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排量摩托车刹车技巧关于大排量摩托车刹车技巧刹车有很多种情况,车子的不同,刹车的技巧不同,路面的不同,刹车的技巧当然也会不同,即使同样的车子,同样的路面,速度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刹车方法,我今天主要说说公路车在公路上刹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一:基本知识: 1:前轮刹车比后轮刹车更快速。 2:前轮刹车比后轮刹车更安全。 3:两轮刹车比一轮刹车更快速。 4:干地刹车比湿地刹车更快速。5:柏油路面比水泥路面更快速。6:请最好不要尝试点刹车。 7:请最好不要在弯道中刹车。下面我逐一解释。 1:在行驶中刹车,后轮不能给你足够的摩擦力使你更快的停下来,而前轮可以,因为,在行驶中使用前刹车,会把车子向前的惯性
2、转变成为向下的力,这时,前轮会获得比后轮更大的摩擦力,从而更快的停下来。 2:在行驶种稍微用力(尤其是高速的时候)的后刹车都会使后轮抱S,产生侧滑,而前轮只要你不用大的离谱的力量来刹,都不会产生侧滑(当然,路面要干净,车子要直立)3:很好理解,用两个刹车肯定比只用一个刹的快啊。 (是废话)4:干燥的路面比有水的路面刹车快,因为,水会在轮胎和地面之间形成一层水膜,而水膜会降低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多说一句,湿地胎比干地胎多了很多槽, (排水槽)就是为了排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膜的产生。 5:水泥路面比柏油路面对于轮胎的摩擦力小。尤其是在地上有水的时候。因为,柏油路面要比水泥路面粗糙。6:点
3、刹车对车子的要求比较高,同样,对车手的要求也比较高,当然,可以尝试,但是,点刹车对于公路车来说意义不大。 7:在弯道中,轮胎对于地面的附着力已经很小了,稍微用力的刹车都会造成侧滑,摔车。二:基本技巧:1:高速的时候前轮刹车的力度一定要大于后轮的力度。2:高速的时候前轮刹车的力度一定不能使前轮抱 S。3:上坡刹车时,前轮的刹车力度可以适当的大些。 4:下坡刹车时,后轮的刹车力度可以适当的大些。5:紧急刹车时,刹车的力度是稍微小于抱 S 的力度。6:湿滑的路面刹车时,后轮要先于前轮刹车。下面我逐一解释1:高速刹车时刹车力度的分配,一般来说 60-90,前 6 后 4。90 以上,前 7 后 3。1
4、20 以上前 8 后 2。 (当然,并不绝对) 2:很好理解,前轮抱 S 了就翻跟斗了,呵呵。3:上坡的时候,前轮高于后轮,所以前刹可以适当的多用点力。4:上面一条反过来。5:因为,轮胎在抱 S 之后,摩擦力反而会降低,轮胎最大的摩擦力是在即将抱 S,但还没有抱 S 的临界点时产生,没有办法解释的更清楚了,太麻烦了。6:湿滑的路面先使用前刹车,很可能会前轮抱 S,结果就是肯定摔,而后轮抱 S, (只要车子架子正,车头正)一般摔不了的。很简单。最后,补充说明,永远不要指望在弯道中获得足够的刹车力,原因见基本知识的第 7 条,那么在弯道中真的需要紧急刹车怎么办?牢记,你的第一件事不是刹车,而是拉正
5、你的车子 车子排量都越来越大,速度都是越来越快了。 。 。 。可是大家的技术还是参差不齐了,多学点,装备贵一点。 。 。 。至少活的久一点。 。 。“前煞车“与“後煞车“ 你怎么煞车 只用前煞车还是前後一起用? 我听很多人说前 7 後 3 之类的话,真的是这样吗? 我不是煞车专家,我只是开一个头希望能抛砖引玉。 煞车 顾名思义就是把车子减速停下来,但是除此之外 煞车还会改变重心 ,改变车身角度 以及改变避震器行程。 我们先从车子减速的观点来看, 到底可以用多少”後煞车”? 前後煞车应该多少比率? 要了解这个答案,必须要知道 当时重心有多少分配在後轮。重心越在後轮,就越可用後煞车。 乾燥的良好路
6、面,在尚未开始煞车之前,前後轮比重大约 50/50,因此可以前後同时煞车 50/50, 煞车使得重心转移到前轮,後轮的著力越来越少,後煞车当然就必须跟著减轻。 重心越在前轮,前轮越压得紧,越可以煞的更用力。 重心越在前轮,後轮越来越压不住,後煞车就必须越来越轻了。 不同的路况会有不同的结果 你在雨天骑车,轮胎抓地力弱,前煞不可能用尽,只能用一部的前煞能力。 重心转移到前轮不多,余留很多的重心分配在後轮,也就是预留了很多重心给後煞车。 如果只用到前煞车那是很可惜的。因此在雨天骑车 前後煞车应该同时使用。当然主要的脚色还是前轮煞车。 也可以说越是滑的路面,前煞必须越轻的时候,保留给後轮的就越多。
