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1(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在百忙之中来听我们的讲座 自我介绍 为了给大家一个良好的环境 手机关机或调到振动 现场禁止录音拍照 金宝贝中国区总裁 夏洪禹先生 为大家做赢在起跑的专题讲座 夏先生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早教硕士 2005 年被中国人民日报社评为最有影响力的两位早教专家之一 现在就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夏先生给大家做讲座)谢谢金宝贝提供这么好的环境 谈一下我们最亲密的那个小朋友今天两个目的, 第一:什么是早期教育(潜能开发、早教都听说过,早期教育是一个很专业很专门的学问,但是他并不代表各位家长不能自己着手做早教,我不希望把早教弄得很专业,只有我可以做
2、,你们不能碰,其实在坐的家长你们比我重要,对于你身边的那个小宝宝你们才是最重要的老师,不是我们,不是我们金宝贝的员工,所以会给你们一个比较清楚的概念,什么是早教,不会是很多理论,我希望给你们一些实际的工具) ;第二:今天回去以后你们在和宝宝互动的时候,在游戏的时候,你知道你该扮演什么角色,你知道你该做什么,今天回去以后,会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你们的宝宝,让你更了解你那个最亲密的人,他到底在想什么,甚至如何跟他沟通。 有人会问,毛主席没有做过早教,一样很伟大;在座的家长没有做过早教,一样很优秀,那么到底有早教和没早教有什么区别?从一个家长的角度讲一下什么是早教。早教历史只要有人类,只要父母希望孩子比
3、自己好,就有早教。早教不仅是欧美的权利,我们东方也有很多早教理论,大家比较知道的就是孟母三迁,孟母把孩子从卖肉的旁边迁到书院旁边,她知道环境对孟子有绝对的影响,这就是一个早教理论;两千年前我们的孔夫子说过“人之初性本善” ,大约十五年前,科学家才研究证明孩子生下来本性就是善良的, (中国人很伟大,两千年前就知道)孩子生下来之后有天生的悲悯和同情心,孩子天性是善良的。只要有人类,只要关心孩子,如何让孩子更好,这是所有天下父母最重要的心情。我们并不是希望孩子成为多么伟大的领袖,成为领导,只希望孩子能够过的比自己好,只希望孩子过的比自己快乐,只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那么辛苦,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期
4、望。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2古希腊文明,一个非常先进的文明,哲学,化学,天文学甚至数学,都在这里开始。在古希腊小孩子从两三岁就开始教育(只限男孩子读书,和中国相同) 。第一次早教的黄金期是在欧洲,19 世纪工业革命之后。从农业生活到工业生活之后,大人的生活变成朝九晚五的作息规律,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孩子怎么办?所以就有好多幼儿园、托儿所成立,照顾这些小朋友。那社会和家长就会问你怎样栽培这些孩子,怎么教育这些孩子,所以 19 世纪有非常多的早教理论家来研究这些问题。 意大利女士,玛丽亚蒙特梭利,蒙氏教学,两岁半到六岁的学前教育全球几乎是以蒙氏理论为基础的,对我们影响非常深远;卡尔维特,德国牧师,用他
5、的方法把他的儿子,一个有智障的孩子教育成天才,智商 180,会九种语言,但他的方法比较严厉,孩子学不会就不让他吃饭; 福禄贝尔,创造了幼儿园制度,影响深远;皮尔杰,对早教理论是针对孩子的智能和识别能力的研究,对目前的早教理论影响深远。那时候的理论大多是透过观察孩子的行为模式得出的,这些理论成为未来教学教案的基础。在 19 世纪末的时候,日本维新时代把这些先进理论全部吸收,所以日本目前是亚洲制度规范做的最完整的。犹太人,全世界只有 5000 万人口,全世界 60 亿人口,犹太人不到一个百分点,得诺贝尔奖的比率在 30%以上,上个世纪公认最具代表性人物是爱因斯坦就是犹太人,这是一个非常优秀而智慧的
6、民族。他们就从两三岁开始学习。早教是一门科学,19 世纪理论是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模式而得出的,到了20 世纪 60、70 年代产生了一门新科学叫做神经科学 nuruer since,从大脑发育(神经元、突触)方面进行科学的研究,来论证这些理论甚至推翻这些理论。比如:以前的早教理论认为小孩子刚开始学的三种颜色是红黄蓝,而现在不是黄色第一,蓝色第二,红色第八,黑色和白色排在红色前面。小孩子认识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3黑色白色要比红色要早。因为好多理论家认为红黄蓝是三原色,可以调出所有的颜色,所以他们认为小孩子应该先认出这三种颜色。但是他们没有从小孩子的发育和脑部成长来判断的,它是从理论推出的。60、
