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妇科病理疗方.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882211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病理疗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妇科病理疗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妇科病理疗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妇科病理疗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妇科病理疗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药偏方2)改变阴道酸碱度:念珠菌生长最适宜的 pH 值为 5.5,因此采用碱性溶液冲洗外阴、阴道,改变阴道的酸碱度,对霉菌的生长繁殖会有抑制作用。可使用 2%4%的小苏打水冲洗阴道,每日 12 次,2 周为 1 疗程。冲洗后要拭干外阴,保持外阴干燥,以抑制念珠菌的生长。 (3)阴道上药:使用咪唑类栓剂阴道上药,对霉菌性阴道炎有很好的疗效。克霉唑栓每晚 1粒,于冲洗后纳入阴道,1014 天为 1 疗程;或达克宁栓每晚 1 粒,冲洗后阴道上药,7天为 1 疗程。 (4)外用药膏:使用克霉唑软膏或达克宁软膏外涂,可以治疗因霉菌感染引起的外阴炎,减轻外阴痒痛的症状。每日外涂数次,应用 2 周。益肤

2、清软膏是以益康唑为主药,加有少量局部类固醇治疗剂制成,止痒效果良好,对患霉菌性外阴炎、阴道炎外阴痒痛难耐者更适合。外涂外阴,早晚各 1 次。 (5)口服用药:由于霉菌感染可以通过性生活在夫妻间相互传染,因此可以通过口服用药对双方进行治疗,口服药同样可以抑制肠道念珠菌。氟康唑口服:一次 150 毫克,顿服。或斯皮仁诺口服:如为初次感染念珠菌阴道炎,每次服 200 毫克,于早、晚饭后服用,仅服1 天;如为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斯皮仁诺药量需加大,可每次服 200 毫克,每日 1 次,连服 3 天,也可每日服 2 次,每次 100 毫克,连服 3 天。服药均在饭后。 (6)中草药治疗:使用具有清热解毒

3、,杀虫止痒作用的中药煎水,熏洗外阴,既可以减轻症状,又能抑制消灭念珠菌。由于熏洗后患者的外阴痒痛、灼热症状明显减轻,因此更适用于急性霉菌性阴道炎的妇女,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另外,将中草药制成散剂或栓剂,还可以进行阴道上药。 处方:白鲜皮 30 克 黄柏 30 克 苦参 30 克 蛇床子 30 克 冰片 3 克。将药物用白布包好,煎煮取汁 2000 毫升,乘热熏蒸外阴,待药液偏凉后坐浴 20 分钟,每日 12 次。熏洗前将药包取出晾干,可再使用 1 次。7 天为 1 疗程。泡洗后阴道纳入克霉唑栓或达克宁栓 1粒,外阴涂抹上述药膏。 处方(实用皮肤病性病验方精选 ) :丁香 12 克 藿香 30 克

4、 黄连 15 克 大黄 30 克 龙胆草 20 克 枯矾 15 克 薄荷 15 克 冰片 1 克 本方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对白色念珠菌和其他浅部皮肤真菌以及淋病双球菌均有很强的抑杀作用。用法:每天 1 剂,水煎外洗浸泡外阴 1 2 次,每次 30 分钟。亦可制成外洗液和外用霜外用。已婚妇女可配合每天用药液冲洗阴道 1 次。连续用药 12 天为 1 个疗程。处方(性病的最新疗法 ):苦参 30 克 蛇床子 30 克 龙胆草 20 克 生百部 15 克 土槿皮 15 克 黄柏 15 克 地肤子 15 克 加水 20003000 毫升,煎 3040 分钟,去渣,熏洗、坐浴。每晚 1 次,每次 203

5、0 分钟。 处方(实用皮肤病性病验方精选 ) :苦参 30 克 蛇床子 30 克 黄连 30 克 黄柏 30 克川椒 10 克 枯矾 10 克 冰片 3 克 共为细末,消毒备用。用时先用 3%苏打水冲洗外阴及阴道,然后取药散适量撒于阴道和外阴,每日 12 次。5 次为 1 个疗程。 应用上述方法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会很快得到改善,但这并不能肯定霉菌性阴道炎已经痊愈,患者应该坚持完成治疗疗程,然后到医院复查症状,做妇科检查并化验阴道分泌2物,如果都无异常,说明近期治愈。以后每月月经干净后还要到医院复查 1 次上述检查内容,连续 3 个月,如果都为阴性,才是彻底治愈霉菌性苦参 30 克,蛇床子

6、20 克,地肤子 20 克,白藓皮 20 克,白头翁 20 克,薄荷 10 克。用法:上方加水 2000ml 浸泡 15 分钟后,武火煮沸 5 分钟入薄荷,续煎 10 分钟。隔渣倒出药液。乘热熏蒸外阴部,待水变温后坐浴 1520 分钟,每日一至二次,连续十天。方药:苍术 10g,苡米 10g,山药 15g,芡实 12g,川断 10g,白术 10g,甘草6g,龙骨 10g,牡蛎 10g,苦参 10g,地锦 10g。 方解:苍术健脾燥湿;苡米利湿健脾;山药补脾胃,益肝肾;芡实健脾止泻,止带;川断补肝肾;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甘草补气健脾;龙骨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牡蛎益阴潜阳,收敛固涩;苦参清热、