7、因此後煞车所扮演的脚色也越重。 你戴人的时候 你戴人的时候,後轮重心变得很重,当然可以多用一些後煞车。 上坡路段 上坡路段,重心在後轮,煞车时候 当然也可以多用一些後煞车。 下坡路段 下坡路段,重心虽然都压在前轮,可是前轮不能煞车太用力,只能轻轻的煞车,因此还是预留了一些空间给後煞车, 一般而言 在重煞车之前的”速度调节”是可用前後煞车,而且效果极好。 我们绝大部分的煞车都属於这一类。 你可以常听到跑赛道的朋友说,他们不用後煞车,其中一个原因是 赛道速度快,他们常用重煞车,急煞车。 一般跑山路,需要很多”速度调节” ,有很多跑山路的高手几乎每个入弯前都是前後煞车一起用,作为”速度调节”之用。
8、有一个这样的说法 你可以参考,如果是”速度调节” 你前後一起用,当开始加重前煞车之时,就开始放松後煞 专心前煞车。 而不是 前煞车开始加重时,後煞车也开始加重。这样 前後同时加重会很危险的。 除了减速以外,煞车也会改变车身角度 前煞车会降低车头,同时也抬高车尾。 以前谈到的 Trail Braking 在入弯时还带一些前煞车可让车头下降,减少 Rake 角度,有益於入弯。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可是入弯前太强烈的急煞车可能让前叉压缩到底,这姑且不谈。入弯前太强烈的急煞车可能让後轮漂浮,摇晃。 尤其是喜欢加强转向性能的朋友,最常做的改装就是 把前避震器伸出三角座以降低车头, 换装後避震器把车尾抬高
9、,这样头低尾翘的车身角度,转向最灵活。可是也最容易发生急煞时的後轮漂浮。 遇到这类的问题,你可能会问 该怎么调避震器? 今天不是谈避震器, 今天谈煞车, 前煞车的时候 车头会下降。 同样的 後煞车时也会压缩後避震器,让车尾下降,同时也轻微的将重心转移到前轮,并轻微压缩前叉。 在入弯前的急煞车之前,如果你先踩下後煞车,让车尾下降,接下来的急减速 车尾就不会反弹那么快,反弹那么高。可以解决急煞时的後轮漂浮问题。 这时候的後煞车不是为了减速,而是为了改变车身角度。 有什么方法可以随时的改变成你要的车身角度?利用煞车就是一个方法。 注: 道上也有很多高手,是坚持要用後煞车的 煞车也可以改变避震器的动作
10、 有一部车子分别给两个不同的车手骑,同样的身材 同样的体重高度。第一个车手 带著煞车入弯,进弯以後 就放掉煞车,他觉得前避震器的反弹太快,太强。因此建议要调紧前叉反弹阻泥。 第二个车手 带著煞车入弯,进弯以後 慢慢放掉煞车,前叉慢慢回弹上来,他觉得前避震器的反弹速度刚刚好。 因为前煞与後煞车都改变了避震器反弹上来的速度。因此 同样的一部车子不同的骑法,就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调整。 这也是为什么网路或杂志上的避震器调整建议值,是完全不可信的。你们可能身材不同 体重不同,骑车的技术也完全不同。 其中变数太多,使得那种杂志建议值也变得没有价值了。 有什么方法可以随时改变你的避震器阻泥调整 ?利用煞车就是
11、一个方法。 煞车也可以改变避震器的行程, 想像一下你在滑雪,你的两脚是避震器,你要过一个高点,你会怎么办? 除了尖叫一声,你会把两脚缩起来,两脚的行程将预留给过了高点之後。 过了高点就把脚伸长,因此始终能保持平稳,并与地面保持接触 骑车也是一样,你要骑过一个高点,你希望能在高点之前 把避震器缩起来,轮胎过了高点之後才能继续抓到路面。 在高点之前,如果能适当的踩下後煞车,让车子下降。是一个解决的方法。 尤其是过弯当中 如果经过一个高点, 不用这方法的人,车子可能会暂时悬空,而往弯外飞出。 癫陂的路段 经过一段癫陂的路面,如果你也可以轻带後煞,轻轻压缩一下後避震器,可以把後轮更压住地面,或是说让车子不会那么弹跳,进而增加了轮胎的抓地力。 不论是直线或是弯道当中的癫坡路段,都可以参考这个方法。 + 可是这一类 利用後煞车压缩避震器的技术也会带来另外一个麻烦,他增加了後轮的负荷。 每次解决一个问题 总会引来另外一些问题。 要同时压缩後避震器又不增加後轮的负荷,一个方法就是 同时踩後煞车与加油。让动力抵销煞车。同时也压缩了後避震器。 +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煞车满有用的,你天天用它,可是居然不知道他这么棒。都试着学一下,很多方法我们实际已经在用了,可还能解决我们的很多疑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啊安全第一啊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