7、70 年代开始用神经学、脑部的研究来证明,皮尔杰说过“六岁定一生。”从神经学就可以论证这个理论。所以早教成为一门现代科学只有四五十年的历史。回顾早教思想主流、学术界研究主流。1、二三十年代,生理、健康方面,身高、体重等标准,开始出现一些可以量化的工具,针对孩子的生理、体能。2、四五十年代,以孩子的情感、社交、人格发育为主,3、60、70 年代配合神经学、脑部发育的研究,了解孩子怎么思考,如何帮助孩子的智能发育,甚至科学家提出我们是不是可以创造出一个天才宝宝。天才是可以培养的还是天生的,这时候在智能发育、语言发育方面有非常多的研究。在中国以前认为孩子不能多语言,他会混淆,影响他的语言发育,大概在
8、1982、83 年的时候,研究报告指出我们人类天生有多语言的能力,可以学会 4-5 种的语言。我们脑部有一个 boca 的部分,专门负责多语言。所以非常多的研究开始推翻非常多的理论。4、21 世纪。从上个世纪末以美国为首的研究开始转移,重心开始回到社交情感方面。现在美国一些专家提倡六岁之前 一个快乐的宝宝比一个聪明的宝宝更重要。重视人格、重视孩子跟父母之间的情感、重视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我思考能力,例: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在和别人玩的时候,社交的时候,孩子总是太积极抢别人的玩具不太好,或是在别人抢他的玩具、插队的时候,他要让给人家好像也不好,好像到了社会他会吃亏一样。到底积极性
9、是怎样呢?社交时如何扮演?现在非常多的科学家在研究。金宝贝总部在美国对 326 位幼儿园老师做了一个调研,问她们 3 岁小孩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4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的优点和弱点在哪里,上幼儿园之前 0-3 岁小孩子的父母应该加强补偿哪方面的教育。八九成的老师反应小孩子在知识方面已经不需要再加强了(很多小孩子已经会了 123、abc ) ,反而孩子在人格、社交能力、人与人的互动方面欠缺,希望三岁以前需要加强。中国的一胎化,唯一一个小孩,这方面可能会更严重。所以现在很多在这方面的研究。体验与潜能大脑最重要的发育阶段是幼儿期(0-6 岁) ,丰富的体验能够丰富大脑。这句话非常重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早教
10、就是 丰富宝宝的体验就是在做早教。方程式 :体验+游戏=学习任何早教课程如果没有体验就没有学习。潜能和知识潜能开发和知识学习是不一样的, (很多家长把这两个搞混,会问我把孩子带到早教中心那我的孩子会不会英文?会不会数学?)早教中心不会教小孩子学习英文数学,这些都是知识,潜能是所有学习未来知识的基础与平台,知识 潜能数学:123、加减乘除、几何学- 逻辑和顺序语言:英语、中文等-听了能模仿、记得快音乐:乐器、音乐知识-音感、听觉记忆(听过两三遍歌就会哼,有的人就是跟着唱都走音,记不住旋律)我们早教中心是在做潜能的开发,不是在做知识的学习。在金宝贝听、模仿英文。早教课程一定要亲自体验,潜能一定要通
11、过体验获得,知识可以通过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5上课的方式学习。没有体验就没有学习。我告诉你一瓶水 0.6 斤,假如你没有摸过这瓶水的话,0.6 斤对你来说没有意义,你不知道他有多重因为你没有亲自体验过。在所有课程中,为了让孩子体验,我们都用游玩、游戏, (家长会疑惑在早教中心就是在玩, ) ,但差别是我们有目的性,我们知道为什么在玩,在帮孩子开发什么。可能家长在和孩子玩的时候,不知道做什么,玩到最后觉得好无聊,但是不陪着又不对,有时候甚至买上录影带,让孩子看,自己在睡觉,很多家长会有同感。有的爸爸会认为,等孩子会讲话、会思考、会沟通,我再和孩子沟通,我再扮演重要的角色,换尿片喂奶粉是妈妈的事,
12、其实是你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爸爸很怕孩子沟通,因为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就退后一步。换个角度与孩子互动。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游玩。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两岁左右的小朋友你叫他吃饭他都不吃饭,因为他在玩玩具,玩的很开心,叫他吃饭不可能。就像大人在看小说,看的着迷也会不愿意吃饭是一样的。但是只要把吃饭变得比游戏好玩,他马上跑过来。把饭上插上蔬菜,叫“哇,你的饭上长蔬菜了!”小孩马上跑过来一看很惊讶,马上忘了玩具了。不需要逼他打他。孩子很好“骗” ,只要弄得很好玩,他就会过来。孩子不吃饭可以说“宝宝,今晚上你想吃红色的饭还是黄色的饭?”蛋黄炒饭就是黄色的饭,西红柿炒饭就是红色的饭,由你决定。让吃饭变的好
