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特岗试题宁夏特岗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理论体系中那个不属于中国特色的神会主义理论(A)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理由:网上随处可搜到,另外毛泽东在的时候这个特色还没有提出。2.中国的基本政治体制是(A)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 C.群主立宪 3.三农是指(C)A.农业、农村、农民工问题 B. 农业、农民、农村教育问题 C .农业、农村、农民 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属于教学中的什么原则(B)A.启发性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导向性理由:教育学 ,章节-教学-教学原则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A)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 D.
2、匀加速理由: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那章-有关记忆的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D)A.选修课程 B.活动课程 C.实践课程 D.必修课程理由:新课改上的。7.国家实施的义务教育年限是(D)A.6 年B.7 年C.8 年D.9 年理由:义务教育法8.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C)A.程序教学 B.暗示法 C.发现法理由:教学反方法论13 页9.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A)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10.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A)A.上课 B.备课 C.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理由:教育学 ,章节-教学11.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
3、价是(C)A.自我调控 B.自我体验 C.自我认识 D.自我评价理由:教育心理学 ,章节-心理发展12.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属于( B )A.本体知识 B.条件知识理由:知识的分类网上可以查到,本体知识是学科知识。13.寻求发展是心理健康的(B)A.基本目标 B.高级目标理由:教育学 ,章节-心理健康教育14.夸美纽斯的作品( 大教学论)理由:教育学第一章15起教学导向作用的是(B )A知识素养 B.职业道德理由:本题之前做过, 教师职业道德上也有涉及,理解就会做了。16小学后期初中时期的学习动机(B )A.学习兴趣 B.获得赞赏理由:教育心理学-奥苏贝尔提出内驱力,并分为认知内驱力、附属
4、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附属的内驱力表现为,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附属的内驱力有比较明显的年龄特征。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附属的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主要成份。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地增强,附属的内驱力不仅在强度上有所减弱、而且在附属对象上也从家长和教师转移到同伴身上。在青少年时期,来自同伴的赞许或认可将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小学初期的附属内驱力主要表现为为了获得家长或老师的表扬或奖励,小学后期及初中期,主要来自同伴的赞许或认可。17、全面实施
5、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 )A.教学 B.课外活动 C.劳动教育理由:德智体美等育的基本途径都是教学,德育的特殊途径是班主任工作。18个体对挫折的反应和应对取决于(A )A.对挫折的认识 B.情境理由:普通心理学 ,一个人如果对挫折的认知是积极的,那么他的挫折反应就会相对积极。相反则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自卑自弃。19. 二、判断题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对)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做出了到 2020 年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对)3情绪智力即情商,是影响人体成功的重要因素。(对)4.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错)理由:教育学-教学时系统的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
6、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力,培养社会主义审美情趣和思想品德,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促进个性发展的活动5.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潜能。(对)6.不会进行教学反思的老师,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对)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对)8.素质教育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对)9.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错)理由:教育心理学 ,认知反方式无好坏,值是信息加工方式的偏爱,不影响学习的发生。10.德育必须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错)理由:教育学 ,章节-德育-德育的基本规律,德育有一般顺序是从认识开始,但德育又具有多种
7、开端,知情意行都可以作为开端。11.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性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对)这个应该是对的12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学生具有教育和管理权,学生有被管理和接受教育的义务。(对)13.智力影响学习的发生,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和质量。(错)理由:教育心理学 ,前四章的一章,记不清了。激情这了:智力不影响学习的发生, 只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等回答人的补充 2010-06-23 12:07三案例分析1李老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并张贴。对一个学生说“这次你又是倒数第一,总是影响班级成绩。你真是没救了!”请用教师职业道德来评价李老师的行为。2、王老师在讲土地这篇课文时“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8、,然后,才又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一个学生说“野马怎么会有缰绳”王老师没有备课,就对学生说“难道秦牧还会错吗”学生的脸涨得通红,班级的气氛顿时凝固了。请用教育原理分析。四、论述题1、论述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应该怎样适应这些规律。2、简述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并说出你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五、作文河南省委书记提出的“三平”精神, “平凡中的伟大” , “平静中的波澜” , “平常中的热血” 。教师的崇高最能体现这些精神。自拟题目,除诗歌外作文!广西特钢试题第 1 题 “美德即知识”是( )的著名论点。A孔子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第 2 题 提出
9、了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的是( ) 。A苏霍姆林斯基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科尔伯格第 3 题 性恶论是( )的观点。A老子 B孔予 C孟子 D荀子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5 分。请将答案填写到下面空白处)第 17 题 _是指一个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第 18 题 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_教育。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 3 道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第 25 题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各种教育现象。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4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 分)第 28 题 形成性评价 五、简答题(
10、本大题共 2 道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 2 道小题,每小题 11 分,共 22 分) 七、教育写作题(16 分) 特岗试题云南第 1 题 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 。A杜威 B巴甫各夫 C华生 D斯金纳第 2 题 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保罗朗格朗 B罗杰祈 C索尔蒂斯 D布鲁纳第 3 题 苏格拉底法又称为( ) 。A问答法 B发现去 C讲授法 D雄辩术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4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 分)第 29 题 德育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3 分。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第 33 题 教育目的的功能有_、_
11、、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道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第 38 题 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3 道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六、论述题(11 分)2011 特岗考试试题爱 2011-02-21 14:07:17 阅读 125 评论 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 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 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 年或 9 年以上。 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
12、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
13、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
14、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 洛克 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 。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
15、统产生于 1902 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 年的(“癸卯学制” ) 。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 四书指的是论语 孟子 大学和中庸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和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 、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
16、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 , “以吏为师” 。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 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
17、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 51、科学技术对教育
18、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 ,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 ,二是(设施文化) 。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19、的。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内发论的观点。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 66、人
20、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69、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 ,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
21、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 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 年。 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发展他们鉴赏美、 (创造美)的能力。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
22、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 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 ,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
23、括:服务者角色。88、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1989 年。 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 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
24、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 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 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 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 。 10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0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02、
25、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10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10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10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10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 10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10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 。 111、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
26、程。 11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 113、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 114、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教育目的) 。 115、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 116、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课程设计) 。 117、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18、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 。 11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2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