7、燥湿,杀虫利尿;地锦清热利湿。诸药调和具有健脾、燥湿、固涩、止带及疏肝固肾清热解毒之功效。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治愈标准为自觉症状消失,阴道分泌物恢复正常,4 个月以上未复发。好转标准为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白带明显减少。未愈指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 3.2 治疗结果 31 例患者,其中 23 例治愈,经随访 46 个月无复发。6 例好转,2 例未愈。总治愈率为 74.19%;总有效率为 93.55%。 滴虫方一:苦参、蛇床子各 15 克,白芷、明矾、花椒、薄荷(后下) 各 6 克,煎汤去渣,熏洗阴道,每天 1 次,7 天为一疗程。 方二:苦参、蛇床子、茯苓各 30 克,黄柏、白鲜皮各 1

8、5 克。煎汤去渣,待温度适宜后熏洗阴道,每天 1 次,7 天为一疗程。 为巩固疗效,经上述任何一种万法治疗,症状减轻或痊愈后,应继续洽疗 12 个疗程。治疗结束后 3 个月中,每次月经干净后 23 天内应进行复查,检验 3 次白带,如均未检查出毛滴虫才算基本治愈。 (叶忠孝 )一中药治本,中药中专门调治妇科疾病的有哪些呢?常见的,改善女性体质的有是芦荟、珍珠、枸杞子、白芍、川芎、当归、黄芪,这几味药能够对各类女性妇科疾病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给女性带来美丽和健康。 其中,白芍、川芎、当归外加一味熟地,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妇科名方“四物汤”中的四味药。中药大辞典中对这几味药作用机理的描述,可让更多

9、女性深入了解,并从中汲取营养,为健康和美丽打好基础。3当归:从我国南北朝开始,当归就被视为补血活血珍品。它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泽颜润肤、生肌强体、延年益寿。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李时珍认为,当归是女人调血的要药。黄芪:黄芪能够增强皮肤营养和皮肤的抗菌能力,防止皮肤老化,促进毛发生长,防止脱发。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叶酸等,具有全面营养的作用。中医认为它能够补中益气,对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有疗效。白芍:日华子本草评价它:“治风补涝,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后诸疾。”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缓中止痛,对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有效果

10、。川芎:川芎在唐朝日华子本草中有着很高的评价:“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对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等有效。壮筋骨,调众脉,养新血”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珍珠:珍珠历来是名贵的中药材,对皮肤有特殊的滋养保健作用,能保持颜面细腻白嫩,并可促进人体细胞再生,防止衰老,延缓皱纹的产生。中医认为它具有养阴安神、镇心熄风清热、解毒生肌等功效,可治眩晕、头痛、耳鸣、烦躁、失眠、惊悸等病症。芦荟:对女性来说,芦荟是最熟悉不过的美容品。中医看来,芦荟能治疗清热、通便、热结便秘、妇女闭经等症。枸杞子:枸杞子是我国最早记载的一味妇科用药,可滋阴养血,益肝补肾,能明目

11、润肤,乌发养颜。重庆堂随笔评价它:“专补心血,非他药所能及。”中药大辞典认为它滋肾、润肺,补肝,明目。二 .苍 耳 :用 途茎 皮 制 成 的 纤 维 可 以 作 麻 袋 、 麻 绳 。苍 耳 子 油 是 一 种 高 级 香 料 的 原 料 , 并 可 作 油 漆 、 油 墨 及 肥 皂 硬 化 油 等 , 还 可 代 替 桐油 。入 药 治 麻 风 , 种 子 利 尿 、 发 汗 。茎 叶 捣 烂 后 涂 敷 , 治 疥 癣 , 虫 咬 伤 等 。 苍 耳 子 悬 浮 液 可 防 治 蚜 虫 , 如 加 入 樟 脑 , 杀虫 率 更 高 , 苍 耳 子 石 灰 合 液 可 杀 蚜 虫 。 苍

12、 耳 子 可 做 猪 的 精 饲 料 。化 学 成 分果 实 含 苍 耳 甙 、 脂 肪 油 、 树 脂 、 生 物 碱 、 维 生 素 C。 苍 耳 甙 ( Strumaroside), 即 B-谷 甾 醇 葡 萄 糖 甙 )、 黄 质 宁 (Xanthinin)、 苍 耳 明 (Xanthumin, 是 黄 质 宁 的 立 体异 构 体 )、 8-(?-异 戊 烯 基 )-5, 7, 3, 4-四 羟 基 黄 酮 8-(?-Isopen-tenyl)-5, 7, 3, 4-4Tetrahydroxy-flavone , 以 及 咖 啡 酸 和 1, 4-二 咖 啡 酰 奎 宁 酸 (1,