13、玩有乐趣,孩子就会喜欢吃。一些饭一些菜一些肉放在一起,看着就没有胃口。让体验充满欢乐,他就会配合你。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孩子天生就是喜欢玩,到了一个新环境就充满好奇,他想体会、了解,所以跑来跑去的,这是正常的,不要去干预他。小孩子有参与、有体验,充满欢乐,就越愿意和你配合。有参与就会有体验。早教就是在丰富宝宝的体验,在丰富体验的同时要注意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63+3 原则:三个要素+三个技巧三要素:1、重复性。体验时要重视重复,不要以为孩子在做完一次就会了。2、一致性。重复时的过程和结果是一致的。 (很多家长觉得游戏是无聊的,但是游戏是为孩子准备的,只要他觉得好玩高兴就好。 )3、适龄性。比较专
14、业,有三个渠道获得,书籍(金宝贝的 0-1、1-3 两本书,其中有上百个活动,很详细。在书店) 、上网、到早教中心提供适龄性的活动。三技巧:1、 让体验充满欢乐。如果体验很无聊,是通过给孩子压力,那么孩子就会脱离,孩子学不来、学不会的时候他就会跑掉,跑到他喜欢他会的游戏那, (大人也喜欢熟悉的环境,因为知道该怎么做)家长会讲,宝宝没有注意力,宝宝的注意力是来自于家长是否能延长孩子的配合度,其中的技巧就是创造欢乐。2、 鼓励。 鼓励孩子来参加。所有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千万不要用大声用骂,给孩子压力,因为在压力下面的学习只能得到负面的结果,孩子一定会脱离,千万不要逼孩子学习。但是又不能无欲则刚,什么
15、也不教,那么就要引导孩子,吸引孩子。3、 认同表达。孩子做的不好也要认同他的表达。家长在与孩子互动时常常告诉他,你这个做的不对,这个做得不好,这样不好,告诉孩子他已经能做多少。教 7、8 个月的孩子拍手, “宝宝,来拍手。 ”宝宝一开始不会拍手,两个手合不到一起,只会挥手,这时候要鼓励他,一般家长会说“哎,宝宝,你的手没有碰到一起,你看妈妈,手碰到一起。 ”应该说“哇,宝宝好棒,你在挥手,妈妈和你一样在挥手,我们再挥大力一点。 。 。 。 。 。 ”挥到最后,宝宝的手就合在一起,宝宝就学会了拍手。他做什么动作你都要认同,这个非常重要。孩子的自信心是来自于你的鼓励与认同。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7金
16、宝贝有一个技巧,老师上课的时候也用这个技巧,Yes Environment正面环境有一瓶水,一支笔,要教小孩子什么是笔什么是水。我说“宝宝把水拿给我” ,而宝宝把笔拿起来,一般家长会告诉他, “宝宝这不是水这是笔,你拿错了” 。我们的技巧是,Yes Environment正面环境,当宝宝把笔拿起来的时候,我们会说, “宝宝,好棒啊,你 拿给 我的是 笔” ,我们不要否定宝宝,不要告诉宝宝他做错了什么,而是告诉宝宝正在做什么。我们并不是把错当成对,而是告诉宝宝他现在正在做什么你拿的是一支笔,好棒,因为他并分不清水和笔;让宝宝把笔放下来, “宝宝,我们再来一次,把 水 拿给我, ”他又把笔拿起来“
17、哇,宝宝好棒啊,连续两次你都把笔拿给我” ,你在教他什么是笔,而不是说他是错的;“宝宝,我们再来一次,把 水拿给我, ”宝宝会犹豫不决,他会想一想,不太确定的把水拿起来,这样我们就教会了宝宝什么是水,什么是笔。当我们一再的否定他的时候,他就会跑掉了,不和你配合了,因为他没有得到认同。记住 3+3,在与孩子体验时,你就是早教专家,就 ok.论证什么叫做体验,有体验就有学习:1、做游戏, (与家长一起做游戏) ,请各位家长一起学猫叫, (大家都学猫叫) ,现在请各位家长我们一起学蝴蝶叫, (大家茫然) ,没有听过就做不出来,耳聋就是哑巴,哑巴并不是不会发音,而是听不到,我们能够说话是听与模仿。2、
18、假如我和你们说,我是一个音乐天才,只要你放一段旋律我就会把五线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8谱写出来,大家就会觉得我很厉害;我再告诉你我不仅是一个音乐天才,我还是一个语言天才,只要你和我说中文普通话,我就可以把中文字写出来,你们就不会觉得我不是语言天才,因为在坐的每个人都会。但我们想一下,旋律是声音,语言也是声音,五线谱是符号,文字也是符号,从大脑的运作来看,听到声音把符号写出来的运作机制是一样的,那为什么音乐做不出来,语言做得出来呢?这就是体验的多与少的差别,我们天天在听中文,天天在写中文,而对于音乐,我们几乎不写五线谱,除了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偶尔接触过,除非你是专门学音乐的,而学习音乐久的人他就有这
19、样的能力,再加上他在这方面先天的潜能好的话,他在这方面就会学习的更快,更优秀。所以大家认为是天才的这个技能可以被培养出来。体验决定一切,体验就是在做早教。给宝宝的最重要的两个东西就是,爱与时间。这两样不需要一分钱,不需要任何专家,是你给宝宝最珍贵、最好的东西。至于那些物质的东西,衣服、奶粉、尿片、早教中心,什么是最好的,都是见仁见智,都不重要。花时间在你宝宝身上,用爱来带宝宝。在爱中成长的宝宝,他的人格发育会很好,记住被爱的宝宝才懂得爱别人,宝宝生下来是善良的,他能够体验爱、亲情。爱对宝宝非常重要。所以体验的过程中帮助宝宝。论证体验越丰富就有丰富的大脑:突触,两个脑细胞对话的渠道。把两个脑细胞
