫通令 。不缠足先发于“断发” ,but 完成时间较晚,维新派人士康有为在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 ,后与康广仁成立“不缠足会” ,不缠足为入学条件,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三) “异味争尝” (食)19 世纪 40 年代,通商口岸出现由外国人经营的西餐馆19 世纪 60 年代,上海陆续开办一批西菜馆,不土不洋、不中不西,被称“中西大菜”烟酒茶也发生变化,咖啡馆等成为上流社会和青年男女光顾的地方四)洋房与里弄(住)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借地区近代民居最普遍和最典型是民主大院和里弄住宅同时期,大城市出现高级公寓、别墅式住房,独院式的花园洋房最为引人瞩目五

37、)读报刊与看电影19 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1872, 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清末四大小说期刊:小说林 、 月月小说 、 绣像小说 、 新小说维新运动中,国人申报热情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整治斗争的武器1905,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定军山谭鑫培1913, 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1931, 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揭露旧礼教对妇女精神毒害Ps: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内容、直观形象,及时传播时事和知识普及,开阔人们视野六)礼仪的革新古代日常礼仪:三跪九叩、长拜作揖,十分讲究简化:鞠躬、握手,显示平等自由的文明精神近代婚姻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官宦

38、人家,广大内地和农村几乎不变厚葬风气:流行已久、变化最迟缓,19 世纪中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葬礼引起国人注目总结:近代社会习俗变迁原因: 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影响 政府政策的推动,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世界潮流。第十四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导读:西风东渐,铁路轮船、电报电话先后传入中国一)铁路,更多的铁路运输建设重点:铁路,速度快、运力达、费用低廉便于国民生计,国名经济的命脉住房简陋,耕种靠牛,照明靠油,通讯靠吼、交通靠走1881,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一片反对声) ,长达 10 年争执1888,总长 2000 米的宫廷专用铁路落成甲午以后,列强

39、激烈争夺在华修建铁路的修筑权结果:一方面迫使清政府放弃自主修路的权利,一方面促使清朝官员改变观念,认识修路紧迫里程碑:1909,詹天佑京张铁路二)水运与航空交通变化:轮船航运、航空、邮船通讯1872,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Ps:始终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仲艰难求生真正起步:1918,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同年,北洋政府设“筹办航空事宜处”此后 10 年,航空事业较快发展三)从驿传到邮政1896, “大清邮政局”成立,此后清又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1913,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一系列条约几年后,外

40、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被撤销1877,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Ps:新式交通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转变人们思想观念,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联系大大增强,异地传输更便捷,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使人们生活多姿。第十五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导读:十月革命后,俄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夺取政权是无产阶级的第一步,列宁在建立什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面临着难题,并不断地探索。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妄图扼杀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2、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政治、经济形势。3、苏维埃政府提

41、出“一切为了前线” ,采取非常措施,习惯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内容: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留口粮、种子粮、饲料粮,其余低价给国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原则。5、作用: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6、弊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许多措施超出战时需要的限度,战争结束后情况进一步加强。7、原因: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二)新经济政策背景:苏维埃亟须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国家没有能力直接

42、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生产第十次代表大会:1921 年 3 月,会上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开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型经济政策要点:1、农业方面,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支配2、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企业归国家,中小企业及国家无力经营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3、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表明:俄共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和实践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四)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过渡: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

43、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表现:1、实行单一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实行高度集中经济管理体制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4、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利弊: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形成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行工业化2、但超越苏联生产力的水平3、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4、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5、国家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东西,农民生产积极性低6、长期僵化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企业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Ps: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后,逐渐僵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经济模式。第

44、十六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导读:1929-1933,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动摇人们的信心,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 。一) “黑色星期四”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直接原因股市崩溃20 世纪 20 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得到普遍推广,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但在资本主义背后工人农民实际收入低下,财富高度集中资本家手中,股票投机过剩。And,整个社会消费水平远赶不上生产水平。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和需求矛盾更加突出,20 年代末,产品严重过剩,生产难维持,人们投资信心下降,最终在 1

45、929 年 10 月 24 日印发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的崩溃!暴跌影响:美国经济一片萧条,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三)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为界:伴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具有周期性,若干年爆发。资本主义生产周期: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影响:1、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持续时间长达四年,后果空前严重。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方法。提高关税,货币贬值。3、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旷日持久,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到处是示威人群,法西斯主义一些国家开始泛滥。4、资本主义面临最严重的政治危机,资本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46、四)罗斯福新政Ps: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不能解决。罗斯福的新政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2、调整工业生产3、调节农业生产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办公共事业)结果:取得一定成效,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阴影中走出,社会生产力一定程度恢复。罗斯福新政:开辟一条心的发展道路,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获得新的发展余地和活力,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直接影响: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间接影响: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加强社会保障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改变不了私有制,适应不了社会化大生产,解决不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

47、社会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五)凯恩斯主义Ps: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的自身调节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自由放任经济论开始受到人们质疑。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修改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成为看得见的手。Ps:罗斯福新政措施和凯恩斯主张基本一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取代过去自由放任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经济制定政策主要依据,但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20 世纪 70 年代后,西方经济陷入“滞涨”状态:失业率物价同时上涨,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

48、。Face the 新问题,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所取代了。结合罗斯福新政分析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的特点: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以市场机制为经济运行的基本方法,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巩固资本主义统治,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具有渐进性、系统化、多样性、追求平衡的特点。第十七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导读:1929-1933 世界经济危机暴露传统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弊端,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一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接受凯恩斯主义How: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是国家干预的重要手段国家干预的

49、另一种重要方式是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此外,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诶采购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重要手段二 ) “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重要内容:企业经营“人民资本主义”: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所有,呈现分散化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股票分散化:缓和社会矛盾,大量吸收资金,反映了资本社会化趋向,但企业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现代企业三种形式:独资、合伙、股份。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经营。股票:投资的凭证,股票持有者称股东,也被看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革命”: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由专门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And then:“经营者革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重要组成部分。新中间阶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