13、4-Dicaffeoylquinic acid)。 此 外 , 尚 含 查 耳 酮 衍 生 物 、 水 溶 性 甙 、 葡 萄 糖 、 果 糖 、 氨 基 酸 、 酒 石 酸 、 琥珀 酸 、 延 胡 索 酸 、 苹 果 酸 、 硝 酸 钾 、 硫 酸 钙 等 。 编 辑 本 段 警 告 :全 株 有 毒 , 幼 芽 和 果 实 的 毒 性 最 大 , 茎 叶 中 都 含 有 对 神 经 及 肌 肉 有 毒 的 物 质 。其 中 毒 机 理 尚 未 完 全 清 楚 。 种 仁 和 子 叶 含 毒 蛋 白 、 毒 甙 等 可 能 是 主 要 的 有 毒 成 分 , 可 损害 心 、 肝 、 肾

14、及 引 起 出 血 。 中 毒 原 因 主 要 是 误 食 苍 耳 果 实 或 幼 苗 ( 误 为 豆 芽 ) 。若 要 作 为 药 用 , 请 去 看 医 生 , 并 严 格 遵 照 医 嘱 。 解 救 苍 耳 中 毒 方 法苍 耳 中 毒 的 潜 伏 期 因 食 入 物 不 同 而 异 , 一 般 为 2 3 天 , 快 者 4 小 时 即 发 病 。 例如 , 直 接 吃 生 苍 耳 子 者 食 后 4 8 小 时 发 病 , 食 苍 耳 子 饼 者 10 24 小 时 发 病 , 食 幼苗 者 , 1 5 天 发 病 。A. 解 救 方 法 :1.无 胃 肠 道 出 血 时 , 可 催

15、 吐 , 用 1: 5000 高 锰 酸 钾 液 洗 胃 , 内 服 硫 酸 镁 导 泻 , 若服 大 量 超 过 4 小 时 者 , 应 及 早 用 1% 2%食 盐 水 作 高 位 灌 肠 。2.静 脉 滴 注 5%葡 萄 糖 生 理 盐 水 , 并 大 量 饮 糖 水 。 如 有 心 力 衰 竭 、 肺 水 肿 及 尿 闭 者应 限 制 输 液 量 。3.有 出 血 时 给 以 补 血 维 生 素 K 等 止 血 剂 , 必 要 时 输 血 。4.肝 脏 提 醒 明 显 损 害 时 , 可 给 激 素 及 补 血 维 生 素 B1、 B12、 C 等 保 肝 药 物 养 生 。在 治 疗

16、 检 测 期 间 暂 禁 脂 肪 隆 胸 类 食 物 疱 疹 , 其 他 对 症 治 疗 检 测 。5.甘 草 30g、 绿 豆 120g, 煎 汤 内 服 。6.板 蓝 根 120g, 水 煎 分 2 次 早 晚 服 。7.芦 根 60g, 绿 豆 30g, 金 银 花 15g, 葛 花 9g, 甘 草 9g, 水 煎 2 次 , 合 并 一 起, 每 日 早 晚 分 服 , 连 服 3 6 剂 。8.有 肠 胃 偏 瘫 道 出 血 常 识 症 状 时 , 用 甘 草 30g, 远 志 9g, 沙 参 15g, 血 余 炭 9g, 三 七 粉 1.5g(冲 服 ), 水 煎 2 次 , 合

17、并 一 起 , 每 4 小 时 1 次 , 2 次 服 完 , 连 服 2 6剂 。9.针 灸 问 答(1)解 毒 : 取 曲 池 、 三 阴 交 。(2)牙 关 紧 闭 : 取 颊 车 、 合 谷 。(3)细 菌 呕 吐 、 腹 痛 取 中 脘 、 内 关 、 足 三 里 。(4)昏 迷 : 取 人 中 、 承 浆 。(5)呕 吐 呼 吸 困 难 : 取 内 关 。B. 预 防 注 意 :1.不 可 与 猪 肉 共 食 。2.不 宜 做 苍 耳 饼 吃 , 更 不 得 随 意 生 食 嫩 叶 或 果 实 。3.严 格 掌 握 剂 量 , 按 医 嘱 服 用 。 5编 辑 本 段 2. 中 药

18、 材别 名 : 卷 耳 、 葹 、 苓 耳 、 胡 葈 、 地 葵 、 枲 耳 、 白 胡 荽 、 常 枲 、 爵 耳 、 耳 珰 草 、 常思 、 常 思 菜 、 羊 负 来 、 只 刺 、 进 贤 菜 、 道 人 头 、 喝 起 草 、 佛 耳 、 缣 丝 草 、 野 缣 丝 、 野 茄、 猪 耳 、 痴 头 婆 、 虱 麻 头 、 粘 粘 葵 、 白 痴 头 婆 、 刺 儿 颗 、 假 矮 瓜 、 白 猪 母 络 、 疔 疮 草 、野 紫 菜 、 野 落 苏 、 狗 耳 朵 草 、 苍 子 棵 、 青 棘 子 、 菜 耳来 源 - 为 菊 科 植 物 苍 耳 Xanthium sibir