20、粘结起来,让他能够运作。眼睛和手的协调力,他们的运作就是通过突触的粘结。突触长得越密,粘结的越好,宝宝的潜能开发的越好。突触怎么开发呢,就是通过体验。体验越丰富的宝宝,他的突触开发的越密集。脑分十个不同的部位,假如在听觉方面给他非常多的音乐、语言,听觉方面的体验增多,在他的右后侧脑的突触会长得更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9密集。假如宝宝在两岁半左右给他更多的逻辑、顺序方面的体验,他的左小脑的突触会长得比较密集。所以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功能通过不同的体验,宝宝在各个不同的部位突触会发育的不一样。金宝贝引以为傲的是,所有的课程在做全方位,不仅在体能, (传统活动串珠子,锻炼眼手协调)比如音乐,用打击乐器,不
21、仅是眼和手的协调,开发音乐方面的潜能,同时唱歌还可以帮助语言方面发展。我们做任何的活动都是在多元化多方位的开发,不是单一的, 做这个活动只开发一方面的潜能。丰富孩子的体验,让突触长得更密集。统合感觉,几乎成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主流。整个感官与四肢的整体的协调。眼和手、脚和手、嘴和手、耳朵和手、左右手,整体的协调。在大脑发育的时候同时刺激多部位,多感官吸收,四肢运动,突触粘结的部位多, (比如从沈阳到上海可以开坐火车、开飞机、轮船,多种方式连接)宝宝潜能就开发出来了。突触非常重要。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有 1500 根突触,这说明人在生下来之前就已经有体验有学习了。很久以前可能有人说小学一年级是学习的
22、开始,后来是 3 岁幼儿园小班是学习的开始,到 0 岁早期教育是学习的开始,现在科学家告诉你,怀孕最后三个月宝宝就开始学习了,就有体验了。 (宝宝 5-6 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听到声音,所以胎教在做三件事:1、透过音乐培养孩子的音感,人生下来时能分辨出 8 个不同的音 12345671、旋律,人生下来就会唱歌,不会讲话,中国小孩生下来就搬到美国那他只会讲英文不会中文,语言是后天学的,会唱歌是天生的,我们天生会哼旋律;2、影响小孩子的个性,听莫扎特的音乐,小孩子个性会比较平静;3、亲子关系,宝宝和妈妈在怀孕最后三个月,宝宝开始熟悉妈妈讲话的韵律,听不到每一个字。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宝宝生下来 7天,
23、喂奶时旁边放妈妈讲话的录音,小孩子吸奶的速度变快,更加证明宝宝在出生的一刹那可以辨别妈妈的声音。所以宝宝生下来的时候爸爸已经比妈妈晚了 3 个月互动。 )我们的大脑生下来的时候有 120 亿个脑细胞和神经元,这些脑细胞就像电脑的硬件和机体,上帝是公平的,每个人生来都是一样的;而突触就是电脑里的软件,机体很大而软件很少,功能不强,当突触长得非常多的时候,就像电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10脑里有非常多的软件,它就会什么功能都有:放音乐有 mp3,上网有无线网卡,这就可以说明突触地重要性。突触在人生下来的时候有 1500 根,到六岁时到达一个高峰 15000 根,所以科学的脑部研究告诉我们 06 岁定一
24、生。从六岁以后突触开始递减,逐渐递减到 7000 到 8000 根,现在所有的成人大概都在 7500 根左右。所以小时候有很多的体验我们现在都忘掉了,像如何学走路,如何摔倒,如何学坐等都已经全部忘记,因为这些突触已经退化。所以 0-6 岁是突触成长的高峰,有机会做早教,就是如何极大化如何丰富宝宝的体验,最能够让突触长得越密集,粘结的越好,就是在做早教。现在科学家证明,当宝宝六七岁开始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有机会可以延缓突触的递减 56 年,当我们延缓这个递减的时间越长时,宝宝的智商(IQ)就会越高。所以当宝宝上小学的时候要鼓励他多感官的吸收和学习,就可以延缓这个递减。现在教育改革,特别是小学非常重视
25、孩子用多感官吸收学习,像郊游,去植物园,动物园,科学馆的学习,甚至有的小学开设实验课,重视小孩子的多感官学习。我们的传统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大约七八成的人都是只用眼睛视觉在学习,所以所有的体验都与视觉有关,而忘记去用其他的感官系统。让孩子用多感官去学习,帮助他延缓突触递减。所以丰富的体验就有丰富的大脑。所有的早教中心都应该告诉父母,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母,在宝宝 0-6 岁时父母的定位、角色、功能是不可取代的。不是无法取代的,家里有老人的话他们可以带小孩,很好,有那么多的人去爱宝宝,但是他们无法取代父母的工作,因为父母与孩子的亲情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到中心上课,一星
