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汇编 0603.16本期要目快速进入 点击页码 战略性分析 3【伦敦何以重新站上国际金融市场舞台最高处?】 3【打破金融开放中的“外资神话” 】 3环境信息 5【温家宝:人民币行政性一次性升降不会再发生】 5【温家宝: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坚持两原则】 5【国债余额管理正式实施】 5【银监会:外国机构境内推介炒汇非法】 6【刘明康:密切关注产能过剩影响】 6【银监会发布 2006 年度现场检查计划】 6【银监会部署监管工作六要点】 7【银监会称将严格落实问责制】 7【证券公司监管及风险处置条例年内出台】 7【证监会:券商开展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规则出炉】 8【证监会筹建基金销售监管处】 8【吴定富
2、称择机提高保险资金入市比例】 9竞争对手情报 9【高山案存款被窃企业欲追讨,中行未作赔付承诺】 9【工行办卡瞄准世界杯】 10【工商银行去年承贷银团贷款近 500 亿】 10【汇丰北京新设分支机构调研人民币理财产品】 10【民生银行推出“世界杯”理财新品】 11【兴业理财产品按天算收益】 11【交通银行借世界杯推出主题营销活动】 11【国寿拟花 10 亿“重返”财险市场】 11【都邦财险计划增资扩股】 12【泰康人寿深圳签下个险大单】 12【传:太平洋保险首家试点间接投资基础设施】 12【西安一证券公司工作人员挪用近亿元炒股被捕】 13【民安证券非法吸存,中国证监会已立案】 13市场信息 14
3、【推进利率市场化,银行间市场发布回购定盘利率】 14【人民币汇率走势“调头” “双向运行”态势显现】 14【易纲表示人民币汇率弹性将逐渐增加】 15【浙成立国内首个政策性农险共保体】 15【保监会透明监管中介机构】 15【银联卡 5 月刷到土耳其】 16【中国内地合资基金推出首只中短期债券基金产品】 16【信托公司研讨合规经营】 16以上信息需付费购买后,才能看见所有的全文。如需订购,请联系协会,咨询电话:028-85588491战略性分析【伦敦何以重新站上国际金融市场舞台最高处?】十年前,英国人放弃了投资银行业,将自己的金融服务机构接二连三地卖给了美国大公司。自那时起,人们普遍认为,伦敦作为
4、全球投资中心将会总是屈居纽约之下。但在去年 12 月底,一些令人惊讶的数据迫使投资者质疑以往的看法。伦敦不仅超越了纽约而成为国际 IPO(首次公开招股)的首选市场,而且在它带领下,欧洲 2005 年所有新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也已经超过了美国。跟随这一市场地位提升的是,伦敦证交所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2004 年,德交所提出 13.5 亿英镑的收购价(约合每股 5.3 英镑),伦交所于当年 12 月回绝。2005 年 12 月,澳大利亚的麦格理银行提出 15 亿英镑的收购价(约合每股 5.8英镑),伦交所称这一出价非常“可笑” 。2005 年年底,泛欧交易所提出 15.4英镑的收购价(约合每股 6 英
5、镑),未得到伦交所认可。纳斯达克上周四(9 日)提出 24 亿英镑的收购价(约合每股 9.5 英镑),遭到伦交所拒绝。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伦敦证交所地位的上升,是得益于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出台,这项法案使亚洲公司发行股票时的成本和法律风险加大。例如韩国最大的零售商乐天就因此选择了伦敦证交所上市。而摩根士丹利最新的一份报告指出,国际 IPO 的增加,又吸引了阿拉伯石油国家的资金涌入伦敦。但这只是伦敦近年在全球金融地位上发生如此转折性变化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虽然英国出售了不少投资银行业务,但也因此重获了其他金融服务领域之中的竞争优势,并不断向其他国家输出金融服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
6、004 年的数据显示,美国和日本在金融服务方面的贸易逆差分别为68.2 亿和 6.1 亿美元,而英国却独享了 325.6 亿美元的顺差。拥有顽固贸易保护体系的日本和拥有庞大金融业的美国怎么会成了金融服务的进口者?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保险业有关系。当前的保险业,是整个金融业中最不具吸引力的,远不及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投资那么诱人。美国在银行业有 170 亿美元的顺差,却被接近 240 亿美元的保险逆差侵蚀殆尽,而这 240 亿大部分源自欧洲。2004 年,在欧洲保险业各大企业(如现代保险业鼻祖之一伦敦劳合社)带领下,外国公司获得了 85%的美国再保险(一种最昂贵的保险)的保费收入。保险业对英国金融顺差