19、icum Patr. 的 带 总 苞 的 果 实 。植 物 形 态 - 一 年 生 草 本 , 高 30 90cm。 茎 粗 糙 , 有 短 毛 。 叶 互 生 , 三 角 状 卵 形, 长 6 10cm, 宽 5 10cm,先 端 锐 尖 , 基 部 心 形 。 边 缘 有 缺 刻 或 3 5 浅 裂 , 有 不规 则 粗 锯 齿 , 两 面 有 粗 毛 ; 叶 柄 长 3 11cm。 头 状 花 序 顶 生 或 腋 生 , 雌 雄 同 株 , 雄 花序 在 上 , 球 形 , 花 冠 筒 状 , 5 齿 裂 ; 雌 花 序 在 下 , 卵 圆 形 , 外 面 有 钩 刺 和 短 毛 。 花

20、 期 7 10 月 , 果 期 8 11 月 。采 制 - 9 10 月 割 取 地 上 部 分 , 打 下 果 实 , 晒 干 , 去 刺 , 生 用 或 炒 用 。性 状 - 纺 锤 形 或 椭 圆 形 , 长 1 1.5cm, 直 径 0.4 0.7cm。 表 面 黄 棕 色 七 黄 绿 色, 有 钩 刺 。 顶 端 有 2 枚 粗 刺 , 基 部 有 梗 痕 。 质 硬 而 韧 , 2 室 , 各 有 1 枚 瘦 果 , 呈 纺 锤形 , 一 面 较 平 坦 , 顶 端 具 1 突 起 的 花 柱 基 , 果 皮 薄 , 灰 黑 色 , 具 纵 纹 。 种 皮 膜 质 , 浅灰 色 ,

21、 子 叶 2 枚 , 有 油 性 。 气 微 , 味 微 苦 。性 味 - 苦 辛 , 寒 , 有 毒 。 别 录 : “苦 辛 , 微 寒 , 有 小 毒 。 “ 药 性 论 : “味 甘 , 无 毒 。 “ 千 金 食 治 : “味 苦 辛 , 微 寒 涩 , 有 小 毒 。 “饮 片 - 需 碾 去 刺 , 或 再 炒 黄 。性 味 归 经 : 辛 、 苦 , 温 , 有 小 毒 , 归 肺 经 。 该 物 种 为 中 国 植 物 图 谱 数 据 库 收 录 的有 毒 植 物 , 其 毒 性 为 全 株 有 毒 , 以 果 实 、 特 别 是 种 子 毒 性 较 大 。 炒 食 种 子

22、25400g可 引 起 中 毒 , 多 在 4-5 小 时 至 3 天 内 出 现 症 状 。 苍 耳 子 中 毒 的 报 道 很 多 , 严 重 的 造 成死 亡 。 主 要 有 头 晕 、 头 痛 、 恶 心 、 呕 吐 、 腹 痛 、 便 秘 或 腹 泻 、 心 率 减 慢 、 精 神 萎 糜 、 全身 无 力 、 多 汗 或 无 汗 、 嗜 睡 或 烦 躁 不 安 、 瞳 孔 扩 大 等 ; 严 重 者 肝 肾 检 查 有 损 害 , 肝 大 、黄 疸 、 广 泛 性 出 血 , 昏 迷 、 抽 搐 、 心 力 衰 竭 、 呼 吸 及 循 环 衰 竭 而 死 。 家 畜 食 后 也 引

23、 起 中毒 , 尤 以 猪 和 牛 为 多 。 症 状 有 抑 郁 、 怄 气 、 脉 搏 急 速 、 体 温 下 降 、 呼 吸 困 难 以 致 死 。主 治 - 感 冒 ; 头 风 ; 头 晕 ; 鼻 渊 、 目 赤 、 目 翳 、 风 温 痹 痛 、 拘 挛 麻 木 、 风 癞 、 疔疮 、 疥 癣 、 皮 肤 瘙 痒 、 痔 疮 、 痢 疾 、 祛 风 散 热 , 解 毒 杀 虫 。 湿 痹 拘 挛 , 别 录 : “治 膝 痛 , 溪 毒 。 “ 药 性 论 : “主 肝 家 热 , 明 目 。 “ 唐 本 草 : “主 大 风 , 癫 痫 , 头 风 , 湿 痹 , 毒 在 骨 髓