26、期上一次课,回家不复习的话就是在浪费你们的钱,没有极大化这个效果,没有称职的帮助宝宝在体验在成长。我们的课程是你到中心来上课,我们给你提供宝宝体验要用的工具,把教案给你,在过程中一起在与宝宝做教案,回家之后每天都要重复,如果不做效果会大打折扣。体验时,短时间高密度的效果要比短时间低密度的效果要好。如果做不到短时间,高密度就没有办法极大化课程的效果。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11举例:用右手写字的人要把右手习惯改成左手,有两个选择,一是一天两个小时把右手绑住,强迫自己用左手写字;另外就是一天 20 小时都把右手绑住,强迫自己用左手写字。短时间,高密度,高频率可以改变大脑通过突触地粘结。所以来中心上课时
27、,一周只上一次课,其他时间什么都不做,或让阿姨带孩子来,虽然会有一定的效果,因为有体验就一定会有效果,但这个效果会大打折扣,与其他回家练习的宝宝相比,孩子的开发和成长速度会有很大差别。金宝贝把宝宝的潜能分成 7 个部分,感官、音乐、体能、识别、语言、社交、 人格潜能。两岁的宝宝会做的是发脾气,两岁的宝宝最难管,很痛苦,尤其是两岁到两岁半的宝宝,在这个阶段有两个状况:一,他有自我识知力,有“我”的概念,开始要自我做主,什么都会有意见,吃饭有意见,穿衣服也会有意见;二,宝宝开始知道怎么用“不”字的概念,他开始讲, “我不喜欢你” , “我不要” ,“我不吃这个东西” 。宝宝这个时候开始用“不” ,
28、以前他不会用,以前只会用表情,用发脾气。现在他已经有主见了。所以宝宝在两岁到两岁半的时候经常会被称作 terrible two(糟透的两岁) 。这个时候的孩子很难管,这个时候他会发脾气。比如他要吃糖果,他就会一直念叨你,一直到你烦,到最后只能有两种结果,不是你放弃就是孩子被你打一顿。这个时候我们要懂得与孩子沟通,有很多方法,不要一直强迫他,要给他选择。感官系统 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12眼、耳是视觉和听觉,鼻、舌、身就是触觉系统,体能系统;平衡系统就是平衡能力(能够坐、站、走)和协调力(眼耳鼻舌身和四肢的协调,假如家长希望孩子未来读书的时候体育课成绩好,运动能力强那就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我们刚
29、生的时候,不会站不会坐。我们能坐是依靠上半身的平衡能力,宝宝 4、5 个月的时候,把它放在那里,他就会歪倒,因为他不知道用那块肌肉去支撑身体,所以各位家长记住让孩子体验的时候,千万不要过于的保护宝宝,而忘了让他有体验。有些家长把三边都放上枕头,宝宝坐在那里不能动,当他没有跌倒过,就不知道用什么肌肉把身体推回来,就没有体验没有学习;学走路的时候,哪个没有跌倒过,学自行车的时候哪个没有摔过跤,这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只要在安全、卫生、健康的情况下,所以让宝宝体验。宝宝会坐是平衡能力,会爬是手和脚的协调能力,会站也是平衡能力,会走不仅是平衡还是左右脚的协调能力,所以平衡能力在宝宝体能发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
30、角色。宝宝在读书的时候,他的注意力会与宝宝的平衡能力有关系;有些小朋友平衡能力很糟,天生就是这样,在美国称为学习障碍,写字时要用肌肉把背支撑住,上半身要坐好,眼和手要协调不然没法写字(画画填色) ,还有肌肉的控制。有的小朋友的平衡能力很差,坐着没有五分钟就会说“妈妈,我好累啊” ,当他的体能没办法支撑的时候,注意力就会分散,没办法继续读书,妈妈就会说“你怎么那么懒,再坐五分钟!”其实不是小孩子懒,他天生就有这个问题,人口中 5%-17%的小朋友会有这个问题,5%很严重,17%是轻微的。培养协调力,会帮助宝宝有好的注意力。很多运动家非常重视协调力(姚明、刘翔) 。现在我们知道我们小时候会玩木马就
31、是在感觉平衡力,楼下的荡秋千、跷跷板、转盘都有这个作用,所以早教就在身边,孩子在生下来的一刹那就在做早教,吃饭、洗澡等等都是做早教,只是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做。大人抱孩子的时候都喜欢摇,不摇孩子就会哭,因为他喜欢这个刺激;晃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13床单,从前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逗孩子笑,现在知道了。4 个月之前也有重视协调力,等宝宝会走路的时候会重视的更多,拍手(你拍一我拍一) 、打击乐器同时配合音乐都是在锻炼协调力;小学的时候做早操,老师会说早操对身体好、健康,但不够专业,其实早操都是在讲协调力,很多动作都是左右协调;跳绳也是在讲究协调力。所以我们平时有很多活动都是在做这个,只是我们不知道为什么
