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hap 1資訊管理的意義:一、功能面:管理資訊資源人事管理設備管理設備管理包含:(1) 規劃、(2)選購、 (3)使用和(4)維修二、對象面:管理資料、資訊和知識資料:有關事實的記錄,並非為特定目的所在。資訊:經過人的處理,和決策有關,可用來參考或作決策用。三、目的面:管理組織活動資訊管理學的定義:組織引用新的資訊技術來處理資訊時,促使組織適應新的資訊技術,並蛻變成新組織的一套知識。資訊管理包含:(1)資訊、(2) 資訊技術和(3)組織(原組織 + 新組織)扁平化(flat ):組織層級數降低,能快速反應且具有彈性,著重於核心專長。Chap 2資訊處理的特性:一、資訊處理是依附在組織的決策問
2、題而存在的。二、管理的資訊處理和通訊工程的資訊處理是不同的。三、資訊處理的目的在擴大不可變的部份,減少可變的部份且減少資料量。四、建立電腦資料庫和腦內資料庫的介面。五、資料庫的目的在於自總觀角度提供資料給決策者,而資訊處理的目的在少資料量,是以微觀的角度提供資料給決策者。資訊的度量:技術層次:考慮如何正確傳輸資訊。語意層次:考慮傳送的符號是否精確表達語意。效用層次:考慮傳送之資訊對接受者是否有用。Anthony 的組織活動分類:策略規劃:有關定義組織的目標、政策和一般管理原則的活動,屬高層管理。管理控制:有關資源取得、訂定和控制預算,屬中階管理。作業控制:在有限的預算內,有效率的將預定的工作完
3、成之活動。依功能劃分組織活動:(1)生產、(2)行銷、(3)人事、(4)財務、(5)會計和(6)物料管理。Gorry & Scott Morton 的組織活動分類結構化的決策:有既家的原則和程序,可完全自動化。非結構化的決策:無事先建立的決策程序,可能是不常發生或公司成本無法為其建立程序,或是決策程序無法了解或是經常變更,須有臨時擷取能力的資訊系統,例如交談式或查詢分析式的資訊系統。主管的工作內涵:(1)人際的:精神象徵、領導者、聯絡者。(2)資訊的:監督者、傳播者、代言人。(3)決策的:創業者、騷動處理者、資源分配者、談判者。Chap 3資訊財的特質:(1)可重複使用。(2)可使人力的替代品
4、。(3)資訊則有時間價值。跨組織資訊系統(IOS)的目的和利益:(1)重新設計主要商業流程(2)創新新的配銷管理。(3)轉移產業的競爭型態。生產者活動關係模式(1)垂直整合模式:將某些上下游相關的生產活動納入組織的疆域內來執行。(2)選擇性委外模式:除了核心專長之外的生產活動都委外處理,以適應多變、不確定的競爭環境。(3)虛擬組織模式:組織內的成員間沒有從屬關係,僅有工作上的關聯而已。Chap 4MIS 的定義 by Gordon Davis:MIS 是一個人機整合系統,它提供資訊以支援組織的例行作業、管理與決策活動,會用到電腦、人工作業程序、模式和資料庫。電腦與組織資訊處理:(配合上題想)(
5、1)日常例行作業(2)決策活動(3)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個人的知識活動(4)組織間的溝通與協調工作。資訊系統的定義 by 管理角度:資訊系統是企業組織回應環境挑戰的一個解決方案,是一個以資訊技術為基礎的管理與組織上的解決方案。環境挑戰管理資訊科技 資訊技術 解決方案組織MIS 觀念的演進:策略規劃與決策管理制作與決策 MIS 應用作業規劃、控制與決策交易事項處理與資料查詢 EDP 應用Chap 6一個好的 DBMS 的條件:(1)效能好、使用方法簡單。(2)完整的回復功能。(3)廠商的維護能力佳及服務良好。(4)擴充性及轉換性佳。(5)資料結構完整、程式設計容易。一般檔案處理之缺點:(1)資料重覆儲存。(2)資料不一致。(3)資料取用不容易。(4)資料與程式相依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