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地理中国第一节 概述一、地理位置(一)数理位置1.位置北:5331N(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351N(4N 附近) (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7340E(新疆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13505E(黑龙江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处的耶字界碑东南)1350230E(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的黑瞎子岛) 2. 地理意义(1)南北相距 5500 千米南北之间,太阳入射角大小和昼夜差别很大(海南岛南部一年内最短白昼为 11 时 2 分,最长为 13 时 14 分,差值为2 小时;漠河一年内最短白昼为 7 小时左右,最长达 17 小时,差值为 10 小时) 。由于太阳入射角不同,气温
2、随纬度而有较大差异。我国陆地约有 98%位于 2050 N 之间,亚热带和温带所占面积最广。(2)东西时差达 4 小时以上(二)海陆位置 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 位于全球最大陆地与最大海洋之间,季风气候显著。二、辽阔的疆域 1陆地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 6.4%。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1707.5 万平方千米)和加拿大(995 万平方千米) ,居世界第三位。2 陆地边界:22000 千米;与 15 个国家相邻接(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边界问题多
3、已解决) 。 3海疆大陆海岸线以外属于我国的岛屿与领海。大陆海岸线:18000 千米,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抵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岛屿海岸线:14000 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第二节 地貌与矿藏一、地貌基本特征(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三大阶梯及两大界线(P5)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距西部,平均海拔 4500米; 第二阶梯: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和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四川盆地等)组成; 第三阶梯:主要以平原(三大平原等) 、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 第一、二阶梯界线:青藏
4、高原边缘山地(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 ; 第二、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地理意义(1)控制江河流向大势:我国著名江河,多发源于一、二阶梯,自西向东流。(2)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地段,河流下切坡大流急,峡谷栉比,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梯级开发。 (二)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1山脉定向排列,形成地貌骨架(1) “三横一纵,三斜三倾”东西走向(三列) 北:天山、阴山 中:昆仑山、秦岭、淮阳山 南:南岭 南北走向(一列):位于中部地区,自北而南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等。 北西走向(三、四列):阿尔泰山、祁连山
5、、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西侧。 北东走向(三列) 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 中:长白山、千山、鲁中低山丘陵、武夷山等 东:台湾山脉(2) “一带三弧 ” “一带 ”:昆仑 -秦岭带 “三弧 ”:蒙古弧、西藏弧、华南弧 2起伏显著全国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43 米;全国最低点:艾丁湖(吐鲁番盆地内) ,海拔-155 米。高差:8999 米。局部地区的地势起伏状况(P7) 。 3地理意义形成重要的地理界线 秦岭:黄河与长江、淮河之间的分水岭,南北方界线,1 月 0等温线,800mm 等降水量线;区域地理中国 南岭:长江
6、与珠江分水岭,华中与华南区的分界;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东西部自然地理界线。(三)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1基本(常态)地貌类型齐全 山地(33%) 、高原(26%) 、盆地(19%) 、平原(12%) 、丘陵(10%)齐全,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 1/3; 广义山地(连同起伏和缓的丘陵合计来算)约占65%。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大丘陵 江南丘陵、两广丘陵、闽浙丘陵(东南丘陵) 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2特殊地貌类型众多(1)河流地貌(2)冰川地貌(3)风成地貌(风蚀