32、要做。但你知道为什么,做这个能帮助宝宝开发什么时,你在和宝宝互动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那么枯燥,会变得有意义。这个协调力大概 30 岁就会退化,所以 30 岁以前坐过山车的时候会觉得有快感,是因为我们的这个感官被刺激,就像小孩子在被单里晃一样。老了以后就会退化,坐完过山车就会头晕、呕吐。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运动家过了 30 岁就没办法竞争,老人容易跌倒,除了钙流失以外,就是平衡能力比较差。体能宝宝体能是纵向与横向,内和外这样一个立体空间发展的,帮助孩子用主要肌肉大肌肉和辅助肌肉小肌肉(小肌肉,如手指头和脸部的肌肉) ,来帮助做体能发育。笼统来看,小朋友都经过这样几个阶段:2 个月会抬头(纵向) ,3-4
33、 个月会翻身(横向) ,4-5 个月会坐(纵向) ,7-8 个月会爬(横向) ,10-12 个月站,扶着东西可以站起来(纵向) ,12-16 个月会走(横向) 。帮助小孩子走路。小孩子走路的时候应该是两个阶段,并不是一开始就会两个脚顺利的交替走路。第一个阶段是,走停,走停,;第二个阶段才是左右脚的轮替走路,才会左右协调。所以在帮助宝宝学走路的时候,把它分阶段,孩子学起来会更容易 。我们看到很多爸爸和妈妈两只手领着孩子走,像领着个猴子一样,脚尖掂来掂去,这样是不对的。一开始的时候不要期望孩子会很顺利的用双脚轮替走路。在我们的中心里面有一个设备,是八个角,圆形的,它会滚一下就停,滚一下就停,它滚一
34、下的距离正好是宝宝两步的距离,所以宝宝就会推一下走一步,推一下走一步,它就是用来帮助宝宝学走路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14用的,等宝宝走的很好之后,我们再换另外一个设备让他来轮替走,所以很多东西当你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很困难的。智能发育金宝贝不是让宝宝更聪明,社交能力不是让宝宝不会怕生。我们是要告诉你宝宝在几个月有什么阶段,在这几个阶段宝宝有什么行为模式,教材如何帮助宝宝达到这个阶段,我们是非常科学的,不是模拟的是非常科学化的,什么时候有什么阶段,到达什么目标,这些我们都有专业的课程来做这个。8-15 个月的宝宝,会爬了,有什么他够不到会爬过去拿。明白事物的因果相关性。宝宝刚来到这个世界知
35、道三件事,人、物、事。两岁半到三岁之后我们开始把人物事的相关性黏在一起,爸爸上班,妈妈做饭,阿姨洗衣服,这些联系在一起。因果相关性,因就是自己的身体、四肢、体能、力气,果就是周围的事情、物体,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事情联系起来就是因果相关性。这个金宝我抱得起来,这个桌子我抬不动,这个投影机是烫的,这个球我可以丢,这张纸我可以撕掉,了解所有物体的质地、温度、重量,用自己的身体去了解周围的所有事物。所以这个阶段的宝宝充满了好奇心,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兴趣。吃饭的时候他会抓所有的东西,只要看得到他就会抓,菜他也会抓一把。所以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确保家里面是安全(剪刀、针、刀片都不要让宝宝碰到甚至看到,如果
36、宝宝碰到剪刀之类的东西是家长的责任;爸爸抽烟的话不要让宝宝看到,否则他会拿着烟去放到嘴里)健康卫生的,在这个安全的环境里极大化宝宝的体验。宝宝会把客厅里的纸巾都抽出来,满地都是,还会玩遥控器,很喜欢玩电话;要爸爸的手机,买个假的不行,他一看重量就知道就会丢掉,要爸爸的那个真的,宝宝很聪明。12 个月的时候会察言观色,知道奶奶会保护他,遇到事情就会跑到奶奶那里,眼睛很灵活;2 岁会撒谎,他不是恶意的,是天生的;会打开柜子,按按钮、开关,马桶盖,会重复做动作,看看为什么按开关灯会亮,电器会打开;把书撕报纸撕掉,他喜欢听那个声音;小孩子要抓泥土就让它去抓,只要不放到嘴巴就好,干的和湿的泥土感觉不一样
37、;外面下雪让宝宝出去 10-20 分钟体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15验,不会感冒,不要怕冷;让他们去体验。父母开始买玩具,宝宝玩了十几分钟就会丢掉不玩了,家长就会觉得浪费,其实我们应该高兴因为宝宝学会了因果相关性,一个玩具摁这个会出现小狗,摁那个会出现小猫,宝宝摁来摁去就会了知道了,就会去玩下一个,因为他对这个没兴趣了,我们应该高兴因为他把这个玩具搞懂了。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买娃娃,这个时候不懂,到 2 岁有了符号联想力时再玩娃娃,有想象力做角色扮演,这个时候他用因果相关性,用力掰娃娃的四肢,所以家里的娃娃就会肢解、衣服被扒光、眼睛被戳掉、头发被拔光, 她不会给宝宝洗澡喂奶,要到 2 岁以后,所以玩