24、 , 除 诸 毒 螫 , 杀 疳 湿 匿 ,主 腰 膝 中 风 毒 。 亦 主 猘 狗 毒 。 “ 本 草 拾 遗 : “叶 挼 安 舌 下 , 令 涎 出 , 去 目 黄 好 睡 。 “ 履 巉 岩 本 草 : “去 风 活 血 。 “6 纲 目 : “善 通 顶 门 连 脑 。 “ 天 宝 本 草 : “去 风 解 毒 。 治 肚 大 青 筋 , 皮 肤 瘙 痒 , 风 湿 症 。 “ 广 东 中 药 II: “治 红 云 血 癣 , 痰 火 核 , 感 冒 , 鼻 渊 。 “功 效 - 散 风 除 湿 , 通 窍 止 痛 。应 用 - .用 于 鼻 渊 头 痛 , 风 寒 头 痛 。 本

25、 品 温 和 疏 达 , 味 辛 散 风 , 苦 燥 湿 浊 , 通 窍 止 痛 ,用 治 鼻 渊 头 痛 、 不 闻 香 臭 、 时 流 浊 涕 , 常 配 伍 辛 夷 、 白 芷 、 薄 荷 同 用 , 即 苍 耳 子 散 。 用治 外 感 风 寒 , , 恶 寒 无 汗 、 头 痛 鼻 塞 者 , 可 与 防 风 、 白 芷 、 羌 活 、 藁 本 等 同 用 。 用 于 风 湿 痹 痛 。 本 品 祛 风 除 湿 , 通 络 止 痛 , 用 治 风 湿 痹 证 , 四 肢 拘 挛 , 可 单 用, 或 与 秦 艽 、 蚕 砂 、 萆 区 等 同 用 , 泡 酒 服 , 如 史 国 公

26、药 酒 。此 外 , 本 品 与 地 肤 子 , 白 鲜 皮 、 白 蒺 藜 等 药 同 用 , 治 风 疹 瘙 痒 。又 本 品 研 末 , 用 大 风 子 油 为 丸 , 还 治 疥 癣 麻 风 , 皆 取 散 风 除 湿 的 作 用 。用 法 与 用 量 煎 服 , 3 g 。 或 入 丸 散 。内 服 : 煎 汤 , 6-12g, 大 剂 量 30-60g; 或 捣 汁 ; 或 熬 膏 ; 或 入 丸 、 散 。 外 用 : 适量 , 捣 敷 ; 或 烧 存 性 研 末 调 敷 ; 或 煎 水 洗 ; 或 熬 膏 敷 。使 用 注 意 - 血 虚 头 痛 不 宜 服 用 。 过 量 服

27、 用 易 致 中 毒 。古 代 药 经 本 经 : “主 风 头 寒 痛 , 风 湿 周 痹 , 四 肢 拘 挛 痛 , 恶 肉 死 迹 ” 要 药 分 剂 : “治 鼻 渊 鼻 首 , 断 不 可 缺 , 能 使 清 阳 之 气 上 行 巅 顶 也 。 ”药 理 - 本 品 含 含 苍 耳 甙 ( xanthostrumarin) 。 叶 含 苍 耳 醇 ( xanthanol) 、 异 苍耳 醇 ( jsoxanthanol) 、 苍 耳 酯 ( xanthumin)等 。 甙 类 物 质 有 显 著 降 血 糖 作 用 ; 煎 剂有 镇 咳 作 用 ; 对 心 脏 有 抑 制 作 用 ,

28、 使 心 率 减 慢 , 收 缩 力 减 弱 ; 对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乙 型链 球 菌 、 肺 炎 双 球 菌 有 一 定 抑 制 作 用 , 并 有 抗 真 菌 作 用 。 本 品 有 一 定 毒 性 , 成 人 服 用 量超 过 g 可 致 中 毒 , 主 要 症 状 为 头 晕 、 嗜 睡 、 昏 迷 、 全 身 强 直 性 痉 挛 , 并 出 现 黄 疸, 肝 肿 大 、 肝 功 障 碍 、 尿 中 出 现 蛋 白 、 红 细 胞 、 管 型 。 重 则 呼 吸 、 循 环 、 肾 功 能 衰 竭 而死 亡 。 各 家 论 述 :1. 名 医 别 录 : 治 膝 痛 ,

29、 溪 毒 。 2. 药 性 论 : 主 肝 家 热 , 明 目 。 3. 唐 本 草 : 主 大 风 , 癫 癎 , 头 风 , 湿 痹 , 毒 在 骨 髓 , 除 诸 毒 螫 , 杀 疳 湿 NI, 主 腰 膝 中 风 毒 。 亦 主 猘 狗 毒 。 4. 本 草 拾 遗 : 叶 挼 安 舌 下 , 令 涎 出 , 去 目 黄 好 睡 。 5. 履 巉 岩 本 草 : 去 风 活 血 。 6. 本 草 纲 目 : 善 通 顶 门 连 脑 。 7. 天 宝 本 草 : 去 风 解 毒 。 治 肚 大 青 筋 , 皮 肤 瘙 痒 , 风 湿 症 。 78. 广 东 中 药 : 治 血 癣 , 痰