7、地貌、风积地貌)(4)黄土地貌(5)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Karst)(6)丹霞地貌和红层地貌(7)火山地貌(8)海岸地貌(平原海岸、山地海岸、生物海岸 )二、地貌形成因素(一)地质构造的影响1前寒武纪:古中国地台形成 塔里木地台、中朝地台、扬子地台等形成。2古生代:古亚洲构造域形成 除青藏高原南部(昆-祁-秦一线以南) ,大陆东部(包括台湾岛)外,全部成陆。3. 中、新生代: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变影响重大(1)东部大陆边缘活动带形成(三沉三隆):从中生代的早侏罗纪到新生代早第三纪的渐新世 第一沉降带:鄂尔多斯高原、四川盆地 第一隆起带: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第二沉降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8、、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二隆起带:长白山、千山、鲁中低山丘陵、武夷山等 第三沉降带: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海、南海等 第三隆起带:台湾岛 (2)喜马拉雅山系与青藏高原形成:从新生代早第三纪的始新世到第四纪的更新世 早喜马拉雅运动(始新世):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合并,褶皱成陆 晚喜马拉雅运动(上新世-更新世):喜马拉雅山与青藏高原抬升 (二)气候影响:尤其对气候地貌(河流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等) 。(三)地表组成物质的影响:尤其对岩石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红层地貌、火山地貌等) 。(四)人类活动影响:尤其对小尺度、微地貌的影响。 三、矿藏资源(一)基本特征 1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1
9、)世界上矿种齐全、配套程度较高、储量丰富的少数国家之一。(2)矿藏资源保证程度评估。 第一类级:储量丰富,自给有余,部分可供出口。19 种。 第二类级:可基本满足需要,但也有缺口。11 种。 第三类级:有一定资源潜力,但可供规划用的探明储量缺口较大。5 种。 第四类级:探明储量不足,远景不明。5 种。 2多数矿藏富矿少,贫矿多,选矿难度大。3共生矿床多,矿石组成复杂。4分布普遍但又相对集中。 (二)成矿条件1地壳活动的多旋回性 地槽的多次造山运动与多期岩浆活动 地台的多次沉积2成矿的多期性(1)巨型构造带的多期金属矿床 天山-阴山构造带 昆仑-秦岭构造带 南岭构造带(2)地台、准地台的多期沉积
10、矿床 (三)主要矿藏 1能源矿藏 (1)煤: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主要成煤期是C、P、J、R 。 华北地区:晚石炭、二叠系煤田(开滦、峰峰、平顶山等) ,侏罗系煤田(阜新、大同等) ; 东北地区:晚侏罗系煤田(鸡西、鹤岗等) 、第三区域地理中国系煤田(抚顺等) ; 西北地区:以早、中侏罗系煤田为主; 青藏高原:以石炭、二叠系煤田为主; 南方地区:以石炭、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煤田占相当地位。(2)石油与天然气:发现和利用最早,蕴藏丰富。 大陆架海域:渤海、南黄海、珠江口、东海、北部湾、琼东南、莺歌海等 7 大含油盆地是我国油气资源前景极佳的地区。 东部地区 西北大型盆地2金属矿藏(1)铁
11、:储量丰,类型多,分布广而相对集中。 (2)有色金属:世界上有色金属矿藏最为丰富的国家。(3)贵金属与稀土金属:贵金属含量少,品位低;稀土金属矿藏丰富,96%以上集中于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区。 第三节 气候一、气候基本特征(一)季风气候显著1季风的表现 广义的季风指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转换的现象;狭义的季风仅指海陆季风。 季风只是近地面层的大气现象。2 我国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乌鞘岭- 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的东南部。3季风区气候特点 冬季干冷偏北风,夏季湿热偏南风。(二)气候的大陆性强1大陆性气候的表现:气温年、日较差大;降水少,降水变率大。2大陆性强弱的量
12、度(1)焦金斯基(波)大陆度公式K=1.7A/Sin-20.4式中:A 表示气温年较差, 代表纬度。大陆度取值范围:0-100,K50 属大陆性气候。 (2)张家诚气候区划 海洋性气候区(东、西两块):华南、四川盆地(K10) 。 海洋性过渡气候区(东、西两块):秦淮以南、横断山脉以东。 东:长江中下游和东部沿海(K 略50, 年、月10, 干季月10 ) 大陆性过渡气候区(东、西两块) 东:东北南部、华北地区(K50,7、8 月10) 大陆性气候区:东北西北部、西北、藏西北(K50, 年、月10)(三)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1表现(中央气象局气候区划,1966 年,P19)