38、具也有他的适龄性。18-24 个月后每个月带宝宝去一次动物园,一岁以前去也很好,因为一般家长在教宝宝动物的时候都用图片(大人很懒,会因为天气不好之类的原因,小孩子不会,每天起很早就准备出门,只要出那个门去哪里都很高兴) ,当你在图片上教孩子动物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就是,图片里的猴子和大象一样大,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在蒙氏教学的理论非常重视真实性,任何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蒙氏的教材里他就会教孩子。让孩子到动物园,用多感官的去吸收:让他知道看长颈鹿的时候是要用抬头看,让他知道大象的鼻子是怎么卷的,有多长,闻到大象的臭味;摸到小绵羊的毛,看到猴子在那边跳来跳去,听到小鸡和鸟叫得声音,让孩子用多感官去感受这个
39、世界,因为我们的生活是一个立体的生活。为什么要带小朋友去动物园,因为他两岁的时候会有想象力,他会做角色扮演,两岁的小朋友一定会做:“我会飞!”他就会像小鸟一样从客厅里面跑过去;我是大象,他的手就会做大象的鼻子;我是狮子,他就会“嗷” ;他为什么会做这些动作,这并不是从图片里学来的。所以要帮助孩子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学习,如果他没有听到过老虎叫他就没有办法模仿那个声音。丰富宝宝的体验,用多感官吸收学习。社交能力7 个阶段 社交性微笑,社交性参考,社交性互动和大人在一起模仿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组织性学习,互换性学习和小朋友在一起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16模仿性学习(20-24 月) ,在和其他小朋友
40、一起玩的时候,开始模仿其他小朋友的动作去体验。比如上美术课时看到隔壁小朋友画了个太阳的时候他也会画一个太阳;假如爸爸有抽烟,他会做抽烟的动作,说我要抽烟;小孩子会模仿妈妈叫爸爸老公;这个时候宝宝第一次会有打的动作,这个不会无中生有,动作是模仿别人的,很不幸据调查有 7、8 成是模仿父母的,2、3 成是在公共场所、早教中心被别的小朋友打而模仿的,所以千万不要打小孩。这个动作可以用手势帮他改掉的,重复做就可以改掉,如果不帮他改掉的话,到 4、5 岁就会知道这个动作不好,但是在 2-4 岁这个过程中他会被老师和其他小朋友排斥,所以要帮他改掉,尽量不要打小孩。后面 4 个,四岁之前都会有学到,但是我们
41、大人都做的不好。比如说互换性学习,这是一个顺序和排队的理念,我们在社会上的一个重要的社交模式就是懂得排队,在中国我们做得不好;组织性学习是教小朋友怎么遵守规则,中心会做一个游戏,我们小时候也经常做,就是老鹰捉小鸡,以前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现在知道了是要帮助小孩子组织性学习,如何遵守游戏规则。人格发育不是想把孩子教育成天才,很聪明,他想做什么由他自己决定,但希望他充满信心、乐观、有自我的思考能力,喜欢学习东西。-nick信心就是孩子敢不敢表达。善于表达,善于沟通的孩子信心非常好。所以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我们在和孩子在互动的时候最担心的是孩子不愿意表达,当孩子这样的时候就给你一个警讯,你给孩子的压力太
42、大,你在逼孩子退步。所以多给孩子认同鼓励,同时也要适龄。只有适龄性宝宝才做得来。当一个活动超过他的年龄,他做不来的时候,他反而会得到挫折感,因为他没办法做成。很多妈妈在小朋友在两岁到两岁半的时候开始教他数字:123456789 ,在这个阶段教孩子数字,他会跟你念,1,5,2 ,9 跳来跳去。为什么?因为它是不适当的。孩子可以开始学数字是在两岁半到三岁,他可以顺着念大概是在三岁左右。所以当你在做这个的时候,你觉得教的很辛苦但是宝宝又学不来,有些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17时候大人就会脸色不好看,这时孩子就会感觉他没被鼓励,当孩子学不好的时候他就会脱离,爸妈就会担心自己的宝宝是不是不够聪明,其实是适龄
43、性不够。有的妈妈在四个月就想教孩子颜色,这是家长的求好心切,太操之过急。只有适龄性孩子才做得来,我们不要攀比,尊重每个孩子的成长,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是老天给你特别单独的礼物,只有你才有这个礼物,跟别的不一样,尊重他的成长。当然,我们可以用一些技巧来引导,透过欢乐和游戏,让他来参与,来帮助小孩子的成长,但千万不要给他压力。所以建立信心、鼓励、认同、适龄性,他才做得来,当他做得来的时候他才会自我肯定,他能做这个事情。当宝宝 2、3 岁的时候画画,为什么要给你看,就是希望你认同他。大人也是这样,做了一件得意的事要告诉别人,就是要得到别人的赞美与认同。所有的小孩子这样 ,大人也一样。领导思考