30、 火 核 , 感 冒 , 鼻 渊 。附 方 - 治 妇 人 血 风 攻 脑 , 头 旋 闷 绝 , 忽 死 倒 地 , 不 知 人 事 : 喝 起 草 嫩 心 , 阴 干 为 末 ,如 常 酒 服 一 大 钱 。 ( 斗 门 方 ) 治 中 风 伤 寒 头 痛 , 又 疗 疔 肿 困 重 : 生 捣 苍 耳 根 叶 , 和 小 儿 尿 绞 取 汁 , 冷 撮 一 升, 日 三 度 , ( 食 疗 本 草 ) 治 中 风 , 头 痛 , 湿 痹 , 四 肢 拘 挛 痛 : 苍 耳 嫩 苗 叶 一 斤 , 酥 一 两 。 先 煮 苍 耳 三 、五 沸 , 漉 出 , 用 豉 一 合 , 水 二 大

31、 盏 半 , 煎 豉 取 汁 一 盏 半 , 入 苍 耳 及 五 味 , 调 和 作 羹 , 入酥 食 之 。 ( 圣 惠 方 苍 耳 叶 羹 ) 治 赤 白 下 痢 : 苍 耳 草 不 拘 多 少 , 洗 净 , 以 水 煮 烂 , 去 滓 , 入 蜜 , 用 武 火 熬 成 膏。 每 服 一 、 二 匙 , 白 汤 下 。 ( 医 方 摘 元 ) 治 目 上 星 翳 : 鲜 苍 耳 草 , 捣 烂 涂 膏 药 上 贴 太 阳 穴 。 ( 浙 江 民 间 草 药 ) 治 大 风 及 诸 风 疾 : 苍 耳 不 以 多 少 , 碾 为 细 末 , 用 大 风 ( 子 ) 油 为 丸 , 如 梧

32、 桐 子大 。 每 服 三 十 丸 至 四 十 丸 , 用 荆 芥 茶 送 下 , 不 拘 时 候 服 。 ( 履 巉 岩 本 草 ) 治 癞 : 嫩 苍 耳 、 荷 叶 各 等 分 。 为 末 , 每 服 二 钱 , 温 酒 调 下 。 ( 袖 珍 方 ) 治 疔 肿 , 出 根 : 苍 耳 烧 作 灰 , 和 腊 月 猪 脂 封 之 。 ( 本 草 拾 遗 ) 治 热 毒 攻 手 足 , 赤 肿 焮 热 , 疼 痛 欲 脱 : 苍 耳 草 绞 取 汁 以 渍 之 。 ( 千 金 方 ) 治 中 耳 炎 : 鲜 苍 耳 全 草 五 钱 ( 干 的 三 钱 ) 。 冲 开 水 半 碗 服 。

33、( 福 建 民 间 草药 ) 治 疥 疮 痔 漏 : 苍 耳 全 草 煎 汤 熏 洗 。 ( 闽 东 本 草 ) 治 风 疹 和 遍 身 湿 痒 : 苍 耳 全 草 煎 汤 外 洗 。 ( 闽 东 本 草 ) 治 赤 白 汗 斑 : 苍 耳 嫩 叶 尖 和 膏 盐 擂 烂 。 五 、 六 月 间 擦 之 , 五 、 七 次 。 ( 摘元 方 ) 治 花 蜘 蛛 毒 咬 人 : 野 缣 丝 , 捣 汁 一 盏 服 , 仍 以 渣 敷 之 。 ( 摘 元 方 ) 治 虫 咬 性 皮 炎 : 鲜 苍 耳 茎 叶 、 白 矾 、 明 雄 各 适 量 。 共 捣 成 膏 , 外 敷 螫 咬 处 , 固定

34、 。 ( 内 蒙 古 中 草 药 新 医 疗 法 资 料 选 编 )临 床 应 用 治 疗 麻 风对 改 善 症 状 有 较 好 作 用 , 用 药 后 能 使 患 者 结 节 消 失 , 恢 复 正 常 皮 肤 , 或 红 斑 颜 色 变淡 、 范 围 缩 小 , 面 部 、 耳 垂 浸 润 性 损 害 减 轻 , 胀 大 的 尺 神 经 变 细 变 软 , 手 足 活 动 灵 活 ,部 分 恢 复 知 觉 。 麻 风 杆 菌 也 有 减 少 趋 势 。 病 理 浸 润 亦 稍 有 进 步 。 但 上 述 疗 效 多 发 生 在 用药 后 3 4 月 之 间 , 以 后 进 步 便 不 明

35、显 , 且 有 部 分 病 人 发 生 新 生 损 害 , 少 数 病 人 继 续 用药 至 12 15 个 月 又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进 步 , 但 不 及 初 期 效 果 明 显 。 因 此 认 为 苍 耳 草 宜 与 砜类 药 或 氨 硫 脲 同 时 服 用 或 交 替 服 用 , 以 期 收 到 较 满 意 的 效 果 。 剂 量 及 用 法 : 目 前 尚 无 统一 的 剂 量 标 准 。 一 般 采 用 新 鲜 苍 耳 草 制 成 浸 膏 丸 或 片 内 服 。 浸 膏 丸 每 粒 相 当 于 生 药1 2 两 或 4 两 。 开 始 用 4 两 , 每 日 1 次 , 3