13、 10 个气候带(气候区域) 22 个气候大区 45 个气候区显示出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2划分指标(1)气候带:日均温10持续期间累积温度(活动积温)及其天数。(2)气候大区:干燥度(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干旱)R=有植被地段的最大可能蒸发量/降水量(P143)(3)气候区:自然地理环境结构、自然景观和种植业类型等。 二、气候形成因素(一)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决定气候带类型(温带、亚热带气候为主) ;2.海陆位置:季风形成的基础,决定干湿带分布。 (二)下垫面 1多山地表的影响(1)成为气候类型分异界线 秦岭:暖温带、亚热带 南岭:中亚热带、南亚热带(2)以山地气候为特征,增加气候类型复杂性
14、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2青藏高原的影响(1)青藏高原本身是一个独特的高原气候区域:气压低,大风多,日照长,年辐射强,年均温低,气候温凉,常年无夏,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多对流性降水,降雪日多,具有与周围环境不同的气候特征。(2)机械阻挡作用冬半年西风气流的分支、绕流和汇合 西风气流(60E)北支西风脊加强西北部冷空气势力南支西风槽促进副热带锋区的活动我国西南地区(110E)“死水区” 阻碍南北气流的交换 冬季:西北盆地冷空气局限在北坡干冷气候。 夏季:南坡爬坡气流造成丰富降水,北坡气流受阻下沉干热气候。(3)热力作用区域地理中国 夏季为热源,冬季为冷源加强冬夏季风交替,扩大冬夏季风的影响
15、范围。(三)大气环流1冬季环流(1)活动中心:蒙古高压(1050mb) 、阿留申低压(996mb)(2)主要气团:极地大陆气团(Pc) 三种变性气团:陆上变性(北方) 、冷海变性(华中) 、暖海变性(华南) (3)锋面:寒潮冷锋、华南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2夏季环流 (1)活动中心:太平洋副热带高压(1025mb) 、印度低压(994mb) (2)主要气团:热带太平洋气团(Tm) 、赤道海洋气团(Em )(3)锋面:极锋、赤道锋3春秋环流:冬夏季环流转换类型;春季上冬下夏,层结不稳,多大风;秋季上夏下冬,层结稳定,秋高气爽。 三、气温和降水 (一)四季划分与类型1四季划分(1)气候统计上的划分
16、 冬季:12、1、2 月 春季:3、4、5 月 夏季:6、7、8 月 秋季:9、10、11 月 (2)张宝堃的划分:用候平均气温 10和 22为划分四季的标准与各地物候现象大体相符。 冬季:候平均气温22 春秋季:候平均气温 10-22 2四季类型 (1)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青藏、天山、东北北部、内蒙东北部;(2)冬冷夏热,四季分明:西北、华北、东北大部、华中、四川盆地、贵州高原;(3)长夏无冬,秋去春来:华南;(4)全年皆夏:南海诸岛;(5)四季如春:云南高原;(6)全年皆冬:藏北高原。 (二)降水 1降水量分布:年均降水量 650mm 左右,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可划为 5 个降水
17、量带。 (1)年降水量1600mm :华中南部、华南;(2)年降水量 800-1600mm:秦-淮以南、藏东南部;(3)年降水量 400-800mm:东北、华北、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4)年降水量 200-400mm:内蒙中东部、青藏高原东部草原带及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带;(5)年降水量900mm (年降水量1600mm ) ;多水带:年径流深 200-900mm(年降水量 800-1600mm) ;过渡带:年径流深 50-200mm(年降水量 400-800mm) ;少水带:年径流深 10-50mm(年降水量 200-400mm) ;缺水带:年径流深10mm (年降水量200mm )
18、。 2时程分配的不均衡性和不稳定性 (1)径流的年际变化 (2)年径流的季节分配 秦岭以南主要为雨水补给区,夏汛比较突出;东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黄河上游和西北一些河流,为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区,有春、夏两个汛期,年径流过程呈双峰型;西北内陆区的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以及青藏高原部分河流,主要由山区降水与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有春汛、夏汛出现。(二)主要河流 1长江 (1)概况:全长 6300km,全国第一长河。源头:沱沱河区域地理中国流经的省、市、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注入的海洋:东海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
19、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2)各河段的特征上游多峡谷急流,多水能(宜昌)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湖口)下 游 水流平稳,江阔水深(3)防洪是目前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2黄河(1)概况 全长 5464km,全国第二长河; 流经 9 省区。 (2)河道特征上游段(河源-河口镇,全长 3472km) a.河源段:河源(卡日曲)- 青海贵德龙羊峡 b.峡谷段:龙羊峡-青铜峡 c.冲积平原段:青铜峡- 河口镇中游段(晋陕峡谷段,河口镇-孟津,全长 1122km) 中华民族的摇篮。下游段(孟津-入海口,全长 870km) “三年二决口”(3)水文特征 河床呈峡谷段、平原段交替出现,干流流速时大时小