44、在东方的社会里面,领导与身份和地位有关,领导说的都是对的。在西方的社会里面,领导有另外一个概念opinion leader,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就是,在公司里面我可能职位不是很高,可能就是一个助理,一个小职员,但是开会的时候如果我提出一个好的意见,好的看法,大家会用我的意见去执行,所以我并不是用职位来领导大家,而是用意见,用我的想法与大家沟通。 我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能够举一反三,当小孩子只会模仿的时候,难听的说鹦鹉也会,黑猩猩也会,这没有什么了不起,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创新,当你教孩子两只老虎的时候,他会唱着跟,这样很好,但是孩子有一天唱说:两只猴子,两只猴子;或者两个爸爸,两
45、个爸爸,跑的快,这才好玩,那时候你应该觉得我的孩子好棒!他只会模仿很好,但更应该独立思考。宝宝在吃饭的时候有时候拿两根筷子说:爸爸,看我的牙齿,这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18是我大象鼻子,我是兔宝宝,他们做这种创意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说, “啊,我的宝宝怎么会那么棒。 ”让宝宝有独立来思考的能力,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教育里可以加强改善的地方,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教育里都是在复制孩子,每个人都要做得一样。例如:我们在传统教育里面学画画。老师放一个苹果在桌子上面让小朋友画苹果,每个人都画的一样,画红色的苹果,那我们用相机拍下来好了;假如有一个小朋友把苹果画成黑色,有些老师观念不太好的时候,他就会指责小朋友:你有
46、没有看过黑色的苹果?你有没有吃过?那时烂苹果,骂他一顿。这是不对的,小朋友画黑色的苹果就黑色的苹果,OK,不会怎么样。假如二十年之前有人告诉你有紫色的玫瑰花,我们不会相信,但现在有;以前有人告诉你西瓜是正方形的你不会相信,但现在在日本和台湾都有;以前有人告诉你西瓜里面没有籽,你认为不可能,但现在也有;你怎么知道二十年后没有黑色的苹果。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想象力是社会的推崇,知识只是在学习模仿别人的创新,想象力是创新,想象力才是最重要的。让孩子有这样的想象力,孩子在小的时候天马行空,很好。我们在和孩子讲长娥奔月的故事的时候他会说:“妈妈,不可能,嫦娥和兔子在月球上不能生活,因为那上
47、面没有水和氧气” ,我们要昏倒,因为这些知识的学习很好,但是小学才做这些。所孩子在六岁以前就丰富他的想象力,不要用一个框框把他圈住。假如我们和孩子说画一个电脑,有的孩子把他全部画成黑色,可不可以?可以。因为电脑的另一面全都是黑色,他看到的是另外一个角度。鼓励孩子去天马行空,去思想,去创新。在早教理论里,孩子做的东西没有一定标准。语言发育教宝宝讲话的时候,如果宝宝到 16-18 个月的时候还不会讲话,甚至 20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19个月还不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互动的时候忘了给他看嘴巴,给宝宝讲故事的时候, “宝宝,看这个是小白兔,这个是太阳公公” ,下次记住把书放在嘴巴旁边,把嘴形弄得很
48、夸张,让宝宝看到你的嘴巴。或者下次不用看书,用手势给宝宝讲,我们在上课的时候用手电筒照着我们的嘴巴,让宝宝注意到嘴形,因为灯光比较亮,小孩子的注意力自然就会转向嘴巴。所以帮助小孩子的成长。10-12 个月会讲第一个字,18 个月用单字来表达,18 个月以前教小孩子单字时,记住三个要素:1、全部用名词,不要用动词,你教他喝他会以为是牛奶、水,2、不要教他 3 个音以上的名词,教他两个音的,爸爸、车子或是重复音,洗衣机、自行车他学不来;3、用一个单字代表多含义,比如他说水水,他可能要喝水或是他要玩那个奶瓶。18 个月以后他会开始造句,所以 18 个月以后开始加入动词,把动词和名词放在一起,喝牛奶、
49、喝水水、爸爸吃饭等。24 个月以后配合他的想像力开始教他用形容词,大小、长短、高矮、胖瘦等。第五学阶的时候,我们的课程也会教小孩子加入形容词“小宝宝,我们今天来认识 big&small”。2-3 岁的时候小孩子都会造 3-5 词的句子;到 3 岁的时候,教孩子代名词,你我他,之前学会比较难理解。知道这些小孩子学习的阶段,我们教语言的时候会比较容易一些。天线宝宝的目的是教宝宝的语言,是教三岁以下宝宝学语言的最好的工具。中文版的有字幕的不好,宝宝看不懂字,会分散宝宝注意力。专业的语言工具,它有三个特色,1,它全不用字,全部用声音配合动作来理解这些音的意思;2,有四个天线宝宝,每个做什么都重复一次,所以语言是重复性学习;3,对三岁以下宝宝完全没有用代名词,全部用名词(lala open the door.) ,因为对三岁以下的小朋友他们不太懂代名词。早教说明会- 夏弘禹20电视是教孩子很好的工具,但是如果单独让孩子看的时候,是一个很不好的工具,因为它是单一感官,总是单向沟通。我们的研究表明,让孩子自