36、日 后 根 据 患 者 身 体 情 况 和 病 情 轻 重 逐 渐 增加 用 量 , 最 多 每 日 16 两 , 2 次 分 服 ; 有 的 每 日 用 8 24 两 , 连 服 3 个 月 , 休 息 两 周8; 也 有 主 张 每 日 用 12 两 , 3 次 分 服 , 若 出 现 副 作 用 可 酌 量 减 少 , 如 无 不 良 反 应 而 见 效迟 缓 者 , 可 酌 情 渐 增 剂 量 。 副 作 用 有 食 欲 减 退 、 便 秘 , 及 发 热 、 神 经 症 状 等 , 但 均 较 轻微 。 有 人 指 出 : 在 服 用 大 剂 量 时 , 应 注 意 安 全 , 以

37、免 发 生 中 毒 事 故 。 治 疗 慢 性 鼻 炎据 50 余 例 临 床 观 察 , 有 效 率 在 50 以 上 。 具 有 抗 过 敏 作 用 。 对 急 性 副 鼻 窦 炎 也有 效 果 。 用 法 : 苍 耳 全 草 注 射 液 , 每 支 2 毫 升 ( 相 当 于 生 药 2 克 ) 肌 肉 注 射 , 每 日1 2 次 。 治 疗 功 能 性 子 宫 出 血苍 耳 草 2 两 ( 干 的 1 两 ) , 煎 服 , 每 日 1 剂 。 轻 者 3 5 天 , 重 者 7 10 天 即可 见 效 。 治 疗 早 期 血 吸 虫 病用 苍 耳 全 草 2 两 , 槟 榔 1.5

38、 两 , 煎 成 60 毫 升 , 每 次 10 毫 升 , 每 日 3 次 食 前 服, 连 服 10 天 。 治 疗 32 例 , 患 者 一 般 体 征 均 见 好 转 ; 3 个 月 后 28 例 曾 复 查 大 便 , 血吸 虫 卵 阴 转 率 为 78.6 。 常 见 的 药 物 反 应 有 腹 痛 、 腹 泻 、 头 晕 和 恶 心 等 。【 摘 录 】 *辞 典 栽 培 -生 物 学 特 性 苍 耳 喜 温 暖 稍 湿 润 气 候 。 以 选 疏 松 肥 沃 、 排 水 良 好 的 砂 质 壤 土 栽 培 为宜 。 耐 干 旱 瘠 薄 。 河 南 4 月 下 旬 发 芽 , 5

39、6 月 出 苗 , 79 月 开 花 , 910 月 成 熟。 黑 龙 江 5 月 上 、 中 旬 出 苗 , 7 月 中 下 旬 开 花 , 8 月 中 下 旬 种 子 成 熟 。 种 子 易 混 入 农作 物 种 子 中 。 根 系 发 达 , 入 土 较 深 , 不 易 清 除 和 拔 出 。栽 培 技 术 用 种 子 繁 殖 , 直 播 或 育 苗 移 法 。 直 播 : 4 月 按 株 距 45cm45cm 开 穴, 穴 深 6-8cmn, 每 穴 播 5 颗 左 右 , 覆 土 , 稍 加 镇 压 , 浇 水 。 育 苗 移 栽 法 : 3-4 月 育苗 , 播 种 后 待 苗 高

40、 10cm 左 右 移 栽 , 每 次 3-4 株 。 田 间 管 理 苗 高 10cm 时 间 苗 、 补 苗 , 每 穴 留 苗 2-3 株 。 每 年 松 土 除 草 2-3 次 ,结 合 追 施 人 粪 尿 或 尿 素 。三越南白虎活络阎岭张嵘拉丁教学恰恰舞 3 膏正宗越南白虎活络膏 越南民间祖传秘方并采用名山药草及高级药料,以最新科学方法,精细多次连续及复离过程而成为最纯正的一种高级外用膏。本品经国家医药部检验发给开业证与风行 全国和外销。此膏作为一种特别的止痛膏,功效神速。功能主治:风湿疼痛,腰酸背 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痛,跌打劳伤,抽筋扭伤,消肿除淤,头痛肚痛,止痒消斑 ,通经

41、活络等功效。 用 法:每日数次,用白虎活络膏涂搽于患处或穴位然后用拇指按摩或用手揉捏推拿,白虎活络膏迅速渗透入皮肤、经络,并消除疼痛。使用此膏不会染于衣物,对日常许多小问题也有奇效,配有中英越文说明书,特别是老人,使用白虎活络膏更适宜随身携带。给他们买白虎活络膏,既实际还有效果! 淘宝价:11 元鹿茸 四艾炷直接灸9将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称为直接灸。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化脓灸(瘢痕灸) 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此法对哮喘、慢性胃肠炎