20、,流量时增时减;年径流量小,但变率大;含沙量大。 二、湖泊我国为多湖国家,可分为 5 大湖区:1青藏高原湖区2东部平原湖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位于本湖区。 华北平原湖区:包括山东湖群和海河湖群。3蒙新高原湖区4东北湖区5云贵高原湖区第五节 植被土壤与动物界一、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一)植物区系1.植物区系分区大致以南岭为界,中国分属全北区和古热带区。2.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植物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我国种子植物 2980 个属划分为15 个分布区类型)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错混杂特有植物繁多(特有植物共计约 190 多属,归 7
21、2科)(二)动物区系 大致以喜马拉雅山及秦岭一线为界,中国分属东洋界和古北界。二、主要植被土壤类型和动物界 1 寒温带针叶林-漂灰土带 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 2.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暗棕壤带3.温带森林草原、草甸草原-黑土带 4.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带5.暖温带森林草原-褐土带 6.典型草原-栗钙土带 温带草原动物群 7荒漠草原-棕钙土带8荒漠-漠土带8.1 温带荒漠-灰棕漠土、灰漠土带8.2 暖温带荒漠-棕漠土带 温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群9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带9.1 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带9.2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带9.3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赤红壤带
22、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10热带季雨林雨林-砖红壤带 热带森林、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 11.高地植被-土壤带 高地森林草原 -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群 三、植被土壤类型的分布特点 (一)水平地带分布规律1东部湿润区植被-土壤分布以热量分异引起的纬度地带性规律为主。2温带和暖温带地区植被-土壤分布以水分分异引起的干湿度(经度)地带性规律为主。 (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 1东部湿润区山地植被垂直分布规律(1)各垂直带谱均以各类森林占优势。(2)各垂直带结构与所处基带向高纬度方向的植被变化相似。(3)各垂直带谱中,随纬度由高到低,相同或相似类型分布由低到高,带谱结构由简及繁。 2西北干旱区山地植被垂
23、直分布规律 (1)各垂直带谱中草原和荒漠类型占优势,森林居次要地温带森林、森林草原、农田动物群区域地理中国位。(2)各垂直带谱中,相同或相近类型分布高度,随水分由东向西递减而逐渐升高,带谱结构由繁及简。(3)同一垂直带内阴阳坡带谱明显不同。 第六节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丘陵比重大;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4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深刻。复习题 1. 地貌基本特征 2. 矿藏资源基本特征 3. 气候基本特征 4. 河川径流基本特点 5. 植被土壤类型的水平地带分布规律中国重要的地理界线1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
24、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青藏高原边缘山地(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8)河西走廊
25、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4气候界线 (1)l 月 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2)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3)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4)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
26、山一线。(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连线的东南部。5流域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麓、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西端国境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 米等高线。(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