7、的贡献并不是最重大的,它约占英国金融顺差总额的 1/3,银行业贡献了其余 2/3。伦敦国际金融服务局(IFSL,是一个负责推广英国金融业的贸易和研究组织)经济部主管麦肯齐说,欧洲如今占全球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 63%,而美国只占 17%。难怪英国人会因此揶揄美国人:只要资本和就业留下,谁会管在英国的金融服务公司是否是严格意义上的“英国公司”呢?返回目录【打破金融开放中的“外资神话” 】金融改革与开放是中国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之一。然而,开放不仅仅是让出市场的过程,更意味着在规则与管理上与国际对接。去年年底,我们曾经警告有关部门反思,我国是否在某些银行业务领域存在过度开放的问题,是否忽视了应该如何策
8、略地保护中国本土银行业的问题。例如在银行零售业务市场,中国的开放程度就高于不少发达国家。正值“两会”召开之际,有“两会”委员提出了类似的警告。据媒体年,温家宝总理在参加政协经济组的联席会议时,一些委员在温总理面前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关景欣指出,在中资银行的股权并购中,一旦出现具有强烈投机色彩的短期资本和各类投资基金,就可能引发对银行的恶意收购行为,并引起东道国银行业的不稳定,甚至引发金融危机。韩国曾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一些外资控股银行为追求眼前利益,缩减这些银行的公司金融部门,结果导致支撑韩国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信贷规模缩减,影响到韩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而目前,我
9、国资本市场对于恶意收购却无严格限制。全国政协委员赵宇梓更是疾呼,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速度前所未有!”他说,尽管零售业务的全面放开到今年年底才开始,但外资金融机构通过投资入股的形式已提前进入零售业务领域。在短短两年内,花旗、汇丰、恒生、德意志银行等诸多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纷纷签署了业务合作协议,通过在信用卡领域的合作,快速进入中国国内零售银行业务。如信用卡等零售业务,目前外资银行在与国内银行合作谈判中普遍都提出了百分之五十对五十的持股要求,由于对这一领域控股比例和准入条件尚无明确规定,使国内银行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赵宇梓指出, “事实上,据联合国报告显示,外资银行对发达国家的金融渗透程度很低。
10、”比如美国政府对银行,尤其是对零售银行业务的保护政策表现尤为突出。因此,他建议,在参加全球化的过程中,既要按 WTO 框架坚持开放,也要有策略地保护好国内金融业的核心领域和资源。在我们看来,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是大势所趋,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目前国内涌现出的对于外资进入金融业的一系列反思,提示了一个重要问题:中国金融市场在放开之后,却缺乏应有的规则和限制。这使得外资可能得以凭借资本优势,在局部形成控制局面。换句话说,国内的金融市场过去只有一道高墙,只涉及放不放开、让不让外资进入的问题。但一旦放开外资进入,高墙之内实际上并无有效的规则与限制可言。因此,开放与规则建设成为国内的一对矛盾,而国内在规则建
11、设方面严重缺乏。目前,美国就要求外资银行的总行对在美国的分支机构的支持力度必须达到某一水平,欧盟也要看其总行对该分行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一些指标来限制分行的扩张,比如资本充足率、营运资金拨付,以及对技术团队的投入等。没有任何一种开放是无原则的,其最终目的还是要保护本国利益。国内目前在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开放中,对外资的作用可能过于“神化”了,以至于产生了心理依赖。比如在刚刚通过不久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第七条中,规定在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发起人股东必须包括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此,有人大代表直言:“这样的规定就太笨了,在全世界也找不出来哪个国家说每家银行一定要国际性啊!如果说没有人才、公司管理不行,那监管层可以出台法律规范其公司治理,促使它去改变,而不是去给规定每家银行都必须要有外资股东。 ”理性看待金融对外开放,并不是要重拾封闭。而是在国际规则和国内现实的约束下,合乎规则地保护国内市场。这种要求符合市场经济的精神,也不抵触改革与开放的最终目的。在一个规则严重缺失的市场中,是很容易诱使游戏者进行掠夺的!这对国内与国外参与者都是一样的。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