42、、发育障碍等疾病和体质虚弱者进行施治。 操作方法:体位的选择和点穴:因灸治要将艾炷安放在穴位表面,并且施治时间较长,故要特别注意体位的选取,要求体位平正、舒适。待体位摆妥后,再在上面正确点穴。 艾炷的安放和点火:首先按要求制作好所需的艾炷,除单纯采用细艾绒外,也可在艾绒中加入一些芳香性经末,如丁香、肉桂(丁桂散)等,有利于热力的渗透。然后,在施灸的穴位处涂以少量的葱、蒜汁或凡士林,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艾炷放好后,用线香将之点燃。每灸完一壮,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复按前法再灸,一般可灸 79 壮。 敷贴药膏: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穴位上敷贴玉红膏,可 12 日换贴一次。

43、数天后,灸穴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如脓液多,膏药亦应勤换,约经 3040 天,灸疮结痂脱落,局部留有疤痕。在灸疮化脓时,局部应注意清洁,避免污染,以免并发其他炎症。同时,可多食一些营养较丰富的食物,促使灸疮的正常透发,有利于提高疗效。如偶尔发现有灸疮久不愈合者,可采用外科方法予以处理。 非化脓灸(无瘢痕灸) 近代对灸法的应用,有以达到温烫为主,不致透发成灸疮,称为非化脓灸。其方法是,先将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然后将小艾炷放在穴位上,并将之点燃,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或压灭,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37 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因其不留瘢痕,易为患者接受。

44、本法适用于虚寒轻证。2 艾炷间接灸又称间隔灸或隔物灸,指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称间接灸。因其衬隔药物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灸法。其火力温和,具有艾灸和垫隔药物的双重作用,患者易于接受,较直接灸法常用,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疮疡等。 隔姜灸:将新鲜生姜切成约 0.5cm 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稍许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或在姜片下衬一些纸片,放下再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本法简便易行,一般不会引起烫伤,临床应用较广。生姜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故此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

45、性疾病,如感冒、咳嗽、风湿痹痛、呕吐、腹痛、泄泻等。 隔蒜灸:用独头大蒜切成约 0.5cm 厚的薄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或肿块上(如未溃破化脓的脓头处),用艾炷灸之,每灸 45 壮,换去蒜片,每穴一次可灸 57 壮。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故应注10意防护。大蒜味辛,性温。有解毒,健胃,杀虫之功。本法多用于治疗肺痨、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疖等。 隔盐灸:又称神阙灸,本法只适于脐部。其方法是:患者仰卧屈膝,以纯白干燥的食盐,填平脐孔,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如患者脐部凸出,可用湿面条围脐如井口,再填盐于脐中,如上法施灸。加施姜片的目的是隔开食盐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盐遇火起爆,导致烫

46、伤。这种方法对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和虚脱等证,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凡大汗亡阳、肢冷脉伏之脱症,可用大艾炷连续施灸,不计壮数,直至汗止脉起,体温回升,症状改善为度。 隔附子(饼)灸:以附子片或附子饼(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厚约 0.5cm,直径约 2cm)作间隔,上置艾炷灸之。由于附子辛温火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用来治疗各种阳虚证,如阳萎、早泄以及外科疮疡窦道盲管,久不收口,或既不化脓又不消散的阴性虚性外证。可根据病情选取适当部位灸治,饼干更换,直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近人有以附子,或其他一些温热、芳香药物制成药饼作间隔灸。灸时在药饼下衬垫纱布,以防烫伤,药饼灸后可重复再用。

47、 3 艾条灸 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有一定距离,灸 1020min,以灸至皮肤温热红晕,而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此为悬起灸。悬起灸的操作方法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烧,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如遇到昏厥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及小儿时,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 雀啄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

48、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4 药条灸 是指用药物与艾绒卷成艾条。临床上常用的有: 太乙针灸 施灸时,将太乙针的一端烧着,用布七层包裹其烧着的一端,立即紧按于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进行灸熨,针冷则再燃再熨。如此反复灸熨 710 次为度。此法治疗风寒湿痹、顽麻、痿弱无力、半身不遂等均有效。 雷火针灸 其制做方法与“太乙针“相同,惟药物处方有异。 施灸方法与“太乙针“相同。115 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此法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针灸并用方法,值得推广。6 灯火灸 方法是用灯心草一根,以麻油浸之,燃着后,于应灸的腧穴上爆之。可听“叭“响,为一壮功能疏风解表,行气化痰,清神止搐。多用于治疗小儿脐风和胃痛、腹痛、痧胀等症。7 天灸 本法又名自灸,因其敷贴药物后,发泡如灸疮而得名。古人文献中记载的天灸很多,兹择要介绍数种如下: 毛茛灸:采取毛茛叶子揉烂,贴于寸口部,隔夜就发生水泡,如被火灸。可以治疗疟疾。 斑蝥灸:斑蝥乃一种甲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